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白居易的洛阳情 (2)_第1页
【课外阅读】白居易的洛阳情 (2)_第2页
【课外阅读】白居易的洛阳情 (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白居易的洛阳情2月11日(正月二十)是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诞辰1240周年纪念日。白居易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生于河南新郑,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病逝于洛阳。他曾在洛阳生活了二十多年,一生与洛阳有着不解的情缘。从白居易介绍家世的太原白氏家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白居易的曾祖父白温在洛阳做官时,其二儿白鏻、六儿白鍠随其来到了洛阳,在毓财里(今瀍河回族区新街北一带)置房安家。白鍠十七岁及第,二十多岁任河南府洛阳县主簿时,娶河南县尉薛俶之女为妻,并在洛阳生儿育女,其长子白季庚(白居易之父)等,当生于洛阳。毓财里白氏宅第成为白氏几代人的老屋。白鍠、白季庚虽长年在外地做官,但其家属在洛阳或长住,或暂留,洛阳始终是他们不能忘怀的故乡。祭乌江十五兄文中的句子“况旧业东洛,先茔北邙”,“追思乎早岁离阻,各悲零俜;中年集会,共喜长成”,“居则同被而寝,出则连骑而行”,“同参选于东都,俱署吏于西京”都是白居易对故乡及亲人的记忆。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始,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民不聊生。白居易十五岁起就在江南等地颠沛流离。当飘零的游子回到故乡洛阳,在深感家的温暖的同时,又思念起仍漂泊在各地的兄弟姊妹。在那首著名的望月有感中,白居易写道:“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就是在长安等地做官时,白居易仍乡心浓浓。闻早蝉,他“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连阴雨天,他吟出“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的诗句,那淅淅沥沥的细雨,就好似诗人对故乡的绵绵情思。白居易为了做官,早年曾短暂旅居长安。他常常思念故乡和亲人:“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只身漂泊江南时,有一年年关,他写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就是后来在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苏、杭二州任刺史时,他依然思恋着故乡,写下“忽忆东都宅,春来事宛然。雪销行径里,水上卧房前。厌绿栽黄竹,嫌红种白莲。醉教莺送酒,闲遣鹤看船。幸是林园主,惭为食禄牵。宦情薄似纸,乡思争于弦。岂合姑苏守,归休更待年”。到了晚年,叶落归根的思想在白居易的脑海始终占据上风。他向一位老友表达心迹“老爱东都好寄身”,又写下求分司东都寄牛相公十韵,请当年的学生牛僧孺帮他落实分司洛阳之事。当他谢任杭州刺史,乘船归洛时,心情是那么欢畅,高声唱道:“行行弄云水,步步近乡国。妻子在我前,琴书生我侧。此外吾不知,于焉心自得。”此次归洛,白居易在履道里购置了有宅有园的宅邸,打算在此终老。不过,他并未落脚,随后便到苏州任刺史一年多,后到长安,先后做过秘书监和刑部侍郎。公元829年,白居易终回到他心仪已久的故乡洛阳,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驿吏引藤舆,家童开竹扉。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眼下有衣食,耳边无是非。不论贫与富,饮水亦应肥。”白居易晚年在洛阳生活了十八年,作有关洛阳的诗、文千余首(篇),其中,单是抒写履道里宅第的诗、文就达近百篇。白居易还效仿苏、杭及庐山的风情修缮和经营履道里,使之成为东都名园,其造园思想为后世园林著述所推崇。公元84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