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学考试的方法.doc_第1页
通过自学考试的方法.doc_第2页
通过自学考试的方法.doc_第3页
通过自学考试的方法.doc_第4页
通过自学考试的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绪 论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每个地方的方言在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后都会有所变化,经济在变化,生活环境在变化,地方方言也会有所变化。有的地方语音的变化比较大,比如吴方言,“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语音在近年来发生了更多变化,即使是没有受过专门语音训练的苏州人,也能较明显感受到苏州新老派方言发音的区别。”东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这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十分吻合。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距比较小,普通人能够通过语调感受到区别。人们可以比较容易通过语调判断出说话者是东北人。3040年代的老人与我们80年代后的年轻人用词上就有很大的差距。一个纯粹的并且受普通话影响不大的南方老人,几乎是很难听懂东北的老年人所说的他们那个年代的东北方言;相反,如果听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后的人说话就会很容易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就是80年代后的年轻人已经把很多古老的比较生僻的地方方言中的日常生活用语自觉地排斥了。不过语音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的变化紧密联系着的。”日常生活词汇的变化,在东北方言中最明显。不同类的词汇变化是不同的,变化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东北方言的变化方式也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归纳:词语用法的扩大或缩小;意义的扩大或缩小;词语的消亡;新生的词;词义的转移。随着东北俗文化的推广,东北小品频频出镜,这也让各个地方的人熟悉了东北方言。但是很多人只是能从语调和句调中听出东北方言的特点,如果从历史经济学角度研究,东北方言的日常词汇经过了时代的变迁,变化尤其明显。词汇的变化以60年代左右的人为一个过渡,他们既用三四十年代使用过的词,也掌握很多新生于八十年代以后的流行语,他们的词汇是一个新与旧的混合。很多词已经逐渐消失,这些词大部分都是表现一些日常用品和具体实物的词语,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在不断更新换代,有些已经被淘汰,比如:巴锯子、电匣子、柪子等,这些事物的淘汰使得相应的词也随之消失。新的科技也引进了新的生活用品,比如:电脑、空调、手机等等。新事物的产生,也伴随地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旧词的消亡和新词的产生在东北方言词汇变化中是最为明显的现象。 “词义的演变是指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现实现象的变化自然会引起词义的变化。”东北方言的演变也与这个大方向相同:一是城市里面的语言,影响了乡下方言。城市的发展较农村快,接触的新生事物也相对较多。语言的流通性很大,更新换代的频率也比农村要高;二是经济发展地区的流行语影响了城市语言。一般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快,其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就会很多,这样就会带动一个地方词汇的更新。三是受了普通话的影响。东北方言日常生活词汇的变化的原因中有与一般词汇的变化原因相同之处,如,城市里的语言影响乡村的语言、经济发展地区的流行语影响了城市语言、普通话的影响、外来词汇的影响、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等很多方面。东北方言的演变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交流。其实,东北方言的演变与东北人的性格比较的相近,东北人不容易被其他地域文化影响,他们不会像南方人那样,可以放下家中的老小到各地漂泊,东北方言也不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北京的语言之所以对东北方言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可见东北人对这个城市文化的认可度比较高。当然,东北方言日常生活词语的演变还有其自身的原因,外界语言的介入只是一个促进因素。一 词义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是词义的扩大。”老一辈人,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很多词,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仍然在使用。但是,已经不再是30年代或者六七十年代所表达的意思了。同样的一个词,在过去的意思是单一的,但是发展到今天也许会衍生出很多新的解释。词义的扩大有很多原因,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喜欢创新,现代人有很多新的想法都会付诸于实践。语言的运用方面也是一样,会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在东北方言中,人们会根据周边环境的变化给方言词汇填注新的意义,使词汇反映的现实现象更加的广泛。例如:棒槌:人参。例“他挖过棒槌,淘过砂金,也在冬天下夹子打猎。”(伐木人传) 赵丽蓉的小品,把对日常生活常识不了解的人称为“棒槌”。这个词的引申意思是来自于外地小品,所以,棒槌对于东北方言来说也是外来词语。小品的广为人知,使“棒槌”成为一个用来形容人的名词。例连“货真价实”都不知道啥意思,你真是个棒槌。敞开儿:尽量,随便。例 今天我请客,别犹豫,敞开儿吃。现在敞开儿也有“打开天窗说亮化”的意思。例 你痛快地,有话敞开儿说,别藏着掖着的。 彩儿:人四肢五官各部位的正常美。这小伙子出人头地不缺彩儿 颜色、脸面儿臊的我一赤一红都跟你挂不住彩花样 隔三差五他还填个彩下两个双黄蛋毛病 他老病没除根,又添新彩了。现在增加了第五种意思:受伤留下的伤痕。(多是一种开玩笑的说法)例 去哪疯了,咋还挂彩儿了呢? 菜:佳品。例 他如果拿咱们不当菜,那咱们也不理你那份狗尿台。轻易吞食的东西。例 那家伙没什么本事,还不是我嘴里的菜。现在随着网络用语的不断被广泛的应用,“菜”多用来指“水平不高”。例 他玩这游戏玩的太菜了。“菜鸟”,外来词“新手”的意思。例 他是菜鸟,什么都不懂。 臭屁:(以恶语)贬低,讽刺。例找个熟人臭屁他几句。现在还有“臭美”的意思。例他这个人很臭屁,太能得瑟了。矬子:原本是各自矮小的人,现在也可以指一个人办事不利没有本事。例你个矬子,这点事儿都办不好。板儿油:原指猪腹部大块的脂肪。但是现在几乎街道上都铺了板儿油马路,这里的板儿油是一种铺路的材料。例 新中国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东北的小城镇里都铺上了板儿油马路,交通方便了许多。蔽:在方言词典上写成“蔽”,理解为:盖过,胜于。现在扩大意思为大于、好于。例出张打牌,把他的老K给毙了。否定、使未通过。例 他今天心情沮丧,估计,新写的稿子又被杂志社毙了。按照原来的的意思应该写为“蔽”,但是意义扩大后应该写为“毙”字更加贴近所表达的各种意思。波儿:一批,例 这一波儿走了好几百人,损失不小。现在也有亲吻的意思,“打波儿”。例 来,打个波儿。多是年轻人开玩笑用的。 二 词义缩小如果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演变后的词义比演变前狭窄,都是词义的缩小。有的词是这个词在刚刚出现的时候或是经过了一定的应用,会不断地增加很多意义。但是这些词却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继续变化,而失去很多意思。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了,认识事物的能力有所提高,人们将很多词语意义变得更“精炼”而且“实用”性更强。这也符合现代快速发展的步伐,文化的快餐化,需要使用一些被简化的词语。例如:成气候:比喻有成就,有发展前途。例这孩子打小就懂事,将来肯定成气候。变成魔怪。例死尸成气候了。现在第二种意思“变成魔怪”已经不用了。出手:(货物)卖出。例去年沉积的货,今年可下出手了。男方给女方出离婚手续。例 你今儿个要是不给我出手,我就死给你看。现在“出手”只有“(货物)卖出”的意思。撞:chu破(谷粒成几瓣)。例 撞大查子。撞击。例 吃炒豆子,撞牙花子。现在这个词的第一种意思“破”已经不用了。穿连:穿畜生圈门的横杆。例 拿起一个大穿连就走了。为了行动一致,逐个联系。例你去多穿连几个人来。对不止一个人分别进行同以内容的撺掇。例我才把这事穿连妥了,又出毛病了。现在圈养畜生的设施都比较先进了,过去的门现在已经改造成更好的,所以“穿连”作为“穿畜生圈门的横杆”的意思就消失了。吹喇叭:指人嘴对酒瓶的瓶口喝酒。例 有尿咱来吹喇叭。煎饼卷油条。例早上就吹喇叭。现代人越来越注重早餐的营养,所以煎饼卷油条就不吃了,“吹喇叭”作为“煎饼卷油条”的说法相应消失了。逗:(以巧妙手段)搞。例给媳妇逗一台缝纫机。开玩笑。例别逗了,竟扒瞎。哄骗、捉弄。例别逗那孩子。第一种解释“搞”已经不用了。 把式:骡马车的驭手。例 他家老爷子是个车把式。种植方面有专门技术的人。例他是个瓜把式。翻跟头。例 他会打把式。睡眠中有动作。例他睡觉总打把式。现在“把式”的意思最常用的是“睡眠中有动作”和“骡马车的驭手”,“翻跟头”这个意思很少被提到。“种植方面有专门技术的人”已经不再被使用了。抻头:遇事不慌。例 他倒是挺有抻头,什么事也不着急。领头,带头。例 “没有这金刚钻就别揽这瓷器活,明知道自己没这个本事还要硬抻这个头,自己找罪受。”现在的“抻头”作为“遇事不慌”这层意思的已经没有了。多指“领头,带头”而且单指硬逞强,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吊膀子:习武的一种操练方式。例 体弱的男孩从小都练吊膀子。情调。例 “三年前他和一个妇人吊膀子,那妇人背弃了他,还带走了他半生所积下的那点钱财,因此一下而成了个半疯。”(呼兰河传)。现在“调情”这个意思已经完全不用了,“习武的一种操练方式”也不常用了,“吊膀子”多用做“两个人比试”,是“习武的一种操练方式”的精简。划拉:用拂试的方式除去或取走。例 屋里地太埋汰了,你拿扫帚划拉一下,一会要来人,不好看。写字潦草,随意涂抹。例 这孩子总爱在纸上瞎划拉。比喻吃(东西)。例 那小子进屋,一会就划拉饱了。争取。例 老张当初是硬把他媳妇划拉到手的。现在“划拉”的意思“比喻吃(东西)”、“争取”这两个意思已经不再使用了。 馋:专想某种东西吃;看见东西就想吃;专门挑好的吃;使产生想吃的欲望。例 这人才馋呢,光想吃好的。这几天可苦了,馋肉了。(江、河)经常淹死人。例后山的河可馋了,总出事儿。现在第二种意思“(江、河)经常淹死人”已经不用了。抄:在水的表面往上捞。例 你去拿瓢抄。用筷子夹挑。例给他抄一碗面条。量词,表示条状物或细丝的一束。例 一抄粉条。一触即离。例 燕子三抄水。现在该词只保留“在水的表面往上捞”和“用筷子夹挑”这两种意思。三 词义转移“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种演变就是词义的转移”。 “就是用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例如:勒大脖子:原来用作敲诈、勒索。现在这个意思已经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揩油”。例 他总爱占别人便宜,靠勒大脖子过日子。5差使:临刑的罪犯,引申为该死的(骂人与)。例他是个差使,别惹他。现在差使表示“做事情”。例这是个好差使。绸缎眼:白眼(即瞧不起人的眼神)。现在用“卫生眼”表示“白眼”。 车轱辘话:重复、絮叨的话。例 “老头继续絮叨着:爷们,我这人性子急,脾气燥,不爱说车轱辘话。”(山神,载鸭绿江1983年第7期)。现在的东北俗文化二人转例经常用车轱辘话来增强喜剧色彩。车轱辘话,已经从一种说话内容扩展到一种说话形式了。3长脖老等:一种水鸟,脖长腿长。现在这种水鸟已经很少见了。老人们经常会用这个词来形容这种人的形态,有的人走路或者站立时有种不良习惯,喜欢头向前倾,驼着背,这种样子就被老人们说成“像长脖老等”。彪:由于理智不健全,说话办事不着边际。例 “我从小就是个大胆,不知什么是害怕,人家都说我。”(为了幸福的明天,载白朗文集)。现在“彪”用来指“发火、发威”。例 他这几天心情不好,别惹他,当心他发飚。四 消亡的词“旧词的消亡是语言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旧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于社会变革速度,因政治经济形势临时需要产生的一些新词,很快就变成旧词,逐步从日常交际生活中消失。例如“马褂”、“顶戴”、“朝珠”、“黄包车”、“杠房”等词都随着这些事物的消失而不再使用了。词汇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旧词的消亡。词义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而消逝,随着时间的变迁很多事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人们不自觉地去除一些与现实生活不相适应的词。例如: 电匣子:亦称“戏匣子”、“匣子”。旧式收音机。现在家用电器现代化,老式收音机已经被淘汰了,电匣子这个事物消失了,这个词语自然也会消失。 暗山:山墙在屋里的一面。现在已经没有房子建在很靠山的地方了,该词也就消亡了。 柪木:井板 例 你跐着井柪木下去把他救上来啦。 柪子:井口烂木 例 井口的柪子腐烂了。 现在居民已经都可以用上自来水了,井基本不用了,所以“柪木”、“柪子”这种词就已经不用了。 馇子条:用玉米或高粱面制成的面条。现在做面条都有专门的面粉,这种面条已经不吃了。碜大姑:胖大臃肿样子的丑女。这个词用来形容人,很难听,所以已经不用了。打瓦:旧时一种游戏(几个人将相等的钱币或画片置放于方城内,一次以瓦(镂)投击,打出多少尽归投击者)。这种游戏已经不玩了。大京棒:旧时贵族妇女梳的一种高桩发式。刀笔邪神:以写投诉状为职业的恶人。这种职业现在已经消失了。地东:地主。现在地主已经不存在了。铲:干。例这人能铲,领导不断提拔他。由于骣骑造成的屁股疼。长把儿瓢:比喻寿命长的婴儿(多是贬义)。例这孩子打小就赖,肯定是个长把儿瓢。这种说法已经消亡。长长锅:俗谓煮人的锅,隐义是吃人。例你着忙走啥,我家又没有长长锅。潮货:来路不明的货物。例他那都是潮货。扯回脖:有转机。例吃了这药,还真扯回脖了。扯条:(畜生)身量长。这猪长得扯条。吃大肉片儿:负债人请债权人来吃顿饭,以了结债务。现在一般都是债权人想追回自己的债务比较难,所以就不存在这种做法了。吃青份:旧时每年农历六月六,雇工都要请地主全家人吃顿好饭。瞅冷子:抽冷子。抽空。例瞅冷子跑出去玩。臭麋子:旧时刚到关东的关里人称呼东北当地人。出红差:旧时枪决或刀破犯人。旧时被处决的土匪等多披红游街。初巴:初次进山挖山参、打猎的人。例他是外地来的初巴。穿糖葫芦:比喻一枪(箭)传中不止一个人或动物。例一开枪,穿糖葫芦,两只鸟。穿兔子鞋:逃跑(贬义)。例这小子拿了钱就想穿兔子鞋。串养麦皮:反复碾轧以去掉荞麦粒的壳儿,比喻受两头来的折腾。例你们俩好好整,别让人家当串养麦皮。村:低级下流的。例说村话儿。存:住。例今儿个,我就存这儿了。撮山:上山挖山参。现在已经没有人做这样的事情了。鞑子粥:米肉和煮的粥。过去比较穷,逢年过节改善伙食时只能做这种粥,现在的人已经不吃了。打撮儿:打榧子。打碟子的:旧时妓院里收拾碗碟的仆人,一般指下等佣人。打画墨子:吉林一带汉、满族人往别人脸上摸黑的风俗(农历正月十五、六在亲族中进行,表祝贺)。现在这种风俗已经没有了。过阴:巫师搞的一种迷信活动。例黄半仙躺在西屋炕上过阴呢。开脸:姑娘出嫁时请人用线裹掉脸上的汗毛。例坐在炕沿上,给新媳妇开脸。五 新生的词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随着工农业成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命名,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于是产生了新词同时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人们对已知的事物加深了认识,发现了前人所未知的新特点,为了记录和指称这些新认识,也要创造新词”7(P323)。新时期的到来给地方带来了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也是语言文化的增多。各个地方之间的互相融合、交流,使得语言中出现很多新生的词。70年代左右的人都梦想去北京,对北京话也是“情有独钟”,所以北京话可以看做是对东北方言日常词汇影响最大的因素。很多新流行起来的说法,都和北京息息相关。也有从很远的地方传过来的,比如广东,这是很容易解释清楚的现象。广东等地的经济发展无疑是飞速的。广东,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包容量”很大,城市里不断引进外来的新鲜事物,把这些新鲜事物转换成为语言,自然也受人们青睐。香港大众传媒(电视、电影、娱乐新闻、明星)等深入内地。于是内地的东北人,也会时不时地冒出几句“帅呆了”,于是新一代的东北人跟着时代的发展也将自己的语言无论从“口感”还是“音质”上都染上了新的气息。还有网络语言的影响。现在进入了网络社会,网络语言越来越多被应用与日常生活中,这自然也会对方言产生很大的影响。网络用语不仅对东北方言产生影响,在其他地方方言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肝儿颤:害怕,胆战心惊的感觉。例 我一看见李处长的凶相,我就肝儿颤。开涮:耍别人,拿别人开玩笑。例 我能当上领导?你们就别拿我开涮了。老冒儿:以前指农村人,现在多用形容傻头傻脑没有见过市面的人。例 你看你那老冒儿的样,就知道你没见过什么大场面。练:比试高低或打架。例 干啥啊?掳胳膊挽袖子的,练练啊!灭:使别人服气,打败,灭掉威风。例 他说他打牌厉害,今天就给他点颜色看看,给他灭了。木:身体不灵活,反应迟钝。例 喊你半天也不动个地方,木啊。掐:打架,打闹。例 小小子(小男孩)就是皮,见面没一会就掐起来了。事儿妈:爱管别人闲事,好多事的人。例他什么闲事都管,事儿妈似的。 现眼:当众出丑。例 赶紧给我回家,别在这现眼,丢不起那人。 撮:吃。例 今儿拿了一笔奖金,走,出去撮一顿。搓麻:打麻将。例 看看,今天又没来上班,准是昨晚又去搓麻了。出血:拿出相对与自己经济势力和支付能力来说是比较多的钱。例 这人贼小气,今天一定让他出点血。掉价儿:使身份降低,做有失体面的事。例 本来不应该送礼的,这事办得太掉价儿了。 扎啤:散装的,新做出来的啤酒,来自粤语。例 小姐(服务员),给我来个扎啤。打的:“的”来源于广东。这个词近年来才在东北流行起来。东北的经济没有广东发达,出租车不容易普及。“打的”是个比较奢侈的生活。但是现在东北的出租车多了起来,词语的应用也就比较频繁了。3 整景:指人比较能装,做事很做作。例别跟我整景,赶紧来吃饭。鸟人:骂人的话。指对方的人不是很好。网虫:沉迷与网络的人(通常指青少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