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东阿》教案 (2)_第1页
《晏子治东阿》教案 (2)_第2页
《晏子治东阿》教案 (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晏子治东阿教案一、教学目的 1、了解刘向父子和战国策的相关知识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数”“诛”“罪”“谢”“而”等 3、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4、学习晏子的品质,认识晏子的智慧以及文章折射的深刻道理:“做事”与“做人”。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数”“诛”“罪”“谢”“而”等 2、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朗读、讲授、讨论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晏子使楚的故事 2、文章故事情节导入 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定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不卑不亢。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而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齐景公召见说:“我以为你有才能才派你去治理东阿,可你越治越乱,实在令我失望,只能免了你的职务。”晏子没有强辩,而是请求齐景公再给他一次机会。此后三年,晏子不修路,不理事,不惩治懒人恶人,决狱断案,袒护豪强,甚至营私舞弊、欺上瞒下,但赞誉之声却传遍了全国,齐景公亦欲奖赏他。最终,晏子以自身的行为,告诫齐景公“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则天下治平,百姓和集”。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凭个人好恶,道听途说,而应客观公正、准确评价,才能慧眼识才、知人善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二)解题:晏子治东阿(提问:涉及了哪些人和事?) 晏子、治理东阿 (三)文学常识积累 1、作者简介 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所撰的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战国策是记录战国事情谋臣策士谋划或辞说的著作,又称国策国事,西汉刘向编纂,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录着春秋末年至秦二世继位为止,内容涉及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情况等,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晏子治东阿选自说苑校证政理,题目是编者加的。说苑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是刘向分类纂辑先秦至汉初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点为主旨。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少影响。 2、作品人物简介 晏子,名婴,卒于公元前500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齐国贤臣。春秋时的政治家、思想家。字仲,谥平,故世称“晏平仲”。经历了灵公、庄公、景公三君,参政50余年。以力行节俭而闻名于家,美名闻于列国。 (四)初步感知 1、自主阅读,解决字词音义 数 (sh) 诛 (zh) 属(zh) 赂(l) 陂(bi) 曾(zng) 赋敛(f lin) 内(n) 骸骨(hi) 辟(b) 与(y)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围绕晏子治理东阿而展开,通过叙述了晏子和景公的对话,着重说明“以民为本,不要轻信小人”的思想。 3、梳理文意,明确文章内容 (1)字词疑难:数、而、之、曾、谢 (2)翻译文章(见教参) 4、文章脉络:晏子治东阿三年召而数之请改道易行迎而贺之晏子论道景公下席而谢之 小结:文章通过晏子在治理东阿问题上前后的差别,形象地告诉了景公应该坚持以民为本,不要偏信小人。 (五)细节探讨 1、晏子治理东阿,前后的变化 前: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民无饥者景公召而数,反以罪臣 后: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饥者过半景公迎而贺之 前 对比 景公下席而谢之以民为本 后 2、晏子的形象:(以退为进,欲擒故纵)智慧多谋、能言善辩 3、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给你什么启发? 做事、做人、为官 (六)积累文言字词 1、重点词语 数之:责备 子退而自察也:退,辞去官职;察:反省 便事左右:逢迎讨好,玩弄手法 大诛于子:责罚 属托:走后门 货赂:钱财 权家:在朝中掌权的人家 罪:责罪、怪罪 下席而谢之:道歉 子强复治东阿:尽力 寡人无复与焉:参与、干涉 2、通假字 曾通“增”增加 仓库少内:内通纳,纳税 辟:通“避,退避 3、一词多义 数: 景公召而数之曰 (责备)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数目)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几,若干)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将兵 (屡次) 数罟不洿池 (密、细) 谢: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挥手谢公卿(辞别)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告诉、告诫) 而:1、连词,表递进、并列、顺承、转折等关系;2、表修饰关系;3、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 乃: 君乃反迎而贺(却,竟然,副词)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于是,副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你的,第二人称代词)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就是,表判断)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去”(如此) 4、词类活用 三年不治,臣请死之(名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而君反以罪臣(名词活用为动词,怪罪) 以利贫民:使动用法,使受利。 5、文言句式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