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图标注.doc_第1页
零件图标注.doc_第2页
零件图标注.doc_第3页
零件图标注.doc_第4页
零件图标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零件图标注14.6.3尺寸与加工工艺在标注零件图的尺寸时 , 除少量设计尺寸必须满足零件间的配合与协调关系之外 , 其余的大多数尺寸 , 应尽可能标注得符合加工要求 , 即应使图上标注的尺寸在制造、检验和测量时方便 , 或按工艺基准标注尺寸 , 如果尺寸标注得脱离实际,不符合加工要求 , 往往要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方面的浪费。(1) 按加工过程标注尺寸在加工过程中 , 首先是要准备毛坯,所以应标注出零件的毛坯尺寸或总体尺寸 , 以便估料、下料或对零件的大小有一个总的概念 , 如图 14-66 。图 14-66 (a) 中的六棱柱 , 应标注扳手宽度尺寸 19, 但为了估计该用多大棒料可加工此六棱柱还应标注参考尺寸 21.9 。图 14-66 (b) 是一个简单的轴,必须标注总长尺寸 122 ,以便下料或估料。图 14-66 (c) 是一个板料零件,通常应画出展开图并标注展开尺寸,以便下料。 (a)正六边形的毛坯尺寸(b)轴的总长尺寸 (c) 展开长度尺寸图 14-66 标注毛坯尺寸在加工过程中,会有不同的阶段,如铸、锻后再经机械加工,因此对不同工种所需的尺寸,最好分别标注,以利于看图,例如对铸造后经机械加工的零件,铸造与机械加工所需的尺寸可分别标注,如图 14-67 所示,其中 14-67 (a) 图为不正确注法。这种注法,当加工右端面时,由于铸造误差,要同时满足 20 、 100 、和 108 是困难的。图 14-67(b) 为正确注法,其中 88 、 8 为铸造尺寸,铸造面只应有一个尺寸 20 与加工基准相连系。(a)错误标注法 (b)正确标注 图 14-67 铸造尺寸与机械加工 图 14-68 中的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为了加工小孔,钻头应该从孔中下去,所以图 14-68 (a) 的尺寸 9 和 45 正好给出钻头的位置,是正确的,而图 14-68 (b) 中虽然也给出 45 ,但是给出与垂直方向的角度,而尺寸 3 对确定钻头的位置没有作用,或说根据尺寸 3 不知如何下钻头来钻这个孔,所以是错误的。(a) 正确 (b) 错误 图 14-68 尺寸与工艺 ( ) 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 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对于选择基准,直接测量,避免尺寸换算都是非常方便的,因此是很好的标注尺寸方法,所以零件上除非有特殊设计要求的尺寸外,其余的尺寸均应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 例一阶梯轴尺寸标注。图 14-69(a) 是一个典型阶梯轴,图 14-69 (b) 是其尺寸标注图,从图中可看出它以右端面为基准标注尺寸,这是正确的,因为它符合加工顺序。 (a)阶梯轴零件 (b)阶梯轴尺寸 图 14-69 阶梯轴的尺寸标注 图 14-70 是其加工顺序图,第一步,先加工 17 和总长 64 。第二步,以右端面为基准加工 13 和 47 。第三步加工 9 和 25 。第四步,从右端面钻孔 4 和 14 。第五步,加工左端面及倒角并切断。整个过程清晰可见。 图 14-70 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图 14-71 是个错误注法,它以左端面为基准,如果按图 14-71 那样标注尺寸则不符合加工顺序,不仅要进行尺寸换算,而且增加了加工和测量的难度。 图 14-71 错误的阶梯轴尺寸标注例二阶梯轴的尺寸标注。图 14-72(a) 是另一阶梯轴零件,与例一不同的是,这个轴以两端面为基准标注尺寸,图 14-72(b) 是其标注尺寸图(a)阶梯轴零件 (b) 阶梯轴尺寸图 14-72 阶梯轴尺寸标注 图 14-73 是其加工顺序图。第一步下料先以左端面为基准车成 25 长 52 。第二步以右端面为基准,车出 17 长 11 ,并车倒角 145 ,至此整个轴加工完毕。中间一段长度为 6 不必标注 ( 它最后自然形成 ) ,否则会成封闭尺寸,属多余尺寸图 14-73 是两个常见错误标注方法,图 14-73 (a) 虽然排列整齐,但是它是错误的,图 14-73 (b) 基准选择错误。 (a)链式注法不好(b)基准选择错误图 14-73 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 例三阶梯孔尺寸标注 图 14-74(a) 是个典型的阶梯孔,图 14-74 (b) 是其标注尺寸图,图 14-75(a) 是其加工顺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也是以两端为基准标注尺寸,中间一段仍为自然形成,不必标注尺寸,也不能标注尺寸,图 14-75(b) 是错误注法,此外要注意在标注时钻头的角度不必标注。 (a) (b)图 14-74 典型阶梯孔尺寸标注(a) 阶梯空加工顺序(b)基准选择错误图 14-75 按加工顺序标注阶梯孔尺寸图 14-72 是常见阶梯孔尺寸注法的错误,图 14-72 ( a )为链式注法,显然这个注法不符合加工顺序,尺寸 A 无法测量。图 14-72 (b) 都以左端面为基准标注,显然也是错误的,中间标有 A 的两个尺寸,均无法直接测量。例四,圆锥轴和圆锥孔的尺寸标注对于非配合的圆锥轴和孔的尺寸标注,可简单地标注其大小端的直径,以及锥轴长度和锥孔深度,如图 14-76 。图 14-76 圆锥轴和孔的尺寸标注 对于需要配合的圆锥轴和圆锥孔,锥度或锥顶角是配合尺寸必须标注,因此从锥度 2tg a =(D-d)/L 中,只要 a 角已知,即 D 、 d 和 L 三个尺寸中,只需再标注两个即可,一般情况下 L 是要标注的,所以只能在 D 和 d 中,任选其一,因此这就要根据加工顺序,选择是标注大端直径或小端直径。 从图 14-77 中可以看出,对于有配合的锥轴,应标注锥度, L 和大端直径 D ,再根据锥度加工成锥,这时小端直径是自然形成,当然就无须标注其尺寸了。对于有配合的圆锥孔,应该标注锥度 L 和小端直径 d ,因为加工锥孔时,必须先加工出小端直径 d 的圆柱孔,然后再根据锥度扩成圆锥孔,这时大端直径自然形成,当然就无须标注其尺寸了。 图 14-77 要求配合的锥轴和锥孔的尺寸标注 (3) 有时标注尺寸要考虑加工和测量的方便,特别是要便于直接测量。为此,应尽可能从实际存在的基准面标注尺寸,图 14-78 中,标有尺寸 A 的图都是不好的或错误的注法因为尺寸不便于测量,所以图中无尺寸 A 的图都是好的或正确的尺寸注法。 (a)尺寸A不能直接测量(b)尺寸A不便于测量(c)尺寸A使圆心不在 实体上,难于控制(d)尺寸A使圆心不在 实体上,难于控制(e)尺寸A使圆心不在 实体上,难于控制图 14-78 与测量有关的尺寸标注 注出刀具直径及其行程尺寸以供参考,如图 14-79 所示 (a)标注铣刀的直径(b)标注铣刀的行程尺寸图 14-79 尺寸与刀具 图 14-79(a) 中的尺寸 L 是从实际存在的表面标注尺寸便于测量,也是设计要求的尺寸,因为它要保证能够放下螺母和垫圈。铣刀直径 55 可大可小是个参考尺寸。图 14-78 (b) 中,铣刀行程 L 是个设计尺寸,因为它是花键的有效长度,只要有效长度保证了,铣刀的直径可大可小,是个参考尺寸。 对于一些装配后再一起加工的零件,在画零件图时,可以不画,如果画时,标注尺寸须加说明,如图 14-80 所示。 (a)销连结装配图(b)销钉孔尺寸的说明(c)销钉孔尺寸的说明图 14-80 装配后加工的尺寸标注 3 标注零件图尺寸的步骤 从上两节的讲述中可以看出,零件上有少量尺寸必须与其它零件配合协调,是重要尺寸,必须直接标注,或者说必须按设计基准标注,除此之外零件上大量尺寸应该尽可能标注得符合工艺要求,便于加工、安装与测量,因此标注零件图尺寸的步骤是; 1. 从装配体或装配图上弄清该零件与其它零件的装配关系,找出零件上的设计尺寸及需要与其它零件协调的尺寸,以便直接标注。 2. 对零件进行构形分析先将零件分成几个大的功能结构部分,然后再对每个功能结构部分进行局部构形和形体分析,了解它们的形状,并分析成形的原因。3. 考虑零件的加工顺序,特别是某些局部形状的形成原因,找出合理的标注尺寸的方式。4. 标注零件各结构部分的相对位置尺寸(一般地说,这些尺寸都比较重要)。 5. 标注每一结构部分里各形体的定位尺寸及大小尺寸,建议先注定位尺寸后注大小尺寸,因为定位尺寸容易被遗漏;先注内部尺寸后注外部尺寸,这样对尺寸的安排有利,因为内部尺寸往往必须注在剖视图的外面。6. 按照标注尺寸的步骤进行认真检查;尺寸的配合与协调,尺寸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是否遗漏了尺寸,是否还有多余的重复尺寸 必须指出:标注尺寸时,最忌不研究零件的构造作用、工艺情况,不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没有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去标注尺寸,缺乏条理,心中无数,结果遗漏了大量尺寸,出现了不少重复尺寸,这是缺乏能力的表现。下面是两个典型航空零件的标注尺寸图例。 例 14-1 壳体零件。图 14-81 是个航空上某个传动装置的壳体零件,其内部装有一蜗杆(竖放)与一蜗轮,因此壳体零件内部空腔和将此空腔紧凑包容起来的外形为工作部分,空腔外部的四个孔是壳体与壳盖连接的螺栓通过孔,装蜗杆孔的下部有一个方盘及其上的四个螺栓通过孔是壳体与电动机的连接部分,最后主视图上可看到左右两耳片及其上的两个通过孔,是整个传动装置安装到机器上用的安装孔,图 14-82 是其标注尺寸后的零件图(不包括公差)。图 14-81 壳体零件图(构形分析) 图 14-82 壳体零件的尺寸标注 标注此壳体零件尺寸的步骤是: (1) 标注重要设计尺寸,此零件的两交叉孔的轴心距是重要尺寸。(2) 标注工作部分尺寸,如图 14-83(a) 。 (3) 标注连接部分尺寸,如图 14-83(b) 。(4) 标注安装部分尺寸,如图 14-83(c) 。 (5) 将整个图的尺寸检查一遍,看是否有遗漏不清晰或基准错误,改正或补充后如图 14-83 所示。(a)标注工作部分尺寸(b)标注连结部分尺寸(c)标注安装部分尺寸图 14-83 标注尺寸步骤 例 14-2 摇臂。图 14-84 是飞机上某一操纵系统中的一个典型摇臂零件,整个零件都是工作部分,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主动部分,一个是被动部分,图 14-85 是其尺寸标注后的零件图(不包括公差)。 图 14-84 摇臂零件图 图 14-85 摇臂零件尺寸标注 本零件标注尺寸的步骤是:(1) 标注重要设计尺寸,本零件即主动部分与被动部分之间的夹角和轴的偏距(在侧视图),如图 14-86(a) 。(2) 标注主动部分的尺寸,如图 14-86(b) 。(3) 标注从动部分的尺寸,如图 14-86(c) 。 (4) 按标注尺寸的步骤,重新检查一次,看是否有遗漏尺寸、重复尺寸、或标注不够清晰、基准错误等,经补充、改正后如图 14-84 所示。(a) 标注重要尺寸(b) 标注重要部分尺寸(c) 标注被动部分尺寸 14.7.1绘制二维零件图1 泵体零件的轴测图根据泵体零件的轴测图(如图14-87),绘制其二维零件图。图14-87泵体 2 绘图步骤如第二章所述,做好绘图前的准备,即设置图层、绘制A2图幅(594420)、填写标题栏。下面以泵体为例分析零件图的绘制过程。将粗实线层置为当前层,绘制三视图的最大包容矩形,由此可以安排三视图在图纸幅面中的布局,注意要预留出尺寸标注的空间。用line命令绘制主视图的最大包容矩形,注意将正交方式打开,这样只能画水平直线和铅垂直线,如果在命令提示“Specify next point or Undo:”时只输入一个数值,而不是点的坐标,则表示输入的是直线的长度。(如图14-88)同理绘制侧视图的最大包容矩形,注意将正交方式打开、对象捕捉方式打开、对象捕捉轨迹线方式打开,这样可以保证在绘制侧视图的最大包容矩形时与主视图的最大包容矩形“高平齐”。(如图14-88)同理绘制俯视图的最大包容矩形,注意将正交方式打开、对象捕捉方式打开、对象捕捉轨迹线方式打开,这样可以保证在绘制俯视图的最大包容矩形时与主视图的最大包容矩形“长对正”。(如图14-89) 图14-88图14-89将中心线层置为当前层,绘制三视图的对称中心线和回转轴线。这样三视图中凡是有对称性或回转性的图形均可以用offset命令来绘制,以下不再重复。(如图14-90) 图14-90绘制俯视图中6-M6的中心线。为了确定俯视图中2-4圆锥销通孔的圆心,用xline命令绘制两条45度角度线,并用trim命令裁剪掉多余的线段。(如图14-91)绘制泵体零件的主视图外形,主要用到等距线命令offset、裁剪命令trim。(如图14-92)裁剪最大包容矩形上不要的线段,并补充肋板的外形线,泵体零件的主视图外形就出来了。(如图14-93)绘制泵体零件的左视图外形,主要用到等距线命令offset、裁剪命令trim。(如图14-94)裁剪最大包容矩形上不要的线段,并补充肋板的外形线,泵体零件的左视图外形就出来了。 (如图14-95)绘制泵体零件的俯视图外形。(如图14-96) 图14-91图14-92 图14-93图14-94 图14-95图14-96 裁剪最大包容矩形上不要的线段,泵体零件的俯视图外形就出来了。(如图14-97)s绘制泵体零件的主视图内形。(如图14-98) 图14-97图14-98用bhatch命令打上剖面线,剖面线选择ANSI31。到此泵体零件的主视图内形就画完了。(如图14-99)完成泵体零件的左视图。(如图14-100) 图14-99 图14-100完成泵体零件的俯视图。(如图14-101和图14-102开始绘制剖面图,用line命令和text命令在主视图上绘制“A-A”、“B-B”的剖切符号。(如图14-103)在图纸的右下方,标题栏的上方空白处标注“A-A”、“B-B”的剖切代号并绘制剖面图的中心线,然后完成“A-A”剖面图和“B-B”剖面图。(如图14-104和图14-105) 图14-101图14-102图14-103 图14-104图14-105把粗实线层的线宽置为0.30 mm,并将线宽显示开关打开,这样泵体零件三视图的图形部分已全部绘制完成在尺寸线层上进行泵体零件三视图的尺寸标注。用dimstyle命令设置尺寸标注的样式。图14-106尺寸标注主要用到如下命令:dimlinear用于标注两点之间或者两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尺寸。qleader用于标注引出线说明。qdim用于快速标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尺寸。dimdiameter用于标注圆或圆弧的直径尺寸。dimangular用于标注角度尺寸。dimradius用于标注圆或圆弧的半径尺寸。标注主视图的尺寸。(如图14-106) 标注左视图的尺寸。(如图14-107)标注俯视图的尺寸。(如图14-108) 图14-107图14-108 标注“A-A”、“B-B”剖面图的尺寸。(如图14-109) 图14-109 在尺寸线层上标注泵体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绘制表面粗糙度符号,并定义成块。注意表面粗糙度Ra的具体数值在实际应用当中是不同的,因此用attdef命令将其定义成块属性,具体方法与定义标题栏的块属性相同。在进行某些角度的标注时,往往要对块进行旋转,这时会出现Ra数值方向不符合制图规范的标注,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出现,需要制作两种表面粗糙度符号块,块名分别取作“表面粗糙度A”、“表面粗糙度B”(如图14-110),另外,还须制作一个“不去除材料”的表面粗糙度符号块(如图14-111)。 图14-110图14-111 标注主视图中的表面粗糙度。(如图14-112) 在图纸幅面的右上方标注统一的“不去除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注意要放大1.4倍,并加注“其余”两字。(如图14-113) 图14-112图14-113在图纸幅面的右下方标注“铸造圆角 R1.5”。(如图14-114) 图14-114 到此,泵体二维零件图即全部绘制完成。(如图14-115)AutoCAD制图规范1关于粗线、细线的说明: 0层黄色所有粗实线0.7mm宽 1层白色细实线宽度缺省(0.25) 2层绿色剖面线宽度缺省(0.25) 3层青色尺寸线、形位公差宽度缺省(0.25) 4层红色中心线宽度缺省(0.25),中心线长度不超过实体的35mm 5层紫色边框细线和文字宽度缺省(0.25) 其它特性随层注:每张图对层的定义和层数应一致,否则拼接打印时不同定义之间会干扰2关于文字、标注的说明 字体:system: txt.shx, hzpmk.shx. 字号:(1)图名10mm (2)“技术要求”和单位名称7mm (3)其它文字(包括“其余”) 5mm (4) 尺寸标注2.5、3.5mm,上下偏差1.8、2.5mm(公差文字高度比0.7),箭头3.5、5mm,标注样式:LCL (5)形位公差a. 粗糙度总高8mm、11mm(对应文字高2.5mm、3.5mm,对应三角形高3.5mm、5mm);块定义名称:正向:C0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