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析油画对装饰的影响 一、油画创作中可以借鉴的装饰性画面构成因素 (一)平面化的空间处理方式画面的空间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空间画家在平面的画面中所营造的是视觉上的心理空间他们面对客观物象有着不同的观照方式或立足点固定的近视或远视的静观或立足点不同的多时段、多角度的动观这些观照方式反映到画中表现为从二维到五维不同的空间样式装饰性画面的二维空间样式是以平摊变位之法用穿插挪让、共用线和共用形、远近一律和远大近小、线群平行、主从序列改变、个体影像、个体结构描写等技巧把自然空间中的纵深和体积转化为画中的无纵深感无体积感的平面2平面化也是西方现代派绘画产生的基础他们在油画创作中对平面化的运用方法分别表现为:从塞尚到立体派主张把握空间的平面化进行再构成的方法;从高更到纳比派及马蒂斯主张综合主义即装饰性的平面化方法3每一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构造画面空间的方法这也是体现画家个人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尼加拉瓜画家阿尔曼多莫拉莱斯巧妙地创造出一个介于平面和立体之间的二度半空间来安排他画面中的人与物来体现他的想法他认为三度空间感太强二度空间又太平难以激发观众的想象二度半空间中没有画出的半度空间隐藏着他的心迹有待于通过欣赏者的想象来填补扩充从而使艺术作品实现一次新的完成中国当代油画家王克举先生也是运用平面化的空间处理方式来进行油画创作的他为了弱化画面的深度空间通过近乎平涂但充满微妙变化的色彩和平面剪纸般抽象的形状来组织画面营造了具有强烈装饰意味和形式感的新的画面空间 (二)高更在塔希提岛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以面为要素通过平涂富有秩序感的色块构成了装饰性极强的画面野兽派画家马蒂斯认为“一切都是秩序和美丽奢华、宁静、愉悦”他用纯色平涂的平面化和装饰性的简约画风集中体现出“艺术是一种装饰”是“一种精神慰藉”在其作品红色的和谐中他通过几条直线对画面进行合理的分割用点、线、面、色彩以及阿拉伯装饰风格的图案构成画面的形式因素在装饰性图案式的表现与平衡中将其作品推向了纯粹的境界4 (三)四角四边的画面负形构成方式我们若把画面中的实体形象看作正形那么非实体的部分就叫负形画面的四边四角正是容易被忽略的负形部分装饰画对于四边四角的画面负形十分重视它是构成画面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油画基础训练构图中总会有一个主体画面的四边四角作为背景毫无生气好像和主要物体无任何联系中国当代油画家闫萍教授对此作过专门的研究她的构图受中国围棋理论“金角银边草肚皮”的影响把作品的视觉中心“画眼”比作围棋的“活眼”从把握大局的角度出发在画面四边四角的负形中布局了无数的“棋子”构成了画面饱满肿胀、毫无空隙、充沛绚烂的独特风格马蒂斯曾说画面不存在可有可无的部分不起积极作用者必起破坏作用画中面积愈大作用愈大大面积压制小面积决定小面积的命运如果浪费面积那是绘画的自戕5所以在组织油画作品上各种形的时候首先在面积上要有所区别面积上的等量会使画面在构成上产生均等感缺少变化其次形状上也要有所区别形状上的相似会产生造型上的雷同在创作过程中假如遇到相近相似的形就要对其进行主观的处理在强调其形的特点的基础上强化两者之间在宽窄、大小、方圆、长短和整与碎的对比关系形的变化来自画家对客观物象的感受和主观强化处理到什么程度则是依据画面的构成关系和主题的表现来确定的6 二、装饰性造型方式在油画创作中的尝试 (一)分解组合法分解组合法就是将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进行分割或分解根据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审美意愿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画面我们在观察物象时总是为某种意识所主宰常常看不到其“全部真相”当我们以超常态的目光反复地观看逼迫自己从泛泛地观看变为注目地观看时会发现一些早已存在、自己却从未看见的东西会越看越有“内容”似乎发现了一个“大宇宙”即近距离微观小小的局部形态以采集的方式将这些有趣的形态记录下来或是将其中一个形态拆散、重构、渐变、错位、重叠、透叠、变异等或是从正负形、黑白调、虚实变换中寻找灵感我们会发现造型的无穷乐趣7装饰画的这种造型拓展在油画创作中同样适用我们可以做一些这样的尝试:在身边任意选取一些物品仔细观看如:各种蔬菜、水果不同大小的各种剖面、构成植物的各种结构元素等这些微小的结构单位是我们所熟悉物体的陌生因素它们被挖掘出来加以强化后潜在的因素可以让我们的作品在“抽象”与“具象”造型之间做出任何选择选择、抽取出一些画面需要的造型元素后或者对这些元素直接进行排列组合;或者对它们进行各种方向不定形的分解或分割后再对分割的块面进行重新组合;或者对这些分解后的元素进行水平、直立、倒垂、倾斜、弯转、突破等各种形态的装饰变形后再进行松紧疏密、强弱虚实、穿插透叠等各种秩序的排列如同布局围棋中不同方位的棋子一样对画面进行总体的设计与布局从而创作出充满奇异形态的全新的油画作品 (二)夸张变形法夸张就是强调对象的主要特征甚至夸大和渲染这些特征达到突出重点、揭示对象的本质目的当适度的夸张不能满足艺术家的表达愿望时就会出现变形的手法装饰的这种造型方式运用到油画创作中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出自画家主体的需要他们借助画面上扭曲变形的形象来发泄自己内心忧愤的情感如二十世纪的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柯勒惠支等就是以这种变形的方法来表现社会的动荡与战争的恐慌对现实进行无声的控诉二是出于强调画面纯粹形式美本身的需要如野兽派泰斗马蒂斯常常为了一根线条的流畅性而牺牲形体结构他改变形体是为了追求画面高纯度的形式美三是为了彻底接近绘画本质的需要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就是通过各种变形方式来寻求对艺术本质的深入透视3 三、装饰性色彩的特性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一)色彩的单纯性中国传统的装饰色彩主要以固有色为主越来越多的油画家也抛弃了物体的明暗、投影等因素依据人的视觉经验对物象的色彩进行概括、提炼与抽象使之单纯化体现在画面中就是运用充满光辉的、高纯度的、表现物象本质特征的固有色来体现色彩本身的美感所以在色彩上不能按肉眼看到的被大气层淡化了的色度而应该发挥画家特有的色彩修养和技艺去加强色彩感用强烈的色彩对比组织画面的调子8 (二)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热情似火喜欢用纯色作画尤其是纯粹的黄色他把黄色称为爱的最高闪光正如爱包含强烈的爱和平静的爱一样他有着不同黄色调的作品金黄色调子的向日葵在他眼里是光和热的象征整幢房子发出光亮的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被他称为“光之屋”星月夜是凡高色彩象征主义的名作撕裂似火的松树是哥特式教堂的象征画中月亮是耶稣的象征十一颗黄色的星星象征十一位使徒星月交辉的天空是复活的耶稣正在发表讲话9 (三)色彩的夸张性装饰性色彩是自然色彩与理想色彩的巧妙结合为了追求画面形式意味的主观需求艺术家会在油画创作中对色彩进行夸张与变色处理几乎所有的色彩大师对画面色彩的处理都具有偏离和改变客观物象本色的特征高更曾说为了表现出装饰性的画面效果有必要改变物体的色彩马蒂斯也提出“色彩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服从于表现”的观点中国当代油画家闫萍声称自己作品的色调更多的是主观的设定和幻想她的很多作品和粉色系有关她认为粉色使人联想到婴儿的皮肤、爱情、浪漫让人留恋和热爱这个世界改变色彩和改变形体一样会使原本稳定平静的视觉图式波动和活跃起来形成情感冲击力量同时由于种种的改变和偏离必然包含着很强的主观性因而就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模拟卷:艺术与科技融合在艺术市场中的机遇与挑战试题
- 2025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库:火灾预防与逃生消防安全应急预案修订试题
- 2025广西来宾市第八中学公开招聘9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淮南田家庵区第十九小学聘用教师招聘3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云浮郁南县“粤聚英才粤见未来”招聘医疗卫生人才3人(第二轮)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眉山市东坡区从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中考核招聘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家具厂生产计划制定规章
- 2025福建厦门市集美区双岭小学非在编教师招聘2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甘肃平凉市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招聘6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黑龙江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招聘工作人员7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肝胆外科专科知识题库及答案
- 《数字媒体基础与实践》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 滁州市珠龙广卫绢云母粉厂滁州市南谯区将军山绢云母矿1万吨-年露天采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迷你中长导管-
- 钢质防火门安装施工方法
- 优化物理教学策略的思考(黄恕伯)
- GB/T 26358-2022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
- GB/T 25146-2010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验收规范
- GB/T 14825-1993农药可湿性粉剂悬浮率测定方法
- GB/T 12008.7-2010塑料聚醚多元醇第7部分:黏度的测定
- 文化政策与法规(第一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