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必修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节次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地球的宇宙环境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主要的天体类型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08(1)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图示07(10) 、05(17)aa c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b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辐射的含义及能量分配12(37-3) 、03(42-1、2、3)、05(7)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a b4.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10(14)、11(4)、07(9)、12(1)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08(11) bb地球的运动5.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昼夜交替现象10(31)、06(3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07(311)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07(322)、08(2)、09(34)、11(14)、12(35)、04(45-2)、05(23)、06(25、26)国际日期变更线07(11)a b bc b6.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07(322)、06(4)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08(311)、11(33) 、12(34)、03(43-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09(13、33、35) 、03(42-4)、04(31)、05(38)、06(29)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07(29、32-2) 、10(32、38b-1) 、11(32)、04(1)、05(39)、06(30)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05(3)ac c cb 地球的结构7.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09(1)岩石圈的范围aa8.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10(1)、03(6)b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节次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三大类岩石的成因07(34-1)、10(12)、11(11)、12(14)abb2.地壳的物质循环地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ac地球表面形态3.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 a4.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07(18)、08(31-5)、09(36-4)、10(36-1)、11(30、31)、12(36-4) 、03(21)、05(1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11(30、31)、05(12)地质构造的类型12(2) 、03(33)、03(45-1、2、3)、04(35)、06(41-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08(28)a bac 5.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图示07(21) 、09(19) 、10(13) 、11(19)、12(12)、04(44-1)c6.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2(17)b大气环境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垂直分层 11(13) 、 03(46a-1)、04(45-1)、06(46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0(15) 、11(36-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09(38b-2) 、03(37)、04(42-1、2、3)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08(7) 、10(38b-2) 、05(25)abbb8.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08(26、27) 、11(35) 、12(36-1、2) 、05(45-2)水平气压梯度力10(2) 、05(45-1)风的形成04(10)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08(31-3) 、10(36-2) 、05(42-3)、06(9、15、43-3)cabc9.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07(1、32-3) 、08(31-2) 、09(36-1) 、10(38b-1) 、11(9) 、12(36-3)、 04(15)、05(24)b10.常见的天气系统 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07(27) 、08(10) 、09(27、28) 、10(37-1) 、11(7) 、03(37)、03(43-4)、04(18)、05(37)、06(46b)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07(32-3)、08(31-2)、09(37-2)、11(38b-1)、12(30)、03(43-2)、04(32)、04(38)、05(34)、06(42-1、2)简单的地面天气形势图b bc水循环和洋流11.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10(3) 、06(41-1、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ab12.洋流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09(36-3)、10(36-5)、05(42-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08(31-4)、09(36-3)、10(36-3)、12(3)、03(38、40)、04(19、29)、05(10、46a、46b-1、2、3)c b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节次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11(1)、12(15)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突变对地球生物的生存威胁07(6)ab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07(28)、07(34-5)、08(29)c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09(17、18)、05(27)b b4.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08(8)、04(22)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性状的作用10(34、35)a b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09(17、18)、11(15)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6.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b 7.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12(18)、03(10)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07(24)、08(31-3)、09(36-2)、10(36-4)11(2、26、27)、12(19)ab8.主要陆地自然带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07(32-4)、08(31-3)、09(37-1)、12(38b-1) 、04(43-1)、05(46b-4)、06(43-1)b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节次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影响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的含义和分类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10(33)、12(37-2) 、05(21)ad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07(27)、08(3)、09(6)、12(37-5) 、05(1、43) c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化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07(30)、10(5)bc4.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08(30、33-4)、09(38b-1)、10(22) 、03(16、46a-2、3) d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5.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及基本属性 07(25) 、09(38-3) 、10(38a-1) 、11(36-1)a6.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08(32-2) 、05(2)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bc7.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04(3)、05(20)b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8.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09(10) 、10(6) 、12(37-1) 、06(41-4)a9.自然灾害的危害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08(13) 、08(34-5)、 03(45-4)b10.中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07(33-2) 、11(37-4) 、03(43-3)c 必修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节次考试内容考试要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07(18) 、08(6) 、11(5)ab2人口增长模式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07(22、23)08(33-1) 、09(8) 、12(36-5) 、03(34)b人口合理容量3环境的限制性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b4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的承载力08(33-3) 、09(20) 、11(8)人口容量的特点12(5)bb人口迁移5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人口迁移的概念与类型07(31-4)、12(4)a6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08(20) 、08(35-3) 、11(22)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cb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节次考试内容考试要求1城市区位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12(37-4) 、03(15)03(44-3)、04(7)、04(36)、05(35)、05(44-1、2)、06(44)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cb 城市空间结构2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11(38a-1)、12(6)a3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区的分类09(38-1) 、12(32、33)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07(20) 、07(36-2) 、10(17、23) 、03(41-1)、05(26)ac4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08(34-2) 、09(5) 、10(16) 、11(37-1) 、12(38b-2) b城市化过程与特点5城市化城市化的含义07(4) 、03(3)、05(5)b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10(9) 、11(38a-1)b7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特点的地区差异09(15、16、38-2) 、11(37-2)、12(7)、04(41-1、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03(8)bb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8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08(21) 、10(10) 、11(23) 、06(27) b d9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07(19) 、11(38a-4) 、12(20、21)、03(22)、03(41-4)、04(4、12)、04(21)、05(44-3、4)、05(45-3、4)、06(3、31、32)c10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b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节次考试内容考试要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不同产业活动的主导区位区位条件变化对产业活动布局的影响ab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04(37) b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3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07(15、33-1、2) 、10(38a-2) 、11(3、28、29)、12(8、26、27) 、12(38b-1) 、03(4、27、35、44-2)、04(6、8、13、14、20)、04(43-4)、05(42-4)、06(11)、06(42-4) d4农业地域类型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09(37-2) 、10(37-4) 、12(36-3) 、04(23)、04(26)、05(42-1)、06(42-3)水稻生产的地区分布及区位因素03(9)、05(30)bc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5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07(34-2、3)07(35-1、2) 、09(9) 、10(29、36-5) 、11(24、25)、12(13)、03(18)、03(41-2)、03(44-4)、05(13、14、33)、06(6、7、34、39、40) a d6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07(35-3) 、08(35-1)、09(3)、05(16)、06(1)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转移、集聚的影响03(28)、04(27、41-3)环境与工业布局的关系08(22、23、35-2)、09(38-3)、10(24) 、11(38a-2) 、12(28)、03(31)b bc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交通运输与聚落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和空间布局的影响08(34-4) 、10(37-3) 、12(29)、12(38b-2) 、03(24、39)、03(41-3)、04(5)、04(44-2、5)、06(37)c2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交通运输条件变化与城镇分布的关系08(34-1) 、10(20)b3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09(37-5) 、11(3) 、11(38b-3) 、04(43-5)、04(44-4)b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节次考试内容考试要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08(33-2) 、04(33、43-3、46a-1、2)环境问题按性质的分类08(17) 、09(4) 、11(12)ba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0(38a-2) 、03(14)、04(34)、04(46b-1、2、3)、05(9、31)、06(8、16、17)、06(45)b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a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07(13) 、08(5) 、09(2) 、10(38b-3)ab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5.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07(14、15、35-4) 、08(4、18)、09(14、38b-3)10(4、10、38-4)11(10)、12(10)、03(1、20、23)、03(42-5)、04(24)、04(44-1)、05(32)、06(18、19、20) b5.转变发展模式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12(38a) 、05(41)bb6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09(25、26)、10(25、26)、11(16、38b-4)、04(46b-4)b必修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节次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认识大洲1.认识大洲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bd认识地区2.认识地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07(2) 、08(32) 、09(11) 、10(8) 、11(36-4) 、04(17、28)、05(29、42-2)bcd认识国家3.认识国家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04(30)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03(44-1)美国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征美国农业生产和布局的特点03(44-2)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07(31-2、3) 、09(29、30)abbbd区域差异4.区域差异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12(16)、04(43-2)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差异08(24、25)11(17)、 11(18)、07(16、17) 、08(24、25、35b) 、09(37-1、3) 、10(27、28、30)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bbbbb区域联系5.区域联系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07(33-3) 、08(34-3) 、09(21、22) 、10(38a-3)、11(37-5)、12(11)资源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07(35-4) 、09(7) 、10(18、19) 、11(37-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2(38b-4)accbb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节次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08(15、16、19) 、09(23、24) 、11(20、21) 、12(22、23)ac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湿地的概念和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电电价改革与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科研创新与产业合作模式
- 构建能源装备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 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与优化探索
- 乐园课件内容
- 乐园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投股合同(标准版)
- 争做绿色小雷锋课件
- Dihydrocaffeoyl-CoA-Dihydrocaffeoyl-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DHODH-IN-29-生命科学试剂-MCE
- (新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题库(浓缩400题)
- 南昌大学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大学英语试卷
- 塑料软包装质量安全管理制度2024.05
- 2025-2030中国妇科中成药市场营销趋势及投融资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 T-CNAS 12-2020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
- 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
-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建筑工程识图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 做最勇敢的自己
- 《中国象棋基础教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