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创新教学的策略.doc_第1页
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创新教学的策略.doc_第2页
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创新教学的策略.doc_第3页
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创新教学的策略.doc_第4页
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创新教学的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劳动与技术论文作品创新 绽放在枝头的一抹春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创新教学的策略 【内容摘要】劳技课要树立一种新的理念积极创新、享受劳技。我们要特别注意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老师要作充分的准备,要以认真积极地态度对待每一堂课的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从精心设计,突出“创新”特色、实践活动,彰显“创新”过程、展评欣赏,激发“再创”欲望三方面来谈谈自己在劳动与技术课教学中的实践,旨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享受劳技课带给他们的无穷欢乐,享受作品创新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关键词】 课堂 实践 作品 创新去年4月,笔者有幸参加第二教研区组织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优质课比赛,担任优质课的评委,一天听了五节课四上的大鱼和小鱼,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课的教学设计都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大胆新颖,以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为目的,充分体现了“生本”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课程理念。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制作带来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让我惊讶的是:学生的作品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学生编织的大鱼或小鱼,颜色鲜艳,色彩斑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作品编织的纹路不是老师课堂上教的一种编织方法,如斜着编织的,成爱心状编织花样百出,奇特新颖。学生的作品能有如此的创新,让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虽然大鱼和小鱼是劳技课老教材的内容,但翻开我们的新教材劳动与技术,我发现新教材每课内容,都包括这样几个环节百宝箱、操练场、金点子、巧手站、聪明泉、交流坊、评价苑、反思与评价、综合实践。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更加重视学生的动手创作,更注重学生的作品创新。那么如何在一堂课里创新教学呢?让学生享受劳技课带来的乐趣呢?一、精心设计,突出“创新”特色(一)课前激趣 激发创新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自觉学习,智力开启,潜能发展和创新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思维敏捷,充分发挥创造才干,才能创新出更优秀的作品。小学生具有爱思考、好动手、好奇心强等特点,因此在课的一开头,我们老师可以巧妙的让学生上台导入激趣,往往会激发学生很浓的学习兴趣。教学前,教师要把握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对于简单的纸工,可以课前请几个动手强的学生设计好,让学生上台激趣导课,让学生在高昂的兴趣驱动下学习基础知识,训练创新技能,发展创新思维。比如:三上漂亮的相框,教学一开始,老师说:“刚才下课的时候,三(4)班的孩子送给我礼物(呈现学生的照片),而你们班的班长送给我的礼物有些特别哦!(呈现有漂亮的相框的两张照片)你们喜欢吗?学生纷纷赞叹道:“好漂亮的相框哦!”孩子们把目光转向了班长,只见班长带了好几个漂亮的相框上台了,班长说:“同学们,你们看这是我平时精心设计的相框,谁来说说,这三个相框是什么形状的?”学生的积极性高涨,纷纷举手说。班长又说:“羡慕吧!要想做好这相框,我们先要进行创新,在头脑里要思考我们准备设计一个什么形状的相框?想不想和我设计的相框来个比赛?”这时老师说:“要想做好相框,我们还得认识相框的组成?看看谁设计的作品能超越我们的班长?”这位老师非常聪明,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预先布置动手能力强的班长设计相框,上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竞赛的意识,改变了以往都是老师的激趣,这样让学生导入的方式,但激发了学生创作作品的兴趣,点燃了孩子创新作品的欲望。(二)课中示范 细节创新“教学细节”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满思辩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些精彩的教学细节时即时生成并在不经意间消失在老师发现之时,而某些教学细节是老师能在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的闪光点。所以一堂劳动技术课光有老师的示范还不够,我们更要关注教学细节,而善于挖掘教学细节的老师,更是提升学生积极主动创作的催化剂。如:三下纸塑花篮,老师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花篮,通过把一个范例花篮变,变,变!变成了一张纸,再让学生把一张纸变成花篮,老师巧妙的把静态的花篮进行了动态的处理。这样让学生从实践中认识了花篮的各个部位,以及花篮的折叠方法。接着,老师又通过多媒体演示,着重引导学生从花篮的镂空图案上、从花篮的手柄上、以及篮身的变化上去思考如何设计精美的花篮,求其在花篮的镂空图案的制作部分,老师非常关注细节,除了课文中的三角的设计教会学生外,老师还让学生谈谈,你们还可以怎么样设计镂空图案?接着,老师把课前准备的各种镂空图案,向同学们展示,这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看着老师的示范操作,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他们设计的花篮花样百出,镂空图案有几何图形,有小树形状,有小兔图案学生的作品创新部仅仅局限于课文的创作,作品大胆而又创新。一个善于挖掘细节的教师,更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也是学生作品完成质量的保障。(三)课后延伸 完善创新一堂劳技课,凸显一个主题,但翻开新教材劳动与技术书,发现每一个主题,都有两到三个与主题相对应的内容。我在想我们的劳技课可以在上完一个主题后,再安排一课时进行课的延伸,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新作品。翻开三下的劳动技术书,我发现教完纸塑花篮,可以安排一节插花课,教完纸杯创意后,可以安排一节让布置情景纸杯娃娃和桌椅,教完认识手缝后,也可以安排一个内容小沙包缝制,这样可以在原来作品的基础上,让学生创设出更多新的作品,我想这也是新教材改编的一大亮点,主题的拓展可以更大程度上鼓励学生创造更好的作品。如三下主题一纸塑花篮,当我们的老师教完对称的花篮、纸编的花篮、花篮的组合与装饰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作品的完善,进行一个插花作品的交流,我们可以再安排一课时的内容进行插花,这样就把课堂里学的纸编花篮和立体花的制作的作品进行整合,呈现给我们的又是劳技课不同的创新作品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的核心,我们的老师要善于利用教材,进行适当的主题整合和课后的拓展和延伸,再次点燃学生创新作品的激情。二、实践活动,彰显“创新”过程(一)师生体验 局部创新一件作品的完成,肯定是要分几个步骤进行的,而我们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完成作品时,肯定要选择作品中最难的部分教会孩子们。只要作品中最难突破的地方掌握了,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聪明的老师往往会选择局部创作中最难点教给学生创作的方法。如一位老师执教三下纸杯娃娃时,老师就告诉孩子们以前我也像你们一样用完纸杯就扔掉的,可现在老师用完的纸杯就把它们保存好,做成了许多漂亮的纸杯娃娃,并课件出示,老师就随机引导:“孩子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手中的纸杯也变成漂亮的纸杯娃娃呢?”孩子们各个跃跃欲试。当老师示范做纸杯娃娃时,老师问:“一个纸杯娃娃由几部分组成?你们觉得那个部位最难做?”生说:“娃娃的头部。”师边讲边制作:“把纸杯的上部分倒过来粘贴到下部分,再用剪刀剪一条帽沿,粘在帽子的外面,就像一位娃娃兵了,不过剪头发的时候,要注意长短适中,粗细均匀。”老师讲完了,让学生也尝试着做一做最难的部位,老师到学生中间进行适当的指导,局部创作为作品创新奠定了基础,它是学生创造作品的关键。(二)生生体验 合作创新我们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中,鼓励孩子们合作,一堂有限的时间,如果让学生完成一件精美的作品,时间可能来不及,另外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劳技课,要让每个学生体验实践创作的快乐。因而在实践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边干活,边合作,让每个孩子的思维在合作中擦出火花。四下劳动与技术课的主题一:小布袋的缝制这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劳动与技术课,按文本的要求课堂上需学生完成创意小布袋的作品。老师先是教会学生缝制布料常用的平针法和回针法,然后采用各小组合作、老师与同学合作等不同的方式尝试着做一个创意小布袋,在各组都能够反复操作直至熟悉时,老师提出一个要求:“同学们,我们现在进行小组缝制小布袋比赛。”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一个个都动起手来,都想自己组得第一。几分钟过后,一个个新的造型在孩子们的手中产生了,有“小兔笔袋”、“电视遥控袋”、“零钱包”、“环保袋”、“手机换件”等许多的作品,这是同学和谐合作所结出的硕果,课堂上,老师不但评出了“最佳作品创新奖”,老师还颁发给第六组一个“最佳和谐合作奖”,老师告诉孩子们和谐合作是创新作品的前提。(三)发展个性 鼓励创新创造是永无止境的,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现实的教育让我们认识到:“学生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在劳动与技术课上,老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造意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个性,使作品呈现出个性化。一位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劳动技术课实用收纳盒,边讲解边进行示范制作了一只方形的零钱盒,然后,问学生除了用盒子做零钱盒,还可以用多么材料,还可以做什么形状的储蓄罐,学生大胆想象,纷纷回答可以做可乐罐、牙膏盒、药盒,也可以做成圆柱型的、爱爱的随后,老师就让学生放手做一做,比比谁的收纳盒做得最美,学生不仅做出的收纳盒各不相同,而且学生在装饰美化收纳盒时,每件作品都做得独一无二。善于绘画的学生在上面画了美丽的图案,心灵手巧的学生会粘上剪纸作品,文学水平较高的人会写上警言、小诗每件作品学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件作品都有他的特色,各种作品在给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使其感受到了创新的乐趣,激发了创新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了提高。三、展评欣赏,激发“再创”欲望(一)交流评价 互学创新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平时的劳动技术课教学中,让我们灵活地使用评价手段,适时捕捉激励的契机,恰当运用激励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劳技课中学到知识、享受教育。当一部分同学完成作品的时候,如果我们老师发现有什么好的作品,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发现同学作品的闪光点,让正在完成作品的同学学一学,这样不但表扬了创新作品的学生,其他同学也可以对自己美中不足的作品进行修改,美化,完善自己的作品。在教学三上神奇的纸条时,老师让学生剪下各个纸条按一定的规律,通过折、卷、贴、编等方法,让学生做各种各样的彩带,大部分的孩子做出的彩带会是老师示范后的那一样,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创新,当学生在实践操作时,我们老师就要去学生中发现他们个性的作品,老师如果有发现与众不同的作品时要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再将个性的作品让学生来评一评,好在哪里,同学做的作品哪些地方值得学习的。这时会有一部分同学会学着好的作品尝试着做一做,或者在交流评价的过程后,大部分学生会修改自己的作品,力求使自己的作品也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二)激励评价 创新作品激励评价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开启学生学习的智慧。每个学生都很喜欢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赞美声,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学生肯定与表扬。老师激励的评价如“润滑剂”,使整堂课充满欢乐与愉悦。王老师在执教三下的纸杯桌椅时,在教学一开始,王老师先和学生做了个玩椅子的游戏,告诉学生:“你可以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当然为了看得更仔细,你也可以站起来看一看,通过你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看得很仔细,说得很具体。一生说:“我发现了一张椅子是由椅面、椅背、椅脚组成的。”老师说:“你不但善于观察,而且表达的很清楚,了不起的孩子。”一生说:“老师我还发现,这张椅子四平八稳,坐上去应该很舒服。”老师说:“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说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我很愿意和你交朋友。”经老师这么一表扬,学生们乐开了怀,和老师的距离也渐渐地拉近了,在做作品时也发现学生用心地做着,没过一会儿,“沙发椅子”,“休闲沙滩椅”、“精致的贵族椅”、“可爱天使椅”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呈现在讲台桌上。(三)生活实践 竞赛创新都说好戏还在后头,我们的劳技课堂不但让学生感觉有趣、灵动、好玩和新鲜,更应该让学生感觉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那么的愉悦。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学,在课的结尾,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大胆尝试课外拓宽劳技的实践操作。如三上劳动与技术主题二漂亮的相框,当学生会制作漂亮的相框后,可以布置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请为爸爸妈妈或朋友制作一个相框。并给做好的作品拍摄照片,在班级里进行展出、评比,让同学们能更多的欣赏同学的个性的作品。如四下劳动与技术主题五风筝的设计与制作后,可以进行飞翔吧!风筝活动,让孩子们带着自己做的风筝到操场上进行放风筝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发现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