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企热衷“绩效管理”之我见.doc_第1页
中小民企热衷“绩效管理”之我见.doc_第2页
中小民企热衷“绩效管理”之我见.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企业热衷“管理”学习之我见 徐风云最近因为公司业务扩展,需要进行招聘,面试时碰到原来也在同一行业企业干过、过往业绩也还不错的小伙,就问其为何跳槽,答曰:老板忙着读MBA学管理,公司人心涣散,工作失去了方向,所以出来另谋发展。这也许只是个别事例,但却令笔者联想起身边一些企业朋友对于学“管理”搞绩效考核之类的事情过于热衷,却往往忽略了眼前要务的有趣现象。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有一样的感觉: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企业管理培训课程,各种知名不知名的咨询管理公司也越来越多,所谓专业提供绩效考核管理的咨询公司、相关软件也数不胜数,教你学管理的书籍更是泛滥成灾。不可否认,对于许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公司大企业来说,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是必要的,其中也包括实行各种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等等,笔者对此并不反对。但众多的中小企业尤其是规模不大的许多私营小企业主(此处“小企业”特指营业规模在千万量级、年利润数百万左右的企业),如果也太过热衷地孜孜以求于此,笔者认为就完全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之举。个人认为,就象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分童年、青年、中老年阶段一样,企业的发展也是分阶段的,处在不同的阶段,就有不同的成长需求和关注重点。笔者认为,在中国的现实市场环境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为数众多的许多私营小企业要求生存,求发展,最重要的还是时时不要忘“本”-就是开拓市场,“拿单”能力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老板如果投入太多金钱和精力去学MBA,去学人家大企业大公司搞什么绩效管理、追求精细化管理目标,最后会发现-还不如把相应金钱和精力投入开拓市场来得更实在。但这么简单的道理似乎并不是很能够让人接受,在日常与一些私企小老板的接触中,笔者发现还是有不少人会陷入这种“看上去很美”的误区。所谓“朝闻道,夕死可也”,好学之心笔者无意贬低,但陷入了这种“学习”或者追赶潮流的误区却是我所强烈反对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从企业发展路径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为数众多的私营中小企业,往往都是靠老板白手起家,胼手胝足做起来的,老板在创业打拼过程中积攒下来的关系、人脉,往往直接决定着这个企业的拿单能力、市场占有程度,尤其是对于做工程项目的公司,更是如此,一般都是老板拿单回来,底下的人才有事可做,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老板本人。一旦老板分心别驾,整天忙着学习、培训,底下干活的人也就群龙无首,无所适从。找不到北了。另外还要考虑文化差异问题。西方企业的绩效考核、精细化管理思想是有其文化基础的,因西方人本来就讲究个体独立、一是一二是二,工作与生活可以截然分开,而且由于国际公司经过几十年和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规范和完整的企业管理模式,来的每一个人都是“填空”的人,来一个人和走一个人在管理上都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而东方国度尤其象中国最重“和为贵”、“和气生财”,喜欢讲和谐,对于规模还小、仍处拼杀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说,不管企业内外,人际关系和谐、企业工作氛围就更为重要,而且,这也是小企业能留住人才的一个比较优势。水往低处流,但人往高处走并非必然,我们往往会发现,小企业里一样也会有优秀员工,而这些员工本可以选择到大企业工作,但他们愿意留在小企业里其中一个原因往往就是:大企业规章制度把人限得太死,小企业灵活发展空间大。所以说,僵硬的、太过细化的制度规定,有时对工作氛围的负面影响会超乎想象。在这方面,甚至连大企业日本的索尼公司都有类似经验总结。现在网上流传一篇署名为“天外伺朗”-索尼前常务董事所写的绩效主义害了索尼一文对类似问题多有剖析,可供参考。还有最后一点最重要的,也就是机会成本问题。“机会成本”是经济学里的一个名词,如果我们只取其一个最简单化的理解,那就是企业在做每一项决策时,经济成本除了外在的货币支出之外,还包括那些由于各种资源可以利用在其他方面而引致的机会成本。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众多尚处成长期的民营小企业来说,老板本人就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可谓“蛇无头而不行”,如果老板不把自己宝贵的时间、精力全心投入到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不能随时把握发展机遇,这中间又将丧失多少弥足珍贵的机会成本?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市场”,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里,我们不能把握、失去的何止是机会?当然,就象“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不想做大企业的老板也不是一个有追求的老板,企业总要发展,管理也确实需要学习,但关键还是看阶段。笔者认为,对于众多发展中的小企业来说,在进行市场开拓不断拿单、逐步壮大的过程中,公司管理水平也会相应得到升级和提高,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要知道,现在的环境并不是市场过剩,只要市场开拓得力,取得项目,组织人力完成项目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而在不断地组织、吸引新的人才加入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新鲜血液,只要引导得力,自然也会促进相应的管理提升。所以小企业的争单能力在不同的阶段,会是不同的企业目标。特别是在发展中的小企业,通过业务的发展扩张,也会成为一个筛子,将不适合企业的人自然淘汰掉。反之,由于持续不断的业务量,增加了现金流和维持相对利润率,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市场看中国,中国市场全球都来抢夺。面临只会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尚在求生存求发展阶段的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