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法勘探 1 什么是电法勘探 以岩 矿石的电学性质 如导电性 介电常数 激发激化特性 差异为基础 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电性差异有关的 天然或人工 电场或电磁场分布规律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及有用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 称为 电法 2 3 电磁法的分类 电法勘探的种类很多 可对其进行分类 一 按观测的场所分 航空电法 地面电法 海洋电法 地下或井中电法 二 按地质目标体分 金属电法 石油电法 煤田电法 水 文 工 程 电法 三 按使用和观测电磁场的时间特性分 直流电法 交流电法 过渡过程场法 瞬变 直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和统一的分类方案 因为各种电法之间 既有不同的方面 又有相同的方面 因此很难作出一个标准化的固定分类方案 根据本专业当前电法的发展现状 可将其简化的分为两大类 4 电法勘探的特点 可用 三多 两广 三多 可利用的物性参性多 5 传导类电法勘探 直流电法 研究稳定电流场 方法种类多 感应类电法勘探 交流电法 研究交变电流场 电阻率法 充电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 低频电磁法频率测探法甚低频法电磁波法大地电磁法 6 应用空间广 两广 应用范围广 航空地面海洋井中 金属和非金属矿油气勘探地质填图水文与工程深部构造 地壳 地幔 7 第一节电法勘探的基本概念1 电法勘探的地球物理前提 电性差异 1 电阻率 单位 m定义式 式中 R为电阻 l s分别为长度和截面积其导电率 S m 8 2 介电常数 单位 F M定义式 式中 分别为电位移矢量和电场强度其中 9 3 磁导率 单位 H M定义式 式中 分别为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矢量其中 10 第二节电阻率法 什么是电阻率法 电阻率法是传导类电法勘探方法之一 建立在地壳中各种岩矿石具有各种导电性差异的基础上 通过观测和研究与电阻率差异有关的天然电场或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 从而达到查明地下构造或者寻找有用矿产的目的 11 强调 1地球物理前提条件 勘查目标物与围岩存在着电阻率 或电导 差异 2属主动源法 即需人工接地方式建立地下稳定电流场 12 1 电阻率法的理论基础岩 矿石的电阻率1 电阻率基本公式 电阻R 长度 m 截面积 m 电阻率 m S 2 电阻率单位SI制中 13 3 导电机制 溶液 带电离子 金属导体 自由离子 如自然铜 金 银和石墨 电阻率低 半导体 空穴 导电 大多数金属硫化物 金属氧化物体 电阻率较低 固体电解质 离子导电 绝大多数造岩矿物 如石英 云母 方解石 长石等 电阻率高 14 4 主要岩矿石电阻率及其变化范围 沉 变 火沉积岩 10 10 火成岩 10 10 变质岩 介于两者之间 6 沉积岩 变质岩 火成岩 15 16 其规律 金属矿电阻率比造岩类矿物 106 m 偏低 而每一种矿物变化范围很大 17 5 影响电阻率的主要因素 矿物成分 含量及结构金属矿物含量 电阻率 结构 侵染状 细脉状 岩矿石的孔隙度 湿度孔隙度 电阻率 风化带 破碎带 含水量 电阻率 水溶液矿化度矿化度 电阻率 18 几种常见岩石的孔隙度 19 温度温度T 溶解度 离子活性 电阻率 结冰时 电阻率 压力压力 孔隙度 电阻率 超过压力极限 岩石破碎 电阻率 构造层的问题这种层状构造岩石的电阻率 则具有非各向同性 即岩层理方向的电阻率小于垂直岩层理方向的电阻率 20 电子导体矿物 矿石的电阻率随温度增高而变大 离子导电岩石的电阻率却随温度的增高而变小 21 层状介质的电阻率 1 纵向电阻率和横向电阻率 岩土介质的各向异性介质中 当电流垂直层理方向流过时所测得的电阻率称为横向电阻率 用符号表示 n 电流平行层理方向流过时所测得的电阻率称为纵向电阻率 用符号 t来表示 22 层状结构岩石模型 a 实际岩石 b 等效模型 b 层状介质的电阻率 23 纵向电导与横向电阻 横向电阻与纵向电导的定义 假设在层状介质中取底面积为1平方米 厚度为h的六面岩柱体 则当电流垂直岩柱体底面流过时 所测得的电阻称为横向电阻 用符号T表示 单位为欧姆 横向电阻在数值上等于电性层的厚度与电阻率的乘积 即T h 24 当六面岩柱体由若干个厚度和电性不同的岩层所组成 则按串联电路原理 总的横向电阻为 25 当电流平行岩柱体底面流过时 所测得的电导值 称为纵向电导 用符号S表示 单位为1 纵向电导与层参数的关系为 26 27 28 29 岩石的电阻率测定 30 岩石的电阻率测定 露头法 对天然或人工露头的岩石用小尺度的对称四极装置或三极装置直接测定 标本法 小对称四极测量 欧姆定律分析法 对测量区已有电法资料进行分析 31 稳定电流场的基本规律 欧姆定律 32 33 稳定电流场的边界条件 衔接条件 自然边界条件 电流通过介质分界面 界面两边电位连续 界面两边电流密度法向分量和电场强度切向分量连续 接近点电流源的点上 趋于正常电位 距离场源无限远处 电位趋于零 地面上除电源点外 电流密度法向分量为零 34 在物理学中 恒定电场是用三个相互有联系的物理量V 电位 E 电场强度 和j 电流密度 来描述的 其间的关系为 设大地是水平的 与不导电的空气接触 介质充满整个地下半空间 且电阻率在介质中处处相等 称这样的介质模型为均匀各向同性 即 均匀各向同性半空间点电源的电场 2 电阻率法常用电流源的正常电场 35 为了建立地下电场 总是用两个电极 例如A B 向地下供电 这两个接地的电极 A B 称为 供电电极 当供电电极的大小比它们与观测点的距离小得多时 可把两个供电电极看成两个 点 故又将它们称 点电源 36 1 一个点电源的电场设在地面A点向地下供电 电流强度为I 地下半空间的电子率为 地下距A为的点M处的电流密度为 电场强度为 电位为 37 对上式两边积分得 当r V 0 则C 0代入上式得 38 2 两个异性点电源的电场 39 在任意的M处的 可按场的叠加原理知 40 1 地下电流场在供电电极附近分布极不均匀 其值趋于无限大 2 在两极中央地段 场的分布较均匀 变化较平缓 3 在AB的中点 V 0 中点左边V为正 右边为负 4 AB的中点上 E出现极小值 41 2020 1 9 42 3 地下电流沿深度的分布规律 勘探深度 jh的方向平行于地表上式表明 AB中垂线上任意一点M处j的大小 除与I有关外 还与M点的深度 h 及电极距大小有关 当h 当h 0 43 即当 或者 时 h深度的电流密度最大 该供电极距称为 最佳电极距 例如 要使100m深处的电流密度最大 AB应大于或等于140m 最佳供电电极距 44 注意 勘探体积 一般认为 电流分布在深度h AB 2到地表的有效范围内 因为地下地质体的存在 地表观测的电场会发生畸变 从而发现地下地质体 埋深大于h AB 2的地质体不会使的地表电场发生可以观测到的变化 因此无法发现这些地质体 45 4 电阻率公式及视电阻率1 均匀大地 电阻率公式 46 M N处的电位为 式中AM BM AN BN分别是A B与M N间的距离 上两式相减可得MN两点间的电位差 则 47 则 均匀大地电阻率公式 式中的k 称为装置系数 或布极常数 单位为 米 由于地下为均匀各向同性介质 故 与k I的值无关 上面所讨论的情况是在地形水平 地下仅有单一的均匀各向同性介质 然而实际中 地下岩石的导电性往往是不均匀的 且地形亦不是水平的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讨论非均匀条件下地中电流场分布的情况 48 2 非均匀介质中的地下电流场及视电阻率 地电断面 根据地下地质体电阻率的差异而划分界限的垂向断面 地面断面与地质断面关系 1 非均匀介质中的地下电流场 由图可见 高阻体具有向周围排斥电流的作用 低阻体具有向其内部吸引电流的作用 49 2 视电阻率当地表不水平或者地下电阻率分布不均匀时 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介质 仍然采用前述均匀介质中的供电方式及测量方式 仍由前述的公式计算 电阻率值 不过这时计算出的 电阻率值 既不是 1 也不是 2和 3 而是三者都有关的一个量 称为 视电阻率 用符号 s表示 即 视电阻率 在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各种地质体电阻率的综合影响值 虽然不是岩石的真电阻率 但却是地下电性不均匀体和地形起伏的一种综合反映 50 3 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电极装置 供电电极 A B 及测量电极 M N 的排列形式和移动方式 电极装置类型及电极距的大小 测点相对于地质体的位置 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各种地质体的真电阻率 各地质体的分布状态 及形状 大小 埋深及相对位置 51 视电阻率在数值上与MN间沿地表的电流密度和电阻率的分布有关 而地表电流密度的分布 既受地表电阻率分布也受地下电性不均匀体的影响 当MN很小时 可将MN范围内的电场强度视为不变 52 如果在均匀半无限介质的条件下 且此时所测得的 故有 即 53 于是 我们可得地形起伏且存在不均匀体时视电阻率的微分形式 当地面水平时 54 剖面曲线的变化能清楚的反映出地下导电性不均匀体的位置及电阻率的相对高低 55 当地下只有一种岩石时 两式是相同的 故按视电阻率的计算式算得的 s值等于岩石真电阻率 值 s剖面曲线乃为一条数值等于p的直线 视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视电阻率的分析公式 56 重新分析 57 3 视电阻率的定性分析公式视电阻率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式 即式中jMN MN测量电极M N间任一点的电流密度和介质的真电阻率 j0 为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体中M N间的电流密度 上式表明 s与M N间的介质的电阻率 MN电流密度jMN成正比 58 视电阻率异常的定性分析方法 从场的叠加观点看 地下电流场可视为均匀介质中的正常电流场与地下电性不均匀体的异常电流场的叠加 59 2 电阻率法的仪器和装备 对电阻率法仪器的要求 1 灵敏度高2 稳定性好3 抗干扰能力强4 输入阻抗高 60 2 电阻率法的仪器和装备由视电阻率的计算公式可知 其仪器功能就是测量出供电电流I及测量电极M N间的电位差 UMN即可 除仪器外 其它装备还有 供电电极 铁棒或铜棒测量电极 铜棒 导线及供电电源 61 半球形供电电极 电极的接地电阻分析 62 电阻率法的仪器种类很多 有图DZD 4多功能直流电法仪 它具有如下功能 1 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 2 视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同时测量 3 实时大屏幕液晶汉字显示实测曲线 4 信号增强技术 不仅适用于野外勘查 也适用于城市勘查 63 64 电阻率法的常用电极装置类型在电法勘查中 为了解决不同的地质问题 常采用不同的装置 目前 我国采用的电阻率装置类型有电剖面法 中间梯度法和电测深法 电阻率剖面法简称电剖面法 它包括许多分支装置 二极装置 三极装置 联合剖面装置对称四极装置和偶极装置等 65 电阻率法的常用电极装置类型 66 二极装置 AM 供电电极B和测量电极N置于无穷远 即远离测量区域的地方 垂直于AM连线的方向 大于5倍AM B极在M处产生的电位和A极在N处产生的电位均可忽略 UMN UM 二极装置的记录点通常取在AM中点 优点 跑极方便 测量电位信号大缺点 布置两个无穷远极 67 三极装置 AMN 将B极置于无穷远 MN之间的距离比较小 三极装置的记录点通常取在AM中点 68 联合剖面装置 AMN MNB 有两个对称的三极装置组成 即rAM rNB 其中电源负极接到置于无穷远的C极 正极分别接到A极或B极 s的表达式与三极装置相同 记录点为MN的中点 有两个视电阻率 反映的地下信息比其他装置多 69 对称四极装置 AMNB rAM rNB 记录点在MN的中点AM MN NB a时 温纳 wenner 装置 装置系数简化为KW 2 a 70 偶极装置 ABMN 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均为偶极 通常取偶极长度AB MN a 偶极间隔BM na n取整数 称偶极间隔常数 记录点为BM的中点 71 中间梯度装置 AMNB 供电电极A B固定在距离很远的地方 测量电极MN在AB中段的 的范围内逐点移动观测 通常取MN的中点为记录点 半无限介质的条件下 AB中部三分之一的范围内电场可近似认为是均匀的 72 电测深装置 73 记录点的规定原则 使视电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练习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安全月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安全培训试题附带完整答案
- 2024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试题预测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年法律硕士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4年辽宁省新民市中考数学全真模拟模拟题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无人机资格证试题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4安全监察人员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男装品牌加盟合同范本
- 鱼类遗传育种考试题及答案
-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 秋季企业施工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社工抗压与情绪处理课件
- 起重机作业人员Q2证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 四川遂宁2021-2024年中考满分作文64篇
- (完整)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版防洪堤坝加固工程施工合同
- 智能培训系统构建
- 2025广东广州越秀区矿泉街招聘禁毒专职人员1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华为鸿蒙课件
- 全站仪使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