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德育课程资源_培养学生“慎独”修养.doc_第1页
挖掘德育课程资源_培养学生“慎独”修养.doc_第2页
挖掘德育课程资源_培养学生“慎独”修养.doc_第3页
挖掘德育课程资源_培养学生“慎独”修养.doc_第4页
挖掘德育课程资源_培养学生“慎独”修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挖掘德育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慎独”修养重庆市沙坪坝区滨江小学校 黄玲 摘要 学校德育何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不迷失方向?本文拟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德育课程资源”的角度,使学生“积小流,以成江海;积跬步,以致千里”。通过“反省思维”的培养,促其“慎独”修养的形成。关键词 德育课程资源;慎独;反省思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教育事业肩负的重要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所以,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自觉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是每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义务。反思当前的学校德育现状,不禁让人产生这样的感叹“德育在加强中弱化了,在突出中淡化了,在整合中边缘化了”。尤其是体现在学校忽视对学生进行以“慎独”等为代表的传统美德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价值观念虚空。本文拟从“在传统文化中挖掘德育课程资源”的角度,谈谈培养学生“慎独”的修养的重要性。一、中华传统文化中合理挖掘德育课程资源(一)中国小学生守则与美国小学生守则的对比时下,对中国小学生守则与美国小学生守则的对比津津乐道。美国小学生守则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8考试不许作弊。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提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中国小学生守则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摘录部分网评如下: 其一,中国制定守则的专家太厉害了!语言精练,概括力强,守则的内容从爱国、爱自然到做一个优秀的“圣人”无所不包。美国的教育专家的水平差多了,总在学校的一些细枝末节上打转。其二,中国的守则虽然全面,却是一个高高在上、美丽神秘但却不可攀越的“天”。美国的守则则是平平淡淡、朴实无华但却可以接近的“地”,稍微努力,每个孩子都能做到。其三,中国守则的表述方式“大”、“空”,让儿童不易理解,不可把握,不可感知,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一则,可怎样做才是“爱国爱民”呢?美国的守则却很人性化,把孩子当人来尊重,很符合儿童的理解水平,也让孩子容易接受。我不是一个亲美主义者,但我知道老子的“道出其口,淡乎其无味”,真正的道是朴素的、平淡的,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好习惯是看似很平常的好像不屑上守则的“不随地吐痰”、“有事请假”等,而不是爱国爱民的大道理!综上所述,“爱国爱民的大道理”这就是很多人对中国小学生守则的看法。笔者认为,中美两国的小学生守则立足点和侧重点不同:美国的守则立足于道德规范层面,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具体的道德行为指导,注重从学生内在的自我出发进行道德要求,是一种由近及远式的道德教育方式。中国的守则则立足于道德原则层面,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注重从外在的社会宏观要求出发对学生进行道德要求,是一种由远及近式的道德教育方式。不难发现,我国的守则立意高远,显得比较“高、大、全”,需要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结合校情、生情,进一步将这些价值原则体现、反映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使之具体细化、显现为具备一定操作性的道德规则或准则。然而,广大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视这一转化的实现过程,直接利用这些的价值原则对学生进行空洞说教,致使道德教育的效果大大折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情况也是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现状的一种折射。(二)合理挖掘优秀资源,务求德育的实效性与指导性难道学校德育只能讲这些“大道理”?其实,我们的眼睛不应该习惯性一致向“外”看,如果放眼历史,则会发现: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含有大量实用的、细致入微的德育资源。比如:德育启蒙、弟子规、名贤集、朱子治家格言孙中山先生曾主张:“恢复中国人的固有道德”,即用中华传统美德来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素质。中华传统美德则主要源自儒家的伦理观。孔子素以道德教育著称于世,他素来重视德育的“基础教育”部分。他认为德育的“基础”,就是“务本”。哪些是基础道德?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门在外,友爱众人;言行谨慎,诚实守信,亲近有仁德的人。)为什么要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固基础道德”的课程资源?不妨看看以下内容,则定会有所感悟德育启蒙共有二十八句,从“孝亲”、“友爱”、“敬师”、“择友”、“布衣”、“蔬食”、“惜字”、“惜谷”、“惜阴”、“仗义”、“清廉”、“知耻”、“尽忠”、“守信”、“仁慈”、“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说谎”、“不吸烟”、“不钦酒”、“不赌博”、“不奢侈”、“不傲慢”、“不嫉妒:”、“不偏见”、“不迁怒”、“不耻问”等几个方面讲述了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的道理。措词浅显、简便易行。如“孝亲”部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荣亲”阐明了为什么应该孝敬父母以及孝敬父母与珍爱自身的关系等问题。弟子规,则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要关注小事、细节,要严谨、要有规矩。如:“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必告,反必面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悌”字上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谨”字上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字上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朱子家训,又叫朱子治家格言,它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全文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古今格言中也不乏道德教育的课程资源,不胜枚举。诸如“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惑,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这样的发人深省的话含有很深的教育哲理!诚然,以上例举的种种资源,也不乏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但那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不能苛求于前人的。我们在挖掘该类资源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即可。有学者的话掷地有声:“中华民族今天最大的悲哀不是贫穷,而是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信任和信仰。”二、运用“反省思维”,培养学生“慎独”修养(一)关于“慎独”慎独,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关于“慎独”,曾国藩诫子书中这样说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十分安稳,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是快乐满足宽慰平安的,做到“慎独”,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础。)“慎独”是一种修养,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监督。东汉杨震的“四知”箴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独拒礼;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主,勿以善小而不为”。以上种种,无一不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二)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启示一位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在所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提到“道德发展六阶段: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中国的孩子们其实在这三个阶段的表现应该是最突出的。“不惹麻烦”是大部分孩子在学习期间的奉行标准,这最起码能够让他们在学校成为老师们不讨厌的孩子;而“我想要奖赏”在我们的校园里更是被奉为典范,甚至可以说在我们的校园里面“奖赏症候群”已经泛滥成灾,而且常常被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美称啊;“我想取悦某人”这一阶段已经是这个社会的通病了,中国的孩子们身上承载了太多父辈祖辈的期望,他们要用一生来取悦父母亲人;至于“我要遵守规则”,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啊,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规则,我们更是有小学生守则要求学生们必须牢记奉行,因为不时还会有上级领导来审查;“我能体贴别人”达到这一阶段的孩子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能够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反思一下,我们对学生的希翼是哪个阶段?雷夫老师提到的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一观点,和我国古代儒家提出的“慎独”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雷夫老师的一名五年级学生,为免骚扰到隔壁班的同学,讨论时总轻声细语;有次见到一辆垃圾车翻车,他们立即帮忙捡拾垃圾,更合力把垃圾车恢复原状。雷夫的另一名女学生,路上遇到遭人殴打的六岁小孩,不但带他到喷水池梳洗,还陪他走到家门口才离去,即使男孩母亲到校寻找儿子的“救命恩人”,小女生仍没有现身,多年来一直没有向人透露自己这次善行。当前,很多教师都喜欢或者习惯于“小干部管理班级”,美其名曰“推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那么,我们追问一下,锻炼了哪些学生的能力?锻炼了哪些能力?客观而论,这样的措施,的确锻炼了一批管事的人,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但突出的是“管”字。比如通过设“桌椅员”、“保洁员”也的确使校园内、教室里让人满意,但是我们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会是两个样?校园内也许不会见到学生乱扔,但一出校门就看到了。我们是没办法在校外也设“桌椅员”、“保洁员”的。学生靠“管”来实施德育,是不是最有效的方式?(三)探求“有效的教育”辱师弑母事件的时有发生,警醒着我们:我们的教育(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出了某种问题。公路上,行人或车辆硬闯红绿灯的现象屡见不鲜;明星演唱会后,留在现场的满地垃圾,呈现出狼藉一片的景象;随处张贴、涂鸦造成了社会“牛皮癣”;在公众场所穿睡衣、赤膊或穿着不雅;毒奶粉、毒血旺、毒馒头等危害公众健康的有毒食品大量出现以上种种,令人瞠目。原因何在?发人深省。然,就学校教育而言,我们需探求是在自己可能影响到的范围里进行“有效的教育”,以夯实学生的基础道德,为学生作为“社会人”奠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为什么“最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那是因为,自我教育是入心的,一切行为的动机都是经由自己思考的,是发自内心的。孙子兵法中“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论述不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吗?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那则“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不也告诫后人“攻心”制胜吗?现代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极力提倡一种科学的思维态度和思维习惯,即反省思维,认为“反省思维”是“最好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乃是指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反省思维的形态包括:(1)引起思维的怀疑、踌躇、困惑和心智上的困难等状态;(2)寻找、搜索和探究的活动,求得解决疑难、处理困惑的实际办法。反省思维有两个极限,即思维开始于困惑的、困难的或混乱的情境;思维的结尾是清晰的、一致的、确定的情境。杜威将反省教育作为教育的目的,是看重其三种价值:第一,反省思维使合理的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把单纯情欲的、盲目的和冲动的行动转变为智慧的行动;第二,反省思维能预先做好系统的准备;第三,反省思维能使事物的意义更加充实。然而思维的价值本身却不能自动地成为现实思维需要细心而周到的教育指导,才能充分地实现其机能。不仅如此。思维还可能沿着错误的途径导引出虚假的和有害的信念。人民教育(2011.6)上有这样一篇文章办“大写”的教育,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随着晚自修结束,校园广播响起,传来一段标准普通话朗诵的温馨提示: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也。同学们,今天的反省时间到了,请您拿出励志手册,认真反思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教室里,学生们纷纷放下功课,开始填写励志手册。记者看到,一个男生对着每日自省表,在“我行我快乐”一栏填了A(表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