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剑桥资本争论”的两个悖论及其评价综述 “剑桥资本争论”的两个悖论及其评价综述摘要:20世纪50-80年代,新剑桥学派以古典资本理论中存在着逻辑悖论为开端,与新古典综合派展开了近三十年的论战。文章首先阐述了“剑桥资本争论”的起源与终结的原因;其次梳理了争论的焦点,即新古典分析范式中存在的“资本加总循环推论”悖论和“资本倒流与技术再转换”悖论;最后,综述了国内现有研究成果中对“剑桥资本争论”的评价以及进步研究方向。关键词:剑桥资本争论;古典资本理论;悖论An Overview of Two Paradoxes of Cambridge Capital Debates and the EvaluationsAbstract:In the 50-80s of 20th century, there were a series of debates between Neo-CambridgeSchool and Neoclassical Synthesis School because of the logical paradox in the Classical Capital Theory, and the debates lasted for nearly 30 years. This paper firstly elaborated the origin and the ending of the Cambridge Capital Debates, and then carded the focus of the debates, which are the paradoxes of both cyclic inference of gross capital and Reswitching of Technique and Reverse Capital Deepening. Finally, this paper overviewed the evalua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 among existing domestic research results. Keywords: Cambridge Capital Debates; Classical Capital Theory; Paradox1 “剑桥资本争论”的起源在20世纪50-80年代,凯恩斯主义两个内部分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基地的“新剑桥学派”和以美国剑桥地区麻省理工学院为基地的“新古典综合派”,就如何发展经济学,特别是就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否存在逻辑悖论展开了经济思想史上规模宏大、旷日持久的大论战。作为论战的发起者,英国“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尼古拉斯卡尔多、皮罗斯拉法以及卢伊季帕西内蒂等人,处在对里边的“新古典综合派”的领导人物主要由萨缪尔森、索罗、托宾等人。这场争论额焦点即为新古典理论的一致性问题,从资本理论开始,扩展到价值理论、配置理论、分配理论、增长理论、发展理论、积累理论、效用理论、行为理论、均衡理论、数理方法论、国家干预论、制度理论、预期理论和建模理论等一系列经济分析逻辑框架。“剑桥资本争论”的结果是,剑桥学派发现新古典理论中总量生产函数中异质资本品加总过程中所产生的循环推论的错误,并证明了新古典命题只有在单一产品模型中才能成立,而在多种产品(即异质品)模型中则会出现技术在转折与资本回流等悖论与异常现象 从而与新古典理论基本命题相悖,认为新古典资本理论中存在着内在逻辑矛盾。虽然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综合派批评的有效性在争论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澄清和证实,但是,新剑桥学派在发展自身的经济理论体系过程中,在某些分析范式上,陷入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似的困境中,最终也没有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相继去世,对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争论也渐渐销声匿迹,新剑桥学派并没有替代新古典理论,反而被证明存在逻辑悖论的新古典综合派得以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蓬勃兴起的新凯恩斯主义用总量生产函数、刚性工资、和理性预期分析彻底取代了凯恩斯的货币分析,重新统治了现代主流经济学。2 “两个剑桥”的两个悖论2.1 “资本计量的循环论证”悖论 “资本计量的循环论证”悖论可以认为是引发剑桥资本争论的导火索。琼罗宾逊1953年在经济研究评论中发表了生产函数与资本理论一文,文中明确阐述了生产函数中的资本计量困难,并且罗宾逊在1956年出版的资本积累一书中加以详细的描述。简单来讲,资本与劳动和土地有着本质区别,不存在物质上的统一尺度,以将异质的资本品加总成一个总资本。在供求分析框架下决定稀缺性价格,资本的价格取决于资本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资本的供给决定于储蓄,资本的需求决定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供求均衡时的利润率(利率)恰好等于产量对资本的导数即资本的边际生产率,这就要求资本的数量独立于利润率而预先得到确定;但是资本本身并不能独立于分配而预先确定,随着工资率的变化,从而利润率的变化,相对价格会产生变化,相对价格的变化从而会出现对资本价值的重新估值,资本价值量本身的多少要取决于工资率或利润率的配备,资本量是利润率或工资率的一个函数。因此,利用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来求解利润率(利率)就产生了逻辑上的循环论证。虽然钱伯瑙恩在1953年为解决异质资本品加总问题提出了计量资本的链指数方法,但是在其指数中,资本利润率仍是以利润率为已知的情况作为前提条件的,总资本量依赖于利润的情况并没有改变,固然不能破解上述的循环论证悖论。2.2 “资本倒流与技术再转移”悖论根据早期新古典及其现代继承者们的资本与分配理论,可以导出以下几个新古典命题:(1)在利润率(r)与人均资本量(KL)即资本密度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逆向单调关系;(2)在利润率(r)与产出劳动的比率(YL)之间固定地存在着反向单调关系;(3)更低的利润率与更高的持续稳定的人均可能最大消费即持续稳定的可能最高工资率相联系;(4)国民收入(y)在工资(w)与利润(r)之间的分配完全由要素供给及其边际产品来决定。上述四个命题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前三个命题的核心思想概括起来实际就是命题(1),其逻辑为:随着利率(r)的下降,必然利用资本密度增加技术,形成资本深化,产生资本对劳动的比率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命题(4)是建立在前三个命题基础上的新古典分配理论的思想精髓。新古典经济学家始终通过 “消费替代”和“生产替代”来证明这一反向关系:如果利润率提高,则人均资本较高的部门产品价格会相对提高,人均资本较低的部门产品相对价格则会降低,则消费者会更多的选择相对便宜的商品,促使资本使用量增加,即产生了“消费替代”;而利率相对于工资价格下降,则资本要素相对于劳动要素的价格会变得相互便宜,因此厂商会增加资本的相对使用量,产生了“生产替代”。两种替代效应的存在,使得资本将成为劳动的可替代物,因此必然会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资需求曲线,即利润率(r)与人均资本量(K/L)呈现单调反向函数关系,这一逆向单调关系被称为“资本密度增加”,也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信条。图1 固定要素比模型如图1,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如果工资利润线为线性的,则每条线只能相交一次,也就是说两种技术只会出现一次转折,即在S1上,A和B的技术工资率相等,但是A的人均资本高于B,所以A技术替代了B,B和C的关系同上,因此不会出现技术再转折。由于替代效应是新古典经济学家普遍接受的观点,因此20世纪50-60年代以前,新古典学者们并没有意识到利润与人均资本量之间的反向单调关系会是一个新古典经济学的悖论。而新剑桥学者像琼罗宾逊、斯拉法、帕西内蒂(1966)等学者则有力地证明了资本倒流和技术再转换的事实,新古典的重要代表萨缪尔森(1966)也对资本的这种“反常现象”做了肯定的例证。指出,人均资本始终一致且各部门的资本构成完全一样的体征恰恰与“单一产品模型”的特征一致,因此,只有在劳动是同质的,且资本品同时作为产出品的模型中,资本和劳动才可能会存在线性关系的连续替代,利率和人均资本才能实现稳定的单调反向关系,才不会发生技术再转折和资本倒流现象。但是,若存在异质品,即人均资本量不一致的情况下,工资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则会成为非线性形式, 从而产生技术再转折和资本倒流现象。如图2所示:图2 技术再转折 图3 资本倒流因为生产异质品不同部门的有机构成不一样,利率的等比变化在不同部门中表现为工资率的不同比率的变化,因此不同部门中的dwdr值必然有差别,从而工资利润率曲线呈非线性特征。图2中A、B为两种不同技术条件下非线性的工资利润率曲线,A技术的人均资本量高于B技术的人均资本量。非线性状态下,A、B技术有两个交点S1和S2。当rr1时,特定的工资率条件下,A技术获利更大;当r1rr2时,特定的工资率条件下,原本被替代的A技术的获利程度又赶上了B技术,A技术又被得到利用。因而,在S1和S2两个交点处发生了技术的双重转换。在S2点以右,尽管利润率较高,但是具有较高人均资本的A技术却取代了人均资本较低的B技术,出现了技术再转换的现象,利润率和人均资本量之间也不再存在单调的逆相关。图3则反映了异质品模型的另外的一种情况,此时虽然没有出现资本的技术再转换,但却出现了资本倒流的现象。在S1处A、B之间的转换属于正常情况,符合新古典的基本命题,但是在S2点以右的地方却发生了资本倒流的现象,虽然此时利润率较高,但人均资本较高的C技术还是替换了人均资本较低的B技术。利润率(r)和人均资本量(KL)之间的逆向关系也不成立。3 对“剑桥资本争论”的评价综述虽然新剑桥学派对于新古典综合派分析范式中存在的逻辑悖论没有给出成体系的解决方法,但是部分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争论的核心问题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逻辑解,同时也就两个学派的孰优孰劣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王璐(2004)从剑桥资本争论的意义出发,认为这场这争论令一直被奉为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之微观基础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存在的诸如资本计量、技术再转换和资本倒流等一系列逻辑悖论被无情地揭示出来;同时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引入了新剑桥学派所要复兴的、曾被1870年以来的新古典“边际革命”湮没的古典剩余经济分析传统,从而再次引起了西方学界对古典学派和马克思经济学的关注和反思。尽管新剑桥学派的分配与增长理论由于自身也将技术关系加入其中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但他们不仅明确提出了这些问题,而且也把经济分析的方向重新引导到了古典和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轨道上。郭金兴(2007)认为剑桥资本争论证明了新古典资本理论存在着具有普遍意义的逻辑悖论,就理论争论而言,英国剑桥学派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但就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言,英国剑桥学派所代表的古典分析传统并未代替新古典分析传统,“剑桥革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英国剑桥学派虽然指出了新古典理论的缺陷,但未能成功地发展出一套能够与之竞争的分析框架或研究范式,不能灵活、方便的解释具体问题,因而逐渐被放弃,以致最终在理论研究中销声匿迹。逻辑悖论不是判定不同研究范式优劣的唯一的和最重要的标准,而在于理论对现实问题的解释能力,剑桥资本争论的发展与终结证实了这一点。柳欣(2012)认为,剑桥资本争论所产生的逻辑悖论并不是新古典理论本身存在的逻辑错误,因为新古典理论关于资源有效配置的分析和严格的一般均衡理论在逻辑上是成立的,新古典理论的逻辑悖论产生于错误地把表示人们社会关系的统一利润率的假设加入到其由稀缺性所决定的相对价格体系中,由此导致了概念上的混乱;即当加入统一利润率后,资本、收入、工资和利润成为加总的宏观变量,而不再表示新古典理论的实物投入产出关系,所表示的只是人们竞争的社会关系。然而,剑桥资本争论的双方都没有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当人们错误地理解了逻辑悖论产生的原因,从而把争论引向了没有目的和方向的极为复杂的数学论证时,经济学家放弃了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好像这场剑桥资本争论并不是在毁灭新古典理论的逻辑基础,而是使新古典理论经受住了逻辑考验。柳欣教授在其2005年出版的“剑桥资本争论”的困境与出路一书中提出,就单一产品模型来说,新古典的逻辑是“优美的”,只是一旦脱离单一产品的假设进人较为现实的“异质品模型”时,新古典才遇到了无法摆脱的困境。我们认为,产生这些“悖论”的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人们在“分配是否会影响相对价格”这一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也就是说在“是否存在统一利润率”这个问题上存有不同的看法,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深化是解决新古典“悖论”的关键所在。柳欣认为,新古典与古典传统分析的矛盾,也就在于“差别利润率”和“统一利润率”之间的矛盾,也是解决新古典悖论的一个逻辑起点。从剑桥资本争论的情况来看,短期一般均衡条件下要做到“差别利润率”与“统一利润率”在逻辑上的统一,可能只有在十分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如各部门有机构成相同等的条件。而柳欣认为资本金融概念与技术概念的提出,为寻找解决剑桥资本争论的出路提供了一个分析的思路。这条思路实际上就是利用动态调整方法来整合资本的技术概念和资本的金融概念,以此寻找“差别利润率”和“统一利润率”的结合点,从而使新古典在“异质品模型”的窘境得以改观。4 结语“剑桥资本争论”作为理论经济学领域最具难度的题目之一,在经济学界争论了近三十年之久,但这场争论最终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而终结。本文对此次争论的阐述不足以为冰山一角,而对于剑桥资本争论的问题也远远不止新古典的“两个悖论”。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在对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上的对立、政策主张上的分歧、对经济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理解的不统一,以及如何从逻辑上解决上述矛盾、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微观宏观经济学体系等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但由于“剑桥资本争论”涉及范围广、所争论的内容庞杂,真正理解两个学派所持观点的本质以及破解微宏观在逻辑上无法统一的困境,需要深厚的理论经济学功底,也是本人正在努力追求的。因此,谨以此文首先形成对“剑桥资本争论”的初步认识,并以此作为今后研究“剑桥资本争论”的知识起点和脉络梳理。参考文献1柳欣. 剑桥资本争论的困境与出路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4-382斯拉法. 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孩子手机上瘾怎么戒
- 家电公司同业拆借管理细则
- 家电公司跑步活动组织办法
- 跳画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
- 启蒙篮球测试题及答案
- 公寓管理试题及答案
- 会展概论试题及答案
- 专职理财经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倒茶礼仪考试题及答案
- java包装类面试题及答案
- 温硝化制硝基苯装置的改进
-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课件
- 财务部半年度述职汇报PPT模板
- 药品种类清单
- 公共基础知识(社区工作者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GB/T 37915-2019社区商业设施设置与功能要求
- GB/T 31298-2014TC4钛合金厚板
-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 卡西欧gw5600说明书
- 中兴NGN培训教材 MSG9000结构原理介绍课件
- 穿湖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