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万州区第二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11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第卷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儒家强调等级伦理秩序,限制个人自由,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墨家在战国后逐渐消亡,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法家主张严刑峻法约束人们,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老庄之学25学者余英时认为:从政治史的观点来看,我们不能轻率地断定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中国已变成了一个“儒家国家”。在此,他强调的是( )a.汉代儒法道相互影响相互争衡 b.汉代儒家明显具有法家化倾向c.儒教在汉代未能占据主流地位 d.法家对汉代仍然具有重大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的正统地位,a c两项错误;汉代儒学的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说明法家对汉代仍然具有重大影响,而不能说汉代儒家明显具有法家化倾向。故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罢黜百家26史载,北宋年间,江淮、两浙、荆湖南北路屡现百姓揭竿而起的现象,“大者近百人,小亦不下数十人,所在剽掳,官司不能禁”,而“州县上下,递相蒙蔽,不以上闻,使朝廷无由知之”。这一记载表明当时的北宋( )a.地方政治腐败冲击中央集权 b.中央监察机构遭到破坏c.中央政令在地方上执行不畅 d.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地方上出现了百姓造反的事件,地方无法镇压,但又蒙蔽朝廷。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地方政治腐败冲击中央集权27据下面表格推断正确的是( )中历公历江南地区人口总数西汉元始二年2年2 507 188东汉永和五年140年6 294 801唐天宝元年742年10 579 726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14 580 885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35 987 111a.东汉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安史之乱对南方人口影响甚微c.玉米传入中国养活了众多人口 d.明初休养生息政策推动南方人口增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应为安史之乱之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项与史实不符;c项在朱元璋时期玉米还没有传入,此时新航路还未开辟。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明初休养生息政策281876年,郭嵩焘将出使英国的沿途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后该书寄到总理衙门,不料遭到士大夫们的攻击、谩骂,直到郭嵩焘去世,该书仍未能公开发行。这说明( )a.郭嵩焘的主张超越当时主流思想 b.清廷反对学习西方的强盛之道c.郭嵩焘信守“以夷变夏”的思想 d.清廷严格控制洋务思想的传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当时的中国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的统治,而郭嵩焘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并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故选a项。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睁眼看世界、维新变法29据统计,直到1946年1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045家,占全国总数的38.7。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15个省市的平均数为136.3家,东部24个省市平均拥有134.5家,西部略高于东部。这表明( )a.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 b.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c.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 d.金融发展与解放战争的关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迁到陪都重庆,大量民族工业内迁,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c项符合题意。a b 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30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这表明(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我国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c.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d.我国已经形成了合理完善的工业布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能源工业企业”“国防军工企业”所占比重大,说明以重工业为主。故选b项。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1从居民等级的划分看,雅典民主仅为拥有公民权的一些特权人物所享有;但从公民内部享有的权利看,全体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都可担任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成员以及其他民选公职。这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点是( )a.狭隘性和普遍性相统一 b.实行直接民主c.广泛而又普遍 d.维护奴隶主特权【答案】a 考点:古代希腊、雅典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32有学者认为,欧美17、18世纪政治革命的实质是结束了人类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由神注定的这种观念。代替这种观念的是( )a.自然权利说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说 d.限制君权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说明政治革命结束了人类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由神注定的这种观念,民众的意识觉醒,人们不再认为政治高于人民,也不再认为人民在政府之下。故选b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启蒙33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英国经济遭受重创,急需缓解危机之法,但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却专程到美国拜会富兰克林罗斯福,并向他推销解决危机的“经济干预主义”政策。出现该举动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政府没有意识到新政理论的效用 b.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实质相同c.该理论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 d.罗斯福新政对凯恩斯的现实吸引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当时英国发生了经济危机,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却专程到美国拜会富兰克林罗斯福,并向罗斯福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因为国家干预经济需要强有力的经济作为支撑。故选c项。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实干家罗斯福34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在论述对资产阶级实施无产阶级专政必要性时指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下列做法中体现这一理论内涵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出台 b.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c.赫鲁晓夫开始推行经济改革 d.戈尔巴乔夫建立家庭农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十月革命后,列宁认为小生产产生资本主义,所以出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想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故选a项。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35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即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由此得出结论( )a.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 b.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d.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答案】d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0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5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粤海关志记述:“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舵),至则劳以牛酒,令牙行主之,沿明之习,命曰十三行。”粤海设关的第二年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三行成立。乾隆二十四年(1759)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定了防夷五事: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的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中国人不得向外商借款和受雇于外商;中国人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等。18世纪中叶以后,十三行的贸易对象主要是英国、美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欧美国家,贸易量较大。十三行商人主要通过向这些国家出售茶叶、生丝、丝绸和土布,换取棉毛织品、金属品、奢侈品、棉花和大量白银。18世纪8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英国对华贸易垄断权后,十三行的贸易对象主要是英国。福建、徽州等地的茶叶,是行商们向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散商出售的最大量的商品。摘编自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依据耆英照会,英国获得了从1849年4月6日起自由进入广州城的权利。时限将至,道光帝看到两广总督徐广缙奏折中有“拒之过竣,难免激成事端”一语,下旨“暂准入城以践前约”。可这道谕旨到达广州时,民众激烈的反入城情绪已使徐广缙无法执行。于是,徐一面制造伪诏对付英人,一面将拒绝入城的情况奏报道光帝。当道光帝听到英人放弃入城(实为暂时搁置)的消息时,感受到开战以来从未有过的喜悦。他封徐广缙为子爵,并在谕旨中大大称赞粤东百姓“深明大义,有勇知方”。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广州民众反入城斗争的背景及历史教训。(15分)【答案】(1)变化:贸易政策由鼓励对外贸易到限制对外贸易;贸易对象由以欧美国家为主到以英国为主。(4分)原因: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中国传统经济继续发展、英国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中、英处于全球经济中心地位。(6分)(2)背景: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规定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1849年通过外交照会,英国获得自由进入广州城的权利;清廷执行与遵守条约的态度犹疑不决。(9分)教训:依靠民众排外情绪难阻西方军事、经济、政治的侵略,将排外当作爱国行为不可取;中国欲抵御西方,须自身强大,其必由之途在于学习西方。(6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材料中“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舵),至则劳以牛酒”“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的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中国人不得向外商借款和受雇于外商;中国人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等。”反映了贸易政策由鼓励对外贸易到限制对外贸易;材料中“18世纪中叶以后,十三行的贸易对象主要是英国、美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欧美国家,贸易量较大。”“18世纪8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英国对华贸易垄断权后,十三行的贸易对象主要是英国。”反映了贸易对象由以欧美国家为主到以英国为主。第二小问,原因要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及英国在世界中的地位考虑。(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依据耆英照会,英国获得了从1849年4月6日起自由进入广州城的权利。”“徐一面制造伪诏对付英人,一面将拒绝入城的情况奏报道光帝。”及所学知识的出背景: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规定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1849年通过外交照会,英国获得自由进入广州城的权利;清廷执行与遵守条约的态度犹疑不决。根据材料可知,1849年,英人重提入城要求,广州十余万民众齐集珠江两岸示威,英人被迫放弃入城要求,于是道光帝对两广总督徐广缙进行嘉奖。这一事件得出的历史教训:依靠民众排外情绪难阻西方军事、经济、政治的侵略,将排外当作爱国行为不可取;中国欲抵御西方,须自身强大,其必由之途在于学习西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海禁政策;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广州民众反入城斗争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学者提出,“如果说,洋务运动侧重于物质文明的构建;戊戌变法运动侧重于精神文明的建构;那么,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所侧重的便是制度文明的建构。”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同意该观点,也可以对此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我同意该观点。(2分)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维新变法运动,托古改制,将孔子作为万世改革的先师,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立宪运动推动晚清政府预备立宪,辛亥革命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制度建设。总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0分)示例二:该观点有一定道理。(2分)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外交、海防、教育的近代化;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晚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但立宪为虚,根本目的还是维护封建统治;辛亥革命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之后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民主共和徒有其名。(10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首先明确对观点的态度,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述。如果同意,写出同意的理由;如果不同意,写出不同意的理由。以“我同意该观点。”为例进行说明: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维新变法运动,托古改制,将孔子作为万世改革的先师,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立宪运动推动晚清政府预备立宪,辛亥革命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制度建设。总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睁眼看世界、维新变法、走向共和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汉初郡国铸币出现失控,放民铸钱成为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登基以后,虽然延续“文景之治”有过的一段“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短暂丰盈时光,但是社会财富逐步集中到少数从事冶铁、铸钱、煮盐的富人手中,富商大贾囤积财富、奴役穷人,以至国家财政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困局。出于中央政府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汉武帝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以上林三官五铢钱的推行为标志,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另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混乱问题,至此西汉的币制改革取得了较大成功。摘编自夏日新汉武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