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地域分异规律情况调查研究 学 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方向):地理科学(师范类)科 目:综合自然地理班 级:地科班姓 名: 指 导 教 师: 2013年12月目录一、前言.二、主要内容.(一)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背景.1(二)地质.2(三)地貌与地形.2(四)水文.2(五)植被、土壤.2(六)气候.3三、地域分异特征总结.一、前言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经纬度108.5 28.57。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离铜仁大兴机场180公里,距渝怀铁路重庆酉阳火车站60公里,326国道和411省道贯通县境。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二、主要内容(一)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背景(二)地质1、大地构造单元燕山早期,受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的斜向俯冲挤压,本区发生褶皱造山并伴随由SE向NW运动的逆冲推覆,形成由钟南(F1)、沿河(F2)断层构成的后展式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燕山晚期,板块南移,地壳拉伸变簿,沿河断层上下盘岩片先后沿F2、F1断面伸展下滑形成沿河伸展滑覆构造,在滑覆体前方派生出由F3、F4及次级小褶皱组成的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带。 其中一级构造单元为扬子准地台南缘,二级构造单元由东向西可分为江南台隆和上扬子台褶带。其中江南台隆又可分为铜施台凹和梵净台凸两个次一级构造单元。2、地质构造1 大地构造部位:扬子准地台八面山褶皱带武陵坳陷褶皱。2 地质构造:新华夏系次级沉降带隶属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褶皱断裂普遍发育;构造线多呈北北东向和北东向,少数呈北北西向。断裂主要发育于褶皱背斜的核部和两翼,断裂的组合形式有束状的、阶梯状的及地堑、地垒式的,多属压性及压扭性作用所形成的正断层,也有部分逆断层。 县内占主导地位的一级构造是北北东向褶皱及其伴生断裂,较次一级的构造是北北西及北西向褶皱及其伴生断裂。另外,分布较多、规模较大的构造是北北东向及北东向正断层。县内分布的区域性一级褶皱,由西北向东南依序有:金鸡岭背斜,龚滩高山石朝复式向斜,土地坳德江复式背斜,红坳向斜,夹石断裂背斜,沙子场憔家铺复式向斜等。褶皱之背斜狭窄,向斜舒展、开阔。 断裂构造多发生在上述一级褶皱的背斜核部附近,以与褶皱轴平行或成锐角相交的高角度正断层、逆断层或枢纽断层为主。如沿河枢纽断层、钟南枢纽断层,多属近走向断裂性质的区域性大断层。此外,与褶皱轴近直交的正、逆断层及平推断层亦较普遍,但规模般较小,且形成较晚。3 构造阶段演化:县内地壳在经历了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的各种震荡、升降变动。特别是中生界的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以后,已基本定型。此后新生界的喜马拉雅运动主要表现为断裂活动,由于不同时期的构造长期相互干扰和迭加,形成了县内褶皱、断裂发育,组合形态复杂的构造景观。 4 地质构造特征:沿河地质构造在经历前震旦系准地槽阶段后,经“非突变式”转化为准地台阶段。以前震旦系上下板溪群的一套复理石建造、类复理石建造为代表的准地槽沉积的准地台为基底,由震旦、寒武、奥陶、志留、二叠、三叠等一系列磨拉石建造、碎屑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组成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准地台盖层。寒武、奥陶、志留代表第一次大海侵时期,是一个沉积旋回,名加里东旋回。志留系沉积包括下志留系碎屑岩沉积,中志留系遇海侵高潮,故有石灰岩沉积,后期发生海退,沉积有泥质灰岩,泥质页岩互层,又代表一个次级旋回,叫志留纪旋回。志留系末期,加里东运动使寒武、奥陶、志留这三个下古生代地层在县境有完整出露,并有少量震旦系上统出露。海西运动,使沿河与黔中古陆一起上升为扬子古陆,直至二叠系才重为海侵淹没复为扬子海。致使县内缺失泥盆、石灰地层。 海西运动末期,东吴运动出现及燕山运动开始,使县境复受沉积。有上中生代二叠系和中生界三叠系地层。假整合于志留系地层之上。此后一直处于海退隆起为陆,接受侵蚀,所以没有中生代的侏罗、白至地层和新生界地层。 燕山运动,使县境在南东至北西地应力作用下,发生了北东至北北东向的剧烈褶皱,形成“盖层褶皱”。造成背斜狭窄,向斜开阔。石灰岩和砂页岩呈条带状交错出现的基本地貌骨架。从燕山运动至喜马拉雅山运动以来大娄山期、山盆期、乌江峡谷期三次大的间歇抬升形成了地势的多层性。对现代地貌的形成影响深刻。3、 地层岩系概况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地层较为发育,除缺失古生界的泥盆、石灰系和中生界的侏罗、白奎系外,其余地层均有出露。出露的主要地层有下古生界寒武系的上、中、下统,奥陶系的上、中、下统,志留系的中上、下统和上古生界二叠系的上、下统及中生界三叠系的中、下统.元古界震旦系的上统在县内只有微量出露。新生界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多呈零星出露,且厚度不大。 寒武系在县内分布广、发育全,为一套浅海相碳酸岩和碎屑岩建造。总厚度为1600-2400米,与上复震旦系呈假整合接触。下统中的牛蹄塘组,县内出露不多。明心寺至金顶山组,在毛田一带出露;中统中的高台组和平井组均有出露;上统中的后坝组和毛田组,在县域内更有代表性。 奥陶系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建造,属华中至西南地层区,与黔北、鄂西有过渡关系,发育齐全。上、中、下统均有出露。志留系属扬子上游区、川黔分区、黔东北小区,境内出露广、发育全。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整合于奥陶系之上。二叠系呈假整合超复于志留系之上,发育较全,主要由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组成,境内有大量出露。三叠系为正常浅海灰岩、页岩交互相、正常浅海灰岩相及咸化浅海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相,咸化浅海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相及其相同的浅海灰色岩、泥灰岩与紫红色砂页岩相等,在县内向斜轴部皆有出露。缺中统上部及上统。第四系在县内河谷地带呈零星分布,面积小,不发育。成因类型主要有冲积、残积、残坡积等。沉积物为砂土、亚砂土、粘土、亚粘土、砾石等。结构松散,分别复于不同时代的地层之上。厚度约。10米。一般3-5米。县内地表分布岩石均为沉积岩,岩性以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类为主,占总面积的72. 76编;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等碎屑岩类占总面积的27. 24% o碳酸盐岩类与碎屑岩类多呈带状相间交错分布,岩性组合十分复杂。(3) 地貌与地形1、地势地貌概况沿河县地处大娄山脉东南麓和武陵山脉西北麓之间。乌江从西南入境,向北东斜贯县域中南部,再折北沿川黔边界流入四川境内。县西北部有困龙山、南庄界、九岭顶、母猪佗;东南部有龙头岩、老林盖、高帽顶、尖峰山等山脉(岭)隆起,使全县呈现西北和东南高,中部低。地势从西北和东南向乌江河谷倾斜。地貌轮廓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在褶皱轴部无论向斜或背斜,多呈“轴部成山,翼部成谷”,构成全县地貌的基本渭架。主要山脉、河流、谷坝延伸方向均与构造线一致。县内主要山脉:北部的枯牛盖七老岩门母猪佗;西北部的困龙山南庄界雪花盖;中部的牛项堡旋风顶三层岩、大盖猴子顶簸箕岩、蒲溪盖;东南部的朱家岩大木转老林盖高帽顶、大池山观音岩尖峰山等山脉。多呈北北东向。县域地貌还受地表岩性制约,可溶性碳酸盐岩分布广、厚度大,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岩溶地貌强烈发育。县内峰丛、峰林、丘峰、溶丘、残丘、石山、伏流、暗河、天窗、溶洼、坡立谷、溶沟、石芽、漏斗、溶洞、竖井、落水洞等岩溶个体星罗棋布。靠近河谷地区,地面切割深。两岸多为悬崖绝壁。碎屑岩分布地带.多为鳍背状或梳背状斜坡,溪河两岸多为阶地。全县以石灰岩山地为主,多单面山与箱状谷。 县内地壳自燕山运动褶皱成山后,至喜马拉雅山运动,经历了大娄山期、山盆期和乌江峡谷期三次大的间歇抬升,地表几经切割,形成多层性阶梯地势。从河谷到分水岭,残存着不同海拔的四级夷平面。一级夷平面海拔1200-1500米,是大娄山期形成的古老剥夷面,残存在高大分水岭和向斜山上,为县内主要山峰。二级夷平面海拔1000米左右,是山盆期形成的剥夷面,多残存于向斜山上。形成缓丘洼地。三级夷平面海拔700-800米,也是山盆期形成的剥夷面,分布广、零星。多见于分水岭及其斜坡地带。四级夷平面海拔300-500米,是乌江峡谷期形成的剥夷面。多分布在主要河流沿岸,为宽谷、洼地和河流高阶地。由于县域地处贵州高原东北角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溪河下切和向源侵蚀强烈,地表切割深,地面破碎,山高坡陡,地形复杂。最高点县西北鱼溪乡的困龙山驾鹰岩,海鹰岩,海拔1462米,最低处县北东洪渡镇王蛇村乌江出境处,海拔224.9米。相对高差1237.1米。县内一般高差300-700米,溪河两岸常为1000米左右。县境内共有山峰8815座,平均每平方公里3.6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2291座,占山峰总数的26座;海拔500-1000米的低山6059座,占68.7%;海拔500米以下的山丘465座,占5.3%。全县海拔500米以下的面积238.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63%:海拔500-800米的面积1208.4平方公里,占48.8%;海拔800-1000米的面积656.5平方公里,占26.51% ;海拔1000米以上面积372. 8平方公里,占15.06%,坡度小于15度的面积478.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9.31%: 15-25度的面积805.3平方公里,占32.52%; 25-35度的面积780.4平方公里,占31.52%;大于35度面积412.2平方公里,占16. 65%。在内、外营力的互相作用下,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县内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互相包容,彼此镶嵌,造成类型多、组合复杂的现代地貌景观。山地、丘陵、坝地、洼地、沟谷、峡谷、水域均有分布。全县总面积中,山地丘陵占93. 99 % ,槽坝地占5.07%,水域占0.94%。2、地貌类型1 按形态划分,县内地貌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500-1000米的低山和相对高差小于200米的丘陵;有大于500米、坡度较陡的峡谷和小于500米、坡度缓和的沟谷;有坡度较大的陡坡山地和坡度较小的缓坡山地,还有较为开阔的槽谷、坝台地。2 按成因划分,有溶蚀地貌,侵蚀、剥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地貌,以溶蚀地貌为主,侵蚀、剥蚀、堆积地貌次之,构造地貌分布于上述地貌之中。3 按成因结合形态划分,全县地貌类型有:岩溶中山峡谷,岩溶低山沟谷,岩溶峰丛谷地,岩溶峰丛洼地,岩溶丘峰洼地,残丘坡立谷,侵蚀、剥蚀低中山峡谷,侵蚀、剥蚀低山沟谷,侵蚀、剥蚀高丘、低丘、缓丘。各种地貌类型在区域分布上很少单独存在,而是相互结合构成以溶蚀地貌为主或以侵蚀、剥蚀、堆积地貌为主的组合地貌类型。综观全县地貌其组合类型及分布是:岩溶低中山峡谷和侵蚀、溶蚀低中山峡谷,主要分布于乌江河谷两岸及县域北部和中部;溶蚀、侵蚀低中山山原,主要分布在县域南部;侵蚀、溶蚀低山沟谷,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及南部:侵蚀、剥蚀、堆积谷地,主要分布在乌江河谷及主要支流沿岸;岩溶峰丛洼地、谷地、丘峰洼地、残丘坡立谷及侵蚀、剥蚀高丘、低丘、缓丘,多分布于上述各地貌类型之中。由于岩溶地貌发育,境内石灰岩溶洞分布广,数量多,比较有名的有朱家洞、穿廉洞、月门洞、狮子洞、萤火洞、大穿洞、小穿洞、珍珠洞、雷洞子、龙桥洞、洞门吁、诚灵洞、凉风洞、清浊洞、岩窝佗洞、白果茶洞等近百个,各大小不一,有的深数里至数十里,洞内多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景观。3、地貌分区以地形地势结构特征、地质构造基础、地表岩性组成和主要地貌组合类型差异为依据,全县大体可分为3个地貌区: 北部岩溶低中山峡谷区包括塘坝、客田、思渠、土地坳区。总面积1283.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1.8%。区内主要有龚滩向斜,金鸡岭背斜,土地坳-德江复式背斜,陆家坝向斜,桑拓坪背斜等构造。出露地层以古生界的寒武系和奥陶系为主,下古生界的志留系和上古生界的二叠系亦有出露。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 0.4,碎屑岩分布面积占19.6。地貌类型以与地质构造一致的岩溶低中山峡谷为主,侵蚀、剥蚀地貌次之。该区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1462米,最低海拔224.9米。是县内地面切割最深、相对高差最大的区域。在总面积中,海拔500米以下的面积占7. 2 0 o , 500-800米的面积占38.800, 800-1000米的面积占32. 7写。高于1000米的面积占21. 3 0 o。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96.8000槽坝面积占2. 70u。水域面积占0.5%。 中部侵蚀、溶蚀低山沟谷区包括官舟、佑溪、甘溪区、和平镇、汪家乡、沙子区(除三合乡和中界乡的高峰村、晓景乡的水池、野溪、罗家、管家村),总面积990.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0%。区内主要有红坳向斜,夹石断裂背斜,沙子场至憔家铺复式向斜和钟南枢纽断层,沿河枢纽断层等构造。出露地层以下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为主。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200,碎屑岩分布面积占38。地貌类型以侵蚀、溶蚀低山沟谷为主。西、东部高,中部低。地势较为开阔。总面积中海拔500米以下面积14.5%,500-800米面积占66 % 。800-1000米面积占16.9%.1000米以上面积占2.6座;山地丘陵面积占91.5%,槽坝面积占700,水域面积占1.5%。 南部溶蚀、侵蚀低中山山原区 包括憔家、白石、铅厂、三合乡和中界乡高峰村、晓景乡的水池、野溪、罗家、管家村。总面积20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2。该区处于沙子场至憔家铺复式向斜构造体系的中心部位。出露地层以上古生界二叠系为主。志留系中上统和三叠系下统亦有出露。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7%。碎屑岩分布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2300。地貌类型以溶蚀、侵蚀低中山山原为主、兼较多的缓丘和低丘。在全区总面积中,海拔500米以下的面积占1.2% 。500-800米的面积占27.6%,800-1000米的面积占34.5 % , 1000米以上面积占36.7%;山地丘陵面积占88.9%,槽坝面积占10,6% ,水域占0.5%。(4) 水文1、 河流概况 流经本县的最大河流是: 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乌江,乌江全长1037公里,流经沿河境内132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26立方米每秒。年径流总量355亿立方米。最大洪水流量2180。立方米每秒(公元1830年)。最小枯水流量112立方米每秒(1979年)。主要支流:有坝佗、白泥、暗溪、洪渡、马蹄河、小渔溪等河。同时长10公里以上,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年发电量超过2000的有:发源于本县困龙山梅子坳的小鱼溪河,发源于松桃县红石乡的白泥河,发源于德江县纸坊沟的暗溪河及乌江和其他河流。具体河流情况: 乌江全长1037公里,流经沿河境内132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26立方米每秒。年径流总量355亿立方米。最大洪水流量2180。立方米每秒(公元1830年)。最小枯水流量112立方米每秒(1979年)。主要支流:有坝佗、白泥、暗溪、洪渡、马蹄河、小渔溪等河。除乌江外,长10公里以上,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河24条.多有湾多、流急、滩险、落差大、径流丰富等特点。 渡河发源于泥潭县万马乡,经风岗、务川在白鹤乡入境,至洪渡流入乌江。县内河长27. 5公里。天然落差75米。流域面积495平方公里(总流域面积366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98. 38立方米每秒。发源于松桃县红石乡的白泥河。经四川酉阳县于大漆乡入境,县内河长18. 8公里,夭然落差24米,流域面积149平方公里(总流域面积1247平方公里)。平均流量26. 53立方米每秒。 马蹄河发源于德江县下滚坪,经水桶口由蒲溪乡入境,县内河长7. 7公里。天然落差30米,流域面积53平方公里(总887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9. 55立方米每秒。坝佗河发源于印江县天堂乡岩底寨,由三合乡入境,县内河长28. 8公里。流域面积53平方公里(总674平方公里),夭然落差135米,平均流量13. 5立方米每秒。 发源于德江县纸坊沟的暗溪河。县内河长62. 5公里.天然落差1360米,流域面积387平方公里,平均流量9. 23立方米每秒。 发源于本县困龙山梅子坳的小鱼溪河,河长22. 5公里。天然落差684米,流域面积268. 5平方公里,平均流量7. 05立方米每秒。 除上述6条外,还有廖家坝、小溪、石梁、锦溪、缠溪等18条小河。各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127平方公里之间。 全县河道总长558. 6公里。河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2. 6公里。比全省平均17. 1公里多5. 5公里。乌江在县内落差90米, 24条中小河流的天然落差为8400米。2、水资源概况(1)地表水资源全县年均降雨量28. 23亿立方米。年变差率。.16-0. 24之间。年平均径流深716毫米,地表径流量17. 728亿立方米(不含过境客水,)。南部年均径流深660毫米,北部午均径流深778毫米。年径流变差系数在0. 24-0. 35之间。从北往南递增,全县为0.28南部0. 32,北部0. 2 5。冷水河同鹿井溪河最大为0. 35,小鱼溪河最小为0. 24 。丰水年全县年径流深874毫米,地表径流量21. 628亿立方米;平水年径流深659毫米,地表径流量17. 196亿立方米;偏枯年径流深566毫米,径流量14亿立方米;枯水年径流深422毫米,径流量10. 46亿立方米。境内乌江干流上游年均径流深674毫米,下游757毫米;地表径流量4. 161亿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71. 6万立方米,其中南部6. 999万立方平,北部77. 799万立方米。全县单位面积产水量比长江流域平均53万立方米多。(详见表7)(2)地下水资源 全县地下水动储量,用多年平均最小月降雨量估算为3. 7 34亿立方米,平水年3. 622亿立方米,偏枯年2. 95亿立方米,枯水年2. 203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15. 08万立方米.南部平均12. 67万立方米,北部17. 74万立方米。比长江流域平均11. 78万立方米多。县内共有泉眼1495处,其中涌水量5升每秒以上的80处,已利用的占76.500。地下水有两种类型:一是碎屑岩地带出露的孔隙、裂隙水,涌水量多在1升每秒以下,个别达到5. 6升每秒,其特点是水位高、变幅大;二是碳酸盐岩地带的岩溶水,水位低,水量大,变幅小,涌水量一般在5升每秒以上。1984年测算,全县人均水资源4251立方米。比全地区人均4237立方米、全省3530立方米、全国2700立方米高.因山高水低、开发困难,已利用量7285万立方米,占总量的4. 1环。 (3)水质据1981年各水质监测点对有代表性河流取水样化验结果,县内水质污染情况是如下:1 单项水质污染 溶解氧:洪渡、暗溪、官舟、坝佗、鹿井溪河及县城饮水属一级;乌江、白泥河、石梁河、沙子河属二级。耗氧量均属一级。总硬度:沙子河、暗溪河、官舟河、县城饮水属二级,坝佗河、洪渡河、石梁河、白泥河、乌江属三级,鹿井溪属四级。氨氮和氯化物均属一级。酚:乌江和县城饮水属一级,石梁河、暗溪属二级。其余河流未检出。汞:乌江、鹿井溪、石梁河、洪渡河、暗溪河、坝佗河属一级。白泥河、沙子河属二级,官舟河与县城饮水属四级。砷:乌江、县城饮水,沙子河其余河流未检出。正六价铬:除暗溪河、坝佗河未检出外,其余河流均属一级。2 综合水质污染 有机污染方面:官舟河、县城饮水、沙子河总硬度为二级,乌江、白泥河、坝佗河、石梁河、洪渡河总硬度为三级,鹿井溪总硬度为四级。五毒污染:石梁河、暗溪河的氰属二级。沙子河汞属二级。官舟河、县城饮水的汞属四级。乌江、鹿井溪、坝佗河、洪渡河等未被污染。 总体上看,目前全县水质好、污染轻,符合生活用水、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及工业用水等质量要求。(5) 植被、土壤 1、植被概况 沿河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域,植被类型复杂。按植物群落形成的方式,可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大类。 (1)自然植被主要有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灌丛.山地草丛等6种。分布较广的维管束植被有152科,274属,518种。其中蕨类植被17科,23属。42种;裸子植物7科,12属,21种;被子植物128科,239属,455种。被子植物中,有单子叶植物18科, 51属,87种;双子叶植物110科,188属,368种。单子叶植物中.有草本16科,44属,73种;木本2科,7属,14种。双子叶植物中,有草本47科。79属,787种;木本63科,109属,181种。自然植被以松科、杉科、柏科、杨柳科、壳斗科、金缕梅科、樟科、大戟科、蝶形花科、玄参科、马鞭草科、马桑科、禾本科、豆科、苦木科、蔷薇科、桦木科、胡桃科、唇形科、菊科、鲜一毛藏科为主。(2)人工植被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多遭破坏,演替为次生的针叶林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林,原生植被仅保存于人迹罕至的边远山区。1 栽培植物栽培植被中,农田植被以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旋花科、茄科、葫芦科、伞形花科、菊科、胡麻科、锦葵科为主;经济林木以大戟科、漆树科、茶科、棕科、杜科、桑科、禾本科为主;果木林以蔷薇科、鼠李科、胡桃科、壳斗科、柿科、芸香科、葡萄科为主。a. 粮食作物 以水稻、玉米、小麦、黄豆、红薯、马铃薯为大宗。其中:水稻有123个品种,以矮托谷、汕优2号、二范早、湘东、桂潮2号、大白枯、珍珠矮等为主;玉米有25个品种,以二黄早、大黄苞谷、大白苞谷、金黄早、小黄苞谷、大迟黄、杂交苞谷等为主;小麦有26个品种,以大头黄、矮秆红、阿波、雅安早、一根麦、川麦8号、河南麦等为主;黄豆有43个品种,以六月爆、青皮豆、大豆子、咪咪豆、早豆子、绿花豆、滚山豆、牛毛黄、小豆子等为主;红若有13个品种,以广东若、胜利苔、大白曹、乌心苔、洋芋苔、南瑞苔等为主;马铃薯有12个品种,以大黄.洋芋、马铃3号、白洋芋、马尔康、红洋芋等为主;杂粮以大麦、葫豆、豌豆、荞子、高梁、小谷、饭豆、绿豆等为主。b. 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烤烟、土烟、青麻、芝麻、向日葵、酥麻等品种。其中:油菜13个品种,以胜利油菜、黔油23、白油菜为主,苦油菜次之;花生只有落花生和扯花生两个品种;向日葵有车日葵、马牙葵、花葵等品种;芝麻有白芝麻、黑芝麻、紫角麻等;烤烟有4个品种,以青雷2号和红花大金元为主,基28和白花烟次之:草烟有18个品种,以兰花烟、大鸡尾、马蹄烟、批把烟、中花烟、黑烟、转转烟等为主;青麻1个品种;药类,主要有杜仲、天麻、吴萸、金银花、芍药、黄莲等。蔬菜有29个品种,有牛角椒,茄子,番茄,黄瓜、冬瓜、丝瓜、苦瓜、南瓜、捧瓜、葫芦、西瓜、白菜、青菜、莲花白、牛皮菜、波菜、芋荷、耳子菜、芹莱、白萝卜、胡萝卜、兰菜、芬葱、洋葱、牛角葱、大蒜、窝芭、大头菜、包包菜、四季豆、刀豆、可豆、菜豌。果树类有桃、李、杏、抽、柑桔、枣子、花红、批把、葡萄、樱桃、柿子、梨、黄果、弥猴桃、核桃、板栗、拐枣等。(3)野生植被概述1 木本植物全县有“科.属,195种。以樟科、壳斗科、金缕梅科、大戟科、桦科等为主。常见的有樟、楠木、青杠、拷、化香杨、枫香、油桐、乌柏、松等属。优势树种有楠木、青杠、丝栗、小叶拷、化香、白杨、枫香、光皮桦、乌柏、油桐、马尾松、杉树、柏木等。珍稀树种有银杏、憾花杉、红豆杉、三尖杉、粗旺、刺柏、擦木、光叶含笑、白辛树、香果树、八角匣、小花香槐、贵州紫藏、鹅掌揪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有油桐、乌柏、油茶、漆树、棕搁、茶、竹、桑、杜仲、五倍子(盐肤木)等。用材林树种以松、杉、柏、白杨、枫香等为主。灌木林树种以红籽、刺柏、木粮刷、水杨柳、山金子、黄荆、马桑、粗糠柴等为主。竹类有慈竹、箭竹、苦竹、毛竹、斑竹、金竹、水竹等。2 草本植物 县内有22科、89属、39种。以禾本科为多。主要草种有白茅、五节芒、野古草、硬秆草、棕茅、箭叶草、黄背茅、扭黄茅、小康草、竹叶草、烂草、露水草、狗尾草、满夭星、篙草、地瓜根、水麦子、香附、酸浆草、夏枯草、长白草、衣牙草、鱼秋串、折耳根、地巴草、马鞭草、马尾一草、铁丝草、齐头篙、小麦子、雀麦草、鸡眼草等。 在以上两类植物中,可供观赏的有菊花。兰草、芍药、月季、玫瑰、紫薇、石榴、杜鹃花、山茶、昙花、仙人掌、刺花、夹竹桃、紫荆花、胭脂粉、红苔花、桅子花、泡桐花、喇叭花、竹节梅、秀球花、茉莉花、仙人球、鸡冠花等。可食的有茨梨、弥猴桃、野生大豆、白合、藏等。可用于编织的有青藤、葛藤、竹子等。可药用的有天麻、杜仲、厚朴、黄莲、独脚莲、何首乌、南星、半夏等千余种。2、土壤类型及分布概况 沿河县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地带。在气候、母岩母质、地形植被、时间及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土壤类型多,分布复杂。根据1980 -1981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县有6个土类,17个亚类,38个土属、80个土种。总面积3369441亩。 (1)黄棕壤土类有黄棕壤土类中黄棕壤土属的两个土种,面积0. 1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 05。分布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困龙山、龙头岩等山顶地带,由灰岩、沙页岩、白云质灰岩风化的残坡、堆积母质发育而成,土层薄、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高,磷、钾缺乏。宜发展用材林(2)黄壤土类黄壤土类含黄壤、黄壤性土、黄泥土3个亚类的10个土属,25个土种,面积212. 64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63. 11。呈带状或与其它土壤交织分布全县各地。是与县内气候、植被相对应的地带性土壤。由泥质页岩、沙页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或隧石灰岩等风化的残坡、堆积母质发育而成。酸性和微酸性反应。土层较深厚,适种范围广。宜松、杉、油桐、油茶等林木生长。已垦殖耕作的黄泥土,宜玉米、小麦、黄豆、花生、红苔、烤烟等农作物生长。(3)石灰土类含黑、黄色石灰土和大泥土3个亚类,6个土属,11个土种。面积105. 61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31. 6400。由碳酸盐岩风化的残、坡、堆积母质发育而成。是成片分布于西北部、南部和乌江流域沿岸的岩性土。其余地区为零星分布或与硅铝质黄壤及硅铝质黄壤性土呈复区分布.中性至微碱性反应。有机质和磷、钾含量高,土层薄,抗旱能力差,生态脆弱。宜种性广,但岩石出露多,耕作不方便。(4)紫色土类 紫色土类含中性、酸性紫色土和紫泥土3个亚类,5个土属,7个土种,面积。. 7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21%。由紫色砂页岩、紫色泥岩、瘤状灰岩、鱼鲡状灰岩等风化的残坡、堆积母质发育而成。成片分布于沙子至憔家、土地坳至思渠等地,其余地区为零星分布。酸性至中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中等,磷、钾丰富,自然肥力高,是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的好土壤,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5)潮土类有潮土亚类中潮泥土土属的两个土种,为耕作土,面积。. 18万亩,占总土壤面积的0.05%。由溪河冲积母质发育而成,沿溪河两岸断续分布。土层厚而疏松,中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低,磷钾中等,宜种范围广,但容易遭洪水淹没、冲刷。 (6)水稻土类 水稻土类含淹育型、潜育型、储育型、沼泽型、漂洗型、矿毒型6个亚类,15个土属,33个土种。面积16.“万亩,占总土壤面积的4-9400。由不同田土或田质水耕熟化而成。成片分布于全县各沟谷、坝槽及缓坡。淹育型水稻土,熟化程度与土壤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书面合同协议书模板: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处理
- 离婚协议中股权分割与共同债务承担三方协议
- 票据代理与融资租赁合同模板(融资租赁公司)
- 班组操作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非洲旅游攻略课件
- 2025年泌尿外科学考试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望洞庭识字课件
- 快递技术员考试题及答案
- 交通银行2025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库吉林地区
- 邮储银行2025衡阳市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GB/T 46150.2-2025锅炉和压力容器第2部分:GB/T 46150.1的符合性检查程序要求
- UPS安全培训课件
- 田径大单元教学课件
- 2025年乡镇残联招聘残疾人专职工作者试题集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省高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第13课 美丽中国我的家(教学课件)小学二年级上册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
- 2025年铜陵枞阳国有资本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8名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华优传统文化(慕课版)教案
- 2025年生物结业考试卷及答案
- 塔吊出租安全协议书范本
- 2025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旗下环球集团招聘7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