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应关系.绝热激波将一个 x型解的超声速无粘滞区域连接到另一个 a 型解的亚声速无粘滞区域. 这样的激波发生在两个无粘滞的区域之间, 它 能存在于各种大小粘滞系数的a d a f中. 第二、 三章的工作略去了局部辐射的冷却过程. 在接下来的第四章我 们考虑热韧致辐射作为局部辐射的冷却机制,并采用一个对光学厚和光 学薄状况都适用的桥梁公式来计算.我们获得了两种类型的吸积流统一 描述图, 它们被一个临界粘滞系数a , t 。 分开. 我们得到, 对于大粘滞系数 a0 . 5 , 辐射压主导的s s d的热不稳定性有可能触发 s s d - a d a f转换. 这样的转换位置比 较靠近中心黑洞. 对于初始状态为s s d的吸积流, 其内 区可能出现三种行为, 即稳定的s s d、 有限循环和s s d - a d a f转换. 哪一 种行为将发生取决于a和相对吸积率m. 我们采用数值计算获得了双模 式 的 s s d - a d a f 整 体 解 , 从 而 证 实 了 前 面 定 性 的 预 言 一 f 在 最 后 一 章 , 我 们 研 究 了 吸 积 流 中 的 对 流 ( 我 们 假 定 对 流 向 内 转 移 角 动量, 发现对于小粘滞系数a 0 . 0 1 , 对流向外转移的能量有可能超过向 内 径移的 能 量而占 主 导, 因 而a d a f 和s li m盘都不存在. 相反, 我们获得 7 对流主导吸积流( c o n v e c t i o n - d o m i n a t e d a c c r e t i o n fl o w ) , 然而它是热不稳 定 的 对 于 “ 0 , ( 3 ) 由于绝大部分的粘滞产热作 为热能储存在流体中,因而流体的温度非常高, 接近维里温度. 这导致有 hc s l q x、v f f l q kr.所以在几何上a d a f近似于球吸积 ( b o n d i 1 9 5 2 ) 而非薄盘吸积.但是,在动力学上a d a f是完全不同于b o n d i 吸积 的.( 4 ) a d a f吸积流的伯努利参数为正, 有可能产生喷流.( 5 ) a d a f吸 积流 体的 嫡随半径的 减小而增大, 有可能 是对流 不稳定的( n a r a y a n i g u m e n s h c h e v e t a 1 . 1 9 9 6 ) . 自 相似解是没有边界的 , 从而不能满足吸积流体的边界条件. 例如, 在 远离中心黑洞的地方,a d a f很可能与一个标准薄盘相接, 因此在a d a f 的外边界上的速度、角速度、 声速和密度等条件都必须和薄盘保持一致. 还有, 当流体流向中心黑洞时, 必须经过一个声速点r s , 在声速点上必须 满足径向速度等于声速. 此外,因为黑洞不能支持一个粘滞剪切力,视界 上的 剪切力应为零. 如果考虑粘滞的因果率一致, 对。 粘滞做一些修改, 则剪切力为零的条件应在粘滞消失处满足. 以 上为黑洞吸积流休应该满p- 互 1 . 3 a d a f研究进展 一 2卜 、入之之 必。、一.。1奋弓置 替 探火 02 1, 、aio z (r / r ,) 024. l o , ( r / r , 1 图1 .5 : ( a ,b ) a d a f 跨声速外接标准薄盘的整体解:取自n k h 9 7 中的f i g . 1 和f ig .2 的边界条件.自 相似解不满足边界条件, 所以在边界附近不是真实解的良 好近似. 那么问题是,自 相似解在整体上是否为真实解的一个良好近似? n a r a y a n , k a t o 而当 l i t m c r i 有q + 助j l o g ( v h z ) 图1 . 7 : 黑洞a d a f的光谱图像,取自n a r a y a n e t a l . 1 9 9 8 之f ig . 5 质子, 而辐射几乎完全由电子完成. 在低密度下质子和电子间的库仑复合 很弱, 所以粘滞产热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转移给了电子然后被辐射出去. 库 仑复合限制了辐射的能量, 使大部分的产热储存在质子中从而形成 a d a f 吸积. 黑洞a d a f吸积的光谱范围很广, 从射电辐射 ( 、1 0 h z ) 到7 射线 份1 0 2 3 h z ) : 按辐 射的 粒子可以 划分为 两部分 :( 1 ) 射电 到x 射线的 辐射是 由电 子的同 步辐射, 韧致辐射和逆康普顿散射提供的( m a h a d e v a n 1 9 9 7 ) , ( 2 ) y 射线的 辐射则是由质子一 质子碰撞过程中产生的中性二 介子衰变而来 的( m a h a d e v a n , n a r a y a n h a m e u r y e t a 1 . 1 9 9 7 ) 和低光度活 动星系核( n a r a y a n e t a l . 1 9 9 5 , 1 9 9 8 ; m a n m o t o e t a 1 . 1 9 9 7 ; l a s o t a e t a 1 . 1 9 9 6 ; r e y n o l d s e t a 1 . 1 9 9 6 ; d i m a t t e o l u n a r a y a n e t a l 1 9 9 7 b ; h a m e u r y e t a l . 1 9 9 7 ) , s x t s 是存在质量转移的双星, 其中吸积星通 常是黑洞候选者而伴星通常是低质量的主序星. 在短暂的时间这样的系统 处于高光度, 即爆发状态, 而大部分时间它们保持一个很低的光度, 即宁静 态. 用标准薄盘模型解释宁静态s x t s 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是不能同时满足 光学/ 紫外和x射线的流量. 例如, 对于a 0 6 2 0 - 0 0 , 解释光学/ 紫外流量需 要沱、1 0 - 1 0 m o y : 一 , 而x 射线 流量需要对、1 0 - 1 5 m o y r - 1 ( m c c l i n t o c k e t a l . 1 9 9 5 ) . 另一 个问 题是光学谱为温度、1 0 4 k的 黑体谱, 然而在这个 温 度的 标准 薄 盘是热 不 稳定的( w h e e le r 1 9 9 6 ; l a s o t a e t a l . 1 9 9 6 a ) . n a r a y a n , m c c l i n t o c k 1 9 9 8 ) 在这种想法的基础上给 出了图1 . 1 0 来表示. 五种状态( 由下至上) 的 特点如下: 宁静态: 吸积率r n . r h , t c , a d a f不能存在, 薄盘 延伸至最后稳定轨道. 在薄盘上有一个热的冕形成a d a f. 高态( 包 括非常高态) 的光谱特征是有一个标准薄盘的基本光谱及冕提供的高 能尾部分组成. 活 动星系 核n g c 4 2 5 8 的中 心黑 洞质 量约为3 .6 x 1 0 7 11 几( m i y o s h i e t a l . 1 9 9 7 ) . 水的微波激射探测显示存在一个标准薄盘, 至少是在比较大的半径 处. 而观测的 光学/ 紫外和x射线光度是明显的 亚爱丁顿的( 分别1 0 - 4 和1 0 - 5 ) . l a s o t a e t a l . ( 1 9 9 6 b ) 建议n g c 4 2 5 8 的吸积内区为a d a f 模型. 在l a s o t a 等的初始模型中, 转变半径是一个自由参量, 但新的红外观测限 制转变半径有 r t ,. 3 0 r g . 外部的标准薄盘提供了红外的辐射, 而这种模 型( 图1 . 1 1 ) 也满足射电辐射流量的上限值. 图1 . 1 1 中 , 实线对应的 是a d a f 模型的 结果, 其中 有r n , =9 x 1 。 一以 及 凡 , = 3 0 凡. 而 虚线 则对 应 标准薄 盘 模 型的 结果 , 其吸 积 率为r h = 4 x 1 0 - 3 ( 上 互 1 . 3 a d a f研究进展 姑009008001 m人.1.11.t.we.,.eses.ee. v 盯 h i 协5 川 。 】 加 + 口 它 山 巨及目记 一 共 谁 介 份 u 6 - s u a ,. . . . 飞. . . . 图1 .1 0 : 不同光谱状态的吸积流结构随吸积率的变化,取自e s i n e t a l . 1 9 9 7 支 ) 和7 12 =1 0 - 5 ( 下支) . 以上a d a f模型的应用需具备一个重要基本条件,即中心天体存在 一个视界 ( n a r a y a n e t a l . 1 9 9 6 ; n a r a y a n 1 9 9 7 b ,c ) . 当吸积流落向中心天体 时 , 其质子中 储存了 绝大部分的 粘滞产热( - 0 . 1 后沙 ) , 而a d a f的 光度 是远小于粘滞产热的.如果中心天体存在一个硬的表面, 储存的热能会重 新 释 放出 来, 结 果 使总 光 度、 0 .1 对 c 2 , 其 光 谱也 会和 纯a d a f 吸 积的 光 谱有明显的区别. 如果中心天体是黑洞, 则径移的热能会随流体穿越视界 而进入黑洞内 , 对外面的观测者而言则是消失了. 上面几个成功的a d a f 模型也 从侧面证明 其中 心天 体存在一 个视界.n a r a y a n e t a l . ( 1 9 9 7 c ) 和y i e t a 1 . ( 1 9 9 6 ) 注意到了这是一种区分中子星和黑洞的方法. 在软x射线暂现 源中, 爆发的时候, 中 子星和黑洞系统的 吸积率都很高,爪- 1 k, t c , 吸积 模型为 标准薄盘. 观测爆发时的 光 度应该有l m a x +府二7 n . 由 于黑 洞质量大于中子星,所以爆发时的黑洞 x暂现源的光度比爆发时的中子 第一章 引言 ngc 4258 .,.七,.! , , |, 1;,、:111.1!| 、几几1.1| 寸口盯 086 433 下5助七才己叨。1 1 0 1 2 1 4 1 6 l o g v ( h z ) 1 8 20 图1 . 1 1 : n g c 4 2 5 8 的a d a f模型光谱,取自n a r a y a n e t a l .1 9 9 8 之f ig . 1 6 星x暂现源的光度要高, 这一点和观测一致. 在宁静态时, 吸积率较低, r h + r h c r i t ,吸积模型为a d a f .由于中子星有硬的表面,径移的能量最 终会重新释放出来, 其光度仍然正比于爪. 而对黑洞而言, 径移的能量将 落入中心黑洞而消失.因此对黑洞候选者宁静态时的光度 l m i 。 应更小, 大致上正比于7 12 2 . 因此, 黑洞软x射线暂现源相比中子星软x射线暂现 源而言, 宁静态与爆发态之间的光变会明显更大些, 这一点和观测是相符 的.这又提供了黑洞候选者存在视界的一个证据. 图1 . 1 2 中给出了软x射线暂现源的光度变化的黑洞 ( 实圆圈 ) 与中子 星( 空圆圈 ) 比较 ( n a r a y a n e t a l . 1 9 9 7 c ) . 对于宁静态与爆发时的光度比, 黑洞系统比中子星系统要更低:这说明黑洞系统的中心存在一个视界. 1 .4 总结与讨论 在前面几节里介绍了黑洞吸积理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特别对近来的 互 i 4 总结与讨论 ns o o o -_9 二e岌健曰留 bh 3 7 . 5 3 8 3 8 . 5 3 9 3 9 . 5 l a g ( l m 二 ) 图 1 . 1 2 : 1 9 9 7 c 软x射线暂现源光变的黑洞与中子星的比较,取自n a r a y a n e t a l . 热点问题一 a d a f吸积的理论和应用做了详细的回顾.我们发现在 a d a f 理论上有几处是很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 1 . a d a f的跨声速整体解: 既然是黑洞吸积, 那么吸积流最终必须超声速 地穿越黑洞视界,而初始状态一般是亚声速的.因此吸积流必须至少 经过一个声速点,任何不含声速点的a d a f吸积过程都是非物理的. 类似于n k h 9 7 , 大多数研究整体解的工作还假定了外边界条件,即 a d a f向外必须延伸到标准薄盘. 这样的条件似乎有些苛刻,必然会 丢弃其它种类的跨声速解.我们希望在确保吸积流经过一个声速点外 不加任何外边界条件, 来寻找所有可能的跨声速a d a f 整体解. 2 . a d a f中的激波问题: a d a f中是否存在激波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 问题.同样是数值计算,为何 c h a k r a b a r t i 等的工作声称找到了激波而 n a r a y a n 等的工作却断定激波不能存在?与无粘滞吸积流中的激波形 成类似,a d a f中的激波也必须发生在两个独立的跨声速解之间. 我 第一章 引言 们希望在获得了所有可能的跨声速a d a f解后, 再利用激波条件来对 上面的疑问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3 . s s d - a d a f转变:s s d - a d a f 转变模型己被广泛应用于解释观测, 然 而在理论上还存在很多疑问点. 例如,理论上s s d - a d a f转变是否能 够发生? 如能发生, 转变机制是什么? 转变半径又将如何确定?如不 能发生,s s d内区的热不稳定性将会导致什么行为出现?这些疑问的 解决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a d a f中的对流不稳定性也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正是上面这些疑问引导我展开了博士阶段的研究工作, 在后面的几章 里我们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来尝试给出答案. 第二章adaf的整体解 2 . 1 基本理论 2 . 1 . 1 基本方程组 我们考虑一个定常态轴对称吸积流. 我们采用n k h 9 7 的基本方程组, 其中在垂向上物理量取平均值, 这样变量只依赖于半径r而变化. n a r a y a n 是等温声 q k gm ( r一凡) 2 r 中 心黑洞的引 力势采取伪牛顿势( p a c z y n s k i dr (pcs ) ( 2 .7 ) 这里q是流体的角速度. ( i v ) 角动量方程: v d r (q r 2) - p r h轰 (v p r 3h d q ( 2 .8 ) 这里。 是运动学粘滞系数, 按照s h a k u r a 2 -y 1 d in q k , . ( y 一 1 ) q k v ( q r 2 一 , ) 2 -甲 - 丁1 气 二 一 -下 下 丁 夕州 - - - - 号- - - - 吮 咒 了 二 二 丁 气-, -钾二u 7+i 一 i t a r t a 又 守+i ) r c s r二凡 ( 2 . 1 5 ) 条件 ( 2 . 1 4 ) 和( 2 . 1 5 ) 与n k h 9 7 中的是一致的,它是微分方程 ( 2 . 1 3 ) 在数 学上必须满足的临界条件,这两个条件不容质疑. ( i i ) 内 边界条件: n k h 9 7 在r=尺。 上引入了一个零扭曲条件,d q / d r二0 , 从方程 ( 2 . 1 0 ) 可得如下表达式 q r 2 一 j = 0 ,r二r an .( 2 .1 6 ) 他们认为, 原则上这个条件必须应用在黑洞视界上, 即凡。 = r 9 . 但实际 上它可以应用在视界和声速点之间或者直接在声速点上, 原因是超声速时 的粘滞作用将大大减弱.如果粘滞采用方程 ( 2 . 1 2 ) 的简单描述, 则这个边 界条件不需要. ( i i i) 外边界条 件: 与上两处边界条件不同,外边界条件是不确定的. n k h 盯假5v吸积流开 第二章 a d a f的整体解 始于 r o u t = 1 0 6 8 , ,在此外边界上满足标准薄盘的条件: q=q k, r二r o u t( 2 . 1 7 ) c s = 1 0 - 3 q k r,r=r o u t .( 2 . 1 8 ) 方程( 2 . 1 7 ) 指吸积流为开普勒转动, 方程( 2 . 1 8 ) 表示吸积盘为冷盘, 或者说 几何薄,h、1 0 - 3 r. 方程组中 含有三个微分方程( 2 . 7 ) , ( 2 . 1 0 ) 和( 2 . 1 1 ) , 求解时需要提供三个边界条件,再加上两个未知量 凡 和j ,所以共需五 个边界条件. 方程 ( 2 . 1 4 ( 2 . 1 8 ) 正好提供了所需的五个条件: 在这些条件 上n k h 9 7 应用松弛法( r e l a x a t i o n m e t h o d ) 求解了a d a f的整体解. 松弛 法在应用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困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必须先给出一个 大致情况的解. 如果预先给定的初始解较好, 则能很快迭代收敛得出正确 的整体解; 相反,如果初始解给得不好, 则容易迭代发散,得不到最后所 需的解. 这样的方法不适合寻找所有可能的整体解. 此外, 外边界被定在 1 0 r 。 以 及外边界条件 ( 2 . 1 7 ) 和( 2 . 1 8 ) 都是值得疑问的,a d a f的外边界 不一定都是标准薄盘. 互 2 . 1 . 3 数值方法 数值求解 a d a f的整体解的工作主要须克服两个困难.其一是存在 内外两处边界条件, 这在数值方法上称为两点边界问题. 对这类问题通常 的解决办法是打耙法 ( s h o o t i n g m e t h o d ) 或松弛法. 在这里直接应用这两 种方法是不行的, 这是因为存在另一个困难, 整体解必须平滑地穿越声速 点.事实上n k h 9 7 是利用了两次松弛法,即在内边界与声速点之间以及 在声速点与外边界之间用松弛法, 最后连接起来得到完整的数值解. 即便 如此,由于声速点的临界特殊性, 在把它作为一边界用松弛法仍比通常的 松弛法时要麻烦些. c h a k r a b a r t i ( 1 9 9 6 a ) 引入了一个非常聪明的方法来克服上述困难.具 体的方法是: 选择r , 和7 作为自由参数并先给出它们的值,这样就可以 从声速点开始向内向 外积分, 其中声速点上的d v / d r由洛必达法则给出. 2 . 2数值结果 从声速点向内积分至视界,向外积分至角动量到达开普勒值,即满足方程 ( 2 . 1 7 ) , 此处即为a d a f 外边界, 这与n k h 9 7 中事先给定外边界值的做法 是不一样的. 值得注意的是条件 ( 2 . 1 7 ) 只是标准薄盘条件的一半, 而另一 半即方程( 2 . 1 8 ) 没有在c h a k r a b a r t i 的工作中提到. 采用类似c h a k r a b a r t i 的这种方法,i g u m e n s h c h e v e t a 1 . ( 1 9 9 8 ) 也获得了a d a f的整体解,其形 状是吸积流始终为苗条型( s l i m ) , h / r 1 , 在外边界附近有一个超开普 勒转动的区域. 特别是考虑韧致辐射时他们发现a d a f能向外与s l e盘 相接. 这显示a d a f的外边界并不一定都是标准薄盘, 其它种类的吸积盘 作为外边界也是可能的. 我们采用c h a k r a b a r t i 的方法来求解 2 . 1 中的动力学方程。 有三个一阶 微分方程待解, 即方程( 2 . 7 ) , ( 2 . 1 0 ) 和( 2 . 1 1 ) , 对应的三个未知量是c j ) 。 和 0. 而方程 ( 2 .7 ) 和( 2 . 1 1 ) 中的d i n p / d r可以通过方程 ( 2 . 1 ) 和( 2 . 3 ) 被替 换掉. 我们从声速点开始向内向外积分这三个微分方程, 不再限制外边界 条件. 如c h a k r a b a r t i 的做法, 我们把声速点半径r , 和积分常数7 看作自 由 参数. 这样, 三个微分方程还需要给出三个初始( 或边界) 条件才能开始 积分。 方程( 2 . 1 4 ) 和( 2 . 1 5 ) 提供了两个条件,还有一个需要提供. 我们的 做法是将零扭曲条件 ( 2 . 1 6 ) 应用到声速点r 。 上, 这意味着 r 上的9值 已给出,然后通过条件 ( 2 . 1 4 ) 和( 2 . 1 5 ) 可求出r : 上的v 和c 。 值.我们应 用标准的四阶龙格一 库塔法 ( r u n g e - k u t t a m e t h o d ) 从声速点开始积分. 声 速点上的d v / d r值通过对方程 ( 2 . 1 3 ) 应用洛必达法则而得到.声速点以 内部分的解延伸至黑洞视界, 这部分的解是超声速的; 声速点以外部分的 解则延伸至较远的,可认为到达外边界的地方. 在求得。 , 。 : 和几随r变 化的函数关系后,通过方程 ( 2 . 2 ) - ( 2 哟可求出其它变量h , p 和p , 从而可 以得到全部的整体解.变换两个自由参数 r 。 和j的值,我们能够找出所 有可能的解. 虽然其中的一些解可能是非物理的, 但所有具有物理意义的 解都将被发现,不会遗漏. 第二章 a d a f的整体解 i / 犷 1 , 证 a u 飞 厂 1 00 r 8 / r 9 图2 . 1 : a d a f跨声速解的统一r : 一 .7 相空间图 2 . 2 数值结果 我们在数值计算的过程中将绝热指数7 取定为1 . 5 .图2 . 1 给出了 在 a二。 .0 1 时,所有可能的解组成的r : 一7 相空间图.当a变化但不为零 时, 所得的相空间图与此类似, 只是在量上有一些变化. 从图上可以看到, 整个参数空间被划分为五个区域.虚线标出了给定声速点r , 上的开普勒 角动量值. 虚线以上为区域i ,这个区域的解是非物理的,因为从边界条 件( 2 . 1 5 ) 得到声速点凡上的 声速平方值c ; g0 . 换句话说, 即预先给定 特征量,的值太大,以致于流体不能向内流动形成吸积.区域 i i 是点线 以上的区域: 对应的解也是非物理的, 原因也是预先给定的r 。 和j 不合 适. 在此区域内 : 用洛必达法则求解导数 d v / d r时所得的关于d v / d r的 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在以前研究无粘滞吸积时将这类声速点归结于 螺旋型, 是非物理的. 除去这两个无解的区域, 其它的相空间区域都对应 着特定形式的解. 2 . 2数值结果 ,诵,此。 又 - - 一 _ _ 0冬zj嘴马0勺之34, 1叩 ( r 入,1月 ( . 2 气 ) 川川日一 司 - 公、己了八”全)了 wm / r j 图2 . 2 : ( a , b , c )a d a f 一 标准薄盘解的一个例子 互 2 . 2 . 1 ad af 一 标准薄盘解 我们获得了向 外延伸与标准薄盘相接的a d a f 解, 即条件( 2 . 1 7 ) 和 ( 2 . 1 8 ) 在外边界r - : 上均满足. 这些用四阶龙格一 库塔法所得的解与n k h 9 7 用松弛法所得的解是一致的.所有这些解对应着图2 . 1 中的实线a b, 为 区域i i i 和v边界线的一部分电 图2 . 2 ( a - c ) 给出了一个例解, 其声速点位于 r ,q = 2 . 2 9 r , , 特征量为j = 1 . 7 4 9 ( c r 9 ) .图2 . 2 ( a ) 给出了吸积流的径向速 度v 和声速c a 随r变化的函数关系, 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表示. 两条线相交 的 点( 实圆圈 ) 对应着声速点凡. 在图2 . 2 ( b ) 中 , 吸积流的角动量l 二q r 2 由实线表示, 虚线对应着开普勒角动量 1 k二q k r 2 .由图可见在外边界 r o u t = 1 0 3 .9 9 凡 ( 实 方块 ) 处, 吸 积流的 角动量值等于开普勒角动量值, 满 足条件( 2 . 1 7 ) . 在外边界附近有一个狭窄的超开普勒转动区域, 这个特点 没有被n k h 9 7 发现, 但是被i g u m e n s h c h e v e t a 1 . ( 1 9 9 8 ) 注意到了.我们同 意后者对此的物理解释: 在这个狭窄区域内,由于吸积盘厚度的骤降及随 之而来的密度增加, 则有压力随半径增大而增加. 于是引力和压力梯度对 应的 力的 方向 都指向中 心黑洞, 这导致了吸积流的 超开普勒转动.n k h 9 7 也注意到对于小粘滞系数。1 的解因 第二章 a d a f的整体解 : :一 00马11 与空几5 脚 一 d 图2 .5 : ( a ,b ,c ) i i i 区中a 型解的一个例子 为它们不满足s l i m盘的条件 h / r 1 需要更精细的研究; 而从物理的角度出发,a d a f与几何厚吸积流的连 接是 很值得重视的. 例如,n a r a y a n e t a 1 . ( 1 9 9 8 ) 将a d a f 模型应用到 银 河系中心. 这样的模型却与观测有明显的矛盾, 质量吸积率适中但热光度 极低. 而另一方面,m e l i a ( 1 9 9 2 ) 指出吸积可能开始于一弓形激波,其效 果是将流体的径向动能转为热能, 使其温度达到约 7 x1 护 k. 这样的初 始状态对吸积流来说更可能是热的厚盘而非冷的薄盘.同样,n a r a y a n e t a 1 . ( 1 9 9 6 ) 运用a d a f +薄盘的 模型来解释软x射线暂现源时也面临一些困 难. 特别是,l a s o t a e t a l . ( 1 9 9 6 a ) 指出 外面的 标准薄盘太冷而不能解释紫 外部分的流量, 他们建议外面可能是一个温度较高的光学薄的盘. 然而, 几何薄光学薄的s l e解是热不稳定的. 因此, 一个光学薄, 几何上苗条或 厚的盘可能成为n a r a y a n e t a 1 . ( 1 9 9 6 ) 模型中的外面部分. 写 2 . 2 . 3 a型解 按照a b r a m o w i c z 这类解仅仅向内延伸到中心黑洞视界或者只能向外延伸到一 个外边界, 而在另一边终止于一个奇异点.这个点上满足条件 ( 2 . 1 4 ) 却不满足条件 ( 2 . 1 5 ) ,因 此导数d v / d r趋于无穷大. 单独一个。型解 在物理上是不能接受的, 因为它是不完全的, 并非一个整体解. 然而, 这类解不是完全无用的.一个 a型解能够通过稳定的激波连接到另一 个a 型解或 者一个x型解, 从而组成一 个整体解.l u 解2 的亚声速部分延伸至一外边界, 而超声速部分延伸至黑 洞视界( x型) 或者停止于某一奇异点( a型) . 然后我们搜寻是否存在某 一半径上解 1的亚声速部分与解 2的超声速部分能满足激波条件而相连 接起来. 激波前后质量流和动量流 ( 总压力) 须保持不变,有 r h p v =0( 3 . 1 ) 和 h (p + p v 2 ) =0 .( 3 .2 ) 这里将一个量f 加上方括号f 表示这个量在激波波前两侧的差值f + - f - , ” +, ,” 一 ” 分别表示激波后、激波前的f. 第三个条件与激波的种类有关,对 a d a f而言一个自然的选择是绝热激 波( r a n k in e - h u g o n i o t 激波 ) 条 件, 即能 量流保持不变, !告 一 + 告 s22r 2 + 41 (r ) 十 , 共c 2 s = 。 7 一 1 ( 3 .3 ) 这个条件意味着辐射冷却机制效率非常低, 以致于在激波发生时没有能量 辐射出去.作为轴对称吸积流的径向激波,吸积流的角速度应保持连续性 变化,有 q =0 .( 3 . 4 ) 由 于 解1 和解2 中 所有的 变量h , s 2 , v , c 9 , p 和域 二p c 2 ) 随r的函 数变化 关 系都已 知, 如果发现在某一半径r = r s h ( r s , r a r s 2 ) 上两个解同时 第三章 a d a f中的径向激波 八尸以. r1 . 6 u :. / 1 1 0 r . / r 9 图3 . 1 : a d a f中发生绝热激波的r : 一 : 1 0 0 相空间图 满足上面的四 个激波条件( 3 . 1 ) - ( 3 .4 ) , 那么凡、 即为激波位置, 解1 和解 2 分别为该含激波的整体解的激波后和激波前的分支. 多数情况下在预先 给定的一对解中找不到这么一个位置能同时满足所有的激波条件, 那么变 化一个解或同时变换两个解,即重新组合( 凡i , i i ) 和( r s 2 , 7 2 ) 重复寻找过 程. 事实上, 激波条件已 对两个解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约束性. 因此, 在选择 解1 和解2 时注意到这种约束关系能较大程度地减少寻找激波的工作量. 3 . 1 . 2 数值解 我们的 数值结果显示在图3 . 1 中 , 其中, = 1 .5 以 及a = 0 .0 1 . 图3 . 1 是在图2 . 1 的基础上完成的.与图2 . 1 中的注释类似,整个 1 ? 。 一 夕 参数空 间被划分为五个区域,该空间对应着所有可能的不含激波的a d a f解. i 区和i i 区是无解区,实线 a b对应于 a d a f 一 标准薄盘解, i i i 区和i v 区是。型解,区域v为a d a f 一 厚盘解.与前面的图不同的是,含激波的 整体解对应于两块涂黑的区域, 其中之一在i i i 区,而另一在v区.这两 互 3 . 1 a d a f中的绝热激波解 电.门比卜r叭 lo g ( r / r 9 ) 图3 . 2 : 含。 一 x型激波的一个整体解例子 部分区域的解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左边黑区中的每一个点所代表的a型 解都对应于右边黑区中的一个 ( 且仅有一个) 不同的点所代表的x型解, 这两个解能通过绝热激波相连接,从而组成一个含 a一x型激波的整体 解.可见,绝热激波只能发生在内部的一个 a型解和外部的一个 x型解 之间,即激波只能是。-x型. 而a d a f 一 标准薄盘解与径向激波的发生 无关,这与n k h 9 7 中的结论是一致的. 图3 . 2 给出了一个典型的a一x型整体解作为例子,解中含有稳 定的绝热激波.图中显示了马赫数 v l/ c s 随半径 r的变化关系. 在图 3 . 2中, 属于图3 . 1 右边黑区中的x型解用点划线表示,其声速点位于 r ,q 2 = 8 5 .9 2 凡( 一实圆圈 ) ; 而属于图3 . 1 左边黑区中的a型解用实线表 示, 其声速点位于 凡1 = 3 .8 8 凡( 另一实圆圈 ) . 在声速点上的马赫数为 ( w 1/ c s ) = 两入 不万 (方 程 (2 .1 4 ) ) , 它 比 1 略 大 些 , 这 是 等 温 声 速 。 。 定 义 的 缘故, 不构成问 题. 这两个解在r m = 8 .6 8 凡( 带箭头的垂直点线 ) 处满 足激波条件 ( 3 . 1 ) 一 ( 3 .4 ) , 从而得到一个含激波的整体解.吸积流从较大半 第三章 a d a f中的径向激波 -7. 2 0. 7 0. 6 0 . 2 6 4 0. 2 5 6 1 . 0 8 x 1 0 3 1 . 0 4 x 1 0 - 3 1 . 41 5 5 1 . 41 5 4 1 . 41 5 3 ”i”i1”i”1 a -.月.i.ij.j - 1 . 1 . n( . r r1 . 1 . 二a二 ii吸i 扮 卜 一 拱祥芝 考片 份 件 共攀 公井片甘件.二 8 8 . 2 8 . 4 8 . 6 8 . 8 9 图3 .3 : 激波位置上各物理量在激波前后的变化情况 径处开始, 在那里是亚声速的,然后经过外声速点r e 2 变成超声速流, 之 后又在激波位置 r s 、 跳跃到亚声速状态,然后再经过内声速点 凡, 后保持 超声速直至中心黑洞视界. 为了看清楚图3 . 2 例子中的激波过程, 我们用图3 .3 来显示吸积流的 其它物理量在激波前和激波后的大小. 在图3 . 3 中, 激波前的吸积流, 即过 外声速点凡2 的一支,用点划线表示;而激波后的吸积流,即过内声速点 凡, 的一支,用实线表示.从下向上五个变量依次为:角动量 1 = q r 2 , 总能 量或 者说伯努利参 数 。 = v 2 / 2 十 q 2 r 2 / 2 十 侧卿+ y c e 1 ( - y 一 1 ) 、 总压 力尸= h ( p + p v 2 ) 、 相对 厚度h / r、 以 及嫡s a i n ( c s / (,y - 1 ) / p ) . 其中 各物 理 量 所 对 应的 单 位 分 别 如 下 :l 为c 凡、。 为c 2 、p 为m c / 4 7 r 凡、。 为 c 5 嘴 / 对. 激 波 位 置凡 、 在l , e , p 中 用 实 方 块 表 示 , 在脚r , : 中 用 带 箭 头 的垂直点线表示. 图3 .3 显示,对 l , e , 尸三个物理量,点划线和实线在激波位置 凡、 上 相交,这是激波条件 ( 3 . 1 ) 一 ( 3 . 4 ) 所要求的. 此外,描述p的两线的相交方 旦 3 . 1 a d a f中的绝热激波解 式显示这个激波是稳定的, 这一点可以从激波位置小扰动的结果来理解. 如果激波有一个向 外的扰动, 那么在新的激波位置上, 激波前吸积流( 点 划线) 的压力将比激波后吸积流( 实线) 的压力要大,因此激波被推向初始 位置,反之亦然.这说明激波是稳定的.我们也获得了含有不稳定激波的 整体解, 在这里没有给出例子.对于不稳定激波,在描述 尸时两条线 ( 对 应两个解) 的相交是另一种类型. 图3 . 3 显示吸积流的厚度h和嫡8 在激波位置上有跳跃性的变化. 据 我们所知, 在以前寻找激波的 计算中都忽略了对吸积流厚度变化的研究, 可能是出于简化运算的缘故.我们在这里首先考虑了垂向平衡下的绝热 激波: 发现吸积流经过激波后在垂向 上有明 显的 膨胀,h / r由0 . 6 1 变为 0 . 7 3 ,如图所示.对这个结果理解如下:在激波发生的过程中,吸积流的 动力学能量转变为热能, 而绝热激波是没有辐射能量的, 因此温度的升高 导致吸积流在垂向上的膨胀. 绝热激波过程中的嫡增加现象在以前就被注 意到( 如c h a k r a b a r t i 1 9 8 9 b ) . 这说明虽然吸积流在经过外声速点凡: 后有 两种选择( 图3 . 2 所示) , 即 可以 按x型不含激波的解 ( 点划线 ) 直到黑洞 视界, 或者沿含有。 一 x型激波的解流向中心黑洞, 但是后者更有可能发 生因为它的嫡增过程. 图3 . 1 是在粘滞系数 a = 0 .0 1 的情况下获得的,对其它不同的。我们 也进行了计算.我们发现,对于0 a 0 .0 5 , 没有稳定的激波解存在, 即所有找到的激波均为 不稳定的.注意到。二0 意味着吸积流为无粘滞和绝热的,这种情况下的 激波已 被广泛地研究.因此, 我们的结论说明在绝热吸积流和a d a f中都 存在激波, 并且两者中激波对应的相空间存在平滑连续性的变化,即从无 粘滞流到弱粘滞流再到强粘滞流连续变化. 第三章 a d a f中的径向激波 如. 2 双临界点的a d a f及其中的激波 躺. 2 . r 基本假设及边界条件 这里的基本方程与第二章里的一致, 只是粘滞的表达有所区别. 在第 二章以及本章的第一节中粘滞都是采用 s h a k u r a 而外面的 激波位置上 有。 , 所以该位置上的激波是稳定的.因此, 这个例子中的绝热激波 将发生在r a n =1 1 . 0 r 9 . 3 .3 总结与讨论 这一章我们专门 研究了黑洞径移吸积流中的激波问题, 我们的主要结 论如下: 1 . 在上一章获得跨声速的三类解的基础上,我们应用绝热激波条件找到 了含激波的整体解, 即激波是可以存在于a d a f中的. 这样的激波必 须是发生在一个经过外声速点x型解的超声速部分与一个经过内声 速点a型解的亚声速部分之间. 换言之, 激波只能是a 一 x型. 这样含 激波整体解的外边界处是一个几何相对厚的盘,而不能是标准薄盘. 稳定激波存在的条件是0 a 0 .0 5 . 第三章 a d a f中的径向激波 2 . 我们考虑吸积流经过两个临界点的情况, 即先经过一个粘滞临界点, 然 后再经过声速点进入中心黑洞. 类似第二章, 我们得到了r , - j 参数空 间图, 它显示了所有可能的 跨一个声速点的 解, 包括三种类型:a d a f - 标准薄盘解、a d a f 一 厚盘解和 a型解. 我们重点研究了a d a 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道运算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类-电子与信息大类
-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 说课稿
- 6.19.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2025-2026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四单元 第22课《海底蛟龙-潜艇》说课稿 冀教版
- 关于给领导感谢信15篇
- 六一儿童节开幕词18篇
- 中医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金融科技企业员工股权激励与数据安全合同
- 商业地产抵押担保借款合同范本
- 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课件
- 机场运行指挥员4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及执行记录模板
- 云南省建设厅安全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外科感染与无菌操作课件
- 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
- 2025年肾脏病学CKD患者透析并发症应对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航空发动机最小点火量的计算过程概述》1000字】
-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计划(三篇)
- 八师兵团职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