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西泠的文脉与风骨[文档资料]_第1页
百年西泠的文脉与风骨[文档资料]_第2页
百年西泠的文脉与风骨[文档资料]_第3页
百年西泠的文脉与风骨[文档资料]_第4页
百年西泠的文脉与风骨[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年西泠的文脉与风骨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一百多年前, 1904 年,丁仁、王 、叶铭和吴隐四位浙派篆刻家在西子湖畔孤山上创办了一个研究金石的学术团体:西泠印社。有趣的是,在建社的 10 年间,四位创始人互相谦让,谁也不当社长。 1913 年,西泠印社公推吴昌硕为首任社长,此后的 100 多年间,西泠印社社长空缺时间累计长达 60 余年,历任社长只有 7 位。 7 月 30 日至 8 月 31 日,浙江美术馆特举办 “ 西泠峰骨 纪念吴昌硕诞辰 170 周年暨西泠 印社七任社长作品展 ” ,从展出的 350 余件作品中不难窥见百年西泠印社的文脉与风骨。 西泠峰骨,瑰宝荟萃 大师云集的象征标杆 穿过浙江美术馆 6 号展厅那道复制西泠印社的弯弯的月洞门,吴昌硕亲题的 “ 西泠印社 ” 四字与白墙青瓦的园林对望。再往里走, 350 余件诗书画印保持着特有的静默,但它们的作者 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为观众所熟悉,并由衷产生敬意。 浙江的地域美术文化特征形成了积淀深厚的中国书画传承脉络,构成了 “ 多元、学养、诗性、创新 ” 的传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时 代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领作用。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 “ 海上画派 ” 海纳百川,蔚为大观,声名显赫,影响远播,开创了中国现代书画艺术的发展格局。浙江书画家人数众多,从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蒲作英,到黄宾虹、潘天寿,都是领袖群伦的一代大家。其中,担任首任西泠印社社长的吴昌硕的影响尤为深远,在吴昌硕的影响下, “ 浙人海派 ” 奠定了浙派书画艺术继承和创新的独特气质。 1913 年,当吴昌硕被公推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时,这位 “ 海派巨擘 ” 、 “ 印坊盟主 ” 自谦地发出 “ 社何敢长 ” 的感慨。然而,正是在吴昌硕等社长的擎旗掌舵下,西 泠印社广结艺友、声誉日隆,奠定了 “ 天下第一名社 ” 的百年基业,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圣地。 吴昌硕是近代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高峰,他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吴昌硕集 “ 诗、书、画、印 ” 于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 “ 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 。他是在新旧文化交替的历史背景下,对于传统中国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键人物,是金石画风从晚清过渡到民国的主要继承者。吴昌硕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是中国近现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大家,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推向一个崭新的境界,其影响直至今日依 然长盛不衰。 “ 今年是吴昌硕诞辰 170 周年,适逢浙江美术馆开馆 5周年,我们策划举办 西泠峰骨 纪念吴昌硕诞辰 170 周年暨西泠印社七任社长作品展 ,旨在加强浙江美术研究,凸显浙江文化强省的优势和地位,进一步推动当下的文化艺术发展和繁荣。 ” 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介绍说。 这次展览的主题很明确, “ 峰 ” 指高峰,体现艺术高度; “ 骨 ” 指主心骨,体现核心地位。展览以吴昌硕为重点,以西泠文脉为主线,首次集中展出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等西泠印社七任社长作品,总共 350 余件,以及 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琳琅满目,精彩纷呈,规模空前,意义非凡,呈现了浙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浙派艺术的传统本质。从中我们看到,这些前辈大师无一不是德高望重、艺学兼修,他们不仅是 “ 艺之大者 ” ,更是 “ 学之大者 ” ,在他们的学术理想和艺术创造中,始终强调民族脉传的 “ 大美 ” 内核,深度诠释着涵盖中国哲学和人文精神的文化根源。 传统文化是民族之花,脱离传统精神而辟开新径,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他们强调 “ 古意 ” ,但并非泥古不化,而是以渗透传统的笔墨来表现时代特征。在艺术主张上,他们都讲究传统根基、学识内涵,借古开 今、力求变革,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求中,始终追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所蕴涵的哲学维度和精神境界,崇尚极富品藻情趣、学养格调的文人风格。 从他们身上,我们得以窥见 20 世纪文人书画的清晰脉络。尤其令人感动和鼓舞的是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高尚的艺术情操和人格魅力,对中国传统艺术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为中国书画的传承和发展倾注了一生的心血,真正在自我锤炼和品格升华中达到了艺术和人生的高远境界。从这一意义而言, “ 西泠峰骨 ” 之 “ 峰 ” ,也呈现了西泠印社 “ 群峰 ” 连绵起伏、相映竞秀的壮观景象。 “ 在现场,你可以从字里行间、一枝一叶中感受到大师们手腕微妙的变化,或者笔尖儿在这儿 噌 的一下,这跟看画册完全不一样。 ” 一位特意从滨江赶来的观众说。更重要的是,嗅一嗅来自百年西泠的文化气息,并且,滋养自己 不远,不近,它就在那里。 文脉相传,风雅绵延 持续 110 年的文化高地 西湖那一边的孤山路 31 号,也有这样一座小巧别致的园林,时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但大多数时候,它是淡雅恬静的,许多人经过、驻足,抬头仰望沙孟海先生的亲笔手书,在心里缓缓念出: “ 西泠印社 ” 。 曾经有位学者写过 一篇文章,说民国以来有那么多的社团,为什么西泠印社不倒,他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西泠印社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孤山社址,只要孤山的社址不毁掉,西泠印社就永远在。 “ 孤山不倒,西泠印社就在 ” 是一种传说。那么,为什么西泠印社能够持续 110 年历久而弥新呢?事实上,在这百年时间里有足够的理由让西泠印社倒闭,当时还有个和西泠印社齐名的 “ 南社 ” ,但只存在了 20 年,那到底是什么支撑了西泠印社百年历史?简单说就是西泠印社五六代人骨子里的一种精神的维系。而这种精神就是以杭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域传统士大夫文化精神。 “ 在 江南地区有很多士大夫文化印迹,但这种文化能够持续不断贯穿于西泠印社一百余年,别的地方根本找不到,可以说这是西泠印社的灵魂。 ” 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眼里,西泠印社士大夫精神有它的品质, “ 最主要的是不追求堂皇,它讲风雅,讲究品质,讲究风范。 ” 自明清以来,这一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一群同道中人在一起讨论的都是非常高雅的事情,连讨论的方式都很雅致。 “ 再一个就是坚韧、百折不挠。 ” 当年清军打进江南的时候发生众多大事,但对于江南的士大夫文人来说,我打不过你躲就是了, “ 我肯定不和你合 作,不进行激烈的对抗,他们非常坚定。 ” 当一种精神建立之后矢志不渝,这就是坚韧。 “ 再次就是 沉潜 ,沉下去不张扬,不哗众取宠。非常的稳健,潜下去专心致志做一件在别人看来没有意义的事情。最后一个特点就是温润。 ” 这四个特质在西泠印社 110 年的历史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 西泠印社是我国艺术史上一种独特现象,一个艺术孤岛。 110 年来,她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不为时尚所惑,不为世风所动,不为利益所诱,保存、传承、复兴、发展着金石篆刻艺术。她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偶像、一个图腾、一个精神维系,孤岛所守望的便 是原汁原味的古代至近世一脉相承的中国文人文化。 ”陈振濂如是说。 被誉为 “ 天下第一名社 ” 的西泠印社,七任社长个个皆为文化巨擘。吴昌硕之后 马衡,现代著名金石书画家、篆刻印学家、考古学家、有着纯正风范的大学者。 1933 年起他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又在抗战期间主持故宫博物院西迁文物的维护工作,这些都是皇皇伟业。 张宗祥是浙江海宁人,著名书法家、版本学家和学者,亦善绘画。作为京师图书馆主任、浙江图书馆馆长,目录版本校勘之学功力极深,特别是为文澜阁四库全书的补抄等,皆为文化界抢救遗存 的大事。 沙孟海是浙江鄞县人,著名学者,书坛泰斗。于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学问渊博,研究精到,造诣极深。其书法篆隶真行草诸体皆精,沉雄茂密,俊明多姿,以气势磅礴见称。 赵朴初是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他鼎力完成了西泠印社几代人的梦想:建立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国印学博物馆。 启功有诗、书、画 “ 三绝 ” 之称。他还是我国著名的文物鉴赏家和鉴定专家,原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 协会名誉主席等,以他的身份与声望,表明了西泠印社在中国文化界的学术地位。 饶宗颐,当代国际汉学界公认的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学贯中西,著作等身,通晓多种语言,在传统文史研究和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以及艺术、文献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精深研究,出版学术著作六十余种。除治学之外,饶宗颐先生精通琴、诗、书、画,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 这七任社长的生平、艺术学术历程和独特风范,在西泠峰骨 纪念吴昌硕诞辰 170 周年暨西泠印社七任社长作品展中都得到了翔实而形象的展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