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系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是大学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文学系论文开题报告,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选题的依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1.理论意义: 女性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启蒙运动,当时的思想家已经能够用笔指出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了。法国大革命之后是女性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女性主义文学始终伴随女性运动而存在。女性主义者力图通过提倡对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重新评价来唤醒人们对于女性价值的再认识。中国近代作家林语堂的英文作品京华烟云自问世以来倍受欢迎,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该书以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为背景,描述了三个家族的衰落,塑造了数个鲜活的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本文选取京华烟云中的完美女子木兰,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其现代之美与传统之美相结合的完美女性形象,不仅能让读者了解女性主义的内涵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为该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同时也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京华烟云及木兰这一女性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对于京华烟云的研究,翻译研究,文化解析居多,而对文学特点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文学研究出发,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探讨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拓宽了京华烟云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视角。 2.实际意义: 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入手,分析京华烟云中木兰这一女性形象,不仅可以使读者深入的了解木兰这一形象,理解女性主义这一理论,从而提高读者的女性主义意识,重视女性的价值。还能使读者在阅读京华烟云时,对这一着作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最后对于当代女性而言,木兰这一形象能让女性读者在生活中有所启发。 2)综合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国外研究动态 女性主义是妇女运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改造男子中心的等级文化和社会体制,消除对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上的歧视。女性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启蒙运动。早在在1729年,英国的克雷弗特就发表了题为女性权力的论着。十八世纪英国的玛丽沃思通克拉夫特曾经发表女权辩护。他认为女性存在的首要目标是做一个理性的人,而理性地实践则是透过妻子与母亲的身份来表达的。十九世纪英国的约翰穆勒将女性主义的观点表现于妇女的屈从地位一书,他指出,法律的不平等使得婚姻制度下的婚姻关系犹如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西蒙娜。德。波伏娃,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之一”,其代表作是第二性。以“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的观点为核心的女性主义思想突出其观点的独创性和开拓性。伊莱恩肖瓦尔特曾在其作品文学批评中将女性主义写作分为三个阶段-“女性写作”(1840-1880),“女权写作”(1880-1920),“女人写作”(1970-至今)(20XX:148-149)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Woolf)早在1929年就写出了题为自己的一间屋子的文章,作者抨击了无处不在的性别歧 视现象,并分析了女性若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社会前提条件,她在书中说到“我们女性要成为我们自己,我们要有500英镑的收入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2001:584)。 2.国内研究动态 在中国,五四运动前后,受到启蒙意识的影响,中国女性主义兴起,时至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女性主义运动者将女性个体的,私人的欲望、需求、经验推向到公众面前,引发了人们对于女性主体意识的讨论与反思,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主义理论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理论被诸多学者研究。如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红字、简爱、傲慢与偏见等文学作品的分析。随着京华烟云的出版,张振玉和郁飞的译本的出版,国内对京华烟云研究层出不穷。从1990年到20XX年对其翻译研究的文献达到185篇。1998年至今对其文化解析的文献达到243篇。从1991年至今对木兰这一人物解析的文献达到89篇。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木兰进行解读,但从女性主义入手的相对较少。谭静(20XX:131)发表的论木兰的道教人生观从中国的道家思想结合木兰的婚姻,家庭,处事三方面分析了木兰的形象。李志红(20XX:107-109)发表中国的乱世佳人-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分析,从木兰的容颜,聪慧,豁达,坚韧等几方面分析了木兰的形象。张玉上,刘蓉(20XX;35-38)发表了从”合作原则“的违反剖析中姚木兰典型个性,从合作违反的角度分析了木兰的独特个性。而从女性主义角度入手的有雷琰(20XX:65-66)发表的透过看-从女性主义视角批判木兰形象从事业,婚姻两方面批判了木兰形象中的缺点。王晓娜(20XX:30-31)发表20世纪初中西方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厄秀拉“与”姚木兰“的异同,用比较的手法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木兰的形象。这两位学者虽然都是从女性主义角度对木兰进行了分析,但是观点却不同。雷琰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木兰进行批判,而王晓娜则是从女性主义的理论入手对比厄秀拉分析了木兰女性主义意识下反抗传统的一面及妥协于传统的一面。雷琰的研究较片面,王晓娜的研究不够深入。 3.本人见解 结合国内外研究,可总结出女性主义旨在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平等权力以及妇女自身的性别平等意识。笔者认为将女性主义应用于京华烟云木兰这一人物分析中,将当时中国女性主义的特点与木兰这一特别形象相结合,深入的分析了一位近代中国的完美女性形象。不仅向读者阐述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及女性主义发展情况,还拓宽了京华烟云的文学研究领域。 二、研究内容: 1)主要研究内容及观点 1.主要研究内容: 女性主义理论为京华烟云在文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本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对全文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第二部分文将介绍女性主义的定义及发展,第三部分介绍京华烟云的内容及作者。第四部分是全文重点,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具体分析木兰这一形象。从其突显的现代之美体现其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从分析其潜在的传统意识,体现其女性主义意识还不是特别强烈。最后一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总结。 2.观点: 笔者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木兰的形象进行分析。认为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木兰。一方面,她吸收了新的女性主义思想,对传统社会有一定的反抗意识,她追求平等的教育,追求男女地位的平等,追求自由和独立,是当时新女性的代表。另一反面,她继承了传统女性的妇德,在婚姻,生育,以及传统妇德反面有一定的认同甚至妥协。两种思想同时在木兰身上体现,并不是一个矛盾体,相反,木兰巧妙的结合了这两种思想,成为了林语堂笔下的完美女性。 2)研究重点 木兰是京华烟云中最重要的人物,由于社会和家庭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形象。因此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体现了木兰女性主义意识的三个方面,和体现其传统之美,女性主义意识不够强烈的三个方面。及这一形象的成因。 3)研究难点 首先女性主义这一理论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其次,在搜索到的众多参考文献资料中对于本选题的相关研究都不是很深入,还需要花费很多精力进行研读和归纳总结。 4)创新点 目前学者对京华烟云的研究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地摊贷管理办法
- 语文老师背诵管理办法
- 领导批办件管理办法
- 业务系统审核管理办法
- 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应用推广合作框架协议
- 法务合同审核重点与风险防范
- 2025湖南衡阳市衡阳县事业单位选调230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山西朔州朔城区社区工作者招聘42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昆明市妇幼保健院见习人员招聘(45人)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季度支付合同(标准版)
- 赣县清溪中心学校早期民办、代课教师稳控应急预案
- 利润分成合同
- 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案例
- 二年级上数学课件-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
-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EPC+O”模式
- 量子信息学导论 课件 第4章 量子密码术
- 农村供水科普知识讲座
- 智能微电网应用技术
- 眼外伤分析课件
- GB/T 27866-2023钢制管道和设备防止焊缝硫化物应力开裂的硬度控制技术规范
- 10mw光伏电站并网系统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