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云杨公路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总结.doc_第1页
云浮云杨公路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总结.doc_第2页
云浮云杨公路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总结.doc_第3页
云浮云杨公路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总结.doc_第4页
云浮云杨公路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云浮市云杨公路新建工程第一期第二合同段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总结海南路桥工程公司、海南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总结一、试验路段概况1工程概况本工程沥青砼铺设施工为云杨公路新建工程第一期二标总承包的一个分部分项工程,设计起止桩号为LK6+990LK9+280、RK7+025RK9+280,设计范围分离式路基,单幅路基为16m,总长度4545m;总面积约为:72720m2。其结构类型为:4cm厚 AC-16C沥青砼+5cm厚 AC-20C沥青砼+7cm厚 AC-25C沥青砼。路面下面层结构采用AC-25C沥青混凝土,其设计厚度为7cm,宽度14.25m。2试验段的概况(1)本项目沥青路面下面层采用AC-25C型沥青混凝土。(2)为了探索沥青下面层施工机具的适应性及施工工艺,也为以后大面积施工提供经验及相关数据,我部已按计划在2014年4月15日在K9+280K9+030右幅进行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施工,其摊铺长度为250m,设计宽度为14.25m,面积约为3563m2,下面层压实厚度为7cm。(3)施工天气情况:晴,气温2429。3、沥青下面层试验路施工的目的试验段的试铺目的:确定沥青下面层施工的各项技术指标和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配备及组合方式。包括:(1)、根据沥青路面的施工机械应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配备及组合方式。(2)、验证拌和机的拌合能力,验证按施工配合比确定的材料的控制精度,确定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拌和温度和操作工艺。(3)、验证沥青混合料施工配合比的结果。(4)、确定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碾压遍数等压实工艺及确定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找平及接缝等施工工艺。(5)、确定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松铺系数。(6)、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制订施工进度计划。(7)、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8)、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机械设备、检测设备、通讯及指挥方式等。(9)、熟悉沥青下面层施工工序的施工工艺及要求。(10)、掌握运输时间及运输过程温度损失,指导施工。沥青下面层进行试验段的试铺前,根椐当地气候、路型结构和合格的沥青配合比,拟定试验路段的铺筑方案,采用经调试合格的施工机械进行热拌热铺沥青的试铺。其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下面层试验段铺筑分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进行。二、施工人员、机械、材料情况1管理人员安排 表1序号岗位名称姓名职称备注1项目经理蔡向军高级工程师2总工程师黄庆聪高级工程师3质检工程师何书武工程师4路面工程师蔡文旭工程师5测量工程师陈光亮工程师6计划合约工程师梁海波造价工程师7安全监督员邢杰工程师8试验室主任陈长江工程师9试验员张洪源工程师10试验员陈行亮11测量员吴家俊12测量员石文顺13资料员林丹丽2、施工人员安排 表2序号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备注1李志文总施工兼技术负责133161255632董镇豪施工员139224594993董镇雄施工员兼摊铺机机手139241853534陈承俞安全员153829508085肖永钦安全员156277071916黄铿龙测量员135563360357陈作宝摊铺机机手135379333888陈朝辉摊铺机机手136422895579韦泽森扫路车机手1862091245910许新俭压路机机手1392214726811许新营摊铺机机手12郭绍龙洒油车机手1369068168213马方建压路机机手1826097861714覃新锋压路机机手15柯建华现场协调1380254869716田文振资料员/检测员/试验员3、机械配备按照工艺的要求,配置相应的机械设备,详见下表: 表3编号机械名称型号及产地数量单位规格备注1SAP120CA摊铺机SAP120CA/(进口)2台直板梗头机2ABG摊铺机ABG7820/(进口)1台伸缩伸缩机3压路机HD138/2台13T双钢轮4压路机DD118HF/1台13T双钢轮5胶轮压路机SPR260/1台16T胶轮6振动板1台7洒油车1台8运料汽车9台9风炮机2台10加水车1台11加油车1台12工具1批13扫路机1辆4原材材料试验(1)用于沥青下面层施工的碎石采用封开洪盛石场生产的花岗岩分21-32mm:16-20mm:11-15mm:6-10mm碎石和0-5mm石屑;经取样实验,筛分结果、压碎值、密度及砂当量(0-5 mm)等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2)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经试验,筛分结果及密度等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本项目沥青下面层所用填充料矿粉是从化市鸿方复粉厂矿粉厂生产的从化吕田牌矿粉,经实验,筛分结果、密度及液塑限等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4)沥青测定沥青三大指标和密度等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本项目沥青下面层所用沥青为泰普克沥青(新会有限公司)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实验结果见下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表4检 验 项 目设计要求送样试验结果针入度(250C,100g,5S)(0.1mm)60-7064延度(5cm/mim, 150C)(cm) 不小于10039.1(100C);100(150C)延度(5cm/mim, 100C)(cm) 不小于20软化点(环球法)(0C) 不小于4648.5溶解度(三氯乙烯)(%) 不小于99.5针入度指数PI 不小于-1.5+1.0薄膜加热试验1630C,5h质量变化(%) 不大于0.8针入度比(%) 不小于61延度(100)(cm) 不小于6闪点(C0C) (0C) 不小于260含蜡量(蒸馏法)(%) 不大于2.2密度(150C)(g/cm3) 实测1.033动力粘度(绝对粘度,600C)(Pa.S) 不小于180原材料各项指标均满足沥青下面层混合料施工要求。(详见附件1)三、施工过程1、沥青拌合试铺用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为:21-32mm:16-20mm:11-15mm:6-10mm:0-5mm:矿粉:水泥=24%:16%:15%:20%:21%:3%:1%,油石比为:4.1%。、施工沥青路面下面层AC-25C沥青混凝土采用的拌和楼型为MAC4000型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拌合。施工前由试验室按照施工配合比计算当天现场施工配合比,并向拌和机操作员进行交底,沥青混合料拌合施工严格按现场施工配合比进行拌料,并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和拌合时间。拌合时记录每次拌合数量、拌合及卸料时间,以验证拌和机的生产能力。数据如下:每次拌合数量为3.6T/次,拌合温度为165180,拌合时间为40s(干拌时间为5s,湿拌时间为40s),加料时间为48s,卸料时间为6s.每车(25吨)出料时间约12分钟。2、沥青运输我部采用9台25T自卸汽车,车厢保持清扫干净。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层油水(柴油与水的比例可为1:3)混合液,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运料车全部用篷布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等。出料后,后场试验员必须检测每车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并记录检测数据,同时记录下车牌号和发车时间,运到施工现场后,再次逐车检测到场温度并记录到场时间和车牌号,运输时间及运输过程温度损失,指导施工。(详见下表及附件2)运输时间及温度记录表 表5出厂温度到场温度车号时间温度()时间温度()运输时间 (分钟)1693906:10160.207:20157.270HJ55806:24158.607:28158.2646267906:41156.307:50156.2694382806:55161.308:07157.572H425907:12159.908:16154.3648821507:26164.108:31161.2657632507:40162.508:47159.467K925407:49160.309:05157.2766271508:06157.909:20153.4743、沥青混合料摊铺(1)试验段沥青路面每幅宽14.25米,选用2台SAP120CA沥青砼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进行联合摊铺,每台摊铺机采用7.15米宽度摊铺,相邻两幅的摊铺应有10cm左右宽度的摊铺重叠。相邻两台摊铺机相距1015m,以防止造成前面摊铺机的混合料冷却。(2)熨平板预热采用液化气燃烧加热,温度控制在115120左右.(3)每台摊铺机开始摊铺2-3m后,检测人员快速检测横坡度、高程、厚度等参数,以便检验和及时调整摊铺机的工作状态,使其能够达到最佳的摊铺状态。(4)、沥青砼下面层摊铺时,采用两侧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松铺系数采用1.15。前面一台摊铺机两侧伸出厚度传感器搭在钢丝绳上,传感器沿钢丝绳顶面移动。后面一台摊铺机一侧利用刚摊铺的沥青混合料厚度,另一侧按路平石顶面控制标高。 (5)、摊铺时,先将外侧(靠近路中分隔带一侧)摊铺机稳定在施工段起点处,准备就绪后,指挥运输车倒驶喂料,待两侧熨平板前喂足料后开动摊铺机先行摊铺。摊铺速度以3M/min速度匀速前进。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要不停地转动,两侧保持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并保持在摊铺机全宽度断面上不发生离析。(6)、外侧半幅摊铺机摊铺1015m后,内侧半幅开始摊铺,摊铺时保持前后两台摊铺机前后距离基本不变,并保证两半幅间有510cm摊铺重叠宽度。(7)、每台摊铺机开始摊铺2-3m后,检测人员快速检测横坡度、高程、厚度等参数,以便检验和及时调整摊铺机的工作状态,使其能够达到最佳的摊铺状态。(8)、两台摊铺机的操作手始终注意熨平板的工作状态,若发现高程产生误差在2-3米内调整到正常状态。(9)、对局部混合料明显离析或摊铺后有明显拖痕的摊铺面,由人工做局部处理或更换混合料。(10)、每施工结束,预留立茬横缝,以便于后续摊铺作业和横缝的接缝处理。再摊铺前,由测量人员在左右两侧每10米一个断面按照设计高程测设出摊铺高程控制点,同时记录相关位置下水稳顶面高程,摊铺后碾压前在同一位置测出松浦高程,碾压完成后再次测量完成面高程,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松浦系数(详见附件3),以指导后续施工。实验人员在摊铺时现场取混合料进行相关试验(实验结果详见附件4),同时在摊铺和碾压高程测出并记录摊铺温度、碾压初始温度、复压温度及碾压终了温度(详见附件2)。,4、沥青混合料压实根据试验路施工方案,我合同段沥青路面下面层碾压每个工作面均采用4台压路机进行组合碾压,压路机型号分别为HD138双钢轮振动压路机2台、DD118HF双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XP260轮胎压路机1台。碾压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其施工工序为:(1)、三个阶段是紧密相连,并应使每个碾压段末端的碾压痕迹呈阶梯形而不是直线形。碾压顺序应为先底后高、先外侧后内侧。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规范要求。(2)、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关闭振动碾压2遍。碾压时,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初压速度控制在1.52Km/h。初压在混合料温度降到130之前完成。(3)、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复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与XP260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组合碾压。压实方案:采用组合碾压方案首先使用双钢轮压路机小振碾压4遍,碾压速度均控制在23Km/h,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20cm,然后使用XP260型轮胎压路机碾压7遍,碾压速度控制在23Km/h,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经试验路段试压确定的碾压遍数为于9遍能够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明显轮迹。(4)、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关闭振动进行碾压,碾压速度控制在23Km/h,碾压遍数为2-4遍,至无轮迹。终压在混合料温度降到80之前完成。5、施工缝处理1纵缝处理双机作业时,纵缝采用热接触,摊铺重叠510厘米,必要时用人工清除前半幅上面的余料,按压实规程全幅压实,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厘米以上,表面的纵缝应顺直,且在车道划线位置上。2、横缝处理在施工结束时,摊铺机熨平扳稍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碾压,然后用3米直尺检查平整度,在混合料完全冷却之前,把平整度不好、厚度不足的部分垂直刨除。6、取芯检测 在施工结束,沥青表面温度降至50以后,试验人员和监理到现场取芯检测厚度、压实度及空隙率等试验(试验结果详见附件5)7、施工工艺流程沥青下面层施工全部按照试验路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作业,从前场测量放样、后场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全程进行跟踪试验,取得了大量的现场资料及数据,具体施工工艺流程见下表。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图沥青下面层配合比试验下承层材料,设备检验下承层清理沥青下面层混合料拌和测量放样卸料沥青混合料运输卸料摊铺整型整形碾压压实度检测接缝处理封闭交通养护 验收四、试铺路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测结果与分析1、松铺系数的确定在试验路段K9+280K9+030路段内,选取K8+180K9+200布设高程检测点,共设4个断面8个检测点。用水准仪观测8个检测点铺筑前、摊铺后和压实完毕后的表面高程,根据附件3松铺系数现场实测记算表,得到松铺系数为1.14,与试铺采用的松铺系数1.15相差不大。为此,本项目确定采用1.15松铺系数进行沥青下面层厚度施工,并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还将进一步探讨调整,使标高控制达到最佳效果。2、 混合料产量及运输方案的确定 从附件2(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检测记录表、沥青混合料后场温度检测记录表)和运输时间及温度记录表(表5)中可以看出:(1)、约15分钟出一车混合料,每车摊铺整幅约28米,一个台班(按计算)出料32车,可摊铺900米。出厂温度在156.3-164.1之间,满足规范155-165的要求。(2)、运输时间约70分钟,温度损失不大(最大为5.5);摊铺温度在151.8-160之间,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大于或等于150);初压温度在131.3以上,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大于或等于)130;碾压终了温度在80.4-99.2之间, 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大于或等于80 )由此可见,该拌合设备的产量、出厂温度、运输距离及覆盖保温 措施能满足施工要求。3、 其它试验结果分析(1)、从试验段现场混合料取样试验检测结果:油石比为:1号盒4.4%(燃烧法),2号盒4.2%(燃烧法),平均为4.3%,比施工配合比4.1%高出0.2%,符合施工规范要求(0.3%)。筛分结果在设计及规范通过率的上下限之间。(详见附件4: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燃烧法)及筛分实验记录表)(2)、从试验段现场混合料取样试验检测结果:空隙率在4.8%-5.9%之间,平均空隙率为5.38%,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4%-6%);稳定度在8.52-10.21KN之间,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大于8KN);流值在1.75mm-2.36mm之间,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1.5mm-4mm)。(详见附件4: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记录表)(3)、施工完成后取芯芯样试验结果:平均厚度66.66mm,比设计厚度70mm少3.34mm,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5mm);最小厚度为58.7mm,比设计厚度少11.3mm,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厚度的20%即-14mm);空隙率在5.5%-5.9%之间,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小于或等于6%);马歇尔密度压实度最小值为98.8%,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大于或等于98%)。(详见附件5:沥青混凝土芯样密实度实验记录表) 实验段的各项实验检测结果均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足以说明:(1)、施工配合比可用于指导施工。(2)、各种原材料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3)、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碾压遍数等压实工艺及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厚度控制、找平及接缝等施工工艺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4)、拌和机可精确按施工配合比确定的配合比下料,操作工艺满足要求。五、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路的评价通过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路现场检测到的各项技术指标以及对沥青路面下面层成品检验结果表明:1、拌和设备和摊铺设备的生产能力及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基层施工要求; 2、劳动力的安排与施工设备的配置合理、协调一致;3、试验路总结的沥青用量控制、松铺系数、压实遍数平整度及沥青混合在运输过程中温度的损失等技术参数是科学合理的,符合现场实际施工需要;4、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路施工质量完全满足规范要求。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在试验路的施工中,由于沥青摊铺机螺旋布料器的布料不均匀,导致摊铺后的混合料密实度不尽相同,有离析现象。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施工中,保持沥青混合料始终覆盖螺旋布料器一半以上,静压一遍后仔细检查基层顶面,发现凹凸不平处人工找平,以保证压实厚度及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通过试验路的施工,项目下阶段将加强试验室技术管理,充实人员和试验设备,为工程质量检测和控制提供有力保障。2两台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搭接过宽,接头不平顺,需采用人工找平处理。改进措施:调整沥青摊铺机熨平板、电脑传感装置、夯板、横坡度仪及八轮滑靴装置等,若发现故障及时进行抢修。沥青摊铺机摊铺运行时依据两侧的基准线,将电脑传感器上的感应架放置在钢丝绳上,专人指挥。七、确定指导性施工方案。1、测量放样在已验收合格的下承层进行测量放样工作,恢复路面中线及边桩,每10m一个断面,并做好放样及标高资料的记录。2、安装模板及基准线每10 m打摊铺机感应导线控制桩(桩线外20cm处),根据松铺系数控制标高,依照标高调整夹片并拉紧基准线;单根基准线长度不宜大于250m,拉力不小于1000N,基准线设置后严禁碰撞,一旦变位,应立即重新调整。3、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运输沥青下面层混合料采用MAN4000型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厂拌,根据沥青用量的情况调整配合比,并在拌合站现场抽样测沥青用量,在出厂时测定每一车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合料必须废掉。沥青混合料运输至前场时,必须再次测定混合料温度,温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混合料不能用于施工,必须废掉。出厂检验合格后的沥青混合料由自卸车覆盖篷布运输至施工现场。由于运输路程较远,为了保证拌合料及时到场,本项目安排28台25吨自卸车运输沥青混合料,每台车运输一趟可满足一个台班施工800米的进度要求。自卸车车厢必须保持干净,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层油水(柴油与水的比例可为1:3)混合液,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装料时应分三次装料,以防止离析,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漏料,不得中途耽搁停留。4、混合料摊铺选用2台沥青砼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进行联合摊铺,两台摊铺机采用7.15米宽度摊铺,相邻两幅的摊铺应有10cm左右宽度的摊铺重叠。相邻两台摊铺机相距10150m,且不得造成前面摊铺机的混合料冷却。运料车辆倒车要有专人指挥,当运输车辆运料退至摊铺机进料口时,缓慢升斗卸料并和摊铺机同步慢速前进,卸料时严禁碰撞摊铺机和前场设备,现场及时检查摊铺标高控制情况;两台摊铺机搭接处出现局部纵向错缝现象及时人工找平。摊铺温度控制: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应控制在不低于150度。5、碾压每个工作面均采用4台压路机进行组合碾压,压路机型号分别为双钢轮振动压路机3台,轮胎压路机1台。沥青混合料的指导性碾压方案为:(1)、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不得产生推移、开裂,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关闭振动碾压1遍。碾压时,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当边缘有路缘石等支挡时,应紧靠支挡碾压。(2)、初压速度控制在1.52Km/h。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30度,应在混合料温度降到130之前完成。(3)、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复压采用Sw900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与XP260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组合碾压,碾压遍数经试压确定为12遍。压实方案:采用组合碾压方案首先使用双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5遍,碾压速度均控制在23Km/h,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20cm,然后使用XP260型轮胎压路机碾压7遍,碾压速度控制在23Km/h,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复压应在温度降至110之前完成。(4)、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关闭振动进行碾压,碾压速度控制在23Km/h,碾压遍数为2遍,至无轮迹,终压应在温度降到80之前完成。6、接缝处理(1)、纵缝处理双机作业时,纵缝采用热接触,摊铺重叠510厘米,必要时用人工清除前半幅上面的余料,按压实规程全幅压实,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厘米以上,表面的纵缝应顺直,且宜在车道划线位置上。(2)、横缝处理、在施工结束时,摊铺机熨平扳稍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碾压,然后用3米直尺检查平整度,在混合料完全冷却之前,把平整度不好、厚度不足的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