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鸿门宴课堂实录一、教学设想鸿门宴长期以来都是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这篇课文研究重点多集中在项羽、刘邦两个人物的性格分析上。然而人物性格的分析既不能超越课文,放到整个项羽本纪中去分析,也不能简单的贴标签。既是鸿门宴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们就要从这一部分文字中去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人的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待周围的人的态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项羽、刘邦二人对待对手、部下、内奸、内应的态度去分析,同时要提醒同学人物的性格是复杂的,要注意从散落的细节中去进一步挖掘人物的性格。二、教学目的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2、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3、探究“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三、教学步骤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2、梳理故事情节,穿插字词、句式教学3、探究“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4、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师: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鸿门宴,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板书课题和作者)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生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师:你介绍得很翔实,不仅介绍司马迁生活的年代,出生的地点,人生的经历和后人对他的评价,还介绍史记的内容、体例及其在历史上、文学上的地位。学习经典名篇,我们都应该从这些方面去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不过,更重要还是我们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认识,我注意到你刚才是看着资料读的,能不能不看资料,说一说你对司马迁及史记的认识?生1:司马迁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史记的不朽!师:很好!我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你对司马迁的由衷的敬仰之情,只有发自内心的认识才是最有价值的认识。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把你的认识写在书上,然后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同学思考,在书上写下自己的认识。约一分钟后,自由结合分组,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交流。)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认识和同学们分享一下?生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司马迁用如椽的史笔纪录下我中华民族三千年间的风云变化,沧桑巨变。伟哉!一个大写的人;奇哉!一部不朽的史册。生3:一个卑微的史官,一个残废的男人,然而,他却有着宏大的理想,有着惊人的毅力,有着非凡的勇气,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审视历史,鞭挞残暴与黑暗,歌颂正义与美好,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他是一个高贵的灵魂,他就是司马迁。生4:解剖三千年历史,刀刀见血,字字含泪,小人虽胜永耻,英雄虽败犹荣;昂起高贵的头颅,宁折不弯,傲然卓立,汉武化为尘埃,子长名垂史册!师:同学们的发言激情洋溢,老师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家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的民族而不崇敬英雄的民族更是可悲的民族。”沈从文先生也曾说过:“我们要崇拜英雄,不然就是个卑鄙小人。有对这种崇拜加以嘲笑的,也是卑鄙之徒。”对英雄的热爱,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老师很高兴能从大家的身上看到这种美德!下面,我们来看课题,鸿门宴,宴就是请客吃饭,谁埋单?生:项羽。师:项羽请谁?生:沛公刘邦。师:项羽为何要请刘邦吃饭?生:想在酒宴上杀了刘邦。师:真是这样吗?生:生5:酒宴上项羽并没有想杀刘邦的意思。师:项羽不想杀刘邦吗?生5:想过。师:什么时候?生5:曹无伤来告密后。师:如何告密的?你给大家读一下。生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师:“王”应该怎么读?什么意思?生5:读第四声,称王的意思。师:项羽听了有何反应?生5:项羽“大怒”,要带兵教训刘邦。师:项羽为何“大怒”?生5:刘邦不但在关中称王,并且把珍宝都占为己有。师:当年楚怀王命令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进咸阳,理应称王呀?再说,那些珍宝是战利品,也理应归刘邦呀?生5:项羽认为他才有资格成王。师:为什么?生5:是他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师:胜利果实被别人抢了,项羽自然要生气。还有别的原因吗?生6:项羽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刘邦抢了他的风头,他觉得没有面子,所以他很恼怒。生7:项羽是将门之后,而刘邦只是小小亭长,因此他瞧不起刘邦,他认为刘邦根本没有资格和他争抢王位。师:几位同学的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来听听专家对项羽“大怒”的理解,刘邦和项羽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当年,刘邦在咸阳服役时看见了秦始皇,曾经十分羡慕地说过:“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看见秦始皇巡游会稽,也曾颇为自负地说过:“彼可取而代也!”因此,这就决定他们对农民起义的胜利成果必然拼死相争。项羽要带兵消灭刘邦,他手下的将士支持吗?生8:支持他,范增指出刘邦“其志不在小”,劝项羽“急击勿失!”师:“其志不在小”指什么?生8:“贪于财物,好美姬”。师:也就是喜欢金银珠宝,喜欢漂亮美眉。(生笑)刘邦不喜欢这些,他喜欢什么?生8:他志在天下。师:从哪看出来的?生8:范增说刘邦头上的云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是天子的征兆。师:哦,看相就能看出是真龙天子,你相信范增的话吗?生8:只是一个借口。师:“急击勿失”是什么意思?生8:赶紧攻打刘邦,不要错过了大好时机。师:大好时机指什么?生8: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师:实力如此悬殊,看来刘邦难逃此劫。项羽的部下都支持消灭刘邦吗?生9:项伯不支持。师:何以见得?生9:他去刘邦军中通风报信。师:是因为他对项羽消灭刘邦的决定不满吗?生9:不是。师:那是为什么?生9:他想通知张良跟他一起离开。师:课文中哪句话讲到了这个意思?生9:“欲呼张良与具去”。师:“去”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生9:不一样,这里是“离开”。师:项伯为什么要通知张良呢?生9:张良曾救过他。师:课文中哪句话提到了?生9:“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师:“活”是什么意思?能解释一下它的用法吗?生9:救活,使活命,使动用法。师:项伯此去并不是反对项羽消灭刘邦,而是为了报答张良当年的救命之恩。从刘邦军中回来后,项伯对消灭刘邦的态度发生变化了吗?生9:变了。师:怎么变得?你读一下项伯的话。生9:师:“因”是什么意思?生9:趁着。师:趁着什么?做什么?生9:趁着刘邦来谢罪,好好招待他。师:凭什么?欠他的,还是少他的?(生笑)生9:刘邦立了大功,进攻他是不仁义的。师:不能诛杀有功之臣,为什么去刘邦军中之前项伯不这么说呢?生9:因为他得了刘邦的好处。师:什么好处?生9:刘邦给他举杯祝寿,并结为儿女亲家。师:是刘邦的傻儿子娶了项伯的俊闺女吗?(生笑)生9:应该是项伯的傻儿子娶了刘邦的俊闺女。师:项伯得到了人家的好处,自然要为人家说话。项羽接纳了项伯的建议吗?生:接纳了。师:真奇怪,项羽正在火头上,一心要灭了刘邦。项伯的话如何就能使项羽改变了主意呢?生10:因为项伯讲的有道理。师:有道理就一定能使一个正在怒头上的人改变主意吗?同学们再来看项伯的话,“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你和某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竞赛,你们得了冠军,可是一向要强的你没有考过那位同学。这时,有人来劝你说,你的智商本来就不如别人,要不是他考了第一,你怎么能戴上冠军的奖牌呢?他应该多谢谢人家呢!这样的劝说你会接受吗?生11:在这句话前面,项伯还有话。师:在哪?你给大家读一下。生11:“于是项伯师:“具”什么意思?生11:同“俱”,详细,详尽。师:详细地说,为何省略了?生11:前面说过了,没必要重复。师:在哪里?你给大家读一下。生1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师:“秋毫”和“近”是什么意思?生11:“秋毫”就是秋天里鸟兽刚刚长出的细毛,这里比喻细小的东西。“近”是接触、沾染的意思。师:刘邦既然不敢占有任何财物,在等待项羽的到来,为什么还要派兵将把守关口呢?生11:为了防止强盗的出没。师:这里的“非常”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这里的非常是指意外的变故。师:“所以”什么意思?生11:的原因。师:“倍德”什么意思?生11:忘恩负义。“倍”同背,背叛。师:刘邦说的是真心话吗?生11:不是,是因为打不过项羽,不得已说的软话。师:刘邦这番话说给谁听的?生11:说给项羽听的。师:有根据吗?生1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刘邦请项伯把这番话详详细细的带给项羽听。师:我们再来思考刚才的问题,项羽听了项伯的话,为什么会改变主意呢?生12:刘邦的这番软话满足了项羽的自高自大的虚荣心,就像刚才老师所举的那个例子,如果有同学说:“某某同学说了,他这次考得好只是一个意外,他最清楚自己的成绩远不如你。”你还会生气吗?再者,项羽这次兴兵伐罪,本来就出师无名,现在正好找一个台阶下。师:项羽本来要杀刘邦,秣兵厉马,杀气腾腾,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可是听了刘邦托项伯传来的软话,听了项伯“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的批评,竟然改变了主意,答应“善遇”刘邦,紧张的临战气氛便开始缓和。“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刘邦是一个人来赴宴的吗?生:不是。师:带了多少人?生:百余骑。师:“骑”什么意思?生13:一人一马为一“骑”。师:为什么带百余名骑兵?生13:如果遇到危险,可以保护刘邦突围。师:谈得拢,就吃;谈不拢,就跑。(生笑)一起读课文“至鸿门”生: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师:“谢”什么意思?生14:道歉。师:为何要道歉?生14:“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师:解释一下?生14:自己没有料到能先入关破秦,抢了项将军的风头。师:“郤”什么意思?生15:同“隙”,隔阂,嫌怨。师:刘邦说“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是什么意思?生15:我们本来是亲密的战友,现在您生我的气,都是小人在挑拨我们的关系。师:“小人”是谁?生15:曹无伤。师:曹无伤向项羽告密,事前告诉过刘邦吗?生15:怎么可能呢?师:刘邦怎么知道的?生15:项伯告的密。师:项羽怀疑过吗?生15:没有。师:项羽怎么说?生15: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师:这不是把曹无伤给出卖了吗?生15:是。师:项羽为什么这样做?生15:他缺乏斗争的谋略。师:真的是个原因吗?项羽真的想不到要保护内应吗?生15:(思考)师:谁来帮他回答?生16:项羽瞧不起曹无伤这样的小人。师:老师同意你的观点,曹无伤并不是项羽派去刘邦军中卧底的奸细,而是看见项羽大军压境,刘邦危在旦夕,为了保住自家性命,不惜出卖主子,邀功请赏的小人,项羽自然瞧不起他。故事发展到此,刘邦、项羽的矛盾似乎都消除了,而且项羽还请刘邦喝起了酒。两大军事集团真的没有矛盾了吗?生17:有矛盾,项羽虽然被刘邦的软话、恭维话给迷惑了,大将军范增却很清醒,他一心要杀了刘邦。师: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生17: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师:“目”什么意思?生17:本义是眼睛,这里用作动词,以目示意。师:也就是使眼色,范增又是使眼色,又是举起玉玦,他要告诉项羽什么?生17:这是他们事前约好的,是在请求项羽下令杀了刘邦。师:项羽答应了吗?生17:没有。师:课文怎么说?生17:项王默然不应。师:是项羽和老师一样是近视眼,没看见吗?(生笑)生17:不是。师:你怎么知道不是近视眼?生17:“应”是反应的意思,如果没看到,就谈不上反应了。师:项羽为什么没有反应?是当初就不想杀刘邦吗?生17:不是,当初他想要杀刘邦,现在不想杀了。师:为什么改变主意了?生17:人家刘邦都主动道歉了,抬手不打笑脸人,再说是在自己的大营里,杀了刘邦会让天下人瞧不起。师:分析的有道理。项羽现在不想杀刘邦了,范增也改变主意了吗?生17:没有,他还要杀刘邦。师:他怎么做的?生17:他让项庄舞剑,趁机刺杀刘邦。师:有一个成语,说的就是这件事。生1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师:项庄刺杀成功了吗?生17:没有?师:怎么回事?生17: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师:“翼”什么意思?生17:本义是鸟的翅膀,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蔽”,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师:“蔽”什么意思?生17:保护。师:项伯为什么要保护刘邦?生17:他得了人家的好处。师:这一段老师还有一个问题,鸿门宴上几个人的座位的尊卑顺序是怎样的?你从座位中能看出什么?生17:“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师:讲得很准确,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7:课前我查过资料。师: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学习除了要学会思考,还要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从座位的顺序,你能看出什么?生17:项羽君臣很傲慢。师:项羽傲慢可以理解,范增作为臣子却坐在刘邦的上首就有点不合礼仪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生17:想羞辱刘邦君臣,激怒他们,好找借口杀了刘邦。师:刘邦对位次提出抗议了吗?生17:没有吧?书上没有写。师:结合前面的文字,推测一下。提示一下,刘邦当时是南路军统帅,项羽是北路军统帅。生17:刘邦作为地位相同的一军统帅,能委曲求全到项羽军中登门谢罪,自然不会在意这细小的礼节。即使心里在意,他也不会提出来,自找麻烦。师:鸿门宴上杀机重重,杀气腾腾,刘邦君臣就甘心坐以待毙吗?生18:张良让樊哙进帐救刘邦。师:项羽的士兵让他进去吗?生18:当然不让。师:课文怎么说?生18: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师:“内”什么意思?生18:同“纳”,接纳,让他进来。师:樊哙进去了吗?生18:进去了。师:怎么进去的。生18: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师:用一个字概括一下樊哙是如何进帐的?生18:闯。师:“闯”可以看出什么?生18:樊哙救主心切。师:还能看出什么?生18:他很神勇。师:樊哙进帐后的神态是怎样的?读一下。生18: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师:这句神态描写可以看出樊哙当时怎样的心情?生18:很是愤怒?师:他为什么愤怒?生18:刘邦“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项羽“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师:刘邦“劳苦功高”指什么?生18: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师:这句话本来是谁说的。生18:刘邦。师:项羽听过吗?生18:项伯曾转述过。师:樊哙为什么还要说?真的是在指责、抱怨项羽吗?生18:不是,表面上是指责、抱怨,实际是在恭维项羽。樊哙的意思是说,您才是真正的霸主,我们都对您是诚惶诚恐,恭恭敬敬,您怎么能不体恤我们呢?师:项羽有辩解吗?生18:没有。师:课文怎么说?生18:项王未有以应,曰:“坐。”师:项羽为何不辩解?生18:一方面樊哙的话又一次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另一方面他要杀刘邦的理由的确拿不到桌面上来。师:樊哙闯帐是无礼之举,项羽为何借此假装大怒,杀了刘邦君臣呢?生18:他在刘邦进营道歉的时候就放弃了杀刘邦的念头,项羽是英雄,即使要杀刘邦,也是在战场上,他不屑于这种下三流的手段。师:项羽不杀刘邦,换句话说,刘邦基本上是安全的。刘邦也这样认为吗?生19:刘邦不这样认为,他希望早一些离开这危险的地方。师:刘邦是怎么做的?生19:他借口上厕所,跑了出来。师:刘邦担心项羽怪罪吗?生19:担心。师:课文上怎么说的,你读一下。生19: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师:“为之奈何”什么意思?生19:这可怎么办呢?师:樊哙和张良怎么说?读一下。生19: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师:解释一下。生19:樊哙说:“做大事情就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也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就像刀和砧板,我们是(任人宰割的)鱼肉,何必告辞呢?”师:张良怎么说?生19: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师:这是什么句式?生19:宾语前置。师:解释一下。生19: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些什么(礼物)?”师:刘邦带了吗?生19:带了。师:带了为什么没有送呢?生19:没有机会送,范增一直在置刘邦于死地,气氛很紧张,不适合送礼物。师:现在为何要送呢?生19:他不辞而别,是失礼的行为,刘邦希望通过进献礼物来讨好项羽,让他别生气。师:既要不辞而别,又要进献礼物,这两件事有矛盾呀?刘邦怎么解决的?生19:他让张良帮他敬献礼物,自己带樊哙等四人先走。师:是走吗?课文怎么说?生19: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师:“脱身独骑”的“骑”什么意思?生19:骑马跑。师:“持剑盾步走”的“走”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生19:不一样,古时候的“走”是跑的意思。师:刘邦为什么要一个人骑马跑,而不让樊哙他们也都骑马跑呢?那样不是更快一些吗?生19:他怕动静太大,被项羽的人的察觉。师:因此他是沿着来时的大路回去,还是生19:走小道。师:课文上哪个词是这个意思?生19:间行。师:刘邦成功的脱离的险境,当项羽知道刘邦不辞而别时,他生气了吗?生20:没有。师:你怎么知道的?生20:项羽接受了礼物。师:项羽为何会不生气呢?生20:一是因为项羽不想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二是因为张良说刘邦是喝多了,不能来告辞,没必要跟一个醉酒的人计较礼数。师:范增有何反应?读一下。生20: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师:范增为何把礼物放到地上,看也不看,就一剑击碎了?生20:他的计划失败了,这礼物在他看来是对自己的嘲讽。师:范增还说脏话了?生20:竖子不足与谋。师:“竖子”是什么意思?生20:小子。师:这不是骂人的话呀?在前面加上修饰语。生20:糊涂的臭小子。师:为何要骂项羽糊涂?生20:宴会前范增曾劝项羽杀了刘邦,宴会上范增也曾作了周密的部署,却由于项羽没有下命令而最终错过了良机。师:错过良机,结果会怎么样?生20:吾属今为之虏矣!师:解释一下。生20:从今天起,我们这些人都要成为刘邦的俘虏了。师:楚汉战争的结局也证明了范增的预言,项羽兵败于垓下,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上。因此,许多人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失去的天下,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生21:项羽的确不应该放走刘邦,作为军队最高统帅最忌朝令夕改,杀刘邦是既定方针,怎么可以因为听了两句恭维的话,就改变了主意呢?生22:我也认为不应该放走刘邦,这不等于放虎归山吗?生23:对待敌人不能有妇人之仁,当断不断,必留后患。生24:刘邦的命运本来掌握在项羽手中,现在让他溜了,就如同鱼儿进了大海,再要抓他就没那么容易了。生25:项羽如果杀了刘邦,刘邦的军队就会群龙无首,不战自溃,历史就得重写了,可惜项羽错过了良机。师:我提醒一下,我们探讨的中心是项羽放走了刘邦和失去的天下的关系。二者有必然关系吗?你再思考一下。生26:项羽放走刘邦,两人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在很长一段时期,他的军事力量都强于刘邦,不能说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失去的天下。师:有人说鸿门宴预兆着刘项两方未来的成败,你同意这观点吗?生26:同意。师:为什么?生26:性格决定命运。师:能说说两人的性格有何不同吗?老师给你一点提示,研究一个人的性格,要从他对他人的态度去分析。我们先来看项羽和刘邦对待对手的态度,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生26:项羽对待刘邦很傲慢,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轻易就把他给放了,由此可以看出他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刘邦对项羽不惜降低身份,百般逢迎,以掩盖自己的政治野心,由此可以看出他深谋远虑,忍辱负重。师:项羽和刘邦对自己部下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业板高管离职对公司业绩的深度剖析与实证研究
- 商业及技术秘密保密合同书5篇
- 智能货运安全监控技术-洞察及研究
- 无人车配送系统在餐饮行业中的实施策略-洞察及研究
- 信息传播建模-洞察及研究
- 混合现实在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分布式账本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CRISPRCas9在甜叶菊改良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海洋能转换能量存储-洞察及研究
- 企业员工半年工作总结(15篇)
- 水磨钻施工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2025下半年新疆兵团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398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广西林业局考试真题附答案
-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8700字(论文)】
- 2024年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真题
- 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答辩备考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北京二十一中、二十二中联盟校九年级(上)开学数学试卷
- 业务员新人培训课件
-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文学社教学课件
- 2025北京京剧院招聘工作人员10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