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6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6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6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6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6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1.(2015安徽宿州三模)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该图说明()a.这些成就是依靠苏联的援助取得的b.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c.经济建设过程呈现了“左”倾冒进局面d.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和重工业的建设解析图片未体现“依靠苏联的援助”,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只是零星的几个成就,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但不是“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故b项错误;“左”倾冒进局面是1958年三面红旗出现的,“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故c项错误;图片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和铁路公路体现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等体现了重工业的建设,故d项正确。答案d2.(2016山东潍坊质检)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全国开始推行()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根据材料“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可知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商品粮及工业原料的需要,为此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项正确。答案a3.(2016湖南益阳质检)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a.企业生产力的提高 b.企业管理的加强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解析材料主要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这种改造并没有带来生产力的大的发展,故a项错误;这种合作也带来了企业管理的加强,但是并不是主要的,故b项错误;这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使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发生转变,这是主要的影响,故c项正确;此项措施并不能化解企业的公私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江苏扬州期中)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解析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材料提及“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表明中共已经掌握国家政权,故a项错误;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提出要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为先进的工业国,与材料信息符合,故b项正确;十四大与十五大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中“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不符合,故c、d两项错误。答案b5.(2015浙江杭州二模)政治宣传画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般带有醒目的、号召性的、激情的文字标题。下列所示宣传画,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标题比较匹配的是()解析依据材料“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时间是1958年。在毛主席的领导下1958年发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而“一切行动听华主席”是在华主席的领导下,故a项错误;依据图片信息可知是“三面红旗”总路线中规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卫家保国,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时期,在时间上不符合题干信息,故c项错误;依据图片中红袖章“红卫兵”可知是文革期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故d项错误。答案b6.(2015广东惠州四模)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a.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d.“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不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a项错误;大跃进时期盛行浮夸风,“左”倾错误迅速发展,谈不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不是促进农民觉悟的提高,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经营方式是集中劳动、集中经营,分配方式是按工分平均分配。这种体制导致的弊端是: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材料民谚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弊端,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北京海淀二模)阅读材料上表中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过程是()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b.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c.从“大跃进”到国民经济调整d.从国民经济调整到“文革”发动解析国民经济恢复是1949年到1952年,“一五”计划是1953年到1957年,与本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到1957年,大跃进是1958年,与本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大跃进是1958年,国民经济调整是1960年,调整农轻重的比例,重工业比例调低,城市人口减少,故c项正确;此时间段尚未到文革发动,故d项错误。答案c8.(2015湖南长郡中学月考)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的主要原因是a.为完成“一五”计划 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解析材料曲线图中显示19601963年城市化进程呈现下降趋势,此时中国正实行经济调整八字方针,故b项符合题意;a是属于第一阶段;农业合作化时间是19531957年,故c错误;国有企业改革时间是1984年,故d错误。答案b9.(2016河南郑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解放之初,由于长期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的搜刮、连年战争的破坏,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不畅,物资奇缺,国家财政基础薄弱,在国民党长期通货膨胀政策下培养出的巨量投机资本,利用国家的经济困难,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从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全国出现4次大规模上涨风。物价的大波动,给人民生活和各项工作都造成巨大困难。材料二城乡居民人均消费量(公斤)粮食植物油猪肉1957年2032.45.11960年163.51.851.55材料三(1)结合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危害。(2)材料二中表格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格所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为扭转这种局面,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3)材料三中的票证反映了我国怎样的经济体制?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票证制度的原因。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工农业生产下降”“国家财政基础薄弱”“大量投机资本”“给人民生活和各项工作都造成巨大困难”来概括建国初期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危害。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及相关史实,概括回答。第(3)问,结合计划经济体制的相关史实,概括回答。答案(1)原因:工农业生产下降。国家财政基础薄弱。投机资本造成市场不稳。危害: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