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3个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3个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3个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3个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3个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3个课时)【学习目标】1、明确古文学习的内容与目标。2、了解左传的相关知识。3、通读全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初步了解故事情节,整体感悟全文。 【自主学习】(1)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2)史书体例编年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纪事本末体特点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代表作春秋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左传第一部较为完备编年体史书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汉书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二、写作背景国危矣: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即新郑县北;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离新郑也不远。大军压境,郑国危如累卵。烛之武退秦师中所记述的就是秦晋攻打郑国之前展开的一场外交斗争。越国以鄙远:当时的秦国都城为壅,晋国都城为绛,郑国,都城新郑。晋郑彼邻,秦如攻打郑国,的确如烛之武所言:“越国以鄙远。”烛之武是这场外交斗争的主角,他身负君命,只身赴秦,说退秦军,实属不易。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公元前651年这一年,晋献工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工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工次子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却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以其无礼于晋: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且贰于楚也: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是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只相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实属城濮之战的余波。相关成语:城濮之战,退避三舍,秦晋之好二、听读或自读全文,借助文下注释及工具书(古、现代汉语词典等)解决字词,要求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汜()南 佚()之狐 夜缒(c)而出 b.越国以鄙()远 君之薄()也 共()其乏困 c.朝济()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 失其所与() d.若不阙(q)秦,将焉取之?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2安排四个组各派一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组分别派一位同学点评(读的同学声音是否洪亮、清晰,发音是否准确、流畅,语速、语气是否恰当等)并校正字音,师生共同给各组评分。3.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c.尝为晋君赐(恩惠)矣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4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合作探究】课文共有四个段落,请分别用四个字归纳段意 ,各组内讨论确定本组的答案后, 派一人把本组给四个段落概括的段意写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全班共同评判与评分)高一语文 必修1导学案 主备人:龙定旺 审核人:邹艳芳 使用日期:2013 年 月 日班级: 组别: 组号:_ 姓名: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多种古汉语知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2、初步学习句子翻译的方法,能用现代汉语规范地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自主学习】今天是我们高一学生初次系统学习古汉语知识,先降低难度,已把本文中出现的各种古汉语知识归纳如下,要求大家理解和记忆;以后将要求同学们自己到文中逐字逐句去寻找、去揣摩,并学会分类积累:6(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夫晋,何厌之有 (4)秦伯说,与郑人盟 (5)失其所与,不知 (二)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亦去之 (三)一词多义封 :(1)既东封郑 (2)肆其西封之 :(1) 唯君图之 (2)子犯请击之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臣之壮也 其: (1)君知其难也 (2)吾其还也 (3)以其无礼 以: (1)敢以烦执事 (2)以乱易整 (3)以其无礼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2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与郑人盟 3动词活用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4动词的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 若亡郑而又益于君 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共其乏困 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 (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示判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武”)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 3、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佚之狐言于郑伯【合作探究】 翻译下列句子,各小组合作探究古文翻译的方法: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弊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选三个组汇报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老师补充介绍古文翻译的方法。【目标检测】学生学以致用,翻译下列句子,各组任选两句展示,全班根据准确率的高低给各组评分。(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高一语文 必修1导学案 主备人:龙定旺 审核人 :邹艳芳 使用日期:2013 年 月 日班级: 组别: 组号:_ 姓名: 烛之武退秦师(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学习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2、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学前指导】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自主学习】以烛之武“ 怎么退为什么退退的结果”三个问题引出文章相关语句,再次熟悉情节。烛之武如何退秦师的?(该环节主要是疏通情节,在文中寻找关键句,由学生自主完成。)【合作探究】二、合作释疑:(从文本出发,逐步引进社会和人生。)思考:1、烛之武究竟何许人也?(学生探讨,分析其个性化及爱国情怀)佚之狐:“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侧面描写)(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语言描写)(烛之武)许之。(烛之武)夜缒而出。(动作描写)2、烛之武为什么会成功?三、拓展延伸()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烛之武出色的劝谏艺术对于古人和现代人的处事有什么意义。【当堂检测】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郑伯克段于鄢 左 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 ,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亟请于武公 亟:多次 b.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都:大概 c. 蔓难图也 图:对付 d. 国不堪贰 贰:从属二主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焉辟害 / 将焉取之 b 国之害也 / 君之所知也 c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 以乱易整 d公闻其期曰/ 其真无马邪 3.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武姜生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