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案例设计 (2).doc_第1页
海底世界案例设计 (2).doc_第2页
海底世界案例设计 (2).doc_第3页
海底世界案例设计 (2).doc_第4页
海底世界案例设计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插上想象的翅膀畅游海底 海底世界教学案例魏 娜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3. 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能分别找出两段的中心句,并能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学习了解海底世界。并能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准备:图片、相关海洋的资料、词卡教学时间:两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1、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开个我了解的海底世界的读书交流会,好吗?别担心你对此一无所知,书上第24课海底世界就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有关海洋的知识,相信大家看过、读过之后会有所了解的。请打开书先读读,再来交流交流,好吗?” 通过CAI欣赏海底美丽的景色,再次整体感受“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设计意图:这里,由开读书交流会切入,使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成为学生的内需,从而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动机和积极性。2、读后交流:“读了这几遍,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来交流交流”。(学生各抒己见)3、说后反思,明确要求:“刚才大家交流了许多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听着这些交流,你满意吗?从这样的交流中你有更清楚的了解、更深刻的印象吗?(没有)。看来,交流并非是随随便便说说而已,要让别人听了你的介绍、你的交流有清楚的了解、深刻的印象,我们还得好好地想一想:怎样来交流。(学生各抒己见)对,我们应该一个意思一个意思地交流,这叫有序,不东拉西扯;还应该围绕每个意思说上几句话,这叫说具体,说清楚。其实,课文海底世界就是这样向我们作介绍的。愿意来学着说吗?(愿意)”设计意图:学生通读全文后,对海底世界必定有所感知有所了解,让学生读文后进行交流,能够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望,让学生产生读书的愉悦之情。但是,学生学习课文,并不仅是要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学习课文是怎么写的,更要积累和运用文中新的语言图式,来习得语言,发展语言,这才是有效的学习。当学生交流后所得,引导学生反思:怎样交流才会让人有清楚的了解、深刻的印象呢?又一次激起学生的读书动机,启动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带着阅读期待从通读进入到精读,从感知内容的朗读进入到探究如何表达的研读。二、朗读品赏,了解图式。1、读通第2自然段:“课文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海底虽然宁静但也有声音这个意思。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它是怎样介绍的,好吗?”(学生先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再指名朗读,把这段课文读正确、读连贯。)2、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这段课文是怎样把海底宁静有声介绍清楚的呢?(学生默读,作批注)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嗡嗡啾啾汪汪打呼噜的时候的时候的时候4、赏读第2自然段:“你们看,第2自然段就是这样有条有理地先介绍海底是宁静的,再介绍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在介绍声音时,跟你们的介绍有何不同?(学生小议)是啊,它通过打比方和像声词,说出了有哪些声音,用排比句表现了声音的多。让我们看着板书,再听一听,欣赏欣赏,好吗?”(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板书边听课文边欣赏。)“怎么样?这样的介绍清楚吗?你们喜欢听吗?愿意自己来读读吗?”(学生自由赏读第2自然段,再指名读,把第2自然段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海底的神秘有趣。)设计意图:这里,学生先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探究出课文的语言图式,再进行听、读的品赏,旨在让学生了解、熟悉新的语言图式,为尝试运用作好准备。三、运用图式,学习表达。复述第2自然段:“瞧,这样的介绍多清楚,多生动啊,谁都喜欢听。你们能这样和别人交流吗?”(学生自由练述,然后指名复述)设计意图:由读到述,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文中的语言图式来描述海底宁静、有声的奇异景象,让学生在尝试中将这新的语言图式与学生原有的语言图式进行融合、同化,达到丰富图式,发展语言的目的。所以,教师在这里要特别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读、述氛围,让学生愿读,敢述,乐述,多述。“在宁静的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每一种动物各有各的声音,即使是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也不尽相同。在介绍交流时,你能加上一些你想像出来的声音吗?”(指名学生想像复述)设计意图:这儿,让学生想像复述的目的有2个:通过想像,进一步体会海底声音的多,感悟海底的神秘、有趣;再次尝试运用打比方和逼真的象声词、排比句等语言图式体现海底的奇异。“听着你们的介绍,老师忍不住也想介绍介绍,把我所了解到的和你们作一番交流,欢迎吗?”(老师有情有味地复述)“怎么样?喜欢听这样交流的吗?如果你们和老师一样,带着自己感受来介绍来交流,也会这样生动的。如果能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作些补充,则会更精彩!想试试吗?”(学生同桌互述,指名复述。)设计意图:这是第三次复述,由老师富有人情味的范述导入,使学生在趣味盎然中感悟到:交流乃是交流者个性化的行为,是彼此间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彼此间生命的对话。从而会在这投入地动情地表述中自觉地努力地用新的语言图式来重构自己的语言结构。这种开放性的、个性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必将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智慧的发展。设计理念: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深刻印象。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们精心制作了一套动画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海底世界一课,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之处,但这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海底那静中有声,动静结合的奇异景色。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创设了和谐情境,即通过CAI让每位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进行海面和海底的对比:利用动画先后演示海面上波涛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和海底悄然无声的对比情境,并分别提问: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个什么词来形容它?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宁静”这两个词的意思,更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整体感知,加深印象:通过CAI欣赏海底美丽的景色,再次整体感受“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立下大志,长大探究海洋奥秘的情感。这样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创设和谐情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体现了学生为本,教师是一个组织者的新教学理念;最后,“感情朗读”能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出海底景色的奇异,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形象表演或者声音模仿既是对抽象文字的具体反应,又是培养学生其他能力(比如表演能力)的一个契机。教学反思:一、精心设计,以读促学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怎么教,至于教什么学什么都被忽略了。就像厨师做菜,过分强调菜的花样,讲究色、香、味、形。至于菜对人体的营养却被忽略了。因此,学生尽管吃了许多精致的“食品”,却仍然“营养不良”。而我在设计这堂课时,试图打破以往语文教学旧模式,摒弃繁琐的分析、空洞的说教,代之以引导学生多读感悟,构建以读为轴心,融读、说、听、思于一体的学生自主语文实践的教学模式。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特别注重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激疑促读、个别检查读、教师领读、看图读文、同桌互读、表演朗读等,力求调动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意识到自己酿的蜜最甜,力求作用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感素养的形成、人文精神的养成。正如新大纲提出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1凭借朗读,活化情境老师在教学中,不是一味让学生读,而是巧妙设计,营造入境悟情氛围,凭借朗读,于不经意中通过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使学生产生一种如见其人、如视其物、如临其境的阅读心理状态,构成一种心理图像,加强了语言感受力。如在指导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那部分,我大胆采取让学生模仿动物发出的各种奇怪的声音,想象还有哪些可能发出的声音,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此时,我更是全身心地投入,拿着“海底听音器”俯下身来侧耳倾听,在体会到这一趣味后,学生有感而发,深情并茂地去朗读,顿时各种声音在班里响起,使情景教学得以升华。 2凭借朗读,品味情感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要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须引导学生人其境、通其心、感其情,进而借助表演朗诵,以抑扬顿挫之声,表身临其境之意,抒深切真挚之情,以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如教学“窃窃私语”,我引导学生,让他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动作模仿,学生们兴趣高涨,纷纷小声地对着同伴的耳朵讲起来,那股认真劲儿,真是可爱!结果不用教师正儿八经解释“窃窃私语”一词,学生已自读体会出来了。正如我国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所说的:“必须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相关信息模块,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准备和敲击妙语的“打火石”。教学中,张老师正是通过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动作表演等辅助手段来指导朗读,使学生感悟到了丰富的形象。 二、善于激励,诱发潜能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别出新裁,恰当得体,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激活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其中有直接了当的称赞:“X X同学可会学习了”,“X X同学读书的姿势真好”,“你真聪明,这么短时间就能读得这么好”。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发言难免会出差错。这是我不是批评,而是不断激励学生改正错误,获得成功。“他读错了,我们一起帮帮他”,“声音还不够小,谁能再读小声点(窃窃私语)”,“不用紧张,读得很正确,继续读”。那位紧张得读书结巴的同学听了老师这番话,顿时消除了紧张心理,继续流利地把课文读完了。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