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人民版.doc_第1页
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人民版.doc_第2页
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人民版.doc_第3页
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人民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清县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上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历 史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1、右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甲: 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乙:图中周王例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丙: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丁: 图中周公勤政为民,统治者品德成为政治权力间的主要纽带。以上推测与历史实际基本吻合的应是a、甲 b、乙 c、丙 d、丁2、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a 、周王 卿 诸侯 士 b 、周王 诸侯 卿大夫一一士c 、周王 诸侯一一士 大夫 d 、周王 大夫 士一一卿3、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4、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 b、 c、 d、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6、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7、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兵部8、 “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a、汉朝人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9、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清军机处 d、元中书省15、中央10、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11、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后,中央限制行省长官权力的方法不包括:a、省官互迁 b、监察监督 c、定期觐见 d、密折奏事12、从图1到图2的变化,最能体现出古代政治演变趋势是图1图2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13、“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是近代史上申谕英夷告示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黄海海战1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16、1896年,英国商人在杭州开设工厂也是合法的。其设厂的依据有 “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a、 b、 c、 d、17、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a、决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b、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决定开辟敌后 抗日根据地18、右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特征是 a、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b、国共对峙,中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国共联合抗日,共赴国难d、国共内战,国民党进攻中原,挑起了内战b上海守军抗击日军c日军扫荡潘家峪d民兵大摆地雷阵19、某校学生历史兴趣小组拟组织“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与百团大战同类陈列最合适的是a卢沟桥抗击日军20、从下列表格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年 代阵亡人数193712513019382492131941144951194287719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对日作战牺牲的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21、右图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群像,他们从左起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这座群像最有利于纪念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c、南昌起义 d、湘赣边秋收起义22、诗词也能反映历史,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a、 b、 c、 d、23、在某解放战争纪念馆保存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一位民工支援前线时到过的地方: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这些地方分属于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由此可知,这位民工参加的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24、去年10月份的台风“鲇鱼”致使200多名大陆游客受困我国宝岛台湾苏花公路,台湾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救援受困同胞。下列关于两岸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1979年元旦,两岸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b、“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是告台湾同胞书d、中央政府坚持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25、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不结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26题15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二: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八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八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材料一应该出自什么历史文献?颁布于哪一年?(4分)(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所反映的文献的主要思想有哪些?试简要评价该文献(性质,意义)。(10分)(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什么?其内容突出体现了哪两大原则?(6分)(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确立的三大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请写出这三大政治制度的名称(6分)27、(16分)新中国走过的五十多年外交历程,也体现了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并日益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过程。请回答:(1)新中国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请以l953年、l954年、l955年的三个突出事例说明中国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6分)(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又有哪些重大突破? (6分)(3)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重要外交活动?(4分)28、(8分)问答题:(1)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