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3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理)试卷(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1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可能用到下列仪器:托盘天平 量筒 烧杯 温度计 小试管 酒精灯。其中应使用仪器的正确组合是a b c d全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和热测定时需要大小不同的两个烧杯、温度计、量筒量取酸碱的体积,故答案选b.考点:仪器的选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b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c使用催化剂不但能加快反应速率,而且可以让不可能发生的反应发生d难溶物也可能是强电解质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如碳的燃烧是放热反应,但常温下不反应,a错误;b.导电能力取决去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的大小,与强弱电解质无关,如硫酸钡是强电解质,但几乎不导电,b错误;c.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c错误;难溶物也可能是强电解质,如硫酸钡难溶于水是强电解质,d正确,答案选d.考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3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k的大小与起始浓度有关b温度越高,k值越大ck值越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dk值越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反应浓度、压强不影响化学平衡常数,故a正确;温度升高,k值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若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值减小,b错误;平衡常数k的大小可以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故c正确,d错误;答案选c.考点:化学平衡常数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ch3cooh+h2och3coo-+h3o+ bco2+h2ohco3- +h+cco32-+h2ohco3-+oh- dhs-+h2os2-+h3o+【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属于醋酸的电离,a错误;b生成碳酸后的电离平衡,b错误;c是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反应,c正确;d为电离平衡,d错误,答案选c.考点:盐类的水解平衡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为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的是anahso4 bnahco3 calcl3 dna2so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nahso4 完全电离出氢离子使溶液显酸性,不属于盐类的水解,a错误;b.碳酸氢钠水解显碱性,b错误;c.氯化铝水解显酸性,c错误;d.硫酸钠不发生水解反应,d错误,答案选c.考点:盐类的水解6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a+bx(h0),xc(h0),是吸热反应,即a和b的总能量小于x 的总能量,xc(hv(逆),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正确。若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物质量分数减小,错误;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另一种反应物转化率增大,而它本身转化率降低,错误;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右移动,错误;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错误。答案选a.考点:化学平衡移动10将纯水加热到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b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c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促进了水的电离,生成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水的离子积增大,水的离子积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但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相等,所以水仍是中性综上所述,给纯水加热时水的离子积增大、ph减小、呈中性。答案选b.考点:水的电离11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橙红色)h2o中,溶液颜色介于黄色和橙红色之间。若使溶液的橙红色加深,则应向溶液中加入的是a少量浓硫酸 b少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少量氯化钾固体 d少量h2o【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若使橙红色加深,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增大氢离子的浓度,a正确;b.加入氢氧化钠,是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错误;c.加入氯化钾对平衡无影响,c错误;d.加入水平衡向离子浓度增大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d错误,答案选a.考点:化学平衡移动1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 h2的是ac(s)o2(g)=co2(g) h1 c(s)=co(g) h2bs(g)o2(g)=so2(g) h1 s(s)o2(g)=so2(g) h2 c2h2(g)o2(g)=2h2o(l) h1 h2(g)=h2o(l) h2d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s) h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碳不完全燃烧放热少,焓变比较大小考虑负号,所以h1h2,故a不符合;b、固体硫变为气态硫需要吸收热量,故气体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焓变比较大小考虑负号,所以h1h2,故b不符合;c、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少的反应放热少,焓变比较大小考虑负号,1mol氢气燃烧放热小于2mol氢气燃烧放热,所以h1 2p乙bso3的质量m:m甲m丙 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 k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 2q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甲) 2 mol so2和1 mol o2 (乙)通入1mol so2和0.5molo2,(丙) 2 mol so3 ,甲和丙等效,甲与乙起始n(so2):n(o2)=2:1,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p甲p丙 2m乙,b正确;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均不变,c错误;平衡向正向移动,故q甲2q乙,q甲+q丙 =197kj/mol,故q甲q丙 2q乙不正确,d错误;故答案选b.考点:平衡移动、化学平衡常数19室温下,下列变化后的溶液ph小于8的是aph=10的氨水稀释100倍bph=11的naoh溶液与ph=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ph=8的naoh溶液与ph=8的氨水等体积混合dph=4的醋酸和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ph=10的氨水稀释100倍,由于是弱碱,故ph8,a错误;ph=11的naoh溶液与ph=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氢氧化钠是过量的,混合液中oh的浓度为=5x10-4mol/l,b错误;c中均是强碱,混合后ph不变,c错误;ph=4的醋酸和ph=10的naoh等体积混合,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d正确,答案选d.考点:ph计算20常温时, ph=2的ch3cooh溶液; ph=2的hcl溶液; ph=12的氨水;ph=12的naoh溶液。相同条件下,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由水电离的c(h) :=b等体积的、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最大c将、溶液混合后,若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 d四种溶液均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酸或碱均能抑制水的电离,由水电离的c(h)=10-12mol/l,a正确;等体积的 ph=2的ch3cooh溶液; ph=2的hcl溶液; ph=12的氨水;ph=12的naoh溶液,醋酸和氨水溶液的浓度大,物质的量多,且等物质的量的醋酸和氨水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的氢气物质的量比为13,故产生的氢气最多,b错误;c.若ph=2的hcl溶液和ph=12的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碱性,故若ph=7则消耗的盐酸体积多,c正确;d.加水稀释,弱酸弱碱的ph变化程度小,故溶液的ph: ,d正确,答案选b.考点:ph计算第ii卷(非选择题)21(8分)由于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以分为多种,如燃烧热和中和热等。(1)下列各项中的h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填字母,下同),表示物质的中和热的是 。a2h2(g)+o2(g)=2h2o(g) h1bc(s)+1/2o2(g)=co (g) h2cch4(g)+2o2(g)=co2(g)+2h2o(g) h3dc(s)+o2(g)=co2 (g) h4ec6h12o6(s) + 6 o2(g) =6 co2(g)+6 h2o(l) h5fnaoh(aq)+hcl(aq)=nacl(aq)+ h2o(l) h6g2naoh(aq)+h2so4 (aq)=na2so4 (aq)+ 2h2o(l) h7(2)25、101kpa时,1gc6h6(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41.8kj的热量,则c6h6的燃烧热为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d、e ; f ; (2)3260.4 kj/mol; c6h6(l)+15/2o2(g)= 6co2(g)+3h2oh=-3260.4kj/mol【解析】试题分析:a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反应热h1不能表示燃烧热,b碳燃烧的生成物为co,表示温度的氧化物co2,反应热h2不能表示燃烧热,c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的水是气态,不是稳定的状态,应为液态水,故反应热h3不能表示燃烧热,dc(s)+o2(g)co2(g)h4中1molc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符合燃烧热概念,反应热h4能表示燃烧热,ec6h12o6(s)+6o2(g)6co2(g)+6h2o(l)h5中1molc6h12o6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液态水,符合燃烧热概念,反应热h5能表示燃烧热,fnaoh(aq)+hcl(aq)nacl(aq)+h2o(l)h6中实质是1mol氢离子与1mol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1molh2o,符合中和热概念,反应热h6能表示中和热,g反应生成的水为2mol,反应热h7不能表示中和热,故答案为:d、e ; f (2)1gc6h6(l)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41.8kj的热量,则1molc6h6(l)2气体气体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41.8kjx78=3260.4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c6h6(l)+15/2o2(g)= 6co2(g)+3h2o(l)h=-3260.4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2(12分)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2mno4- + 5h2c2o4 +6h+ =2mn2+ +10co2 +8h2o用4ml0.001mol/lkmno4溶液与2ml0.01mol/l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如下:组别10%硫酸溶液的体积/ml温度/其他物质2ml20无2ml2010滴饱和mnso4溶液2ml30无1ml201ml蒸馏水(1)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使用实验 和 (用表示,下同);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使用实验 和 。 (2)对比实验和,可以研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加入1ml蒸馏水的目的是 。(3)在分析化学中常用na2c2o4晶体作为基准物质测定kmno4溶液的浓度。在h2so4溶液中,反应如下: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用托盘天平称取w g na2c2o4晶体。将wgna2c2o4配成100 ml标准溶液,量取20.00 ml置于锥形瓶中,酸性kmno4溶液应装在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若滴定管的起始读数和终点读数如图所示,则酸性kmno4的物质的浓度为_ (填表达式,用w表示)。【答案】(1)、 ;、;(2)c(h+)(或硫酸溶液的浓度)确保所有实验中c(kmno4)、c(h2c2o4)不变和溶液总体积不变(3)酸式 2w/67moll1【解析】试题分析:(1)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i和ii 的实验中,中加硫酸锰是验证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温度变化需要改变温度探究反应速率变化,选择实验i和iii,故答案为:i;ii; i;iii;(2)对比实验i和iv,硫酸体积不同,探究氢离子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加入1ml水的目的是保持溶液总体积不变,改变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故答案为:c(h+)(或硫酸溶液的浓度);确保所有实验中c(kmno4)、c(h 2c2o4)浓度不变和总体积不变(3)酸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能使橡胶老化,故应放在酸式滴定管中;用去酸性高锰酸钾的体积为(20.70-0.70)ml=20.00ml,na2c2o4的物质的量为mol,根据方程式得到关系式为2mno4-5c2o42-,解得x=2w/67moll1 ,故答案为c(h+)(或硫酸溶液的浓度)确保所有实验中c(kmno4)、c(h2c2o4)不变和溶液总体积不变(3)酸式 2w/67moll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23(8分)某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下列反应达到平衡:co(g)+h2o(g) co2(g)+h2(g)初始投料比n(co)n(h2o)co转化率h2o转化率1:10.50.51:20.670.3351:30.750.25(1)已知co和h2的燃烧热分别为283kj/mol、285.8kj/mol,h2o(g)=h2o(l)h= -44kj/mol,写出co(g)和h2o(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该温度下,向该容器中充入1mol co、3molh2o(g)、2mol co2、1.5molh2,则起始时该反应速率v正 v逆(填“”、“”或“=”)(3)结合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增加h2o(g)的量,co的转化率升高而h2o(g)的转化率降低b若co与h2o(g)的转化率相同,则二者的初始投入量一定相同cco和h2o(g)初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二者转化率之比d当co与h2o(g)物质的量之比为1:4时,co的转化率为0.85【答案】(1)co(g)+h2o(g)co2(g)+h2(g)h=-41.2kj/mol(2)1 ; = ;(3) ab【解析】试题分析:(1)已知co和h2的燃烧热分别为283kj/mol、285.8kj/mol,则co(g)+1/2o2(g)=co2(g)h=-283kj/mol;h2(g)+1/2o2(g)=h2o(l)h=-285.8kj/mol;h2o(g)=h2o(l)h= -44kj/mol,式+式-式得co(g)+h2o(g)co2(g)+h2(g)h=-41.2kj/mol,故答案为co(g)+h2o(g)co2(g)+h2(g)h=-41.2kj/mol(2)若初始投料比为11,则co的转化率为0.5,平衡常数k=1,向该容器中充入1mol co、3molh2o(g)、2mol co2、1.5molh2,则qc=1,v正=v逆.(3)a.增加h2o(g)的量,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水的转化率降低,a正确;b.co与h2o(g)的计量数相等,若co与h2o(g)的转化率相同,则二者的初始投入量一定相同,b正确;co和h2o(g)始终按照系数比转化,即按照11进行转化,但初始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按11进行投料,c错误;co(g)+h2o(g)co2(g)+h2(g)假设一氧化碳转化率为x,则co转了xmol,二氧化碳和氢气分别生成(1-x),由平衡常数k=1=,解得x=0.8,即转化率为80%,d错误;答案选ab.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24i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结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滴定时,眼睛应始终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b测定酸碱滴定曲线:开始时测试和记录的间隔可稍小些,滴定至终点附近则要大些c酸碱中和滴定之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d滴定管经蒸馏水洗净后,直接注入标准液,将使测得的待测液浓度偏低e用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时要先将试纸润湿度不变的某容器分隔成a、b两部分,a容器容积固定不变,b有可移动的活塞,现在a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在b中充入2 molso3 和1moln2,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填空:f用广泛ph试纸测量h2so4溶液的ph时,测得ph=3.2ii如图所示(1)固定活塞位置在3处不动,达到平衡后,设a中压强为p1,b中压强为p2,则p1与p2的大小是:p1 p2 (填“”、“”、“”)。(2)若要使a中与b中平衡状态相同,可移动活塞的位置应在 处。(3) 若活塞右移到5处,达到平衡后,b中so3为x mol,a中so3为y mol,则x y(填“”、“”、“”),理由是 。【答案】c ; (1) (2)3 (3) ;理由:活塞在3处时,a和b平衡状态相同,若活塞右移到5处,则b中压强减小,平衡向生成so2的方向移动,故n(so3)减小,xy,故答案为 。【解析】试题分析:a.滴定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的颜色变化,a错误;b.滴定终点时应间隔的小写,b错误;c.锥形瓶只能用蒸馏水洗涤,不可用待测液洗涤,否则物质的量偏大,c正确;d.滴定管应用标准液润洗,否则浓度偏低,d错误;f.ph试纸只能粗略测量ph,只能读整数,f错误,答案选c ; (1)如图所示a为恒容的密闭容器,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减小,b为恒压的装置,压强始终保持不变,故 p1p2 ;(2)若要使a中与b中平衡状态相同,即使b也保持恒容状态,活塞应该在3处;答案为:3;(3)若使a与b中平衡状态相同且达平衡时活塞在4.5处,则b中必须相当于3 mol so2和1.5 mol o2,故应再通入so3 1 mol若活塞右移到5处,则b中压强减小平衡向生成so2的方向移动,故n(so3)减小,答案为a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b参加反应的锌粉物质的量a=b反应过程中的平均速率baa溶液里有锌粉剩余b溶液里有锌粉剩余(3)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升高温度(溶质不会分解)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是图中的_曲线(填写序号) 。(4)室温下,向0.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0.01moll1 naoh溶液至中性,得到的溶液中所有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 。(5)25,将a moll1的氨水与00lmol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达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_ 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在25时的电离平衡常数kb= 。【答案】(1)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