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盖世之气与匹夫之勇朱熹眼里的项羽谈朱熹对项羽的评价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朱熹评判历史人物的标准。与大部分学者批评朱熹重经轻史不同,钱穆对朱熹的史学推崇有加,他说:“朱子理学大师,经学大儒,抑其史学精卓,亦旷世无匹。惟后之讲理学研经学者,每疏于治史,朱子史学遂少绍续,殊可惋惜也。”1在朱熹史学思想中,其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充满了辩证的分析方法,下面的这段话就极具代表性:“品藻人物,须先看他大规模,然后看他好处与不好处,好处多与少,不好处多与少。又看某长某短,某有某无,所长所有底是紧要与不紧要,所短所无底是紧要与不紧要。如此互将来品藻,方定得他分数优劣。”2朱熹的这段话,漆侠曾这样评价:“朱熹这段品藻人物的文字,充满了辩证的分析方法。所谓须先看他大规模,是说先看这个人的带有全局性的情况,这是第一步。其次,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看他好处与不好处,长处与短处,以及那些是有的和那些是没有的,这是第二步。在进行上述分析之后,然后进行第三步,即将好处与坏处、长处与短处、所有的和没有的,在这种区分中,加以衡量,究竟是好处、长处以及所有占主导地位,还是不好处、短处以及所无者占主导地位。最后根据分析、衡量,决定对这个人物的评价。朱熹的这个品藻人物的方法,如此完整,如此周到,如此细密,以及如此深刻,怕是在古人此类论述中唯一无二的。”3这就是说,朱熹之论人论事,不仅能够曲尽情致,而且鞭辟入里,抉发其内在的实质。在朱熹的历史人物评价体系中,心术是一个重要的标准。“朱子论人物,先论其本领。本领在其心术,即其学问所在,即在其知有义与否,与其所知义理之大小深浅也。”4心术即人的主观意志。朱熹对帝王的心术尤其重视,认为“天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根本”5,而在历代帝王中,朱熹评论最多的就是汉高祖和唐太宗:“却就汉祖唐宗心术微处,痛加绳削”6“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借义以行其私。”7细检朱子语类,不难发现,朱熹论汉高祖,多以项羽与汉高祖并举,以项羽来对比高祖,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要讨论的这个题目:朱熹眼中的项羽。那么,在朱熹眼里,项羽是怎样一个人呢?朱熹对项羽曾做过一个宏观的评价:“高祖、子房英,项羽雄。”8高祖就是刘邦,子房就是张良(朱熹对张良也有极精彩的评论,此处不赘述)。英,杰出,优异,多指才德出众。荀子正论:“尧舜者天下之英也。”礼记礼运:“大道止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雄,事物之特出者,如杰出之人。就字面的分析看,“雄”在层次上是略逊于“英”的,在“英”的评价标准中有“德”,而“雄”强调的只是才能的突出。朱熹认为刘邦与项羽的区别,一个是“英”,一个是“雄”,项羽略逊于刘邦,这也是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的原因。虽认为项羽略逊于刘邦,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朱熹却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刘邦与项羽共同反秦时,项羽曾坑杀秦卒,掳掠咸阳,他的这些行为屡为评论者所诟病,高祖刘邦反得以宽大著称。朱熹指出,汉高祖与项羽本质上一样,也喜欢掳掠,只是高祖知道天下苦秦之苛虐已久,为取得民心,不得不宽大,“汉高从初起至入秦,只是虏掠将去,与项羽何异。但宽大不甚杀人耳。秦以苛虐亡,故髙祖不得不宽大。”9而对于项羽坑杀秦卒、掳掠咸阳,朱熹也从深层次分析了原因,他指出:“秦视六国之君,如坑婴儿。今年捉一人,明年捉两人,绝灭都尽,所以犯天下众怒。当时但闻秦字,不问智愚男女,尽要起而亡之!陈渉便做陈王,张耳便做赵王,更阻遏它不住。汉髙祖自小路入秦,由今襄阳、金、商、蓝田入关,项羽自河北大路入关。及项羽尽杀秦人,想得秦人亦悔不且留取子婴在也。”1项羽在河南新安坑杀秦卒二十万,朱熹这里特别强调项羽是由大路入关,故遇到的抵抗最为强烈,在这种形势下,项羽不能灭秦君子婴,故而坑杀秦卒。朱熹此论正确与否,这里不论,就其为项羽坑杀秦卒寻找理由一事看,朱熹对项羽还是同情胜过责罚。项羽自封西楚霸王之后,尊楚怀王为义帝,又阴令衡山、临江王将义帝溺杀。之后,刘邦以为义帝发丧为名,数落项羽罪责,号召天下诸侯共击项羽。在论及此事时,朱熹未就项羽杀义帝之事进行评判,但他对刘邦为义帝发丧的动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刘邦并不是诚心拥护义帝,他为义帝发丧,就是要与项羽做对,“又如汉高祖为义帝发丧,那曾出于诚心,只是因董公说,分明借这些欺天下,看它来意也只要项羽杀了,它却一意与项羽做头底。”2朱熹认为,刘邦为义帝发丧根本不是出于诚心,只是借此来与项羽作对,而且就刘邦本意来看,他未尝不是希望项羽杀义帝的,“汉髙祖取天下所谓仁义者,岂有诚心哉?其意本谓项羽背约。及到新城,遇三老董公遮道之言,方假此之名,以正彼之罪,所谓缟素发丧之举,其意何在?似此之谋,看当时未必不是欲项羽杀之而后罪之也。”3刘邦以为义帝发丧为名,征讨项羽,朱熹认为刘邦这个借口找得好,如果他果真能出于公心,真为义帝报仇,便能名正言顺,而刘邦却不能掩饰本心,以为义帝报仇为幌子,自己却去争夺项羽的美人与宝货,这自然是要落败的,“又不肯休,又去寻得弑义帝说话出来,这个寻得也是,若汤武也不肯放过。但既寻得这个说话,便只依傍这个做便是。却又率五诸侯,合得五十六万兵走去彭城,日日去吃酒,取那美人,更不理会,却被项羽来杀得狼当走,汤武便不肯恁地。自此后,名义坏尽了。从此去,便只是胡做胡杀了。”4朱熹此论,批评刘邦实为精辟。彭城突围时,刘邦的老父与妻子被项羽俘获,项羽并没有杀掉他们,而是把他们“常置军中”,楚汉在广武对峙时,项羽以烹太公威胁刘邦,刘邦则答曰:“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怒,欲杀太公与吕后,被项伯劝阻。就此事,朱熹就刘邦与项羽两人心理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广武之会,太公既已为项羽所执,髙祖若去求告,他定杀了,只得以兵攻之,他却不敢杀。时髙祖亦自知汉兵已强,羽亦知杀得无益,不若留之庶可结汉之欢心。”5而且,朱熹认为,项羽在是否杀太公与吕后一事上,也有顾虑,“便是项羽也有商量,高祖也知他必不杀,故放得心下。项羽也是团量了高祖,故不敢杀。若是高祖软弱,当时若敌他不过时,他从头杀来是定。”6朱熹认为,在是否杀太公与吕后这件事上,项羽是有充分考量的,他不杀太公与吕后,是其与刘邦力量博弈的结果。从以上几例,不难发现,朱熹并没有因为刘邦得天下,就对项羽全面否定,对项羽坑秦卒、杀义帝等行为,朱熹给予了项羽一定的理解,考虑他理学家的身份,不难看出他对项羽的偏爱。朱熹对项羽的“气量”,则是直接给予表扬。在项羽的称霸事业中,敢做,这是一个重要因素。杀会稽守通:“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折伏,莫敢起。”杀宋义:“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这伏,莫敢枝梧。”巨鹿之战后,“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对此,朱熹赞不绝口,“又曰浩然之气只是气大敢做,而今一样,人畏避退缩,事事不敢做,只是气小。有一样人未必识道理,然事事敢做,是他气大,如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便是这样气,人须是有盖世之气方得。”7在另一处,朱熹对项羽的“气”大,同样表现出了钦佩:“且如项羽救赵,既渡,沉船破釜,持三日粮,示士必死,无还心,故能破秦。若瞻前顾后便做不成。”1表扬归表扬,朱熹认为项羽虽然“气量”大,但项羽不知修心,“气”大而容易“绥”:“问眀道说浩然之气,曰:一为私意所蔽,则欿然而馁,知其小矣。据孟子后面说,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先生解曰:所行一有不合于义,而自反不直,则不足于心而体自有所不充。只是说所行不义,则欿然而馁。今说蔽字,则是说知之意,不知何如?曰:蔽是遮隔之意,气自流通不息,一为私意所遮隔,则便去不得。今且以忿言之,如项羽一个意气如此,才被汉王数其罪十,便觉沮去不得了。”2就是说,项羽虽有“浩然之气”,但他经不起挫折,遇到挫折,“浩然之气”也就泄了。朱熹此论,可谓深刻。史尧弼对此有进一步的发挥,他说:“项羽有盖世之勇竭力转斗以窘高祖,屡战而屡得志,不胜而愈不止,此其意谓与我争天下者惟刘季一人耳。垓下一战,楚歌一唱,八千之师委甲而溃,非其有所怀而去,盖其勇厉之气,用之久而耗之已甚,则亦有穷而已也。羽不知养其心,而反销铄其气,则屡胜者乃所以必败而无疑。江东之业虽可复兴,而江上之舟彷徨而不得济,意羽之心亦自见其百胜而尚未成立,则气亦委而不振。”3朱熹认为,项羽正是因为不能涵养自己的“浩然之气”,才导致这原本天地间最大的“气”,变成了匹夫之勇:“问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似是两意皆说得,妇人之仁是姑息,匹夫之勇是不能涵容。曰:只是一意,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如项羽是也。”4而早在楚汉战争刚刚结束时,韩信就曾对项羽的“妇人之仁”有过批判,他说:“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5“妇人之仁”与“匹夫之勇”这看似矛盾的特性,都出现在项羽身上,在朱熹的分析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朱熹没有对刘邦何以胜,项羽何以亡做出明确的解释,但就其对项羽“气量”的解析看,他间接地将原因归结在项羽经不起挫折上,就是说项羽的悲观情绪是导致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项羽落败,跑到乌江亭边,亭长一番“江东足王”的劝慰,反让项羽不想过江,横心一死。有一线生机,项羽也不想苟活偷生,这与刘邦数陷绝境而千方百计逃命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有关合同的订立与生效法律问题研究
- 工地装修工程分包方案(3篇)
- 工程细节改进方案模板(3篇)
- 2025年电工等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解剖学考试试题分布及答案
- 11-5、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专家意见表
- 2025年技术培训的合同范文
- 工程项目拍摄方案(3篇)
- 工程研讨设计方案(3篇)
- 工程行业各种预算方案(3篇)
- 数字产品服务使用协议书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额借款合同4篇
- 4人合股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铁路机车车辆驾驶员资格考试模拟试卷(410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全民科学素质竞赛网络知识竞赛考试试卷题库(290题)附答案
- 2023-202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原卷版
- 2025年机器人标准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军考政治时事政治热点试题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村医笔试重点题库
- 2025-2026学年人音版(简谱)(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养生艾灸直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