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高考(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后练习.doc_第1页
锁定高考(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后练习.doc_第2页
锁定高考(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后练习.doc_第3页
锁定高考(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后练习.doc_第4页
锁定高考(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后练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20世纪以来美国底特律市城市人口总数变化图”。权威机构推测其2100年将变成“空城”。读图推断底特律成为“空城”的原因是() a. 自然灾害 b. 环境污染c. 人口自然增长 d. 人口迁移 d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据图可知,底特律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受人口迁移的影响,随着经济衰落,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大量迁出导致出现“空城”。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23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因南北战争引起的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a. b. c. d. b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人口主要是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因而与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无关;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与战后人口迁移无关。 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主要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 b. c. d. c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向东部地区的规模比向西部地区的规模要大得多,民工流动的人数也远比20世纪5080年代中期多。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下图为“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读图,回答45题。 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中心城区迁出人口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来京务工人员外国留学生a. b. c. d. c 本题考查人口特征。亦庄的城镇化必然带动当地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亦庄是卫星城,会有大量来自中心城区的人口,结合亦庄的产业类型可知亦庄人口有很大一部分属于高新技术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 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因素 b. 政治因素c. 生态环境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a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亦庄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读“2014年2月11日广东流入人口示意图”,回答67题。 影响图示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a. 探亲 b. 旅游c. 打工 d. 物流 c 本题考查人口流动。据图可知,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流入。 图示人口流动对广东省产生的影响是()a. 加快耕地资源开发b. 加快人口老龄化c. 加快环境质量改善d. 加快城市化进程 d 本题考查人口流动的影响。人口迁入广东省必然加快当地的城市化进程。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山东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读表完成89题。年龄段(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5.0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万)3.8437.1011.634.014.78 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a. 以中老年人口为主b. 老年人口比重低于青少年人口c. 男性人口比重高于女性人口d. 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b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特征。读表格可知,迁入人口以中青年人口为主,不是中老年人口;由表中数据可知,老年人口比重低于青少年人口;男性人口比重有些年龄段高于女性人口,不是所有年龄段;表中没有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不能比较。 迁入人口对该市可能导致的影响有()a. 导致该市非农业用地的减少b. 扩大该市的环境人口容量c. 减轻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d. 加剧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d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大量迁入,可能导致该市非农业用地的增加,而不是减少;人口迁入不能扩大该市的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不随着人口增加而增大;人口增加,可能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人口增加,加剧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2014凉山诊断)人口迁移差额率是指某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之差。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20002010年人口迁移差额率变化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根据人口迁移差额率变化的特点,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是()a. 江西 b. 陕西c. 广东 d. 河南 c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差额率变化曲线图的判读。该省人口迁移差额率大于0,表明该省人口迁入远大于迁出,为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该省级行政区在20002010年期间,关于人口迁移及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 该省人口流动量大,可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b. 该省获得大量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c. 该省人才大量外流,劳动力严重不足d. 该省各年人口迁移差额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b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人口大量迁入为广东省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二、 综合题(共56分) 下图是“2010年我国某地区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年龄构成情况”。读图回答问题。(28分)(1)该地区户籍人口中比重最小的年龄段是_,流动人口比重最大的年龄段是_。(2)该地区a年龄段户籍人口与b年龄段流动人口数量大体相当,则该地区流动人口约占总人口的_%。(3)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判断理由是什么?(4)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地区流动人口的迁出地进行调查,发现留守儿童较多。请结合图中数据分析其原因。(提示:留守儿童是指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1)80岁及以上2029岁(2)20(3)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所占比重大,且流动人口中2059岁人口比重较大,表明该地区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4)流动人口中,2039岁人口比重偏大,09岁人口比重偏小,表明部分儿童没有跟随父母迁移。 本题考查人口流动及影响因素。第(1)题,据图中不同年龄段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所占比重即可判断。第(2)题,通过a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和b年龄段占总流动人口的比重为21%,且两年龄段人口数量大体相当,计算出总流动人口/总人口100%20%。第(3)题,通过流动人口占比重大且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判断出该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为东部地区。第(4)题,图中流动人口中2039岁人口比重较大,而09岁比重较小,表明很多儿童并没有随父母迁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28分)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年份比重(%)地区2010年2005年东北地区6.206.95北部沿海13.2211.97大西北地区4.133.13黄河中游地区11.147.98大西南地区13.5310.98长江中下游地区11.019.71东部沿海地区19.8620.58南部沿海地区20.9128.70(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是_。(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主要有_。(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原因主要有_。 (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2)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住房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增多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移(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资源开发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增长,流动人口数量大,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第(2)题,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大,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是: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