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总结.doc_第1页
初中生物知识总结.doc_第2页
初中生物知识总结.doc_第3页
初中生物知识总结.doc_第4页
初中生物知识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P2-5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需要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2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出汗、呼吸、排尿)。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二、生物圈P11-131生物圈概念: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2生物圈范围:生物圈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表面的一薄层。以海平面为标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捕食关系环境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空气、水、湿度、温度等种间关系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14-18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P19-211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都具有许多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如仙人掌的叶刺,鱼类的流线型体型等。典型事例:冬眠、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2 生物的生命活动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如蚯蚓能疏松土壤,还能增加土壤肥力,一些植物还能净化空气,沙地上栽种植物可防风固沙,植物蒸腾作用可增加空气湿度等。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五、生态系统P22-27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系统组成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水、湿度、温度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初中阶段分解者不能作为食物链的组成部分)。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注意:在画食物链或食物网时,箭头方向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是植物。数食物链时要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3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一些有毒的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在食物链内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在生态系统中,为了保证充足的食物,生产者数量初级消费者数量高级消费者数量。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动态平衡)。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六、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28-32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也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一、观察细胞的结构(一)练习使用显微镜P36-391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2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地方(距边缘7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转动遮光器,将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左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平面反光镜和凹面反光镜以及遮光器上大小不同的光圈可调节视野的亮度。(3)观察: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离波片标本2-3mm为止。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双手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视野中出现物象。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尝试通过移动玻片的位置,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需要整理和存放显微镜。3显微镜的原理及相关问题显微镜成倒像,例如:破片向左移,物像向右移;右下方的物像要移到视野的中央,破片标本就要向右下方移动,即偏哪儿向哪儿移。显微镜下观察的是透明的物体,镜头如果不干净,要用擦净纸擦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大,细胞个体大,但细胞数目少,视野暗;放大倍数小,细胞个体小,但细胞数目多,视野亮。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对光时,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要对齐 ,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视野中亮白,但仍观察不到物像,可能的原因是:玻片没放好,标本没有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应进行移动;观察时上升镜筒太快,应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二)观察植物细胞P42-451玻片标本的种类:切片、涂片、装片2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1)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擦:用洁净纱布擦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清水撕: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展:在水滴中展平,防止细胞重叠盖:盖玻片一端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染:稀碘液吸:促进标本完全着色(2)观察:在低倍物镜下仔细观察(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壁:保护、支持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细胞质:膜内核外的结构细胞核:近似球形液泡:含有细胞液叶绿体:能量转换器(三)观察动物细胞P46-481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擦:用洁净纱布擦载玻片和盖玻片滴:0.9%的生理盐水刮:口腔内侧壁涂:分散细胞染:稀碘液吸:促进标本完全着色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结构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胞壁没有有细胞膜有有细胞质没有液泡和叶绿体有液泡,绿色部分有叶绿体细胞核有有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二、细胞的生活(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P51-541细胞中的物质 无机物 水 无机盐 不含碳,分子较小,不可以燃烧 氧等 有机物 糖类 脂类 含碳,分子较大,可以燃烧 蛋白质 核酸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能够有选择地从外界环境吸收细胞生活必需的物质,又能够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外界环境中。3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1)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为线粒体。(2)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P54-571遗传信息:受精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遗传信息。2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克隆羊多莉的问世,向世人证明了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多莉羊因患有进行性肺炎,2003年辞世,说明利用生物技术克隆高等动物还存在一系列问题。3DNA: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4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的数量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非常重要。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染色体多了和少了都会得遗传病。5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的关系:DNA既是染色体的组成部分,又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6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三)细胞通过分了产生新细胞P58-59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2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中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已经加倍。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三、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一)动物体的结构层次P62-641细胞分化: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3人体基本组织比较组织名称结构特点分布主要功能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体表、腺体保护、分泌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骨骼肌、心脏壁、消化道壁收缩、舒张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系统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种类多,包括骨组织和血液分布广泛支持、连接、保护、营养4系统:人体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P65-67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宏大到微细):植物体器官组织细胞2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及其功能和分布保护组织保护(根、茎、叶的表皮等)营养组织储藏和制造营养物质(果肉、叶肉、幼嫩茎、贮藏根、木本植物茎的髓、草本植物茎的内部等)输导组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根、茎、叶、花、果实内的导管、筛管等)分生组织分裂(根尖的分生区、茎内的形成层)3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三)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P68-701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常见种类:酵母菌、草履虫2草履虫 形态:倒置的草鞋 结构和功能 纤毛:运动 表膜: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口沟:食物由此进入 食物泡:消化食物的场所 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细胞质:流动 细胞核:大核,小核 收集管 收集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并排出体外。伸缩泡 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草履虫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鱼的饵料,净化污水 有害:寄生在人体内危害人类健康,赤潮四、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P72-741病毒的种类 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2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3病毒的生活:寄生在活细胞里,离开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4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 致病 有利: 利用病毒,研制疫苗 利用病毒,防治有害生物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P78-821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比较:植物类群生活环境形态特征与人类关系代表植物藻类植物大都在水中,少数在陆地上的阴湿处。单细胞(衣藻)或多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和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释放氧气,为中生物提供食物,可供食用和药用等。淡水藻类:衣藻、水绵海洋藻类:海带、紫菜、裙带菜等。苔藓植物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植株低矮弱小。一般具有茎和叶,根为假根。无输导组织。能够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墙藓、葫芦藓等。蕨类植物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具有根、茎、叶,有专门的输导组织。变成了煤,食用(蕨)、药用(卷柏、贯众),绿肥和饲料(满江红)。肾蕨、江南星蕨、胎生狗脊、满江红等。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的植物。(二)种子植物P83-88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比较种子名称种子结构不同点菜豆种子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两片子叶)子叶两片,无胚乳玉米种子种皮、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一片子叶)和胚乳子叶一片,有胚乳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愈合在一起,不易分开,所以玉米粒实际上是果实。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比较植物类型主要特征常见种类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外面无果皮包被松树、柏树、杉树、苏铁、银杏等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杨树、柳树、苹果、花生、小麦等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植物类群。二、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种子的萌发P90-94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不同植物的种子萌发时对水分、温度和空气的需要是不同的。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的胚是完整饱满的、有生命力的;种子已度过休眠期。3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至胚根、胚轴、胚芽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逐渐破土而出,发育成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种子中的胚将发育成一株新植物体。 (二)植株的生长P96-99 1根的生长幼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从尖端向上依次是: 根 冠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像一顶帽子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产生新细胞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 伸长区细胞能迅速伸长,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的生长 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向水生长的特性,这对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是十分有利的。发育成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发育成 幼 叶 叶发育成芽的结构 芽 轴 茎 枝条芽原基 芽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将来发育成枝和叶的芽被称为叶芽;将来发育成花的芽被称为花芽。3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植株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水和无机盐是由根尖成熟区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是由叶的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俗称氮肥、磷肥、钾肥。其主要作用分别是:氮肥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磷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成熟钾肥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秆健壮(三)开花和结果P101-1051花的结构 花托 花萼(由多个萼片组成) 桃花的结构 花冠(由多个花瓣组成) 花药(内含花粉) 雄蕊 花丝花蕊 柱头 雌蕊 花柱 子房壁子房 珠被 胚珠 卵细胞 极核 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雌蕊和雄蕊统称为花蕊,它是植物繁衍后代最重要的结构。 2传粉和受精传粉概念:花粉从花药里散放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方式:昆虫传播、风传播、人工辅助授粉(弥补自然传粉的不足)。受精概念: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受精过程:(1)花粉落在柱头上,在柱头黏液刺激下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内生有两枚精子;(2)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最终到达胚珠;(3)进入胚珠后的花粉管顶端破裂,释放精子,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一个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都将凋落,子房继续发育。 子房壁 果皮 子房 珠被 种皮 果实 胚珠 卵细胞 精子 受精卵 胚 种子 极核 精子 受精极核 胚乳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三、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P107-109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2水可以保持植物体的固有姿态,使枝、叶挺立,叶面舒展,花朵绽放,色泽鲜艳等3水是植物体内吸收和运输无机盐及有机物等物质的溶剂4水参与了植物体内的代谢活动满足植物对水的需要,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含水量也不同。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应根据植物的需求,给与适量的水,进行合理灌溉。(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P110-112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尖成熟区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成熟区细胞生有大量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吸收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2.水分的运输途径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树皮(内侧部分叫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里面有导管)、髓。运输途径:导管: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内的导管向上输送到茎的导管,再通过茎运输到叶、花、果实等器官。筛管: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叶中的筛管向下输送到茎的筛管,再由茎输送根、花、果实等器官中。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以及运输有机物的筛管,通过这些“管道”,使植物体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三)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P112-1161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片叶片的结构 上、下表皮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表皮上有气孔,一般植物下表皮上的气孔数较多。 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 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输导作用和支持作用。气孔的结构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一般情况下,白天气孔张开,夜晚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被称为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蒸腾作用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可降低植物的温度,避免植物被灼伤。2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蒸腾作用可提高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增加降水量。大量的绿色植物有利于将更多的降水转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四、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P119-121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的实验步骤及原理将盆栽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后,再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目的:设置对照实验,看看见光部位和遮光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摘掉黑纸片后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之脱色后便于观察。清水漂洗叶片后再滴加碘液,稍候清洗碘液,目的:通过染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结论:叶片见光部分遇碘变蓝,实际是淀粉遇碘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叶片被黑纸遮盖的部分不变蓝,没有淀粉产生,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2光合作用的过程、条件及意义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光合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P123-1251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构建植物体;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呼吸作用概念、公式、意义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公式: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生长、种子萌发、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五、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P127-130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氧气。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通过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人类生产、生活等也要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全部释放到大气中;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4植物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5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6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部位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所有的活细胞条件光照有光无光均可原料二氧化碳、水氧、有机物产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二氧化碳、水物质变化将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有机物(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并放出氧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能量变化光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将有机物中贮存的化学能,释放并转化成各种形式的能(热能以及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能量)公式叶绿体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藏着 能量)+氧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意义自然界中有机物的最终来源和能量的直接或间接来源为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7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这是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六、爱护植被,绿化祖国P132-136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森林覆盖率低,仅为16.55%;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破坏严重3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措施:依法治理,科学管理,全民参与。4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植被状况,设计绿化校园活动方案分组、确定调查具体问题、确定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准备调查用具、预测调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实施调查并进行设计、撰写报告或设计方案、交流反馈,这些都是调查活动和设计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七年级(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一、 人的由来(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P2-5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运动方式: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工具: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并使用工具能够用火;大脑越来越发达,产生了语言和意识。(二)人的生殖P8-121生命的起点:受精卵。受精的部位:输卵管。胎儿发育的场所: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器官):胎盘。2主要性器官: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三)青春期P14-16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卫生:矛盾心理;性意识萌动。(四)计划生育P18-19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目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二、人体的营养(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P21-26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营养物质。2为生命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糖类是人体最重要(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3水的功能:营养物质及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4无机盐:包括含铁、钙、磷、碘、锌等。缺钙易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磷易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缺锌易生长发育不良、味觉障碍。5维生素:需要量少,但不能缺少。缺少VA夜盲症;VB1脚气病;VC坏血病;VD佝偻病。6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二)消化和吸收P29-34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腺: 消化道外,大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 消化道内,小消化腺: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肠液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小肠的起始部位是十二指肠)大肠肛门。2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唾液淀粉酶 酶 开始消化的部位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口腔 蛋白酶蛋白质-氨基酸 胃 胆汁 脂肪酶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小肠3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被称为消化。淀粉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消化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4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被称为吸收。5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器官:小肠。小肠的结构与消化和吸收相适应的特点:(1)小肠很长,上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2)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3)小肠能蠕动,且内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肠液、胰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利于消化)6消化和吸收的有关问题: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用消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喝酒最先损伤的部位是胃。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有解毒作用,可以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储存在胆囊内),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怕吃油腻食物,可能是肝脏有问题。消化后的营养物质经血液循环最终进入组织细胞。(三)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P35-39三、人体的呼吸(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P43-461呼吸系统组成: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2呼吸道作用: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功能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同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保证气体畅通的结构: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温暖的结构:鼻粘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保证气体湿润的结构:鼻粘膜分泌黏液;气管壁腺细胞分泌黏液;保证气体清洁的结构:鼻毛;鼻粘膜分泌黏液;气管壁腺细胞分泌黏液;气管壁上的纤毛。(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P47-511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是气体交换的场所。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原理:呼吸运动呼吸肌活动的结果具体过程:吸气:呼吸肌(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膈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吸入。呼气:呼吸肌(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膈顶部上升胸廓缩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增高(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排出。吸气过程、呼气过程完成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与外界气压。氧气氧气氧气氧气氧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碳3呼吸的全过程 外界空气 呼吸道 肺 肺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 组织处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肺与外界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血液与组织细胞气体交换) (原理:呼吸运动) (静脉血动脉血,原理:气体扩散) (动脉血静脉血,原理:气体扩散)4呼吸的有关问题:痰的形成:气体内壁上的纤毛向咽喉的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并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等病原体。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肺炎、麻疹、百日咳及白喉)的病原体,都可以通过痰液进行传播,因此,我们不要养成随地吐痰的坏习惯。鼻涕是鼻黏膜分泌的粘液。肺的气体交换的功能主要由肺泡来完成。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肺泡数量多,表面极大;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室内二氧化碳增多,会使人出现打哈欠的现象。吸入的氧气和吸收的营养物质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胸围差:尽力深吸气胸围值尽力深呼气胸围值。应测试三次,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经常锻炼的人,胸围差较大。(三)空气质量与健康P52-57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常见大气污染源:工业生产废气的排出;车辆、船舶尾气的排放;秸秆燃烧;地面扬尘。室内空气污染:烟;有毒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五点取样法:P56控制污染源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措施: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用鼻呼吸;不随地吐痰。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流动的组织血液P59-631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主要成分:约90%的水及少量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血浆主要功能:运载血细胞, 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红细胞:显微镜下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可以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即在氧气含量高时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时易与氧分离。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病菌。血小板:无细胞核,是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即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当血小板过少时,伤口血流不止;当血小板过多时,容易形成血栓。3应用:血液化验单贫血: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少。补充治疗:多吃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体内有炎症:白细胞数量增加。治疗:根据医生要求,吃消炎药、打针。皮肤出现红点火伤口流血不止:血小板含量少。血栓:血小板含量过多。(二)血流的管道血管P64-671三种血管比较血管名称血流方向分布特点出血管壁管腔血流速度方式颜色止血动脉心脏全身多分布在较深部位厚较大最快喷出鲜红近心端静脉全身心脏多分布在较浅部位薄大较慢缓慢流出暗红远心端毛细血管最小动脉最小静脉分布广泛最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最小, 红细胞单行通过最慢慢慢渗出红色伤口处2与血管有关的问题除肺静脉流动脉血、肺动脉流静脉血外,其他动脉流的是动脉血,静脉流的是静脉血。动脉血是颜色鲜红,含氧多的血;静脉血是颜色暗红,含氧少的血。(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P67-721心脏结构及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位于胸腔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主要由肌肉(心肌)构成。功能: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2与心脏有关的问题:心脏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心房与心室相连,左右心房不相通,左右心室不相通;左心室壁最厚,其次是右心室,再次是心房;左心房与左心室流动脉血,右心房与右心室流静脉血;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它们能防止血液倒流。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是通过冠脉循环,若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致使心肌缺血,引起冠心病,甚至发生梗塞危及生命。3血液循环的途径:组织细胞氧气、养料二氧化碳、废物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动脉 右心室 :肺循环氧气二氧化碳肺泡血液循环的发现者:英国医生哈维(四)输血与血型P76-771血型的发现: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人类的ABO血型:A型、B型、AB型、O型2输血原则: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输血关系:AA、AB BB、AB ABAB OO、A、B、AB3血量和输血:每个人的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一次失血12001500ml将危及生命。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每次献血200ml300ml不影响健康。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尿的形成和排出P80-831排泄与排遗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皮肤:以汗液形式,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尿素排泄途径 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泌尿系统:以尿液形式排出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排遗:食物消化后形成的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排遗是通过消化系统完成的。2尿的形成和排出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由肾小球(血管球,两端都是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管三部分组成。每个肾脏大约有100个肾单位组成。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排尿的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二)人粪尿的处理P85-871人粪尿的价值:可作为农家肥。其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六、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P88-941眼和视觉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眼球壁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中膜: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是光线的通道,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睫状体;脉络膜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可以成像,是视觉感受器,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 内容物:房水;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可调节物距、像距;玻璃体 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及玻璃体(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与视觉形成有关的问题:眼球折光结构: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人体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觉的形成部位:大脑皮层视觉中枢。2 近视及其预防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戴凸透镜加以矫正。3耳和听觉耳的结构及功能: 外耳:外耳道;耳廓:收集声波 中耳:鼓膜;鼓室(有咽鼓管通到咽部);听小骨 内耳:半规管、前庭(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维持身体平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导)耳蜗产生神经冲动沿听觉神经传导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与听觉有关的问题:听觉形成的部位: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遇到巨大声响,要张口或闭嘴捂耳,以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避免震破鼓膜。(二)神经系统的组成P96-991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 脑: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有多种神经中枢);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活命中枢)。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具有反射、传导的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2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神经纤维:长的突起及套在外面的鞘。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神经: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P101-1051反射反射的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判断生物体有无反射,主要看此生物有无神经系统。有神经系统,就有反射活动;无神经系统,就不能称其为反射,只能说其具有应激性,如草履虫。2反射弧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被称为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感受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