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定县湖雷中学高一历史入学教育考试试题人民版.doc_第1页
福建省永定县湖雷中学高一历史入学教育考试试题人民版.doc_第2页
福建省永定县湖雷中学高一历史入学教育考试试题人民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高一入学教育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三不朝则六师移之。”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4西周时期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诸侯势力强大 b周王室势力衰微c分封制趋于崩溃 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5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局面,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地位的变化 b井田制的兴衰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生产关系的变化6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旨在解决( )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b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c王国内部的权力之争 d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7“我要用奸臣去监视忠臣,用忠臣去威胁奸臣。”这是在电视剧东方朔中,汉武帝独特的“用人之术”。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封建专制皇权 b显示用人不疑 c鼓励大臣相互牵制 d表明自己心胸豁达8“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 反映了()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9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a秦朝的军功爵位制 b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c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d汉朝时期的察举制度10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这是因为()a军机大臣都是皇帝的亲信 b军机处权压南书房c内阁名存实亡 d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承旨遵办11一位秦朝官员在赴任途中,马匹踩死了一位小孩后扬长而去。小孩父母想告这位官吏,按照秦朝官吏的职责应该() a找御史大夫b直接找皇帝 c找丞相 d找这位官吏的上一级12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13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 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对,丙丁错14“王”字的本义是:三横分别代表天、地、人,一竖是指一个贯通于天地人之间的人,来“王”的称谓一经出现,就为统治者所采纳和继承,主要是因为()a王是天地人的主宰,象征最高权力 b体现皇权独尊c利于打击割据势力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15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16识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大政治制度?图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9分)(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了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什么矛盾的激化?(8分)高考资源网(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8分)20122013学年高一入学教育考试题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共75分。)1d解析: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故d符合题意。2b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描述了分封制的状况,从“述所职”等信息可知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c项正确。从“三不朝”等信息可知d项正确。b项中的“宗族、姻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项。3a解析:依据“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可知,西周社会有着严格的等级关系。4c解析:根据分封制所确立的等级秩序,季氏只能用四佾;但他却用了只有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分封制趋于崩溃。5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西周社会的上层建筑即分封制也逐步崩溃。所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6b解析:“推恩令”是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势力的斗争。7a解析:注意材料中要求选择的是“根本目的”,封建皇帝采取的任何措施,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封建专制皇权。8a解析:“秀才”“孝廉”等名称出现于两汉时期,所以这段话反映的是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9c解析:题目要求的是对后世考试制度的影响,由此可排除a、d两项;b项九品中正制的选拔依据是门第声望,故正确答案为c项。10d解析: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11a解析: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这位官员的马踩死小孩应属御史大夫的管辖范围,故选a项。12b解析:依据“无尺土之封”,可知是指秦朝的郡县制,“使后无功伐之患”是指对郡县制的肯定。13b解析: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春秋晚期,故乙的说法错误;内阁出现于明成祖时期,不是明太祖时期,故丁的说法错误。14a解析:依据“王”、“贯通于天地人之间”等信息,可知“王”象征最高权力,故选a项。15a解析:从明中叶开始,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