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河南的钱庄银号出现在鸦片战争前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数量不断增加,分布日益 广泛,但经常处于创办与倒闭的变化之中。同和裕银号创办于 1912 年,成立于河南新 乡,以 1.2 万元起家,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在金融、工商、社会事业方面都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 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银号。 到 1933 年, 它开办有 41 家联号、 55 家工商企业、 3 所学校,开办有自己的医院和电话局,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大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 同和裕银号形成了一定的经营理念:多种经营、广交名流、客户第一、注重信誉、重视 信息、重用人才。但是,到了 1933 年,由于自身经营中的失误、银行的竞争排挤、政 府对钱庄的打压限制及王晏卿个人好大喜功、固执己见的性格缺陷,同和裕银号出现了 挤兑风潮并很快停业。政府和银行团在救济同和裕银号的过程中,各怀鬼胎,最终没能 使同和裕银号复业成功。1937 年 10 月,新乡司法处裁决同和裕银号破产。同和裕银号 对新乡乃至河南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的倒闭给广大的下层储户 带来了重大损失,也影响到了部分民众的生活。 关键词:同和裕,银号,钱庄,王晏卿 iii abstract the native banks appeared in henan provi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opium wa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ncreasing the number, distribution,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but often started with the collapse in the changes.tongheyu bank founded in 1912, was established in xinxiang, henan, to 1.2 million started, after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finance, business, social undertaking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nd become the largest bank in north china . by 1933, it opened with 41 associated, 55 businesses, 3 schools, and have their own hospitals and the telephone office, forming a comprehensive enterprise.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tongheyu bank formed some business concept: various development, make celebrities, customer first, focus on reput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formation, reuse talents. but by 1933, due to their own business mistakes in the banks competitive exclusion, the government crackdown on banks restrictions and wang yanqing personal ambitious, opinionated personality defects.tonghe yu bank appeared and quickly closed. government and the banks and the margin of silver in the number of relief with the process, own ax to grind, do not make the final margin with silver numbers and the resumption of business success.in 1937 in october, xinxiang judicial ruling tongheyu bank bankruptcy. tonghe yu margin of xinxiang and henan banks i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masses, it closed lower brings great loss, depositor also affected part of peoples lives. key words:key words: tongheyu, chinese native bank , wang yanqing 绪论 1 绪 论 绪 论 一 选题意义 钱庄(银号)是中国传统的金融机构,在社会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河南不是 中国的金融中心,钱庄(银号)也不像上海、天津、汉口等大城市发达。然而,河 南地处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民国成立以后,河南政权更迭,政局不稳,社 会动荡。官办银行不论是中央银行还是地方银行,屡受战事影响,或为当权者所利 用,乃使客户存入银行之款时遭停付。民办银行受此环境影响,更是不敢轻易涉足 河南。故而,客户多将资金存入私人钱庄(当地多称银号) ,钱庄乘势而为,大有发 展。同和裕银号正是这些钱庄的典型代表。 同和裕银号创办于 1912 年,诞生于中原腹地新乡。它以 12000 元起家,在复杂 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发展壮大,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到 1933 年发生挤兑风潮时,已 经形成了以总管理处和新乡同和裕银号为核心,北伸平津、南延沪宁、东达新浦、 西抵西安的网状格局。它在全国开设有 41 家联号或办事处,并与 1931 年接办大中 银行,还在多个市镇经营有 55 家工商企业或店铺,并办有自己的医院、学校和电话 局,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银号,河南的三大地方金融机构之一,在河南乃至全国金 融界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同和裕银号的兴衰考察, 我们可以窥见河南乃至全国 的金融业面貌。 经过 30 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时至今日,改革仍在继续和深化。金融业改革已进入了快车道:民办银行在各地攻 城略地,各地的邮政储蓄和信用社逐步转化成银行,部分城市的商业银行开始了跨 地域的扩张经营。可以预见,中国的金融市场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通过同和 裕银号的兴衰考察,或许能为我国的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钱庄(银号)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是,多数学者都 从钱庄的整体着眼,即使以地方钱庄作为考察对象,也都把目光放在上海、天津、 汉口等金融发达的城市,且多数学者从宏观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分析。因而, 同和裕银号的兴衰考察 2 有必要从微观入手,对个体案例进行剖析。笔者对同和裕银号兴衰的考察,正是基 于这样的考虑。 二 学术史回顾 有关钱庄银号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 然而,专门研究具体钱庄的论文,笔者 没有查阅到。至于同和裕银号,笔者也没有检索到相关论文。但是,有关同和裕银 号的资料不少,影响较大的是新乡市政协组织采访当事人、核对档案资料后整理的 几篇文章: 张玉峰整理的 同和裕银号的创办于发展 、 同和裕银号经营的工商业 、 同和裕银号的经营管理和王仲成整理的新乡同和裕银号始末 ,王文波也根据 自己的经历写有在同和裕银号工作的回忆一文。 以上文章对同和裕银号的发展 经过有了一个大致的描述,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记忆模糊,这些人的回忆文章出现 记述失真,甚至互相矛盾的现象。如同和裕银号与山西票号及开封各银行的激烈竞 争,事实上并没那么激烈,一些是过分夸大。后来,慕陶(即王文波)又发文对张 玉峰整理的文章进行了订正。以上这些文章加上王晏卿个人的自述和王文波、赵修 良的同和裕的倒闭 ,结集出版新乡文史资料 第 5 辑 同和裕银号兴衰史 。更 难得的是赵修良、董钰经过进一步地搜集和查阅档案资料发表了汴城提款风潮揭 开了同和裕破产的序幕一文,该文引用原始档案如省政府对同和裕倒闭的处理、 同和裕银号破产的申请书和新乡司法处关于同和裕银号破产的裁决书原文,对同和 裕银号的倒闭过程进行了更详尽的描述。 此外,当地的县志、市志对其也有记述。但都没有跳出同和裕银号发展历程的 框架,只是对其中的史料进行了进一步的去伪存真。 学术界关于钱庄的研究主要在这几个方面:关于钱庄的性质、作用和发展方向的研究,如张国辉: 二十世纪初期 中国的钱庄和票号 , 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 年第 4 期和黄逸平、袁燮铭: 晚清中国钱庄的资本主义化 , 学术月 刊1988 年第 1 期;关于钱庄与洋行、银行的关系研究,如何益忠: 变革社会中的传统与现代:18971937 年的 上海钱庄与华资银行 ,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8 年第 3 期和高海燕: 外国在华洋行、银行与中国钱庄的近代 化 , 浙江大学学报 哲社版2003 年第 1 期、 近代外国在华洋行、银行与中国钱庄 , 社会科学辑刊2003 年 第 2 期;关于钱业人物的研究,如秦亢宗: 上海钱业领袖秦润卿 , 宁波大学 人文社科版1998 年第 9 期;关 于钱业公会的研究,如吴景平、张徐乐: 上海解放初期的钱业公会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4 年第 5 期;关于区域钱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汉口、天津也有涉猎,如刘俊峰: 民国时期汉口钱庄与华资银行 关系的探析 19121937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9 年第 6 期, (韩)林地换: 论 20 世纪前天津 钱庄业的繁荣 , 史学月刊2001 第 1 期。这些成果研究了钱庄的起源、性质、发展变化、衰落原因等,但对钱庄 的运营机制、钱庄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作用、钱业人物与钱业家族、地域钱庄的延伸的研究缺乏成果,特别是具体钱 庄几乎没有涉猎。 分别发表在河南文史资料 ,第 16、36、23、37 辑。 赵修良、董钰: 汴城提款风潮揭开同和裕破产的序幕 ,政协新乡市新华区学习文史委员会: 新华区文史资料 , 第 6 辑。 绪论 3 另外,由于同和裕银号在河南的重大影响和地位,当时的报刊也对其进行过报 道,主要集中在其倒闭这一时段,河南省政府在其统计资料中也提到同和裕银号创 办的企业。这些统计或报道,在后文都将提到,作为本文的重要资料。本文旨在结 合原有的史料,通过进一步的比较鉴别,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企业发展历程,并总 结出兴衰原因、经营特点及管理体制特征,进而勾画出民国时期河南钱庄银号的大 致面貌。 一 同和裕银号的发展进程 5 一 同和裕银号的发展进程 (一)民国成立前的河南钱庄业概述 钱庄是中国传统的金融机构。它最初来源于货币兑换。明代中叶以后,伴随着资本 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沿袭了数千年的铜钱货币制度已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的需要,中国的货币制度过渡到银两货币与铜钱货币并行的时代。即商品的大宗交易和 国家财政收支多以银两货币计价收付,商品的零售则以铜钱货币为主。由于银两与铜钱 并行,人们在生活中便有了两种货币兑换的需要。于是,满足这一需要的货币兑换业应 运而生。中国的货币兑换业主要是由钱庄和银号组成的。 钱庄偏重于兑换铜钱,银号 重在将足纹银(白银纯度较高的一种银两货币)兑换成不同成色的块银或者碎银,或将 元宝银兑换成碎银,这便是钱庄和银号最初的来源和差别。 但是,随着货币兑换业竞 争的加剧,钱庄和银号在业务上已经没有多大的差别都经营存款、放款、兑换,甚 而汇兑业务。故此本文将其统归于钱庄业下进行考察。 河南最早的钱庄出现在何时?由于资料欠缺,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各种著作和 文献对此记载不一。 河南省志金融志认为清咸丰年间在开封设立的泰恒钱庄和有 余钱庄是河南最早的钱庄。 信阳地区金融志上记载“清咸丰元年(1851 年)固始 县城关龙瑞德、熊同生、钱太生三个钱庄开业” 。 刘克祥则通过对河南 47 个县的考察, 认为 1840 年以前,河南 10 个县就出现了钱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 河南最早的钱庄出现在鸦片战争前后。 此后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钱庄逐渐在各地出现。仍以刘克祥对河南 47 个 县首家钱庄开设的年期为例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下表。 在钱庄和银号出现之前,由钱桌和钱摊来完成,即在经营它货的店铺里或街上摆一张桌子,放上几串钱,开展货 币兑换,它们是钱庄的最初形态,只是没有正式店面或者规模较小而已。 事实上,它们在称谓上仍有差别。(1)根据各地习俗来划分,各地习俗不同称谓不一致,长江流域一带如上海、汉 口、重庆等地多称钱庄;华北如天津、北京等地及华南部分地区如广州、香港等地多称银号; (2)根据规模的大小 来称谓,规模较大者称银号,规模较小者称钱庄; (3)根据业务范围来划分,营业偏重于汇兑者称银号,侧重于存、 放款者为钱庄。 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河南省志金融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4 页。 信阳地区金融志编纂委员会: 信阳地区金融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1 页。 刘克祥: 近代农村地区钱庄业的起源和兴衰近代农村钱庄业探索之一 ,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 年第 2 期。 同和裕银号的兴衰考察 6 表 1-1 河南部分县首家钱庄开设年期表 首家钱庄开设年期 调查县数 1840 年以前 18401894年18951911 年19121926 47 10 7 17 13 资料来源:刘克祥: 近代农村地区钱庄业的起源和兴衰近代农村钱庄业探索之一 , 中国经 济史研究2008 年第 2 期,第 14 页。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统计的 47 个县中,1927 年以前全部有钱庄出现,民国成立前 已出现钱庄的现有 34 个,占调查总县数的 72.3%,而在北京政府时期出现首家钱庄的县 份有 13 个,占总数的 17.7%,说明民国成立前多数县已有钱庄出现。在民国成立前出现 钱庄的 34 个县中,18951911 年间,即甲午战争结束至民国政府成立前有 17 个县, 占 34 个县的 50%, 可见这一时期为河南农村钱庄大量出现的时期。 这种情况应该归于甲 午战后清政府放开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农村封建自然经济大量破产和商业经济日益活 跃。 以部分地区的钱庄发展情况为例考察,如今信阳一带。当时,清中央政府在此设置 有光州和信阳州,直属河南行省。光州的治所在今潢川县城,下辖光山县、固始县、息 县、商城县和潢川县;信阳州治所在今罗山县城,下辖罗山县和信阳县。据信阳地区 金融志记载,该地区从 1851 年龙瑞德、熊同生、钱太生三家钱庄开设后,不断有钱 庄出现。 “从光绪年间至清末,信阳一带各县先后出现钱庄、银号、钱店多处。有钱庄 32 家、钱店 2 家、钱铺 6 家。 ” 其中光州所辖的固始县可考的钱庄就有 10 家,地点均 在固始县城关 清咸丰元年(1851 年)有 3 家:龙瑞德、熊同生、钱太生,咸丰六 年(1856 年)有 7 家:赵林恒的壹元藏钱庄、竹小衡的义和祥钱庄、魏明轩的天玉祥钱 庄、张文卓的张洪太圆钱庄、夏炳斋的夏公新钱庄、芦万毅的卢天诚钱庄、殷小清的殷 同义钱庄。这些钱庄以龙瑞德实力最为雄厚,它吸收存款、发行货币(土票) ,甚至发 放高利贷。 除信阳地区外,其它市镇也有钱庄、银号的记载。省会开封, “至光绪、宣统年间有 信阳地区金融志编纂委员会: 信阳地区金融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 6667 页。 见信阳地区金融志编纂委员会: 信阳地区金融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14 页、第 67 页。 一 同和裕银号的发展进程 7 钱庄 100 余家,按资本额分上、中、下三等。 ” 如果除去下等钱庄(规模小,应为钱店 笔者) , “开封至清末还有钱庄五、六十家。 ” 漯河, “钱庄业创始于同治间,期时 只有三、四家,资本数额百串制钱,大亦千数串。兑换银两、自备熔炉,又谓之炉坊。 至光绪中叶有 20 余家。 ” 洛阳, “民元以前洛市大小钱庄三十余家。 ”此外,从各地所 编的市志或金融志上看,周家口、归德(今商丘) 、南阳、新乡、许昌等均有钱庄记载, 不再一一叙述。 甚至在一些商业不发达的偏远集镇也有钱庄出现。如南召县,1901 年 上海金融资本“九成号”在李青店设九成隆记丝绸庄。接着,他又在板山坪设九成庆记 分庄,兼办银钱兑换、存款、放款、汇兑及金融买卖业务。 可以说,河南的多数县都 有钱庄的影子。刘克祥曾对 20 世纪初的河南钱庄做过调查,在统计的 50 个县中,41 个县有钱庄,占总数的 82%。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河南的钱庄业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萌芽,经历半 个世纪的成长发育,到 20 世纪初,已全面形成。从空间分布上看,它已从最初个别集 市镇的星星之火,发展为成块成片,形成网络。 再从其他角度看这一时期河南的钱庄业情况。这一时期,河南的钱庄多数规模不大, 资本少,从业人员也不多。以商丘县为例。情况见下表。 表 1-2 清末商丘县个别钱庄情况表 行店名称 开设地点 业主姓名资本(银元) 从业人员数 开歇业时间 谦茂恒钱庄 县城北大街 刘小五 3 万元 12 18771916 年 显茂昶钱庄 县城南大街 山西阎氏1 万元 10 18891946 年 同茂钱庄 县城南大街 祁单立 5000 元 7 18911946 年 同泰和钱庄 县城北大街 柴丰卿 5000 元 7 18891946 年 开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开封市志第 3 卷,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97 页。 程有为、王天奖主编;河南通史第四卷,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01 页。 漯河商务调查报告 , 中行月刊1932 年第 5 期。 各地金融机构洛阳 , 中央银行月报第 2 卷第 2、3 导合刊,1933 年 2 月出版,第 228 页。 详见周口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周口市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22 页;商丘地区金融志编纂委员 会: 商丘地区金融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7781 页。南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南阳市志 ,河南 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601 页;新乡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新乡市志 (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 版 1994 年版,第 3 页;许昌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许昌市志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431 页。 南召县志编纂委员会: 南召县志卷 22,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821 页。 刘克祥: 近代农村地区钱庄业的起源和兴衰近代农村钱庄业探索之一 ,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 年第 2 期, 第 13 页。 同和裕银号的兴衰考察 8 资料来源: 商丘地区银钱业统计表 , 商丘地区金融志编委会编: 商丘地区金融志 ,中州古籍 出版社 1990 版,第 78 页。 上表可见,自 1877 年至 1891 年的 15 年内商丘县开业的四大钱庄资本在 5000 元 到 30000 元之间,庄均 12500 元,但差别较大,最多者是最少者的 6 倍。这些钱庄在 当地属资金雄厚者, 可见多数钱庄的资本都是很少的。再者,从从业人数上看,最多 的谦茂恒钱庄只有 12 个人, 这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钱庄一个分号或联号动辄二三 十人相比,差距是很大的。反映了当时钱庄业的业务量并不大。 民国前的河南钱庄,由于多数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较低,加上时局动荡及经营不 善等原因,不时有钱庄停业倒闭。如驻马店地区志记载,西平县光绪年间有钱庄两 家刘吉圣钱庄和李同兴钱庄, “该二钱庄均因发行庄票过多,业不抵债,于宣统二 年先后倒闭。 ” 周口市志也记载有“周口广泰钱庄,清末由广东人谢某开设,为时 不久收庄。 ” 漯河、洛阳也有钱庄倒闭的记述,1932 年 11 月的中行月报记述漯河 清末民初钱业歇业大半。 同样,1932 年 2 月出版的中央银行月报也记述有“洛阳 辛亥革命钱庄立脚不稳,均告停歇,市面银钱兑换改为钱摊” 。 综上所述,可见民国以前的河南钱庄已经在广大地区出现,但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 的影响多数规模不大,并且时刻处于动荡之中,不时有破产歇业出现。可见钱庄业无时 不处于有歇业有开设的变化当中。 (二)同和裕银号的创建与初步发展 1同和裕银号的建立 同和裕银号 1912 年成立于河南新乡。 新乡地处中原,为豫北重镇,交通便利。明清两代,随着卫河航运的发展,沿河两 岸商店林立,商贾云集,在县城北关和大北街已形成了商业区。到了 20 世纪,它的交 通优势更加明显,1904 年 3 月道清铁路(道口至清化镇)从道口经新乡至待王段通车, 此结论是笔者根据商丘地区银钱业统计表通过与其它钱庄、放账铺比较得出的。详见商丘地区金融志 ,中 州古籍出版社 1990 版,第 7882 页。 驻马店地方史志编撰委员会: 驻马店地区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336 页。 周口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周口市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23 页。 漯河商务调查 , 中行月报1932 年第 5 期。 各地方金融机关洛阳 , 中央银行月报第 2 卷第 2、3 导合刊,1933 年 2 月出版,第 228 页。 一 同和裕银号的发展进程 9 1905 年京汉铁路新乡车站通车, 新乡成为两条铁路的交汇之地。 再加上卫河航运直通天 津,新乡很快成为周围各县及晋东南的商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新乡市志对此有如 下生动描写: “晋东南的煤、铁,博爱的烟,沁阳的怀药,焦作的煤,荥阳的草编,原阳的大豆、花生、 麻类、红花,西南乡的小麦,东南乡的棉花、红枣、辣椒等均在此装车装船运往各地;北来的 海味、食盐、煤油、布匹,南来的文具、纸张、颜料、丝绸、食糖均在此集散,粮食、花行、 油坊、磨坊、客栈比比皆是,农副产品、土产日杂、棉布棉纱、百货文具、食品医药、饮食服 务行行俱全,新乡已成为豫北的商业贸易中心。 ” 在此基础上,新乡还出现了定期市, “当时,每年物资交流会(庙会)达 50 多次,大宗 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都在这里成交。 ” 并且,随着物资的丰富和交易的扩大,新乡还逐 渐形成了一些专业市场,如木柴市场、煤炭市场、粮棉油市场等,各市场内客商云集, 店铺林立,仅城内的北关大街、顺河沿街较大的商号就有 50 余家。 商业的发展加速了货币的流通, 提高了货币汇兑的业务量, 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 前提条件。新乡的银钱经营机构便有了生存的社会基础。初期,新乡经营银钱业的是一 些商号,又称里子号,即不设门面,银钱交易在内宅承做。随着金融业务的增加特别是 异地汇兑业务的亟待发展,新乡的工商资本开始纷纷转向借贷资本,里子号逐渐转化为 银号(钱庄) 。 同和裕银号建立之前,新乡已经有货币经营机构里子号存在。 新 乡县志记载“清末,县城有较大商号 50 余家,拥有资金 47.9 万元,有 38 家商号经 营货币存款业务,设里子号” 。 其中较大的有道生长、敬慎长、瑞盛长等数家。中华 民国政府农商部 1912 年统计,新乡有钱庄 11 家。 但笔者无法弄清统计是否全面,是 否包含该年成立的银号。这些商号经营货币存款、放款、兑换等金融业务,还经营土杂 山货等商业业务,它们对扩大贸易有积极作用,也为同和裕银号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了借 鉴。 同和裕银号能够建立与王晏卿(即后来的总经理)个人有重要关系。 新乡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新乡市志 (中)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 1994 年版,第 378 页。 新乡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新乡市志 (上) ,第 13 页。 新乡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新乡市志 (下) ,第 3 页。 新乡市志 把早期金融机构以商业为主兼营存放款的称为里子号, 把以存款放款汇兑为主兼营工商业的称为银号。 新乡县史志编纂委员会: 新乡县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 1991 年版,第 307 页。 河南省志编纂委员会: 河南省志金融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14 页。 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编: 中华民国元年第一次农商统计表 ,中华书局 1914 年版,第 242 页。 同和裕银号的兴衰考察 10 王晏卿(1886-1984) ,又名王静澜,原新乡县城姜庄街人,出生于一个经营银楼首 饰的商人家庭。他 10 岁入学,读私塾 7 年,16 岁随父亲王清臣在自家同和银楼学管账, 常与商贩接触,耳濡目染,对经营商业渐感兴趣,立志要做大生意。王晏卿 17 岁(1903 年)离开父亲到城北当时新乡最大的商号道生长当学徒,走南闯北,采购商品、押 运货物,熟悉了经营银号、屯粮放账的业务。这些经历为同和裕银号的创建和运营提供 了经验和技术支撑。 1911 年,王晏卿离开道生长,鉴于新乡便利的交通地位和日渐繁荣的商业,萌生了 建立银号的想法。 1912 年王晏卿与赵安侯等 5 人集资 9300 串铜钱 (折合银洋 1.2 万元) 在新乡顺河沿街创建同和裕银号,王任经理,赵副之。 2初步发展(19121920 年) 同和裕银号成立之初,在业务开展上面临两大困难:资金少和影响小。这造成了同 和裕银号不易吸引顾客,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竞争不过原有的钱庄。当时新乡最大的商号 道生长,成立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 ,经理王杰,东家郭庆云,资本 4 万两白银, 从业人员 255 人,除办理汇兑、存款、放款外,还经营粮食、土杂山货,在新乡附近有 很大的影响。 为此,王晏卿权衡利弊,认为必须创新业务,另辟新路,才能走到其它 钱庄的前头。在最初的十年里,同和裕银号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在新乡和 省会开封站住了脚跟。 (1)收售铜钱和贩卖草帽辫 1912 年,河南省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由省铜元局(1904 年 3 月设立)发行了一 批铜元, 借以逐步取代铜钱在市场上流通。 但在运行中出现了偏差, 群众惧怕铜钱废用, 纷纷要求兑换铜元,甚至赔钱也要兑换。王晏卿看到了商机,抓住机遇组织人力大量收 兑, “人员不足临时雇用,不仅大张旗鼓地在城里兑换,还派人分几路到各县兑换” 。 结 果,生意做了不到一年获利 1 万余元。 1913 年王晏卿去天津寻找做生意的门路,得知出口草帽辫是桩大生意,自己完全 可以做:草帽辫本小利大,有多少销售多少;新乡附近的南乐、清丰等县就是草帽辫的 新乡市红旗区是志编纂委员会: 红旗区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2 年版,第 12 页。新乡市地方史志 编纂委员会: 新乡市志 (下) ,第 3 页。 张玉峰整理同和裕银号的创办与发展 , 河南文史资料第 16 辑,第 3 页。 陈义初主编豫商发展史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419 页。 一 同和裕银号的发展进程 11 产区,有产品可以销售。于是,他从天津购来自行车七八辆,雇佣十几个人,常住清丰、 南乐,专门收购草帽辫,然后运往道口成批装船发往天津出口。贩运草帽辫获利可观, 加上收兑铜钱,开展存、放款业务, “仅一年时间,王晏卿的资本由 1.2 万元增加到 3.7 万元。 ” 收兑铜钱和贩卖草帽辫在同和裕银号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它获得了 丰厚的利润,在新乡站住了脚,为以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其次,它给王晏卿经 商才能的施展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坚定了他做大生意的信心,也刺激了他更大的雄心。 (2)低息放款 同和裕银号在新乡站住脚后,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一改其他钱庄高利放 款的方式, 于 1914 年实行低利放款,利息一般在 1 分 5 厘,如若大厂、大商号的大宗 款项,还会更低。同时,同和裕银号还实行高利吸收存款,一般月息 4 厘,高者可达 1 分 2 厘。 这样一来,同和裕银号的竞争优势就表现出来,当地一些小钱庄、银号便竞 争不过它。笔者以当地各钱庄向新乡蛋厂贷款为例进行分析。 清末民初,新乡打蛋业较为发达。据民国新乡县志续志记载, “清宣统三年,津 人赵某于北关外开设豫兴蛋厂,不及一载,因事停贸。嗣有地方绅富改组为裕丰蛋厂, 行销津、汉、沪三埠,日渐发达。而中本、恒裕、德昌、三和成、祥泰卿各厂,遂相继 开办, 逐年于生意活动。 时分日计用内外员役男女工人三千余名。 ” 开办蛋厂需要资金, 更新设备、 扩大规模、 购买原料都需要资金, 许多中小钱庄银号纷纷欲向蛋厂高息放款。 同和裕银号依靠强大的财力,向他们提供大量的低息贷款,并且给予更周到的服务。如 派人协助蛋厂赴天津采购机器,安装投产,甚至派出专人驻厂监督督促。这样做不仅加 快了投产进度,保证了贷出款项得其所用,而且加快了与企业之间的联络,争得了他们 的信任,以致使“蛋业的一切往来汇兑、存款等业务都由同和裕承揽,甚至连蛋厂每日 发工资所用的铜元,也由同和裕驻厂人员兑换” 。 同时,同和裕银号还注意收集信息, 不盲目放贷。成立于 1913 年的裕丰蛋厂,由于经营顺利,次年就获利白银 14.7 万两, 孔令仁、李德征主编: 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 (上)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7 页。 据刘克祥研究,多数钱庄的贷款月息在 3 分以上,即 3%以上。见刘克祥: 近代农村钱庄的资本经营及其特点 近代农村钱庄业探索之二 ,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 年第 3 期。 新乡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新乡市志 (下) ,第 4 页。 田芸生主编: 新乡县志续志 (卷二) ,1923 年刊印,河南大学图书馆藏,第 35 页。 张玉峰整理: 同和裕银号的创办与发展 , 河南文史资料第 16 辑,第 8 页。 同和裕银号的兴衰考察 12 急于扩大规模,增加设备,遂向同和裕银号贷款。王晏卿从天津得知,天津几家蛋厂 已从国外购买了飞黄机,生产蛋白粉和蛋黄粉;许多外商特别是英美商人已不再收购液 体蛋黄、蛋白,法国商人虽然还收购一部分,但价格降低了;蛋厂发展必须更新设备, 否则就有淘汰的危险,而裕丰蛋厂还打算用陈旧设备。于是,同和裕银号决定不再给裕 丰蛋厂贷款,其他钱庄不明情况,都争先恐后向裕丰蛋厂贷款。如瑞盛长立即贷给蛋厂 万元。果然,一年后,产品运至天津,外商拒收。从此裕丰蛋厂一蹶不振,无法偿还小 钱庄的贷款。小钱庄本来就资金少,受其拖累,生意每况愈下,相继垮台。据北京国民 政府农商部统计,1912 年新乡有钱庄 11 家,到 1918 年只有 5 家。 通过低利放款,同 和裕银号赢得了大量贷款业务,在新乡金融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 “至 1920 年同 和裕在新乡已取得了金融垄断地位。当时,新乡的商业总资本共约四十八万元,而同和 裕投资的约占一半。 ” (3)开设联号,开展汇兑业务 从 19151917 年的三年时间里,同和裕银号先后在省内外开设了 6 个联号,情况 见下表。 表 1-3 19151917 年同和裕银号各地联号开设情况表 名称 成立时间 经理 业务及其它 道口同和裕银号 1915 年初 王晏卿,后为孙吉甫存放款,汇兑兼营商业,买卖汇票 开封同和裕银号 1915 年 赵安侯 存放款、汇兑 汉口同和裕银号 1916 年 秦怀德,后为谭伯庥兑换货币,转运现洋,存放款、汇 兑 郑州同和裕银号 1916 年 王玉甫 押汇、抵押放款、运调拨货币 上海同和裕银号 1916 年 崔成勋,后为陈子宽汇兑、兑换汇票 天津同和裕银号 1917 年 陈鼎臣 买卖天津汇票,存放款、汇兑 资料来源:张玉峰整理同和裕银号的创办与发展 , 河南文史资料 ,第 16 辑,第 513 页; 杨立飞、焦道芹: 开封同和裕银号始末 , 开封方志1987 年第 2 期。 新乡县史志编纂委员会: 新乡县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 1991 年版,第 25 页。 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 中华民国元年第一次农商统计表 ,第 243 页;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 中华民国七年第七 次农商统计表 ,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 1922 年编印,第 506 页。 张玉峰整理: 同和裕银号的创办与发展 , 河南文史资料 ,第 16 辑,第 89 页。 一 同和裕银号的发展进程 13 从上表可以看出,同和裕银号新建的 6 个联号分布在河南、湖北、江苏(上海当时 为江苏省管辖) 、直隶(天津当时为直隶省管辖)四省,河南占有 3 个,其它省各一个, 说明同和裕银号初期业务以河南为主。从业务上看,道口、开封号主要进行存放款和汇 兑业务,郑州则发挥其中转站作用,汉口、天津、上海是当时中国的三大金融和商业中 心,业务主要是买卖汇票,则进一步说明同和裕银号初期将河南作为发展重点,在津、 沪、汉设联号旨在加强同外界的商业联系,建立自己的汇兑网络雏形。 同和裕银号在以上地点开设联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后来的经营状况看是正确的 选择。以下对几个联号的开设意义和初期运行状况做简要介绍。 道口号。这是同和裕银号开设的第一个联号。明朝以来,道口一直是卫河上的一个 热闹码头,是豫北、晋南与华北联系的主要水、陆路通道,转运贸易发达,有“小天津” 的美誉。 豫商发展史这样评价道口的交通优势: “当时所有南方货物由开封过黄河之 后转至道口由卫河直达天津、北京等处,而北方的货物由此线路转运至南方。道口南北 商业的枢纽地位即使到了 20 世纪也未发生根本变化。因为道清铁路的修建强化了其商 品中转地的作用。 ” 商业的发展是金融业发展的前提,同和裕在道口建立联号也是出于 自身的考虑。晚年的王晏卿在回忆当初的情况时,把它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新乡 钱庄银号多,业务竞争厉害,同和裕为进一步发展业务,须另开新号与之呼应;第二, 当时铁路运费昂贵, 卫河直通天津, 金融活动亦应沿水路展开。 同和裕为开展汇兑业务, 原打算在汲县开设第一个分号,由于当地银号把持金融业务,几次都插不进手,只得另 择道口;第三,同和裕在道口收购草帽辫出口已有一定影响。 ” 道口号在总管理处成立 之前,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王晏卿长期坐镇于此,指挥全局,是金融联络、商业活动 和信息联络的中心。同时,它也为以后同和裕银号开展金融活动,建立汇兑网络起了奠 基作用。道口号的经营状况怎样?1915 年到 1920 年道口同和裕银号金融和商业两项业 务开展的都很顺利:金融业务种类增多,从最初的存放款逐渐发展到汇兑、买卖天津汇 票;商业从经营五金铁货为主逐渐发展到粮棉、文具、百货以及土产品出口。从 1916 年到 1918 年该号盈利 1.2 万元。 开封号。开封是当时河南省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相对发达。同和裕 陈义初主编: 豫商发展史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405406 页。 张玉峰整理: 同和裕银号的创办与发展 , 河南文史资料第 16 辑,第 5 页;徐有礼主编: 近代豫商列传 ,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44 页。 张玉峰整理: 同和裕银号经营的工商业 , 河南文史资料第 36 辑,第 78 页。 同和裕银号的兴衰考察 14 银号在开封建立联号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开封号是同和裕银号金融网络上的重要 一环,为同和裕银号向各地开展汇兑业务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其次,在省会建立联 号,扩大了同和裕在省内的影响, 为其以后在省内各地建立联号或办事处,打下了基 础;再次,省城军政界名流较多,在省城建立联号,对其以后吸收军政界存款,获得政 治上的靠山提供了条件。第四,开封本身就是一个金融市场,有巨大的商机,抓住机遇, 经营得当,就有巨大的利润,以后近 20 年的经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吸收存款五 六百万之谱,名列各地分号之首” 。所以, 王晏卿与同和裕银号的兴衰一文将其表 述为: “开封分号的建立使同和裕的金融活动的发展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 开封号的 经营较为顺利,自 1915 年建立后,赵安侯利用自己原籍开封的优势,广泛开展与商界、 军政界的联系,依靠津、沪、汉三地有联号的基础,采取灵活的经营策略如降低汇水等, 很快在当地站住了脚。至 1919 年,开封同和裕银号已经跻身当地大钱庄(银号)之列。 1919 年 9 月 18 日的上海申报记述河南金融业时有这样一段话: “至商号操纵汇业之 重心者,省垣为大德通、福利元、万泉长、同和裕、徳泰号、大成号六家。 ” 但不久又 有钱庄银号倒闭的消息传来。 同年的 10 月 31 日天津的 大公报 报道开封的金融业说: “丰瑞永倒闭亏空一万余金,庆升隆搁浅又将十万之谱(二百余年之钱铺最为可惜) , 昨日万泉长、万泉久又宣布歇业矣,计亏三十万开外。 ” 可见这一时期同和裕银号在 开封的势力和影响是越来越大的。 郑州号。郑州位于京汉、陇海铁路的交汇处,地理位置重要,商业发展潜力巨大。 同和裕在郑州设号前,郑州已有钱庄 7 家。 同和裕设号后一方面开展存放款活动,一 方面利用交通便利的条件,发挥其调拨货币传递信息的职能,使郑州号成为同和裕货币 转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并且便于同汉口、上海、天津号的相互配合郑州号经理 谭伯庥就曾兼任汉口号经理。 汉口、上海、天津号。津、沪、汉这三个城市是当时中国的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 同和裕在此设号加强了内外联系, “为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金融活动网开辟了前景” 。 王文波、赵修良: 同和裕的倒闭 , 新乡文史资料 第 5 辑 同和裕银号兴衰史 ,第 143 页。 徐有礼主编近代豫商列传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4445 页。 河南币制与汇兑事业 , 申报 (上海) 1919 年 9 月 18 日。 开封钱业风潮 , 大公报 (天津)1919 年 10 月 31 日。 1915 年统计数字,见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 中华民国四年第四次农商统计表 , 中华书局 1917 年版,第 598 页。 张玉峰整理同和裕银号的创办与发展 , 河南文史资料第 16 辑,第 13 页。 一 同和裕银号的发展进程 15 (4)扩股增资和成立总管理处 扩股增资指的是争取苗耀东(也有写为苗跃东) 、陈鼎臣入股加盟同和裕银号。苗、 陈二人系新乡商人,经营过金融业,家有私资,1914 年二人见同和裕银号发展迅速想合 伙办钱庄。王晏卿得知后主动与二人联系,争取他们加入同和裕银号。1915 年苗、陈二 人加入同和裕,带来资金 2.2 万元,成为大股东。1916 年,随着联号的开办,同和裕在 新乡成立了自己的最高管理机构总管理处。王任总经理,赵安侯、苗耀东、陈鼎臣 任副总经理,并进行了分工,王晏卿负责全面工作,着重外交活动,赵安侯继续兼任开 封号经理,陈鼎臣将赴天津兼任天津号经理,苗耀东坐镇新乡。 苗、陈二人加入同和裕银号带来了大量资金,壮大了实力,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总 管理处的成立,规范了同和裕银号的管理体系,明确了领导的分工,成为同和裕银号发 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1912 年至 1920 年作为同和裕银号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同和裕迅速发展壮大 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有利于同和裕银号发展的社会因素 首先,社会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辛亥革命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断裂,却 没有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内外控制的放松反而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一 战期间帝国主义各国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迎来了黄金时期。据罗荣渠研究 19121920 年全国工业年均增长达 13.8%。 河南工商 业也出现了较大的进步,如新乡仅蛋厂就出现了六七家。工商业的发展为同和裕银号的 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其次,北洋政府对钱庄业控制的无奈。北洋政府成立后,继承了晚清政府对钱庄的 管理政策, 如财政部下文规定银行号者暂照清度支部各种银行设立则例章程办事。 当时, 钱庄的设立不必经官方许可,只要当地钱业公会批准即可开业。此项权利一旦放开,想 再收回可就不容易了。这对于钱庄的大量出现至关重要。北洋政府也试图对银钱业加以 控制,如 1914 年 1 月 21 日财政部向各省民政长训令禁止私立钱号私发纸币,1920 年 6 月币制局又颁布币制局关于修正取缔纸币条例 。 可是由于政局动荡等原因,直到北 洋政府垮台,它也没能真正控制住金融。此时期无疑为钱庄开设及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修订版) ,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500 页。 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 金融(一)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第 19 页。 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 金融(一)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第 80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妄想症课件教学课件
- 吉林省公考真题2025
- 农发行南宁市江南区2025秋招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2025年莱阳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平衡动态课件
- 平等是权利与义务课件
- 农发行宜宾市屏山县2025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2025年Z世代消费行为对新兴品牌市场拓展的启示报告
- 2025年中国新能源储能行业在储能电站建设中的技术创新与投资机会报告
- 农发行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2025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四川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二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大数据产业课件
- 潮汐能发电站课件
- 化妆详细教程课件
-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课件
- 国际化跨国经营中的伦理问题概述
- 2025-2026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含标准答案)
- 2025年禁毒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交通节能服务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4新版2025秋人教版二年级艺术造型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大单元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