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严州中学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严州中学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严州中学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严州中学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严州中学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严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 结合西周分封制有关知识,观察孔子十四世祖示意图,由此可以得出孔子是受封于 a宋的商朝旧贵族后裔 b鲁的周公长子后裔 c宋的姬姓贵族后裔 d鲁的微子启后裔2. 汉书记载:“(战国时楚国将军庄蹻)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乃以其众王滇秦时尝破,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下列对这段史料的解读,错误的是a“西南夷”为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 b秦朝开辟“五尺道”加强与“西南夷”的联系c秦在“西南夷”任命官吏纳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d“五尺道”的开辟是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3.汉武帝时期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在政治制度上,通过“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使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其“定型”的主要表现在解除相权对君权的威胁 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监察制度巩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确立摒弃法治,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 a b c d4.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学识渊博通达的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该材料主要表明中正官a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b大多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产生c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d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5.史载:元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其中的“都省”应该是指a中书省 b行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6.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7.清代的理藩院是专管西藏地区宗教事务的中央官署 是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有利于加强对我国边疆地区的管辖 由元朝的宣政院发展而来a b c d8.御史制度发源于秦汉,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影响至现代。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完善御史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确立中尉一职主管京畿地区的治安 b创设刺史定期到郡县和诸侯国巡查c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 d设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情况9. 考证古籍的方法很多,“由时代考辨”就是有效方法之一。某部古籍在描述当时政府机构时,有如下记载:“掌书谕旨;议大政,谳大狱,得旨则与;军旅,则考其山川道里兵马钱粮之数,以备顾问;皇帝举巨典成宪,有旨考证,则书其事之本末进焉。”从这段记载看,该古籍应该成书于a秦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10近代列强从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先后为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允许各国军队进驻北京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a bc d11.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甲午战争以后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a b c d12.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关于三元里抗英歼敌数目,在中方文献中有“十余人”,“百余人”,“二百余人”,“七百四十八人”等诸多说法,其中以“二百余人”一说最为流行。综合英军的资料来看,英军损失人员约在5人左右。对这些差异颇大的统计数字,下列怀疑合理的是: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历史意义应重新估量 双方数据都带有主观因素,最好找到第三方数据进行印证 三元里抗英的规模可能不大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也就无所谓真伪a b c d14有人写了一幅悼念清朝晚期某重要官员的挽联:“幕府封疆,书生侯伯,孝廉宰辅,疏逖枢机,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魂魄常依帝左右;湖湘巾扇,闽浙楼船,沙漠轮蹄,中原羽檄,壮圣主威灵于九万里,声光远烁海东西。”该官员是a林则徐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左宗棠15.“那一次的海军战争是我民族在这次全面抗战以前最要紧的一个战争。如胜了,高丽可保,东北不致发生问题,而在远东中国要居上日本居下了。所以(这次) 海军之战是个划时代的战争,值得我们研究。”(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此材料描述了近代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这次“海军战争”指的是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 b.“战争”发生在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的途中c.海战中双方互有损失,但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d.此“海军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舰队全军覆灭16.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某地民众是 a香港民众 b威海民众 c朝鲜民众 d台湾民众17. 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 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 c抗击外米侵略的英雄气概 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18.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访欧美数国。历经13个月后回到上海,在欢迎仪式上迎接的政府应是a晚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19.下图中,序号指代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20.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革命的转变中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中a革命主要对象前者发生了转变,后者没有发生转变b革命指导思想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c领导力量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d革命的动力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21.中共在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即最低纲领,要求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以下各项中属于中共在此后所进行的具有明显反封建性质的斗争是 五四运动 国共合作出师北伐 南昌起义 国共合作协同抗战a b c d22.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23.央视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描述道:一个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a提出了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c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d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24. 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a九一八事变前 b西安事变前 c八一三事变后 d重庆谈判后25. 20世纪初,到中国访问的英国学者杜威给女儿的信中写道:“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信中的“政治改革运动” a首先爆发于上海 b使中国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c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d促进了中国人们的思想解放26.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皿,革命精神。”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 a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27.中共的某次会议上做出如下决议:“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次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七大 d遵义会议28.毛泽东曾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进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上述言论最早发表于 a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后 b国民革命失败后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时期29.右图是近代某一军事行动形势图,与该图所示 军事行动有关的是 a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八路军主动出击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d人民解放军的一次战略决战30.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 a淞沪会战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二、问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周的制度)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摘自新唐书百官志一材料三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可决弹劾之。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得宣告大赦、特赦、减刑,但大赦须经参议院之同意。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结合秦朝郡县制的相关史实,论证柳宗元“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的观点。(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世宰相,名尤不正”的理由。(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临时约法中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是如何被限制的。(8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1862年,他(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日本刚刚开国,吉田松荫就说过:“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东北)、支那(中国)。” 大国崛起日本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材料三 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1)根据材料一,简述晚清局势对日本人士的双重影响。19世纪末,日本是如何侵略中国以“养国力”的?(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23456789101112131415adccabbcdcbdbd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acddbbccdcbbbc 二、问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40分)31.(1)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改变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的局面(改变了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的局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6分)(2)理由:宰相职责本来很重,但唐初设立三省分割相权(2分);后因唐太宗曾担任过尚书令,臣下回避,由仆射代尚书省长官为宰相(2分);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宰相(不轻易委任宰相,经常用其他官职来掌宰相权)(2分) 32.(1)影响:一方面,晚清的衰落和被西方列强侵略使日本的有识之士增强感,并主张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1分);另一方而,部分日本人士开始主张增国力,对周边国家进行侵略。(1分)侵略中国: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马关条约(1分);获得了大量资本主义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