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某住宅区基坑支护设计(全套图纸)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某住宅区基坑支护设计(全套图纸)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某住宅区基坑支护设计(全套图纸)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某住宅区基坑支护设计(全套图纸)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某住宅区基坑支护设计(全套图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目录目录 第一章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周边条件工程概况及周边条件 2 1 1 工程概述 2 1 2 基坑周边条件 2 第二章第二章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3 第三章第三章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5 第四章第四章 设计思路及方案比选设计思路及方案比选 6 4 1 基坑特征分析 6 4 1 1 地下室的特征 6 4 1 2 基坑工程地质特征 6 4 1 3 地下水特征 6 4 1 4 周边环境特征 6 4 1 5 基坑安全等级划分 7 4 2 支护方案的选取 7 4 2 1 自然放坡 8 4 2 2 钻孔桩 内支撑支护 8 第五章第五章 支护结构计算与设计支护结构计算与设计 9 5 1 基坑拟分段进行支护设计计算 9 5 2 计算参数 9 5 3 超载取值 10 5 4 支护计算 11 5 4 1 锁口梁 11 5 4 2 A D D C 段支护计算 12 5 5 基坑抗隆起计算 21 5 6 基坑突涌计算 25 5 7 水平位移的计算 26 第六章第六章 施工要求施工要求 30 6 1 施工顺序 30 6 2 支护桩施工要求 30 6 3 内支撑施工要求 30 6 4 土钉挂网施工 30 6 5 土方开挖要求 31 2 2 第七章第七章 施工监测要求施工监测要求 32 7 1 监测内容 32 7 1 1 监测要求 32 7 1 2 监测预警值 32 第八章第八章 应急处理措施应急处理措施 33 3 3 第一章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周边条件工程概况及周边条件 全套图纸 加全套图纸 加 153893706153893706 1 1 工程概述 拟建建筑物为 2 栋经济适用房 高 22 层 基坑形状呈方形 开挖面积约 5985 6 m2 支护周长近 311 6m 目前场地标高相当于 22 5m 1 2 基坑周边条件 据现场勘察 地下室基坑西北侧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经济适用 房 22 层 距离仅为 4 0 米 距离 9 层 为 10 米 西南侧临武汉楚剧院 8 2 米 东南侧距解放大道 17 0 米 4 4 5 5 第二章第二章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 与本次基坑支护设计有关的地层从上至下分述如下 1 杂填土 地层代号 杂色 主要有砼路面 碎砖 碎石等建筑垃圾组成 呈湿 松散状态 平 均土层厚度 1 5 r 18 5kN m3 c 18kPa 10o 2 粉质粘土 地层代号 1 褐黄色 含有铁锰质氧化物 可塑状态 平均土层厚度 1 3 r 19kN m3 c 16kPa 10o 3 粉质粘土 地层代号 2 褐黄色 含有铁锰质氧化物 可塑状态 平均土层厚度 7 8 r 19 6kN m3 c 20kPa 10o 4 粉土 粉砂与粉质粘土互层 地层代号 褐黄色 含少量腐植物 呈饱和 软塑 稍密状态 该层为粘性土层向砂 层过渡层 厚度较薄 平均土层厚道 3 0 r 18 6kN m3 c 15kPa 15o 5 粉细砂 地层代号 1 青灰色 主要由石英和云母组成 呈饱和 中密状态 平均土层厚道 1 0 r 19 3kN m3 c 0kPa 20o 6 粉细砂 地层代号 2 主要由石英颗粒和云母片组成 偶夹薄层粉土 砂质较纯 呈饱和 中密 状态 平均土层厚道 10 r 19 3kN m3 c 0kPa 30o 小结上述内容 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见下表 承载力特征值 直剪强度 快剪 建议值 地层 编 号 地基土 名称 状态或 密度 重度 KN m3 fak Kpa fa Kpa 压缩模量 Es E0 MPa Ck Kpa k 杂填土松散18 51810 1 粉质粘土软塑19 0904 01610 2 粉质粘土可塑19 61406 02010 粉质粘土 与粉细砂 可塑 稍 密 18 61105 01515 6 6 互层 1 粉细砂稍密19 315013 00 20 2 粉细砂中密19 319015 0030 3 粉质粘土可塑19 41206 0 4 粉细砂密实26023 0 粉质粘土 含卵石 硬塑240 22 0 1 含砾泥质 粉砂岩 强风化350 43 0 2 含砾泥质 粉砂岩 中风化 900 不可压缩 1 砾岩强风化700 50 0 2 砾岩中风化 2300 不可压缩 7 7 8 8 第三章第三章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2 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DB42 159 2004 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120 99 4 武汉市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WBJ1 1 2001 试行 5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程 GB50086 2001 6 深基坑工程技术规定 DB42 159 1998 7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 T111 98 8 土钉支护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版 9 支档结构设计手册 2004 第 2 版 尉希成 周美玲编著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 10 深基坑工程 2003 第 2 版 陈忠汉 黄书秩 程丽萍编著 机械工 业出版社 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0 89 12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J17 88 1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 94 1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 2001 15 土力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及苏州城建环保学院遍 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 16 材料力学 范钦珊 殷雅俊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9 9 第四章第四章 设计思路及方案比选设计思路及方案比选 4 1 基坑特征分析 4 1 1 地下室的特征 本工程为一层地下室 基坑开挖深度按 9 0 9 8 考虑 开挖面积约 5985 6m2 支护周长近 311 6m 4 1 2 基坑工程地质特征 基坑侧壁主要为杂填土 素填土 粘土 坑底主要为可塑粘土 填土自稳 性差 对基坑稳定不利 可塑粘土土质较好 对基坑支护有利 坑底无软弱土 层分布 有利于坑底工程桩的保护 4 1 3 地下水特征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结构松散 孔隙连通性好的填土中 大气降雨及地表 生活用水为其主要补给水源 其水位 水量随季节变化 无统一自由水位 基 坑开挖后 可对坑壁产生侵蚀和渗透破坏 应采取封堵和疏导措施 承压水主 要赋存于下部粉细砂 中粗砂及卵砾石层中 水量大 基坑高层电梯井开挖时 对坑底产生突涌威胁 需要取中深井减压降水将低地下水头 4 1 4 周边环境特征 地下室基坑西北侧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经济适用房 22 层 距离仅为 4 0 米 距离 9 层 为 10 米 但采用的是桩基础 不需要考虑超载 7 米内属于红线范围 不能采用锚杆支护 西南侧临武汉楚剧院 8 2 米 考虑超载作用 80KPa 不能采用锚杆支护 10 10 4 1 5 基坑安全等级划分 综上所述 根据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DB42 159 2004 判定 基坑安全 等级为一级 4 2 支护方案的选取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 如基坑侧壁主要为杂填土 粉质粘土 坑底主要 为粉细砂层 基坑西北侧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经济适用房 22 层 距离仅为 4 0 米 距离 9 层 为 10 米 但采用的是桩基础 不需要考虑超载 7 米内属于红线范围 不能采用锚杆支护 西南侧临武汉楚剧院 8 2 米 考虑 超载作用 80KPa 不能采用锚杆支护 开挖面积约 5985 6 支护周长约 311 6 根据武汉地区施工方通常采用的施工工艺等 排除了水泥土挡墙支护 方案 地下连续墙支护方案 重力式挡土墙和逆作拱墙等 另外 在满足安全 的条件下 应针对各段特点分段优化支护形式 最大限度地节约费用 现对各方案比选如下表 4 1 方案地下连续墙排桩加锚杆排桩加内支撑 特点 既能挡土又能止水 技术上较成熟 但 工程费用高 施工 设备及施工队伍少 另外地下连续墙需 要结合锚杆或内支 撑 支护不占基坑开挖空 间 价格低 技术成 熟 施工设备及队伍 多 但在软土层中 地层锚固力小 锚杆 易产生蠕变变形等 基坑变形小 安全 可靠 支护造价低 但缺点是内支撑影 响基坑施工 而且 内支撑结构破坏具 有突发性 一点破 坏容易造成整体破 坏 参考 造价 1 5 2 0 万元 延米1 0 1 5 万元 延米0 9 1 2 万元 延米 评论本设计不采用 基坑开挖较浅及软土 锚拉力较小 即本设 计不采用 本基坑可在局部位 置及转角部位使用 内支撑 方案水泥土搅拌桩排桩加小段放坡悬臂式排桩 11 11 特点 既能挡土又能止水 技术上较成熟 但 深层搅拌法适宜各 种成因的饱和软粘 土 且软土层很厚 和地面超载大的情 况下安全性和经济 性就大大降低 不 适于局部单独作用 此种组合经济性强 安全稳定性好 支护 不占基坑开挖空间 价格低 技术成熟 施工设备及队伍多 在软土地区深度不宜 大于 5 支护不占基坑开挖 空间 价格低 技 术成熟 施工设备 及队伍多 在软土 地区深度不宜大于 5 当地下水位较 高时宜采用排桩加 截水帷幕 参考 造价 0 7 1 0 万元 延米0 7 1 0 万元 延米0 7 0 9 万元 延米 评论本设计不采用本设计不采用采用 综上所述 本基坑支护设计的思路如下 4 2 1 自然放坡 锁口梁上端 2m 放坡 土质是杂填土和粉质粘土等 坑底无软弱土层的分布 有利于基坑稳定 故可以采用自然放坡土钉挂网喷浆护坡方式 4 2 2 钻孔桩 内支撑支护 高层部分开挖较深 且靠近解放大道 无放坡空间 且悬臂桩支护不能满 足一级基坑变形要求 此段需采取钻孔桩 内支撑方式进行支护 以减少变形 12 12 第五章第五章 支护结构计算与设计支护结构计算与设计 5 1 基坑拟分段进行支护设计计算 基坑支护简图基坑支护简图 5 15 1 5 2 计算参数 各段地层计算参数见下表 土层名称 r kN m3 C kP a o 各段土层平均厚度 土层平均 厚度 13 13 A DD C 杂填土 18 518101 661 01 4 粉质粘土 1 1916101 321 351 3 粉质粘土 2 19 620107 567 977 76 粉质粘土 粉 细砂互层 18 615152 262 652 45 粉细砂 1 19 30200 362 01 18 粉细砂 2 19 303011 4810 0310 75 说明 未考虑降水对土层 C 值的提高作用 上述物理参数由工程地质图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得出 5 3 超载取值 考虑楚剧院相当于四层砖混结构 取 80KPa 超载 距离基坑 b1 8 2m 长 b0 20m 14 14 5 4 支护计算 基坑分段进行支护设计计算 5 4 1 锁口梁 锁口梁距离场地标高 2m 整个基坑距红线或旧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 有一定的放坡空间 故此段采取自然放坡开挖 放坡高度 2 0m 坡面采取短土 钉挂网护面 开挖时注意对上部土层分布的管线进行加固或架空的方式进行保 15 15 护 土钉网规格 面层钢筋网采用8 400 400 喷射混凝土厚 50mm 混凝 土强度为 C20 施工配合比为水泥 砂 石子 1 2 2 5 4 2 A D D C 段支护计算 A D 段由于楚剧院超载的作用 又因基坑开挖达到 9 0 9 8m 为避免支护 桩变形过大 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内支撑的方法进行支护 D C 段主要是由于基 坑开挖深度的原因 考虑桩变形过大 也考虑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内支撑的方法 进行支护 5 4 2 1 求嵌固深度 支撑力 Ra 最大弯距 Mmax 设采用1000 钻孔灌注桩 间距 1 4m 支撑设在桩排顶部标高 2 0m 处 并设锁口圈梁 计算时采用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计算 则有 加权平均重度 i ii h h 0 加权平均粘聚力 i ii h hc c0 加权平均内摩擦角 i ii h h tan arctan 0 楚剧院一侧 A D 段 16 16 带入数值计算可得 19 3KN m3 c 9 6KPa 19 80 计算参数 49 0 2 45 tan2 o a K 02 2 2 45 tan2 p K 1 主动土压力 e hKa 2C 19 3 9 8 49 2 9 6 79 24KPa a K49 0 ea2 19 3 9 8 44 0 49 aaK KCKh2 1 2 9 6 100 8KPa49 0 17 17 2 计算土压力零点 U 2 49m 2 2 ap pa KK Kce 49 02 2 3 19 02 26 9 2 8 100 3 支撑反力 Ra和 QB Ea 49 2 8 100 2 1 88 9 24 79 8 1004 18 9 24 79 2 1 497 12KN m a 12 497 49 2 3 49 2 8 9 8 100 2 1 9 08 9 88 9 24 798 100 3 4 8 8 9 2 4 8 24 79 2 1 8 06m Ra 204 36KN m 249 2 8 9 06 8 49 2 8 9 12 497 QB 292 77KN m 249 2 8 9 206 8 12 479 4 计算桩的入土深度 t 71 7 49 0 02 2 3 19 77 292 66 aP B KK Q x t 1 1 1 2 1 1 1 2 u x 1 1 1 2 0 t 2 49 7 71 10 63 11 59m 取 t 11m 则取桩长 9 8 11 20 8m 5 最大弯矩 Mmax计算 先求 Q 0 的位置 x0 再求 Mmax 04 1 4 1 4 1 2 1 0 0 xe h x Ra 求得 x0 8 0m Mmax 3 4 1 4 1 4 1 4 1 2 1 2 0 0 0 0 x xe h x xRa 3 4 18 4 18 24 79 4 8 4 18 2 1 28 36 204 774 2KN m 通院一侧 D C 段 18 18 带入数值计算可得 19 3KN m3 C 9 7KPa 20 40 计算参数 48 0 2 45 tan2 o a K 07 2 2 45 tan2 p K 1 主动土压力 ea2 hKa 2C 19 3 9 8 0 48 2 9 7 77 35KPa a K48 0 2 计算土压力零点 U 1 6m 2 2 ap pa KK Kce 48 0 07 2 3 19 07 2 7 9 235 77 19 19 3 支撑反力 Ra和 QB Ea mKN 75 3866 1 35 77 2 1 4 18 9 35 77 2 1 386 75KN m a 75 386 3 6 1 8 9 6 1 35 77 2 1 3 4 8 8 9 4 8 35 77 2 1 7 53m Ra 159 23KN m 26 18 9 53 7 6 18 9 75 386 QB 227 53KN m 26 18 9 253 7 75 386 4 计算桩的入土深度 t 67 6 48 0 07 2 3 19 53 227 66 aP B KK Q x t 1 1 1 2 1 1 1 2 u x 1 1 1 2 0 t 1 6 6 67 9 2 10m 取 t 9 6m 则取桩长 9 8 9 6 19 4m 5 最大弯矩 Mmax计算 先求 Q 0 的位置 x0 再求 Mmax 04 1 4 1 4 1 2 1 02 0 xe h x R aa 求得 x0 7 28m Mmax 3 4 1 4 1 4 1 4 1 2 1 2 0 02 0 0 x xe h x xR aa 3 4 128 7 4 128 7 35 77 4 8 4 128 7 2 1 228 7 23 159 528 85KN m 5 4 2 2 截面配筋 1 靠楚剧院钻孔灌注桩配筋 A D 段 20 20 Mmax 774 2KN m 求钢筋抗弯力矩 而 b 取 1 4m 1 1max M M b s 1 4 1 1 2 774 s M 1192 3KN m s M 取 d 28mm 的 HRB335 钢筋 6 153cm2 Rg 30KN m2 g A 2 45 0 435 0 39 0 318 0225 0116 0 30 153 6 4 2 1 4 654321 yyyyyyRA gg 1261 9KN m Ms 满足条件 21 21 楚剧院 A D 桩的配筋截面图 2 靠通院钻孔灌注桩配筋 D C 段 22 22 Mmax 528 85KN m 求钢筋抗弯力矩 而 b 取 1 4m 1 1max M M b s 1 4 1 1 85 528 s M 814 429KN m s M 取 d 28mm 的 HRB335 钢筋 4 91cm2 Rg 30KN m2 g A 2 45 0 42 0 36 026 0 14 0 30 91 4 4 2 1 4 54321 yyyyyRA gg 821 345KN m Ms 满足条件 23 23 楚剧院 D C 桩的配筋截面图 5 4 2 3 内支撑配筋 经过前面的计算 楚剧院一面 Ra 292 77KN m Mmax 774 2KN m 通院 一面 Ra 159 23KN m Mmax 529 85KN m 取 Ra 292 77KN m 桩径 d 1000mm 桩距 L 1400 取 4L 长设一道支撑 4L 5600mm 5 6m 作用在支撑 1 上的轴力 T mKNLRa 6 23184 2 2 2 选 600mm 400mm 截面 mLl92 74 2 0 把支撑当作受压杆件 考虑偏心距 e 5 39 6mm 0 l mm N M e 2 81 10 6 2318 10 92 7 4 0 6 0 25 2 1 3 32 0 24 24 mmea20 20 3 600 max mmeeee ai 141 0 74 0 10 6 2318 400 600 3 14 5 05 0 3 1 N Afc 2 13 0 h l 108 1 2 13 01 0 15 1 2 有4 1018 1 74 0 2 13 600 1 14 1400 1 1 2 属于大偏心 mmhe156520 3 03 04 197141 41 1 0 mm h ee si 4 457400 2 600 141 4 1 2 40520 300 55 0 5 01 55 0 520 400 3 14 1 4 457 10 6 2318 23 0 2 01 sy bc s hf bhfNe A 3028mm2 3082 300 10 6 231855 0 520 400 3 14 1 3 01 y y s y bc s f f A f Nbhf A 806 4mm2 下部取 2 根直径 25mm 的 HRB335 钢筋和 6 根直径 22mm 的 HRB335 钢筋 As 3263mm2 上部取 3 根直径 20mm 的 HRB335 钢筋 As 941mm2 上下截面配筋对称 上下都取 2 根直径 25mm 的 HRB335 钢筋和 6 根直径 22mm 的 HRB335 钢筋 2 3 1 284 400 3 14 1 300 941300 326310 6 2318 mm bf AfAfN x c sysy 满足 b h x 545 0 520 284 0 5 5 基坑抗隆起验算 1 同时考虑 c 的抗隆起算法 25 25 2 1 qc l DNcN K HDq 5 10 2 45 2 ty q Ntge 5 11 1 1 cq NN ty 5 12 式中 指坑外加权平均重度 取为 19 3kN m3 1 指坑底下的加权平均重度 取为 19 3 kN m3 2 D 指桩体插入深度 取为 11m H 基坑开挖深度 取为 9 8m 指 1 4 层土的加权平均值 取为 0 8 19 c 指 1 4 层土的加权平均值 取为 9 7kPa 式中参数意义如下图所示 抗隆起验算图 5 10 26 26 由 5 11 得 26 6 2 8 19 45tan 45tan2 0 0 eNq 由 5 12 得 6 14 8 19tan 1 126 6 c N 代入 5 10 满足要求 25 1 1 3 80118 9 3 19 6 14 7 926 6 11 3 19 s k 2 Caguot 验算基坑稳定性公式 tg p tg eDKqDhetgqq 21 0 21 2 45 或 由此得出 12 1 tg p eK qh D D 使坑底不隆起需要的支护结构入土深度 m 基坑开挖深度 重度 挖侧土基坑底以下土的非开挖侧土的重度 开 mh mKN 3 21 27 27 mKNq 445448 20 3 19 1 楚剧院段 mKNq 21111 3 19 2 a KPcmKN6 9 8 19 3 19 03 代入公式得 06 1 tg e m 6 10 3 1906 1 02 2 3 19 448 9 3 19 D 28 28 实际嵌固深度 11m 10 3m 满足要求 通院段 19 3 19 4 371KN m 1 q 19 3 9 6 185KN m 2 q 代入公式得 99 0 tg e mD4 9 3 1999 0 07 2 3 19 8 9 3 19 实际嵌固深度 9 6m 9 4m 满足要求 5 6 基坑突涌验算 根据场地内的一个水文地质观测孔对下部承压水的观测 承压水高度 为 3 20m 相当于 19 65m 拟建场地深部砂层中的地下水为承压水 承压水对 其上部的隔水层 粘性土层 具有顶托作用 当基坑开挖至隔水层厚度不足以 抵抗承压水的顶托力时 将会冲溃基坑底部而形成基坑突涌 根据湖北省地方 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 DB42 169 2003 第 5 6 8 条的计算公式进行 基坑突涌计算 取坑底突涌抗力分项系数 面的高度 承压水位高于含水层顶 土的重度 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面 水的重度 面的厚度 基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 2 1 3 3 ty w wty mh mKN mKN mH hH 以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层顶板为含水层顶板 该钻孔地段地面下 9 8m 为基坑底 部 与粉质粘土 1 2 故基坑开挖达到相对地面标高02 0 85 183 0 h H w tg 13 07m 时 会发生突涌 29 29 5 7 水平位移的验算 桩 轴 弹 性 变 形 曲 线 土 的 弹 性 抗 力 曲 线 m 法计算图式 桩在顶部水平力 H 弯矩 M 以及分布荷载 作用下 发生弹性弯曲变形 1 q 2 q 地基土产生弹性抗力 整个桩绕着地面以下某点 o 而转动 在 o 点上下 地基 土的弹性抗力方向相反 基坑底面以下将产生位移 由 m 法计算得到 基坑 o x 底面以上也产生一定的位移 可由悬臂梁在荷载作用下产生位移叠加得到 桩的变形计算分为两个部分 沿基坑底部将上下分开 基坑面上视为悬臂 梁 基坑面以下视为弹性地基梁 a 基坑下部 在单位力作用下 用 m 发可求得基底的位移和转角 HH 34432442 3 34122442 1 h h B DB DKB DB D EIA BABKA BA B MH 34432442 2 34432442 1 h h A DA DKA DA D EIA BA BKA BA B 单位力矩作用下基底桩的位移和转角 HM 34432442 2 34432442 1 h h B CB CKB CB C EIA BA BKA BA B MM 34432442 34432442 1 h h ACA CKA CA C EIA BA BKA BA B 30 30 又 1 252KN 1 5 mb EI EI 6 10 2 m 由于土层分布比较复杂 对各层土的 m 值进行加权平均 i ii h hm m 根据各层土体的性质求得 m 5000KN 4 m 3544 0 前面计算得嵌固深度为 11m 则 3 9 2 5 固 Kh 0 查表得计算得 4 402 HM 5 10 KNm 1 0318 MH 5 10 KNrad 在基坑底部实际力和力矩作用下的水平变形和转角分别为 HMHH MRx 基坑底部得实际剪力和弯矩为 A D 段 楚剧院 KNR26 167 mKNM 8 627 D C 段 通 院 KNR64 156 mKNM 39 332 A D 段 楚剧院 HMHH MRx mx 5 10 2 88 D C 段 通 院 HMHH MRx mx 5 10386 b 基坑上部 基坑上部桩可视作悬臂梁 受到锚固力和主动土压力 并将主动土压 a R a E 力转化成一个集中力 A D 段 楚剧院 204 36KN 距离基坑开挖面为 2m a R 371 62KN 距离基坑开挖面为 7 2m a E D C 段 通 院 159 23KN 距离基坑开挖面为 2m a R 324 87KN 距离基坑开挖面为 7 0m a E 31 31 在材料理学中 悬臂梁在集中荷载作用在自由端时转角和偏移如上图所示 EI lFP B 2 2 EI lF w P 3 3 max 如果集中力作用在悬臂梁中间某一位置时 如下图所示 EI lFP B 2 2 32 32 是下部偏移对上面的影响 EI lF w P 3 3 max m B m B 因此仅考虑上端的偏移情况 是由两个集中力叠加而成 如下图所示 则 m EI lE EI lE x aa 23 23 1 23 23 2 t EI hR EI hR x aa A D 段 楚剧院 mxx 5 21 102679 D C 段 通 院 mxx 5 21 101890 桩端偏移为 A D 段 楚剧院 26 21 xxxmm D C 段 通 院 15 21 xxxmm 在工程的允许范围之内 一级基坑桩最大偏移为 40mm 故满足要求 33 33 第六章第六章 施工要求施工要求 6 1 施工顺序 整个支护系统施工顺序为 整个基坑周边支护桩施工 深层搅拌桩施工 第 一层土方开挖 土钉网 锁口梁施工 第二层土方开挖 施工完毕 6 2 支护桩施工要求 支护桩排施工采取跳打法 砼达到出凝且 1 天后方可施工相邻桩 保证桩位 桩长 桩径满足设计要求 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 10cm 支护桩钢筋数量 规格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主筋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 10d 同一截面截头面积不大于 50 且相邻接头错开 35d d 为主筋直径 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50mm 未尽事宜必须满足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 94 6 3 内支撑施工要求 内支撑构件制作及支撑安装应符合有关规定 基坑开挖必须按 由上而下 先撑后挖 的原则施工 基坑开挖至 2 0m 后进行设撑 土方尽可能对称开挖 严禁超挖 避免支撑出现失稳的危险 支撑拆除应在地下室承台施工完毕后 承台周边以及与支护桩之间回填 夯实后 按信息法施工原则 分析监测资料 由内到外进行支撑拆除 或不采 取拆撑措施 由土建单位在地下室外墙孔洞处采取防水措施处理 6 4 土钉挂网施工 施工流程 土方开挖 喷底层砼 铺设钢筋网 打入土钉 喷面层砼 铺设钢筋网 钢筋网规格 6 5 400 400 或采取等效的铁板网代替 34 34 喷射混凝土 喷射砼强度 C20 厚度为 50mm 在土方开挖 修改 土钉施工完成后扎筋喷砼 6 5 土方开挖要求 基坑开挖采用反铲挖土 自卸汽车运土的方式进行 合理布置土方运输道路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基坑的时空效应 土方开挖采用分块作业 每开挖一块 立即浇筑垫层封底 并施工承台 对于 长边 则于遵循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 另外 土方开挖必须和锚杆支护施工密 切配合 减少无支护暴露时间 采取分层分段开挖 每层开挖深度应满足锚杆 施工要求 每日开挖长度应满足当日支护作业能力 不得超挖 开挖时铲头不得撞击网壁和锚杆头 在破壁留出厚 10 20cm 土由人工修至 规定坡度 基坑开挖前 应做好坑顶周边截排水的设施和场内地表硬化 防止地表雨 水对坑壁浸润冲蚀 基坑开挖中应做好坑内积水排放 采用机械开挖时 施工机械不得损坏支护结构等 35 35 第七章第七章 施工监测要求施工监测要求 为确保基坑的安全 不影响周边建筑及环境 要求随时掌握开挖及支护施工 整个过程中边的动态变化 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实施信息法施工 施工监测 包括对环境的保护监测和对工程的监测 及时预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并把获 得信息通过修改设计反馈到施工工作中去指导施工 7 1 监测内容 支护结构位移及沉降观测 相邻建筑物及马路的地面沉降观测 土体及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测斜 7 1 1 监测要求 观测基准点至少为 3 个 设在开挖影响范围外 暂定 400m 位移观测点沿 基坑周围至少每 20m 设置一个 观测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中误差 0 5mm 水准测量闭合 0 8 mm 位n 移观测中误差 5 0mm 各观测方法见相关规范 监测频率根据施工进程确定 开挖初期不宜超过 5 7 天 开挖卸载急剧阶 段不宜超过 3 天一次 当测试数据超过有关控制标准应加密观测次数 当有危 险事故征兆时应进行连续监测 并及时或在现场向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提交监 测成果 观测资料要及时整理出累计变形量及沉降速率等 并绘制沉降 S 时间 T 关系曲线图 沉降 S 时间 T 距离 H 关系展开曲线图 7 1 2 监测预警值 基坑变形预测值 40mm 警报值 坑顶总变形为 30mm 或连续 2 3 天以上变形速率达到 5mm d 36 36 第八章第八章 应急处理措施应急处理措施 深基坑支护工程是风险性较大的工程 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 况 为做到有备无患 针对本工程特点 制定以下应急措施 8 1 基坑侧壁渗漏时 视水量大小用插管导流 草袋堆砌或混凝土封 堵 对水泥土体帷幕 应预备灌浆措施 8 2 较差土质的局部剥落坍塌的处理 迅速采用锚杆挂网固定 施喷快 凝砼 8 3 位移 沉降过大的处理 在位移 沉降过大区域根据产生的原因 或加密锚杆 或坡顶卸载 或采用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