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北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北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北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北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北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北初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或不选得0分)1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大拇指的长15cm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cmd小明同学跑100m的成绩是6s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在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c测量中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d采用精密仪器并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3小强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慨地说:“我终于来到泉州了!”,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泉州b小强本人c小强所乘坐的动车d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4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下列各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abcd5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km/h,而猎豹的奔跑速度为20m/s,则( )a汽车跑得快b猎豹跑得快c两者一样快d不能确定6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通过50m的路程,那么它在第6s时的速度是( )a10m/sb5m/sc15m/sd2.5m/s7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3:4,体积之比是4:5,则甲乙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a3:5b3:4c5:3d4:38如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 )abcd9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a声波全部传入人体b声音的音调变低了c声音的音调变高了d锣面停止了振动10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太阳膜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11环保型住宅多数使用双层中空玻璃替代传统玻璃窗中的单层玻璃,这样做的好处是( )a具有更强的安全性b具有更强的拉伸性c具有更强的透光性d具有更优良的保温、隔音性1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水中的筷子弯折了b“水中月、镜中花”c奇妙的“海市蜃楼”景观d小孔成像1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从快到慢的排列顺序是( )a空气、金属、水b金属、水、空气c金属、空气、水d水、空气、金属14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道路两旁植树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15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b光的反射人能在平面镜中看见自己的像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d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16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如图所示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abcd17如图所示为一只小熊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abcd18小林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当他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像变大,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b像变大,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少c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d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19红色三角梅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它反射了太阳光中的色光是( )a绿光b红光c蓝光d黄光20小林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 )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对岸d从对岸吹来二、填空、作图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6分)211.5km=_m;光在真空中的速度v=_m/s22小林闭上眼睛也同样知道是谁在说话可知,小林是根据不同的人说话的_不同来判断的;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1所示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空气柱_产生的;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吹出_不同的声音如图2所示,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后,沿椭圆形轨道飞行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飞船是_(选填“静止”或“运动”)23(1)“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传播的;(2)站在晋江的河岸上,有时可以看到河中的小鱼游来游去,老师说我们看到的只是鱼的_像,这是由光的_形成的;(3)坐在教室每个位置的同学都可以看得见老师写在黑板中间的字,这是由于_的缘故;但是对于黑板右边的字,坐在教室前排左边的同学总感觉黑板“反光”而看不清,这又是由于_的缘故(选填“光的镜面反射”或“光的漫反射”)(4)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m,湖水深7m,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距离湖面_m24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激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如图所示光路图,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25(1)画出图1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2)根据图2中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大致方向)(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3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三、简答题(本题4分)26在雷雨天气里,我们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27(1)如图1所示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mm,木块的长度是_cm(2)小林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2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a)_;(b)_28(1)如图1所示,小林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_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为了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林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当盖上玻璃罩上之后他_(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随着抽气机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后,他听到的闹钟声音越来越_,由此猜想,若将空气完全抽出后,他_(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_中传播29如图所示,是小林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1)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由(1)(2)可得出结论:_(4)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30,这时反射角_,使入射角45,这时反射角_,使入射角65,这时反射角_,说明_30小林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像(选填“虚”或“实”)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解答时要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有数据代入,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312011年5月15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m栏比赛中,刘翔首次采用七步上栏技术,并以13.07s获得冠军,创造了该项目今年世界最好成绩!在这次比赛中,刘翔跑完110m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32卫东同学乘长途汽车回泉州时,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警示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车从警示牌到泉州至少需要多少时间?33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1m长的导火索来引爆炸药,导火索的燃烧速度为0.5cm/s,引爆员点着导火索后,引爆员至少应该以多大的速度才能跑到600m以外(包括600m)的安全区域?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北初中教研联盟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或不选得0分)1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大拇指的长15cm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cmd小明同学跑100m的成绩是6s【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参照思想;估算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一支粉笔的长度在10cm左右,大拇指的长度大约是粉笔长度的一半,在5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20cm,在25cm左右故c符合实际;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在16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在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c测量中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d采用精密仪器并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解答】解: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故a错误;b、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却不能完全消除误差,故b是错误的;c、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它是可以避免的,而测量中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故c正确;d、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d是错误的;故选c【点评】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3小强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慨地说:“我终于来到泉州了!”,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泉州b小强本人c小强所乘坐的动车d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我终于来到泉州了!”,说明我在运动,据此分析【解答】解:a、以泉州为参照物,小强和泉州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泉州是运动的,符合题意;b、小强本人不能相对于自己运动,不符合题意;c、以小强所乘坐的动车为参照物,小强和动车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动车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d、以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小强和乘客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乘客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4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下列各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abc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专题】比较思想;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解答】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选项a不正确b、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所以选项b正确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所以选项c不正确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所以选项d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做题时应认真排查5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km/h,而猎豹的奔跑速度为20m/s,则( )a汽车跑得快b猎豹跑得快c两者一样快d不能确定【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将汽车和猎豹的速度单位统一,然后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汽车行驶的速度:v汽车=72km/h=72m/s=20m/s;猎豹的奔跑速度为20m/s,所以,汽车和猎豹的速度一样快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比较物体速度大小,一定要统一速度单位,然后再比较速度大小6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通过50m的路程,那么它在第6s时的速度是( )a10m/sb5m/sc15m/sd2.5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由速度公式求出速度,然后答题【解答】解:物体的速度:v=5m/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第6s时的速度为5m/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速度,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7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3:4,体积之比是4:5,则甲乙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a3:5b3:4c5:3d4: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比例法【分析】已知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体积之比,用公式m=v即可判断出两物体的质量之比【解答】解:由题意知:=,=,则=故选a【点评】已知质量m、体积v、密度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灵活选用公式=、m=v、v=进行运算第三个量对密度的计算公式要熟练掌握,并能解决相应的比例问题8如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 )abcd【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根据图甲所示物体的st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然后逐一分析各vt图象,看哪个图象与st图象反应的运动规律相同【解答】解:由st图象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它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图示各vt图象知:图象b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图象中时间不变而速度变化,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图象错误;c图象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与st图象不符;d图象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与st图象不符;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st图象与vt图象,熟练掌握常见运动状态的图象是正确解题的关键9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a声波全部传入人体b声音的音调变低了c声音的音调变高了d锣面停止了振动【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解答】解:响声消失是振动停止的结果,手一按,使锣面的振动停止了,所以发声就停止了故选d【点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发声停止的原因是振动停止10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太阳膜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考点】镜面反射 【专题】应用题【分析】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会被反射回原介质中的现象是光的反射,比如:漫反射、镜面反射;目前的光污染主要是镜面反射【解答】解: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太阳膜主要是防止太阳对人体的晒伤,故a不符合题意;b、当光照射在玻璃幕墙时,会发生镜面反射,故b符合题意;c、晚上的光线较暗,故用护眼台灯可以起到对眼睛的保护作用,故c也不符合题意;d、利用塑料的透光功能,建大棚时能够使大棚的温度升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考查光的镜面反射的实例,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积累与物理相联系的现象,将物理与社会联系起来11环保型住宅多数使用双层中空玻璃替代传统玻璃窗中的单层玻璃,这样做的好处是( )a具有更强的安全性b具有更强的拉伸性c具有更强的透光性d具有更优良的保温、隔音性【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热传递 【专题】应用题【分析】玻璃的强度和拉伸性都很差,并且单层玻璃的透光性会更好,所以abc排除双层中空玻璃具有优良的保温、隔音性【解答】解:环保型住宅多数使用双层中空玻璃替代传统玻璃窗中的单层玻璃,主要是因为双层玻璃之间用干燥空气或是惰性气体隔开,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隔音作用故选d【点评】真正的中空玻璃并非简单的双层玻璃,而是要在玻璃夹层中间充入干燥空气或是惰性气体,这样就能使其节能和隔音性能提高一倍左右1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水中的筷子弯折了b“水中月、镜中花”c奇妙的“海市蜃楼”景观d小孔成像【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有: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解答】解:a、水中的筷子弯折了,是由于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的缘故,故a错误;b、“水中月、镜中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奇妙的“海市蜃楼”景观,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光现象的了解,与生活联系密切,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从快到慢的排列顺序是( )a空气、金属、水b金属、水、空气c金属、空气、水d水、空气、金属【考点】声速 【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速的规律是: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同种介质中,声速和介质温度有关【解答】解:金属是固体,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根据声速的规律,声速从大到小依次是:金属、水、空气故选b【点评】声速与介质种类、介质温度两个因素有关,记住声速的规律14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道路两旁植树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道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属于在生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弱噪声,一般就是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这三个方面考虑,在分析时要牢牢抓住这三个方面15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b光的反射人能在平面镜中看见自己的像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d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a、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a选项错误b、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b选项正确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光的原因,所以c选项错误d、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通过几个事例考查了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平时要善于总结,找出其实质的不同之处16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如图所示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abcd【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同时要知道光在玻璃玻璃表面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解答】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会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a、只有折射现象,所以错误b、只有反射现象,所以错误c、既有反射又有折射,同时符合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所以c正确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d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所以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一定要知道当光照射到透明物体表面时,会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时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17如图所示为一只小熊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abcd【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来判断像的形状:平面镜成的像,像与物大小相同,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当镜面竖直放置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左右相反的;符合该条件的只有c图故选d【点评】(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2)当镜面竖直放置时,所成的像是左右相反的,当镜面水平放置时,所成的像是上下相反的18小林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当他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像变大,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b像变大,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少c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d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解答】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林走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物距减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减小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当物体靠近或远离平面镜时,由于视角的 变化,会引起所观察到像的变化,实际像的大小不变19红色三角梅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它反射了太阳光中的色光是( )a绿光b红光c蓝光d黄光【考点】物体的颜色 【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太阳光是复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解答】解:太阳光是复色光,由其中色光混合而成,红色的三角梅只能反射太阳光的红色光,其它色光都被三角梅吸收,所以看起来是红色的故选:b【点评】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0小林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 )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对岸d从对岸吹来【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运动和力【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小明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驶,以自己作为参照物,他骑车的速度与风速相同,所以感觉无风,此时的风向应该是向下游;以柳树作为参照物,会看到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所以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二、填空、作图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6分)211.5km=1.5103m;光在真空中的速度v=3108m/s【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长度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2)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真空中的要小【解答】解:(1)因为1km=103m,所以1.5km=1.5103m=1.5103m;(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v=3108m/s故答案为:1.5103;3108【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的单位换算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属于基础性题目22小林闭上眼睛也同样知道是谁在说话可知,小林是根据不同的人说话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1所示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吹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如图2所示,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后,沿椭圆形轨道飞行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选填“静止”或“运动”)【考点】音色;参照物及其选择;声音的产生;音调 【专题】信息给予题;比较思想;声现象【分析】不同的发生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也不同;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它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位置变化了,说明该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小林闭上眼睛也同样知道是谁在说话可知,小林是根据不同的人说话的音色不同来判断;演奏时,竹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不同长度的竹管内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空气柱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故答案为:音色;振动;音调;静止【点评】本题考查音色、频率、参照物的有关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点的总和应用能力23(1)“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站在晋江的河岸上,有时可以看到河中的小鱼游来游去,老师说我们看到的只是鱼的虚像,这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3)坐在教室每个位置的同学都可以看得见老师写在黑板中间的字,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的缘故;但是对于黑板右边的字,坐在教室前排左边的同学总感觉黑板“反光”而看不清,这又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的缘故(选填“光的镜面反射”或“光的漫反射”)(4)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m,湖水深7m,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距离湖面3m【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镜面反射;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同一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3)一束平行光线射到物体的光滑表面上,反射后,其反射光线若还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向物体的粗糙表面,经反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1)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当用树叶遮住射入眼睛的光线时,我们会看不到物体;(2)水中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射出时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所以当我们沿着光线看过去时,看到的是鱼在水中的虚像;(3)坐在教室的不同位置都能看到黑板中间的字,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的缘故;但是对于黑板右边的字,坐在教室前排左边的同学总感觉黑板“反光”而看不清,这又是由于黑板发生镜面反射的缘故;(4)平静的湖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灯在湖水面上成虚像,灯和灯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灯到水面距离是3m,所以灯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3m故答案为:(1)直线;(2)虚;折射;(3)光的漫反射;光的镜面反射;(4)3【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光现象的了解,与生活联系密切,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24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激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如图所示光路图,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上升(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考点】光的反射 【专题】图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根据液面上升或下降,判断出反射点和反射光线的变化,从而分析出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与液面变化的关系【解答】解: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水面发生变化时,故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当反射到光电屏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点移向s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上升的故答案为:上升【点评】本题利用了镜面反射来解释分析液面变化导致光电屏接收点的变化,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25(1)画出图1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2)根据图2中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大致方向)(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3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解答】解:(1)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左侧画出反射光线;(2)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3)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2)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三、简答题(本题4分)26在雷雨天气里,我们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声速 【专题】声现象;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在空气的速度大约3108m/s,而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为340m/s,故在雷雨天气里,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解答】答:在雷雨天气里,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根据传播速度表可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则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光和声音传播到观察者处的距离相同,闪电所需时间非常短,从而引起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点评】利用光速远远大于声速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27(1)如图1所示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木块的长度是2.47cm(2)小林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2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a)物体的边缘未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对齐;(b)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考点】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专题】定量思想;实验分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4.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4.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14.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6.47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6.47cm14.00cm=2.47cm(2)由图可知:该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存在三处错误;(a)物体的边缘未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对齐;(b)视线倾斜,会导致数据偏大或偏小;(c)此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紧贴故答案为:(1)1;2.47;(2)(a)物体的边缘未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对齐;(b)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点评】本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刻度尺时,不一定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但必须使物体的一端对准一条刻度线,这一点学生往往忽略28(1)如图1所示,小林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为了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林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当盖上玻璃罩上之后他能(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随着抽气机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后,他听到的闹钟声音越来越小,由此猜想,若将空气完全抽出后,他不能(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实验探究题;推理法;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1)当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可以感觉到有震动,所以此实验是想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所以选项a正确;(2)实验中,盖上玻璃罩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和固体玻璃罩传播,因此,我们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罩内空气越来越稀薄,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变小,由此猜想,假如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去,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由此可以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答案为:(1)a;(2)能;小;不能;真空【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答题即可,本题难度不大29如图所示,是小林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1)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由(1)(2)可得出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30,这时反射角30,使入射角45,这时反射角45,使入射角65,这时反射角65,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考点】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专题】实验题;探究题;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得出答案要掌握实验的过程、现象及结论(2)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此题中,反复测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能看到反射光线;(2)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她将纸板b向后折不能接收到反射光线(3)在实验过程中,为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第一次实验的基础上,将反射面沿法线方向向前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结果反射光线不见了,这说明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4)实验中,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30,这时反射角30,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若增大入射角的度数,使入射角45,这时反射角45,使入射角65,这时反射角65,由此可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答案为:(1)能;(2)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