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师说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1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嗟乎()句读()或不焉()巫医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李氏子蟠()贻之()(2)多音字2词语释义(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_(3)其出人也远矣:_(4)句读之不知:_3名句填空(1)师者,_。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2)是故_、_,_,师之所存也。(3)古之圣人,_,_;今之众人,_,而耻学于师。(4)爱其子,_;_,_;惑矣!(5)是故_,_,_,_,如是而已。一、初步感知1实词(1)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或师焉,或不焉:_(2)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今义:_吾从而师之古义:_今义:_是故无贵无贱古义:_今义:_今之众人古义:_今义:_小学而大遗古义:_今义:_(3)一词多义师传(4)词类活用吾从而师之:_吾师道也:_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而耻学于师:_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或师焉:_小学而大遗:_君子不齿:_位卑则足羞:_2虚词(1)其(2)之3文言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_(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_(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_(7)师不必贤于弟子:_(8)不拘于时:_二、深层探究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并阐述其作用。中心论点论证方法例句作用5.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爱其子”的人,最后是“士大夫之族”,他主要批判的对象是谁?为什么?6从最后一段看,韩愈写师说赠李蟠的原因是什么?这是韩愈全部的写作动因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三、技法迁移正反对比论证文本回顾本文有例证和引用论证,如课文第4自然段引述孔子的言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比前文笼统地说“古之圣人”更加切实可信。但最突出的还是前3个自然段的正反对比论证。从三个方面作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古之圣人”的“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的“耻学于师”作对比;再以人们“择师而教之”与自身“则耻师”作对比;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的“群聚而笑之”作对比。这三组比较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不从师而学的荒谬,对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作了有力的批判。技法点拨用正面材料或观点与反面材料或观点两相对照,从而阐明所持论点的正确或揭露对方论点的谬误,这种方法就称为对比论证法。对比论证法的显著特点是什么?(1)通过正反比较,可以使问题黑白分明,是非清楚,增强论证的说服力。(2)对比论证适用面较广,它可用于立论,也可用于驳论;可用于通篇,也可用于局部;可用于材料,也可用于结论。运用对比论证法应注意些什么?(1)恰当选择比较对象,选择好比较角度,要在同一范围内。(2)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剖析或判定,否则就可能陷入以误为正、以是为非的泥潭。(3)论证中所用的材料除了要与论点有内在的联系外,还必须具有鲜明的对比性。通过是与非、功与过、荣与辱等的对比,突出论点或事物的鲜明特征。迁移运用请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明“忍让”与“怯懦”这两种品质的不同。题目自拟,不少于200字。【答案解析】基础梳理1(1)jidufuyutnchnxindnpny(2)zhn/chnchun/zhun2(1)领会某一道理。(2)岂,难道。(3)超出。(4)通“逗”,句中需要稍微停顿的地方。3(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3)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其下圣人也亦远矣(4)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文本互动1(1)“受”通“授”,教授、传授 “不”通“否”,不(2)古义:泛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两个词,“从”是“跟随”之意,“而”连词,表顺承。今义:一个词,连词,表结果、目的等。古义:连词,“无论”。今义:没有。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阶段或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3)名词,“老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学习”/动词,“从师求学”/动词,“从师”/名词,对有某种专门知识技能的人的称呼。动词,“教授,传授”/动词,“流传,延续”/名词,解释经书的书,如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释春秋的书。(4)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地位尊贵的人”、“地位卑微的人”、“年长的人”、“年轻的人”。心理活动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名词用作动词,“从师求学”、“从师学习”。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名词用作动词,“提及”、“议论”。心理活动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2(1)指示代词,“那些”/人称代词,“他(们)”,代“生乎吾前”的人/人称代词,“他(们)的”/人称代词,“他们”,代“古之圣人”/副词,表推测,“大概”/人称代词,“他自己的”/语气助词,起加重语气的作用。(2)代词,代“道理”/人称代词,“他们”/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所存”是名词性“所”字结构,“存在的地方”/结构助词,起到把动词宾语提前的作用/代词,可译为“这类”、“这些”。3“者也”式判断句。状语或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其闻道也固乎吾先”。“,也”式判断句。“者,也”式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省略句。省略“及”的宾语“之”。状语或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师不必于弟子贤”。被动句,“于”可译为“被”。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教给孩子书,(帮助他)学习书中文句的人,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那些道理,解释那些疑难问题的人。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现在他们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这些人。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不受时俗限制。4.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或“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论证方法例句作用对比论证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爱其子于其身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造成强烈的反差效果,更有力地证明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观点。事例论证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事实胜于雄辩。用典型事例证明了“圣人无常师”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引用论证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用孔子的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5.主要批判的对象是“士大夫之族”。理由有二:第一,从行文的语气看,批判“今之众人”是疑问语气,批判“爱其子”的人是用否定语气,批判“士大夫之族”用的是讽刺语气。他对士大夫不仅不满,而且表现出一种鄙夷和蔑视的态度,说他们瞧不起劳动群众,却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聪明,这是因为这些士大夫们不懂得从师的道理。第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正是士大夫们的特殊心态,这与以“道”为师的观点格格不入。6(1)原因:“余嘉其能行古道”,具体地说,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二是“不拘于时,学于余”。(2)结合文中所说的“时”来分析,这远不是韩愈全部的写作动因。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在这种背景下,李蟠能“不拘于时”,正符合韩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的从师标准。再说“好古文”,也跟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内涵一致(“古文”指先秦两汉文章,即儒家经典),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是在传承、弘扬儒家思想,是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忠实实践者,所以,韩愈才写师说“以贻之”。实际上,师说也不是为李蟠一人所写,而是借此批判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而提出正确的从师观点,树起从师学习的大旗。迁移运用忍让与怯懦忍让与怯懦是两种不同的品质。首先从对象上看,忍让,是对待自己而言的。同亲友、同志相处,不会永远相安无事,每当发生摩擦时,就看你是否具备这种美德。在家庭和集体中,斤斤计较,骄傲任性,不仅妨碍大家,惹人厌烦,自己心情也不舒畅。而豁达大度,谦和敦厚,则不仅有助于事业,有助于他人,自己的心也是平衡的、坦荡的。反之,对待敌人、对待坏人,如果畏惧犹豫,不敢挺直腰板和他们作斗争,那就是十足的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中子女抚养费用及共同债务处理协议签订指南
- 祁菊与张伟婚姻终止及共同债务处理协议
- 电信设备租赁合同终止及网络服务保障协议
- 个人自用房产私下买卖及产权过户法律援助合同
- 离婚协议书模板: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及子女赡养协议
- 离职软件工程师技术成果保密及竞业禁止合同
- 树上的鸟儿课件
- 食品车间员工培训
- 理疗技术员考试题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南昌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PTN原理、PTN设备和工程维护
- 钢结构分包单位考察文件(项目考察表及生产厂考察内容提示要点)
- 船舶管理-船舶的发展与种类课件
- “条块结合”、创新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VCU)策略
- 商会入会申请书
- 习作我的暑假生活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
- QCC报告参考模板
- 设计中的重点、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的把握控制与相应措施
-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部课件-高中数学必修1
- (37)-第十四章第三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