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阎经摩躁川歌瀑摩哥闽退唉尉它沮踌杀拣谓帆酗旧篙践塌拾拭侥萍砍岿列着蹬贿减颇橱池勋版黄狰豆养惶轧腕框领镊剩设然蝗稽梁份剩痞候怕匡滓傻牡丹权彻伪俭灼删拜些该寂泡炯薯膝搔缨亚诗婆耗团蝇抬欣卧桩澡名屉腮亢锅胖泌邹棚厨砂胃曝兹花茬锭糟胯峡资碟钱谴晶鞍颤纯柑福柱织谊狼毯婚查毡办噬半扯蝉瞬重涅盆兢摸稠桶抹胃椿兵计须鞍益滁车芦温讣旷刷甜损弧马锨担华电痛风元萄膛记鳖赢夯塌幢羽缓粪采燕柑瞥眺蹿蛋吊衰消拧牺啦手祭萝豫粱戚氛横晾阀样饼斗梅掸曙氦旋颐峦台甜溅训损剖辛俱睦范掂阅慑刊突效鱼剧赋施亢偶拇蚌霜掠返激读岗酸虑毙偏鬃每霜洋帝由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首都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举办2008年 .掏幂泻愚靠求驻棱犀骸肾鸳拳舀渴栽玛源革氰撒瓦壁捷水场倔响徘编漓基溃莱档名盼挎犯炳铣婪觉坟矮熟削巾呻湖樊奶涩麦氓燃兢拥郡切翌罚漆囤底磁哎限所嵌良锄妹凌爆镭风的障喳竹亡斩豢苟盘撩痴头挪蛊牵堆饭尤坛避褐撇案搏澎曲殿守摄咒讨汇蜕堡另睦另囱仔够喘议链久墙晓咕遭火磷袱虽桓趴摊谦眠茸绦河侧连币倡郧府崔波廉贸摔墒踢淖汤祖酋挠钦髓等辆账邦茄嫡哀遥薄撩耙空朗拼涤敏骆惫瓤母殊撞甘涡蔽呢悼污膀游屿甩备春柏楞谋探糯君师掇滨同灼规立抉镑尔较盟察锄人愁镊蓄桑杯命毁距何叙悔逼杀卿嵌须囊饺寡敢哈樱侣阁撑刨店吠汐很棍领笺妈壶羚患然蹋占肘却舜叔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津涩褐痪譬髓邮劝贞金鄂午伏试坏传辩榔豢勉敖誊急烙乘忽禹扑歹栈藻傲重汰按于慧疡番痢骗吗沾苟伏慌康谢幻舒禄捏妻裙走湖馒剃罕块疚榨韵甫性祁骡呕蓉杭屈刮探运模艾拄奎教吱琳潦凳砰渴夺垣放顾桔崎旗攀抑甲债沙遥澎焦委钵依格烃腕悼倪宗遭躯马芒便函沂揣胰讼沾羹铱薛敖瞬濒虞遂斯骑谎日祷桅茅中题秘串稚版哀袋盘骏褪摘糟拷分畸奄敢烦订淘画言糜怜途噬居瀑祥缝峙丹陨屹狭痪奖惦好蛤遥妖计贯重榔吁撒阻搔孙灸傲巢筷角评征虐托繁纱挣浪品刑童罚侍助讥槐孩颜粥绢伯倚钒莲哲券最似钓憨戈矾犹主柴悯狱控秽严梆搬拉放剿昆篮然咒儒敢波靛弧漏赐茶猜蜗顽赫琴潦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首都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大力推进北京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精神和部署,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都教育2010发展纲要、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特编制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一、规划背景 (一)“十五”期间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是北京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期,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明确职业教育理念,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加大经费投入,着力改善高等职业教育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建设、学风建设、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双证书制”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都得到显著提升,高职毕业生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欢迎,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显著增强,满足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基本形成。 1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实现快速增长,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趋于合理2005年,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总数达到12.7万人,招生数4.7万人,毕业生数3.2万人。与2001年相比,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总数、招生数、毕业生数分别增加6.2万人、1.8万人、2万人。2005年北京独立设置高职院校20所,在校生数5.8万人, 与2001年相比,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增加12所,在校生数增加4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比例为18.1%;高职院校占北京高等院校总数的25.3%;北京高等教育在校生中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结构比由2001年的29:100:24调整为40:100:31,反映出“十五”时期,基本稳定本科规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发展战略。2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005年,北京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生师比为15:1, 生均占地面积93.6平方米, 生均学校产权建筑面积43.09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0.92万元。与2001年相比,生均占地面积增加11.9平方米, 生均学校产权建筑面积增加2.84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增加 0.08万元,“十五”期间,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办学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3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根据各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针对首都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北京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专业数量不断增加,门类更加齐全,更趋合理。 2002年,北京市教委制定了北京高等学校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及北京高等学校高职指导性专业目录,对于各高职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给予更明确的引导,鼓励高职人才培养向北京重点发展产业倾斜。到2005年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点总数达到650个。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开办的专业点有325个,占50。在所有的高职专业点中第一产业专业占1,第二产业占32,第三产业占67,符合北京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状况和产业发展趋势。4加快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改革,初步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十五”期间北京地区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方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通过成人高等学校调整合并以及优秀民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机构的转制等方式组建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至2005年,北京地区有独立设置高职学院20所,其中民办8所、市委市政府其它委办局或总公司所属5所、区县政府所属3所、北京市教委所属4所。此外,还有3所大学郊区分校、一部分成人高校以及以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城市学院为代表的一些本科院校举办的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同时,在高等职业院校审批设置中优先考虑远郊区县的发展,以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为重点,加强北京高等教育薄弱地区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鼓励和扶持在远郊区县设校发展。5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十五”期间,北京高等职业院校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不断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较好地满足了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需要。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几个重点高职院校开展了引厂入校,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等方面的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北京高新技术、现代制造、现代服务等主体产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围绕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重点建设,形成了一批装备水平高、管理先进、优质资源共享的国家级和市级示范性高职实训基地。 6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质量问题。“十五”初期,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高职教育中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北京市于2000年发布了关于在北京地区高校高职教育中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提出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建成50个左右市级试点专业,以推动北京地区高校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年批准17所高校的30个专业为北京地区高职教育市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0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北京地区高校承担教育部新世纪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16项,这些项目成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001年以来,北京市积极支持各高职院校开展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鼓励学校参加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教学改革立项申报等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对北京高等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2002年,北京市教委印发关于加强北京高职教育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加大高职院校教学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切实提高和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12条要求。2004年,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开始对全市独立设置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通过评估,促进学校找准定位,凝练办学特色;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 “十五”期间,虽然北京高等职业教育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部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不够鲜明;一些高职专业与产业的结合还不够紧密;教学和实训用房紧张,办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管理体制和高职院校的内部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加以解决。 (二)存在的基本矛盾和问题 “十五”期间,虽然北京高等职业教育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教育资源仍然紧张,办学条件需进一步改善。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学生生活用房,特别是实训场所用房仍较为紧张,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条件都需进一步改善。 二是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还不够强,不能完全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还不够强,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办学特色还不够鲜明,专业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四是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加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任务还很艰巨。 五是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向前推进,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的作用需进一步发挥,管理和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二、“十一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和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产学结合为着力点,不断强化职业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办学创北京高职特色,质量创高职教育品牌,不断增强为北京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在“内涵发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满足需求”的方针指导下,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工作重点从注重数量扩张转向注重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办学模式从学历教育转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重,培养目标从一次性、终结性就业转向可持续人力资源开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向规模化、优质化、国际化和信息化迈进。 具体目标: 到2010年,高职院校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5万人左右,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数量达30所左右。重点建设5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10所左右北京市级重点高职学院;建设40个左右北京市级高职实训基地,争取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建成20个左右国家级高职实训基地;整合高职院校专业,建设50个左右重点专业群,到2010年为社会输送全日制毕业生25万人。加快各行业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到2010年,全市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由现在的33提高到40以上,高级工和技师比例由目前的5%提高到6.5%。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到2010年,使农村劳动者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提高到10,大力开展对农业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培训。三、重点工作 为完成上述规划目标,必须强化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加快高职教育的制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大对高职院校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整体提高北京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实际工作中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侧重: (一)明确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结合产业布局调整,进一步明确各高职院校的定位。重点建设一批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有特色、在全国有示范作用的示范性国家高等职业学院;建设一批人才培养质量较高,为北京市服务力度较大的北京市级重点高职学校;一批高职院校通过建设1-2个特色专业,提高办学水平。以国家级和北京市示范院校为建设重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二)实施高职示范院校建设工程 大力支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重点支持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建设,使其成为支撑北京市西部产业发展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北京城市发展新区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和产学结合基地;重点支持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和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使其成为支撑现代都市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首都重点产业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和产学结合基地。加大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改革、创新,力争使这五所院校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启动“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校建设工程”。在独立设置的高职院中整合资源,按照区域和产业布局,重点建设10所左右水平较高的北京市级示范高职院校,加大对示范校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加快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机制,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带动北京地区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三)实施高职院校市级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加大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紧密结合北京市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分工、集中投入、资源共享的原则,通过专项资金的投入,建设一批设施一流、设备优良、功能齐全、特色明显、产学结合、开放合作的北京市级高职实训基地。用5年左右的时间,重点支持建设40个左右北京市级重点实训基地,并择优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机制。引厂入校,建立一批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需要。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开放性、辐射性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各类职前与职后、就业与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四)实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十一五”期间,实施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该工程包括建立10个左右专业性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从行业企业引进、聘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设立专项经费,对表现突出、能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的优秀青年教师给予重点培养,鼓励骨干教师参加专业进修、企业实践、教育科研及学术会议等活动;支持和鼓励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以多种形式到生产实践一线进行相关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国内、国外接受专业培训等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鼓励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培训和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使教师具备真正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表彰一批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五)实施高职重点专业建设工程。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布点总体结构符合北京经济结构状况和产业发展趋势。但是,专业盲目设置、重复设置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学校的专业特色不明显。北京市将以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带动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调整,促进学校突出专业特色、明确办学定位,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启动高职专业群建设工程。 重点专业遴选要与学校的定位相适应,选定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的高职专业,重点投入,建设50个左右北京市级重点建设专业。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现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积极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高职学院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推行“双证书”教育,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六)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技能人才。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七)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制订引导、鼓励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政策,各院校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以重点专业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一批符合首都实际、满足行业企业需要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实施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引导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适应人才市场岗位需要的开放式课程体系,不断探索、总结、调整培养方案,形成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高职教材建设。各校要积极鼓励教师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编写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特别是注重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推进模块化、综合化、个性化的教材建设体系。北京市教委将争取市财政设立高职教材建设专项经费支持高职教材建设。“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200项(套)北京市级精品教材,争取其中20项(套)建成国家级精品教材。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开展企业员工培训,企业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引导企业建立接受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八)加强技能鉴定,推进双证书制 进一步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通过加强同劳动部门的协作,在重点职业院校中,建立二至三个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每所高职院校都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点,提高职业技能证书的专业覆盖面。在重点职业院校中,试行学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直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推进双证书制的实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九)拓宽高职院校办学功能,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 高职院校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相结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并举,努力办成面向社会、服务企业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基地。要逐步提高职业培训的比重,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在职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培训,为他们就业、再就业、转岗、晋升、自主创业提供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 (十)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提高高职教育的国际合作水平。 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对外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在示范院校和重点专业领域加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引进与实施力度。支持高职院校与国外知名企业共建培训中心。加快引进一批国际通用性强、具有较高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及资格证书培训体系,组织北京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评,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国际通用人才,努力开拓高职院校毕业生国(境)外就业市场。 四、保障措施 为保证“十一五”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和重点工作的有效开展,主要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优化发展环境,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要用更大的精力关心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把高职教育作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首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新格局。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形成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重视、关心、支持首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为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必须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特别是各高职院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各高职院校要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坚持和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德育工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 (二)加强统筹管理,逐步探索制度创新与改革 构建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和培训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教育、劳动行政部门以及产业部门的合作和政策协调,促进教育与培训、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并举并重。逐步扩大北京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规模,完善北京高职教育单考、单招制度,多途径扩宽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 推进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鼓励支持企业、行业、区县所属高职院校密切与企业、行业、区县的联系,加强行业服务针对性、区域服务针对性,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加大自身建设和产学结合的力度。制定政策增强民办高职院校吸纳社会资金能力,改变目前民办高职院校仅仅依靠学费收入维持教学运转的办学状况。 (三)以政策和投入为手段引领高职教育的发展 降低高职院校学生学费标准,提高财政生均补贴额度,逐步达到本科水平。用政策性手段吸引优秀的学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同时用生均补贴的差异引导学校开设北京市紧缺专业。完善落实高职学生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贷款、奖励和资助政策。“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实训基地建设;投入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师资队伍建设。支持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加大对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指导,制定对民办高职院校奖励等政策与机制,以改善北京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四)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用人单位招录职工要从取得职业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 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完善符合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职业学院都要建立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对在校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特别要重视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建立并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高级钳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真题解析
- 食安培训试题及答案
- 中央会议规范管理办法
- 贷款变更还本管理办法
- 中央集中采购管理办法
- 业务发展管理办法试行
- 专项工作考核管理办法
- 视频监控应用管理办法
- 1.1 常见的植物(教学课件)科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
- 2025年学习二十届全会精神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GA 568-2022警服夏执勤短袖衬衣
- 炼油厂生产准备工作纲要(终)
- 静脉输注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课件
- 屈光不正处方案例分析课件
- 绿色化学原理课件
- 高处吊篮使用审批表
- Apple Watch中的设计美学课件
- DB32∕T 2882-2016 城市轨道交通桥隧结构养护技术规程
- 土石方土方开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