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历史 真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1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历史 真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2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历史 真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3页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历史 真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资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止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事也做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7分)【解析】考查要点: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和必修三中的儒学复兴运动。解答此题关键在于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并结合韩愈发起的儒学复兴运动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材料中提到唐朝时佛教盛行,佛教不讲君臣之义,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韩愈反对辞藻华丽的骈体文,主张“文以载道”即弘扬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还有韩愈是唐朝中期的文学家、思想家,结合唐朝中期的社会变化藩镇割据、由盛转衰。这些信息就是归纳答案的关键。另外结合必修三中韩愈发起的儒学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来回答(1)(2)问。【答案】(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9分)【解析】考点:王安石变法。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答案:(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6分)(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4分)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5分)(2013年高考(福建卷)41.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结合图1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图15 毛泽东西江月(1928年秋)材料二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材料三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1)根据材料一,将“西江月”后处省去的内容填写完整并指出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6分)(2)上述毛泽东诗词展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场景。从材料二、三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以此论证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0分)【考点】毛泽东【解析】本题以毛泽东诗词如题,以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为热点背景。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材料当中有山、黄洋界,时间为1928年秋,因此省略的地方应为井冈山;结合所学知识解决1928年秋有这么多共产党、数量增加的原因;第(2)题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材料二“军阀重开”指军阀混战;材料二讲的是龙岩上杭的农业生产情况。材料三主要是从地理条件指明方向。【答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井冈山;秋收起义后,清平乐蒋桂战争(2)军阀重开战(蒋桂战争)军阀混战,为红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分田分地真忙土地革命,唤起民众。路隘林深苔滑(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等)偏远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红军有回旋余地。(2013年高考(江苏卷)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材料二 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材料三 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 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3分)(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需结合材料一第一句话直接回答即可,关键是要注意答题的方式。第二小问,在回答“原因”时要结合第一小问,先找出两个不同阶段,克伦无论是反对还是支持,都与其自身的目的分不开。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概括分析;第二小问,主要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分析其政治倾向;第二小问,革命战争对旧的传统统治构成有力冲击,也便于传播先进思想,而最终通过立法的方式把先进文明固定下来。答案:(1)变化: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有别)。原因:前因: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后因:反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