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1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2坐在高速行驶火车上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迎面开来的火车b铁轨c火车车厢d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3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4南极洲有着一望无际的冰川,如下对于冰川描述,正确的是()a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熔化成水,傍晚气温下降,水又凝固成冰川b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不能吸热,所以不会熔化成水c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但冰的温度达不到熔点,故不能熔化d不管是白天还是傍晚,冰川的温度始终是05关于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缩体积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b液化过程是个吸热过程c液化过程是个放热过程d液化过程既不放热,也不吸热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20,则入射角为607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将一块铁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b砍树的斧头被磨锋利以后c铁块熔化成铁水d用拔丝机将一根铁丝拉长以后8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是()abcd9下面是小莉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10有三个焦距都是20cm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和辅助材料制作了三个简易的光学器材第一个制作成简易照相机,用来拍摄挂在墙上的油画;第二个制作成一台投影仪,用来展示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放大镜用,用来观察一只小昆虫对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时,放大镜到昆虫的距离可以是11cmb用照相机拍摄照片时,照相机镜头到油画的距离可以是20cmc用投影仪展示幻灯片时,投影仪镜头到幻灯片的距离可以是22cmd上述过程中,昆虫通过透镜成的像是虚像,油画透过透镜成的是实像11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已知硫酸盐水酒精甲、乙、丙三个容器依次分别装的是()a硫酸盐水酒精b盐水酒精硫酸c酒精硫酸盐水d硫酸酒精盐水12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声音是一种波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c声波具有能量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13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1分)14速度的基本单位是,速度的物理意义,时间的基本单位是15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500m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min20s,跑后500m路程用的时间为2min则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选填“稍快”、“稍慢”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m/s16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这说明了17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大小,计量噪声强弱常用做单位18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热量19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离水面4m时,小鸟在湖面上的“倒影”是(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离小鸟 m20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体时,已知入射光线与液体表面的夹角是45,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是105,则折射角是,入射角是21在用电饭锅蒸包子时,透过玻璃罩可以看到包子较大,而实际上我们看到是包子的一个(选填“实”或“虚”)像,玻璃罩起到了(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作用22野战部队携带的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相比,好处在于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它的密度,体积(选填“较大”或“较小”)23某同学从一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0ml,这块岩石的密度是 kg/m3,这一小块岩石的密度与那一大块岩石的密度(选填“相等”或“不相等”)三、识图作图(8分)24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所测木块的长度为25完成光路图26如图,s是点光源,光线a、b分别是s发出的光线和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完成光路图四、探究实验题(每空1分,共23分)27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平面镜成,的像28如图所示,某种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观察图象并回答:(l)物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2)这种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物质的熔点是,熔化过程中用了min;(4)bc段表示物质处于状态(填物态形式)29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1)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2)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移动(选填“左”或“右”),这次成的倒立、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上(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点(选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30请你完成测量某金属块的质量和密度时的若干操作:(1)测量金属块质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处,此时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填“左”或“右”)(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放在右盘中砝码的数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g;放入金属块前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0ml,放入金属块后量筒内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密度为kg/m3;金属块若有磨损,则它的密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五、计算题(22分)31一个瓶子的质量是500g,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1000g,装满某种液体时的总质量是90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32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鸣响喇叭,2秒后听到回声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求驾驶员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山崖的距离?33体积为30cm3的铜球,质量是89g,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它的总质量是多少?(铜的密度铜=8.9103 kg/cm3)34我国约有4亿多人需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的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材料技术指标树脂镜片玻璃镜片铜合金钛合金透光量92%91%密度(kgm3)1.31032.51038.01034.5103性能较耐磨损耐磨损较耐腐蚀较耐腐蚀(1)求一块体积为4106m3的玻璃镜片的质量(2)如图所示的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2102k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一副镜架的质量2015-2016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1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还要掌握误差和错误是截然不同的,在物理实验中,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能避免的,【解答】解:a、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属于错误的操作,应及时改正,而不是通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来减小,故a错误;b、刻度尺不精密时,应选用精密的测量的仪器,而通过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的方法不正确,故b错误;c、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故c正确;d、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不会避免错误的出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2坐在高速行驶火车上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迎面开来的火车b铁轨c火车车厢d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a、乘客相对于迎面驶来的火车位置不断变化,以迎面驶来的火车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乘客相对于铁轨位置不断变化,以铁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乘客相对于火车车厢位置保持不变,以火车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符合题意,故c正确;d、乘客相对于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位置不断变化,以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物体运动状态选择参照物,是一道基础题3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考点】响度【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根据响度定义,来进行分析【解答】解: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时,音叉振幅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与其他因素无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响度定义的了解情况,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解释4南极洲有着一望无际的冰川,如下对于冰川描述,正确的是()a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熔化成水,傍晚气温下降,水又凝固成冰川b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不能吸热,所以不会熔化成水c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但冰的温度达不到熔点,故不能熔化d不管是白天还是傍晚,冰川的温度始终是0【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冰是晶体,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解答】解:(1)南极洲的平均温度在25左右,达不到冰的熔点,不会发生熔化和凝固过程,故a错误;(2)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收热量,但达不到冰的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故b错误,c正确;(3)南极洲的平均温度在25左右,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冰川吸热,晚上放出热量,温度是变化的,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晶体熔点、凝固点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5关于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缩体积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b液化过程是个吸热过程c液化过程是个放热过程d液化过程既不放热,也不吸热【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液化方法及其应用【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其中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但只靠压缩体积有些气体不能液化;(2)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解答】解:a、只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不能使所有气体液化,故a错误;bcd、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此类题目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的理解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20,则入射角为6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同时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特别是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不平行,但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b错误(2)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故c错误(3)因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要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同时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的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将一块铁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b砍树的斧头被磨锋利以后c铁块熔化成铁水d用拔丝机将一根铁丝拉长以后【考点】质量及其特性【专题】质量及其测量【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变化而变化随所含物质的多少变化而变化【解答】解:a、将一块铁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矿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不合题意;b、把斧头表面磨光所含有的铁物质在减小,质量也会变小符合题意;c、铁块熔化成铁水,状态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质量不变不合题意;d、铁丝通过拔丝机拉长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质量不变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判断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关键是抓住“物质的多少”是否改变8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是()abcd【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图析法【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解答】解:要想正确矫正近视眼,就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选项中a、b像都没有成在视网膜上,故可排除a、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c选项中是凹透镜,符合题意,而d选项中是凸透镜,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通过实验考查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理解和掌握情况,会对比分析解答9下面是小莉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且吸热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液态【解答】解: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b、冰糕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糕液化形成的符合题意c、干冰升华吸热可以得到低温不合题意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汽水瓶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液化、凝华和升华现象,考查了我们对于生活中出现的物态变化的判断能力,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10有三个焦距都是20cm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和辅助材料制作了三个简易的光学器材第一个制作成简易照相机,用来拍摄挂在墙上的油画;第二个制作成一台投影仪,用来展示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放大镜用,用来观察一只小昆虫对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时,放大镜到昆虫的距离可以是11cmb用照相机拍摄照片时,照相机镜头到油画的距离可以是20cmc用投影仪展示幻灯片时,投影仪镜头到幻灯片的距离可以是22cmd上述过程中,昆虫通过透镜成的像是虚像,油画透过透镜成的是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应用是放大镜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解答】解:a、放大镜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所以放大镜到小昆虫的距离应小于20cm,即11cm是可以的,故a正确;b、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所以照相机镜头到画的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即物距大于220cm=40cm故b错误;c、投影仪根据物距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所以投影仪的凸透镜到幻灯片的距离应大于20cm,小于40cm,即22cm是可以的,故c正确;d、上述过程中,观察昆虫相当于放大镜,故昆虫通过透镜成的像是虚像;观察油画相于当照相机,透过透镜成的是实像,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11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已知硫酸盐水酒精甲、乙、丙三个容器依次分别装的是()a硫酸盐水酒精b盐水酒精硫酸c酒精硫酸盐水d硫酸酒精盐水【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v=可知,质量相等时,密度越大的液体、体积越小,密度越小的液体、体积越大,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因为三者质量相等,且硫酸盐水酒精;所以根据v=,体积最大的是酒精,体积最小的是硫酸;故甲、乙、丙三个容器中依次装的是硫酸、酒精、盐水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体积大小的判断,关键是密度公式变形的灵活运用;要注意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学会利用题目所给的条件准确分析问题12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声音是一种波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c声波具有能量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考点】声与能量【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波是一种振动,能传递能量【解答】解:人们利用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结石“,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经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是因为声波能使物体振动,从而达到粉碎小石头的目的这种现象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声音传递能量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13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专题】错解分析题;声与光【分析】(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2)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3)凸透镜成像特点: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a、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不符合题意b、虚像是正立的平面镜的虚像是正立的,但是左右相反;凸透镜的虚像是正立的、左右是一致的符合题意c、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不符合题意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缩小的、等大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1)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凸透镜的成像特点(2)掌握分别实像和虚像的方法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1分)14速度的基本单位是m/s,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顺推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对速度物理意义和速度、时间单位的掌握作答【解答】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等于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基本单位是m/s;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故答案为:m/s;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s【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理量物理意义及其单位的了解,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容易解答15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500m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min20s,跑后500m路程用的时间为2min则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稍快(选填“稍快”、“稍慢”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5m/s【考点】速度的计算;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分析】知道前半路程和后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前半路程和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就是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前半路程的用的时间:t1=1min20s=80s,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v1=6.25m/s;后半路程的用的时间:t2=2min=120s,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v2=4.17m/s;v1v2,即: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稍快;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v=5m/s故答案为:稍快,5【点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能加起来被2除16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摇动这说明了声波能够传递能量【考点】声与能量【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解答此题应了解:物体的振动可以产生声音,而声波能够传递能量【解答】解:敲击橡皮膜时,由于膜的振动产生了声音,由于声波能传递能量,当声波到达火焰处时,火焰就会晃动;故答案为:摇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声与能量的关系:声波能够传递能量17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大小,计量噪声强弱常用分贝(db)做单位【考点】噪声及来源;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专题】声现象【分析】(1)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解答】解: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分贝(db)做单位故答案为:无规则振动;分贝(d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定义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8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解答】解:水蒸气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粒,形成霜,发生的是凝华现象;雪在熔化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变成液态的水;故答案为:凝华,吸热【点评】掌握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其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9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离水面4m时,小鸟在湖面上的“倒影”是虚(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离小鸟8 m【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虚像;已知小鸟距水面4m,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4m,所以“倒影”距小鸟为4m+4m=8m故答案为:虚;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20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体时,已知入射光线与液体表面的夹角是45,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是105,则折射角是30,入射角是45【考点】光的折射规律【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的规律作图设入射角为,折射角为,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已知入射光线与液体表面的夹角是45,则入射角aod=9045=4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aod=dob=45由题意知boc=105,则折射角=180bocdob=18010545=30,故答案为:30;4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及其有关的计算解决此题最关键的是根据题意画出对应的光路图,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和已知条件进行计算21在用电饭锅蒸包子时,透过玻璃罩可以看到包子较大,而实际上我们看到是包子的一个虚(选填“实”或“虚”)像,玻璃罩起到了放大(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作用【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生活中的透镜【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透镜中间和边缘的厚薄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2)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解:玻璃罩向上“凸起”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包子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虚;放大【点评】(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具体应用(2)凸透镜的材料可以是玻璃,可以是水,可以是其他的透明材料,成像特点是相同的22野战部队携带的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相比,好处在于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它的密度较大,体积较小(选填“较大”或“较小”)【考点】密度及其特性【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一定质量的物体,被压缩之后间隙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变化用=分析【解答】解: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相比,好处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物质间隙减小,所以体积变小;由公式=分析得: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它的密度增大故答案为:较大;较小【点评】压缩饼干与一般饼干的区别在于:饼干间的空气减少,缝隙减小,所以密度变大23某同学从一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0ml,这块岩石的密度是2.7103 kg/m3,这一小块岩石的密度与那一大块岩石的密度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密度及其特性【专题】实验题【分析】岩石的密度要用公式=去求出,而体积注意是两次量筒的示数之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因此与岩石和大小没有关系【解答】解:岩石的体积v=90ml80ml=10ml=10cm3,岩石的密度=2.7103kg/m3;小块岩石的密度与大块岩石的密度是相等的故答案为:2.7103,相等【点评】由题主要考查了对密度公式的熟练运用,同时考查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相同,密度就相同三、识图作图(8分)24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测木块的长度为20.0mm【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刻度尺上两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2)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体两端点所对应的刻度尺示数之差是所测木块的长度【解答】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两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是1mm,则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2)已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所测木块的长度为50.0mm30.0mm=20.0mm故答案为:1mm;20.0mm【点评】(1)本题考查了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度刻度尺进行读数,是一道基础题;(2)对刻度尺读数时要注意:首先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看所测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对其;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其25完成光路图【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反射与入射的关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折射与入射的关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液体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1)由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2)光由空气斜射入液体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点评】在光路图中,法线要画成虚线,如果能够确定反射角,在光路图中,一定要标出反射角的度数;画折射光路时,一定注意光从哪种介质进入哪种介质26如图,s是点光源,光线a、b分别是s发出的光线和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请完成光路图【考点】透镜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此题中的b光线的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焦点f的位置【解答】解:b光线平行于主光轴,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因此将b点的入射光线反向延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左端焦点f位置,然后可确定右边焦点位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将b点的入射光线延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右端虚焦点的位置,然后可知左边虚焦点的位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点评】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四、探究实验题(每空1分,共23分)27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和像的大小相等(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实验题;比较思想;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解答】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4)由此可得出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2)物和像的大小相等:(3)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4)等大;正立;虚像【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28如图所示,某种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观察图象并回答:(l)物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40;(2)这种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物质的熔点是80,熔化过程中用了6min;(4)bc段表示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填物态形式)【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判断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最大区别,要看温度随时间变化时,是否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但不升温晶体在达到熔点后,熔化的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解答】解:分析图象可知:(1)在a点时,物质开始加热,此时的温度是40;(2)从图象观察,该物质在熔化时,有一段时间内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物质有一定的熔点,属于晶体;(3)物质的熔点,即熔化时的温度(bc段的温度)为80,此熔化过程用了12min6min=6min;(4)bc段表示的是物质的熔化过程,所以bc段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答案为:(1)40;(2)晶体;(3)80;6;(4)固液共存【点评】对于此类图形题,应明确横、纵坐标轴及各关键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所在29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1)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蜡烛上调或光屏上调或透镜下调(2)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移动(选填“左”或“右”),这次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幻灯机(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上(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c点(选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研究凸透镜成像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个高度【解答】解:(1)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说明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没在同一个高度蜡烛偏低,或凸透镜偏高,光屏偏高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蜡烛上调;凸透镜、光屏同时下调;上调光屏(2)当蜡烛在a点上,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所以光屏右移到二倍焦距以外,幻灯机是应用该原理工作的(3)把蜡烛移到b点处,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1)蜡烛上调或光屏上调或透镜下调(选一);(2)右;放大;幻灯机;(3)虚;c【点评】(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成像的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2)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3)实验过程中,光屏上不能正常成像,或成像不清晰,或成像不在光屏中央,能分析原因,并能解决30请你完成测量某金属块的质量和密度时的若干操作:(1)测量金属块质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填“左”或“右”)(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放在右盘中砝码的数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32.4g;放入金属块前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0ml,放入金属块后量筒内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密度为1.62103kg/m3;金属块若有磨损,则它的密度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在调节天平时,应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对侧移动;(2)天平在读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读取零件的体积时,应求两次量筒示数之差,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零件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没有关系【解答】解:(1)测量金属块质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读图甲可知,指针偏左,因此,应将平衡螺母向右侧移动;(2)读图乙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20g+10g+2.4g=32.4g,读图丙可得,金属块的体积为:30ml10ml=20ml=20cm3,金属块的密度:=1.62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