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2、“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3、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 )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5、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6、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7、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8、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9、关于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 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10、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这家思想:“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共同批判的是( )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1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12、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道,丙墨. b甲儒,乙法,丙道 c. 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13、成语“萧规曹随”反映的汉初主要的政治统治思想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道家的黄老之学 c墨家的“兼爱”思想 d法家的法治思想14、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1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 c. d.16、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 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17、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造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18、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佛教道教墨家 儒教a b c d19、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20、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21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倡导“经世致用”学说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 b. c. d.22、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a理学 b法学 c道学 d佛学23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 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a b c d 24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25、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2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王夫之 b黄宗羲 c顾炎武 d李贽27、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更趋实事求是的主要表现是( ) a自由平等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经世致用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28、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29、 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30、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2分,共40分)31.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材料二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材料五 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于氏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4分) 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变化)的认识。(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的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为打开“新风气”借鉴的理论。(5分)(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说明什么问题?(2分)(4)你如何看待材料四、五反映的现象?(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中的话,即 “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华清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科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按题号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面方格中,每小题2分,共30题60分)二、非选择题. 31、(1)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变化过程: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北宋时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否定和批判;清朝统治者对儒家思想推崇备至。(4 分) 认识: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后来僵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2分)(2)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因:佛教、道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理论:佛教和道教的理论。(5 分 )(3)观点: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应该遵循伦理道德,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维护孔子的权威地位;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变化,挑战孔子的权威地位。(4分)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2分)(4)现象:明清时期排儒与尊儒并行。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呼唤新的社会评价标准;理学的僵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使统治者感受到强烈的统治危机,他们进一步强化儒家思想以维护专制统治。(3分)32.(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实行君主专制,即把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