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林厝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林厝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林厝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林厝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林厝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林厝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内)1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abcd2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强弱不同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4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a静止的b由东向西运动c由西向东运动d无法判断5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a9米/秒b12米/秒c4.5米/秒d无法确定7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a与路程成正比b与时间成正比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8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余音未止”是回声的现象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c手感到“麻“与锣振动无关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9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a12.38cmb12.365cmc12.36cmd12.37cm10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二、不定项选择(没小题3分,共12分)11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不明确的是()a离弦之箭b一日千里c姗姗来迟d风驰电掣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振动停止,发声停止13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音打交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能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1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叮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16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参赛者甲乙丙成绩/s13.613.813.717乐音的三个特征中,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的是;与声源振动幅度有关的是;我们能分辨出不同同学的声音,是由于他们的不同18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19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判断一个物体究竟是在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选择另一物体做标准,我们把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20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升空时,以固定在飞船外的摄像头为参照物,飞船是 的21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hz,人耳(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四、综合题22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纳”),它的探测系统将所测出的数据送到中央运算器运算如果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每秒1500米,超声波发出后经4秒收到反射回的信号,请计算沉船处的深度2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如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图表明;b图表明24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塑料球的作用是25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下面一竖(cd)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答:;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下面一竖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答:26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本实验的原理:;(2)本实验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和;(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m/s27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a)、(b)所示(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做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s(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m(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8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应怎样改正(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林厝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内)1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abc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解答】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选项a不正确b、刻度尺边缘与被测对象对齐,放正且重合,没有歪斜;尺的刻面紧也贴被测对象测量方法得当,所以选项b正确;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所以选项c不正确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所以选项d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做题时应认真排查2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强弱不同【考点】音色【专题】应用题【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解答】解:不同的乐器即便演秦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色的特点,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解答】解: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4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a静止的b由东向西运动c由西向东运动d无法判断【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因此分别以这位同学为参照物和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分析此题即可【解答】解: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当他看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时,是选择了自己为参照物;因为汽车的速度较大,当以这辆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时,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是向后退的,即自西向东的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5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参照物及其选择的角度去分析,即可作出判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解答】解: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对于同一个物体,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来研究它的运动情况,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选择参照物就无法判定物体是否在运动,所以选项a、b、c正确,不符合题意;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不大,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a9米/秒b12米/秒c4.5米/秒d无法确定【考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专题】应用题【分析】已知物体做匀速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求物体的速度;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s内速度不变,据此可得它在前2s内的速度【解答】解:v=12m/s,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在前3s内速度不变,由于它在前2s内的速度为12m/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的计算,知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是关键7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a与路程成正比b与时间成正比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它可以通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但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键知道此时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8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余音未止”是回声的现象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c手感到“麻“与锣振动无关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分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要让锣停止发声,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了振动,也就停止了发声【解答】解:a、铜锣敲击后振动会发出声音,振动不止,余音不止不合题意b、对铜锣敲击后,铜锣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铜锣有余音;符合题意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敲铜锣使铜锣振动,同时这种振动也传给手,使手感到麻不合题意d、锣发声的时候,锣面是振动的,当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振动,所以锣声就消失了;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9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a12.38cmb12.365cmc12.36cmd12.37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最小分度值的意义及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理解与运用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为了减小误差通常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数据处理时通常是先将错误数据删除,然后求平均值并保留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将数据12.38cm,12.36cm,12.38cm,12.34相加后求平均值得12.365cm,因测量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最接近真实的测量记录应为12.37cm(四舍五入法)由此可见选项a、b、c都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求平均值后要四舍五入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0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以地球作参照物,卫星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卫星是静止的;以地球作参照物,站在地面上的人,对于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人是静止的;以地球作参照物,太阳相对于同步地球卫星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则太阳是运动的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要明确地球同步卫星的含义,是因为它围绕地球的转动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同步、相同二、不定项选择(没小题3分,共12分)11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不明确的是()a离弦之箭b一日千里c姗姗来迟d风驰电掣【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要明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用速度来描述,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解答】解:a、离弦之箭说明物体像离开了弦的箭一般,冲出去,只说明很快,到底多快,无法计算故a错误b、一日千里说明运动速度很快,既有时间也有距离,描述很明确,故b正确c、姗姗来迟只说明很慢,到底多慢没有具体的说明,故c错误d、风驰电掣说明很快,具体多快,无法计算,故d错误故选acd【点评】本题考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要明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必须知道速度的大小,也就是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人耳若能听到声音,需满足:物体振动发声在介质中传播人耳接收,三个过程缺一不可【解答】解:a、物体振动能够发声,若没有满足声音传播的介质,人耳是听不到声音的,故a错误;b、只要能听到声音,说明有声音产生,所以物体一定在振动,故b正确;c、人听不到声音,可能是物体振动发声,没有满足声音传播的介质,故c错误;d、振动一旦停止,物体也就不能产生声音了,所以发声停止,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需要注意的是,物体振动,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但人能听到声音,说明物体一定在振动13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音打交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能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我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雷声,是靠空气传播的,此选项正确;b、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人在岸上说话能够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此选项正确;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钢管是固体,所以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故此选项错误;d、太空中没有空气,是真空状态,声音无法传播,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此选项正确故选ab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快慢,属于基础知识,难度较小,容易解答1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叮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解答】解: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符合题意;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符合题意;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不符合题意;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振动产生声音;符合题意故选:abd【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1m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3.80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为1mm,也就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由图知,起始端在6.00cm处,末端在9.80cm处,所以物体长度为l=9.80cm6.00cm=3.80cm故答案为:1mm;3.80cm【点评】刻度尺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量工具,要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16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甲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路程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参赛者甲乙丙成绩/s13.613.813.7【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三位同学进行的是百米赛跑,那么路程一定,用时较少的跑的就快,由此可解答此题【解答】解:由题意知: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路程相同,因此用时少的跑的快;由表中数据知:甲用的时间最少,所以跑的最快;故答案为:甲;路程【点评】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一般有三种:路程一定,比较时间;时间一定,比较路程;在引入速度后,可直接比较速度的大小17乐音的三个特征中,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的是音调;与声源振动幅度有关的是响度;我们能分辨出不同同学的声音,是由于他们的音色不同【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响度、音调和音色是乐音的三特征,以及响度和音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解答】解:声音的三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我们能分辨出不同同学的声音,正是根据音色的不同判断的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点评】响度的大小还跟距声源的远近有关18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解答】解: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故答案为:响度,音调【点评】解决此类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题目时,关键是把握各概念的决定因素,进行区分19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究竟是在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选择另一物体做标准,我们把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考点】机械运动;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解答】解: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故答案为:机械运动;参照物【点评】在判断一个物体时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要选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时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0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升空时,以固定在飞船外的摄像头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 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因为以固定在飞船外的摄像头为参照物,摄像头与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飞船是静止的故答案为:静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21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6hz,人耳不能(能/不能)听到该声音【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声现象【分析】(1)物理学中,1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超过这个范围,人耳是听不到的【解答】解:物体在1s内振动1次,称为1hz,如果2min振动720次,则频率为: =6hz,低于20hz,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听不到的故答案为:6;不能【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人耳听觉范围的理解情况和对频率计算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四、综合题22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纳”),它的探测系统将所测出的数据送到中央运算器运算如果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每秒1500米,超声波发出后经4秒收到反射回的信号,请计算沉船处的深度【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声现象【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回到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海底深度【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沉船的时间:t=4s=2s,v=,沉船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答:沉船的深度为3000m【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测位仪(声纳测距)及速度公式的应用,确定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2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如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图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多,运动得越快;b图表明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就越快【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简答题;比较思想【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少运动快;二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运动快【解答】解:由a图可知:这三个人跑的时间是相同的,在相同时间内跑在前面的,即跑的路程长的跑得快; 由b图可知:这三个人跑的路程是相同的,在相同路程内用时少的,跑得快故答案为: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多,运动得越快;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就越快【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这两种比较方法都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则我们需要通过比较它们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才能得出它们的运动快慢,这也正是我们后来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的原因24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塑料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塑料球的作用是扩大音叉的振动【考点】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专题】简答题;转换法【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音叉也在振动,所以会将接触它的塑料球弹开;音叉的振动比较小,通过塑料球可以起到放大的作用故答案为:塑料球被弹开;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扩大音叉的振动【点评】此题考查声音产生的条件,通过转化法将声源的振动放大25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小于下面一竖(cd)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答:用刻度尺测量或“刻度尺”)或用圆规比较(或“圆规”);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等于下面一竖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答:有时感觉是不可靠的或要准确判断需进行测量【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简答题【分析】本题主要是通过对观察和测量的对比,突出测量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对精确测量的足够重视【解答】解:如图所示,对于t形工件,根据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小于面一竖(cd)的高度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的方法是:用刻度尺测量或“刻度尺”)或用圆规比较(或“圆规”)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等于下面一竖的高度;从以上的经历中,能悟出的道理是:有时感觉是不可靠的或要准确判断需进行测量故答案为:小于;用刻度尺测量或“刻度尺”)或用圆规比较(或“圆规”);有时感觉是不可靠的或要准确判断需进行量【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观察和测量并用的习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测量对比,发现问题26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本实验的原理:v=;(2)本实验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刻度尺和秒表;(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0.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