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导学案)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城北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 伤仲永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一三六导学案)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城北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 伤仲永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一三六导学案)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城北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 伤仲永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 伤仲永主备: 审核: 时间:2015年 月 第 周【明确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感情、语气,掌握有关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阅读,翻译这篇文言文。【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隶( ) 扳( ) 谒( ) 泯( ) 称( ) 卒( )2、文言积累(1)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通“_”贤于才人远矣 “_”通“_”(2) 一词多义父利其然也 ( ) 并为其名 ( )然 自泯然众人矣 ( ) 还自扬州 ( )余闻之也久 ( )闻不能称前时之闻 ( )忽啼求之 ( )余闻之也久 ( )之借旁近也与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 ( )(3)古今异义未尝识书具古义:_ 今义:用口品尝。稍稍宾客其父古义:_ 今义:多做稍微讲。或以钱币乞之古义:_ 今义:或许,也许;或者泯然众人矣古义:_ 今义:指大家,许多人(4)词类活用忽啼求之(“啼”是动词作状语,_)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_)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伤仲永(形容词用作动词,_)稍稍宾客其父(名词的意动用法,_)父利其然也(名词的意动用法,_)邑人奇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5)特殊句式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令”前面省略主语,“_”;介宾短语“自扬州”后置,句意为:_。3、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庆历年间进士。他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也称王荆公,谥“文”,也称王文公。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因散文雄健,被列为 之一,现存有临川先生集临川集拾遗等。【合作探究】1、课文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依据。2、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3、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4、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练生动、精当传神,请在文中找出例句并加以赏析。【当堂反馈】1、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2、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3、”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4、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5、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的最详细?作者为什么要想写这一阶段呢?【拓展提升】1、本文先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这是什么写作方法?它有什么表达效果?2、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成语:典故:【课后检测】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世隶耕 _指物作诗立就_稍稍宾客其父_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余闻之/也久。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