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2年度高二语文第八学段考试卷(本卷满分为150分,150分钟内完成)一 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战国策荆轲刺秦王)(2) ,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涉江菜芙蓉)(3)我有嘉宾,。(曹操短歌行)(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5)自其不变而观之,。(苏轼赤壁赋)(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二)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邹阳者,齐人也。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蚀昴,而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喻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悟也。愿大王孰察之。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佯狂,接舆辟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孰察卞和、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无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昔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之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而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燕人恶之于王,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中山人恶之魏文侯,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折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髌脚于宋,卒相中山;范睢摺肋折齿于魏,卒为应候。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沉于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借宦于朝,假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节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2、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 恶:厌恶b邹阳客游,以谗见禽禽:逮捕c夫精变天地而信不喻两主喻:让明白d愿大王孰察之孰:仔细3、下列分别属于君对臣“知(遇)”和“不知(遇)”的一项是()(3分)a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b燕人恶之于王,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蚀昴,而昭王疑之c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之事苏秦不信于天下,而为燕尾生d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白圭显于中山,中山人恶之魏文侯,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国人邹阳在梁国客游,和原吴国人庄忌、淮阴人枚乘等人往来,地位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后因羊胜等人诽谤而被囚禁。b荆轲许诺燕丹行刺秦王,卫先生为秦谋划长平之事,二人之诚心虽然已经感动了天地,却仍然遭遇不信任,令人心伤。c卞和、李斯、比干、伍子胥等都是忠信之人,但都因此遭遇惨烈的命运,而箕子、接舆正是汲取了这些人的血的教训,装疯避祸。d秦穆公重用百里奚,齐桓公重用宁戚,从而都建立丰功伟绩,但百里奚、宁戚个人却不是借助官宦保举、亲信吹捧才得以重用的。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3分)译文: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3分)译文:(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二月二日 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注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6分)答: 二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的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官渡之战后,袁绍逃回冀州后,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等前来助战,于是袁绍卷土重来。曹操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又绝自己部队的后路,曹军士兵置死地而后生,勇猛作战,在仓亭再次击败袁绍。袁绍再次退回冀州。袁绍两次兵败,不由气病交加而亡。b葛朗台喜欢拿侬大力士的体格和不计报酬的品质。拿侬的工钱一年只有六十法郎,却包办了家里的一切杂活:煮饭、清理、洗衣服、照顾短工凡是葛朗台吩咐的,她都一声不吭地去干。c刘备不忍舍弃百姓独行,因此行动迟缓,每日只能走十余里。很快被曹操的五千铁骑追上。在混战中,甘夫人受伤,自刎而死。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救下阿斗,怀抱阿斗,左右冲杀,连斩曹操五十多员大将,威震长坂坡。d欧也妮收到时隔七年的查理的来信,信中并未告知他与奥勃里翁小姐的婚事,随信寄来一张八千法朗的汇票,作为给欧也妮这位债主的本利回报,同时要欧也妮继续替他保管梳妆匣。晴天霹雳般的劫难使欧也妮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e诸葛亮临死前,把自己所著的兵法全部传授给了姜维,将蜀国重任交给蒋琬、费祎,并设计好蜀军退兵路线。司马懿引兵追赶,看到诸葛亮事先嘱咐人制作的木偶像端坐车内,以为诸葛亮还活着,便急忙退兵。这就是所说的“死诸葛吓走活仲达“。8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5分)(1)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台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此人是谁?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2)“这个年轻人真没出息,把死人看得比钱还重。”这句话中的“年轻人”指谁?“死人”又指谁?葛朗台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来?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孟子公孙丑下)用原文的词句填空。(3分)孟子认为有大作为的君主与贤才商讨大事,就应“”,而如果君主不能“”贤才就不值得与之共事。伊尹、管仲就是孟子所说的“”。孟子主张君主“欲有谋焉,则就之”,请简要分析该文段所体现的孟子的思想。(3分)答:。三 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警惕名校农村学子锐减周继坚据报道,在中国农业大学今年的大一新生中,农村户籍生源10年来首次跌破三成,仅占28.26%。如此低的比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忧虑。近年来,重点大学农村生源的减少是整体趋势。统计显示,上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县级中学生比例占到50%左右,而今年只有七分之一;北大的农村学生比例从过去的30%左右降到了近年来的10%到15%。在教育发展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和均衡,既是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的一致呼吁,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多年来矢志不渝的目标。从现实的国情看,我国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相比于城市,农村学生的数量占多数,从教育公平和均衡的角度讲,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大于城市。然而,现实中不仅农村学生在高校中所占比例很低,而且似乎逐年呈下降趋势。近年来,高校扩招让上大学变得容易。然而,对广大农村学子来说,能够吸吮到这一“雨露”的人却越来越少。有人把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归结为城市化进程,有的归因于农村孩子的基础教育底子整体不如城市。然而,这些原因只是在解释表象,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以去年全国高考为例,农村孩子占考生总数的62%,可见农村孩子仍然是应考的多数。就学生个人基础素质来说,城市孩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但农村孩子也有更多的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决不能说会弹琴的城市孩子的素质就一定高过放过牛的农村孩子。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根本上暴露的还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且已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除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外,近年来推出的校长推介制、高校自主招生、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农村孩子显然都不占优势。首先从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来看,农村孩子主要靠课堂上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像城市孩子那样可以享有丰富的各类课外辅导和培训资源;其次,自主招生和校长推荐制等举措也主要面向少数优质示范高中,农村孩子事实上很难进入这些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是一个警示信号,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育天平的倾斜度。在城市和重点中学较多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势下,农村学子在高考竞争中先输掉了一大截。再加上以成绩衡量政绩的功利思维,又加剧了地方对学校投入和学生选拔的人为扭曲。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高考,招生考试越来越像程序化的“掐尖机器”。结果,农村孩子不断被重点中学、重点班级边缘化,考取重点大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要看到,长此以往,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新隐忧,那就是阶层固化。(选自 2011年08月26日光明日报)10、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从教育均衡的角度来看,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在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重应该要大于城市学生。b、城市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兴趣特长,农村孩子只有参加劳动实践的经验,二者存在着素质上的差距。c、在目前的形势下,重点大学中农村学子的减少以及成为一个警示的信号,这充分反映教育天平的倾斜度。d、农村孩子个人的未来上升空间日益狭窄,导致他们丧失了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成为社会新隐忧。11、开头第一段所引用的数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 12、文中“饱受诟病的教育均衡问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答:(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1)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命运敲门声何葆国一房门上响起持久、顽固的声音,看来我要是不开门,它就是三天三夜也不肯停下来。我只好搁下手中的笔,走过去把门打开,心情一下子变得很坏。又是他!一个叫作简进的狂热级文学青年。都怪一个亲戚多事,把他介绍给我,这些天来他天天上门,要我指点他那狗屁不通的文章。昨天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对他一篇所谓呕心沥血的新作提了几点意见。“邹老师,我遵照您的意见修改好了,”简进谦恭得有些畏葸地双手呈上一叠稿纸,“请邹老师”我想发火,但最终还是克制了。拿过稿子,我淡淡地说:“我帮你推荐,你就在家等着发表吧。”“谢谢,”简进接连点头哈腰,“太谢谢了,邹老师,太谢谢了”我想,这家伙想发表想疯了,天天上门骚扰,这可如何是好!我忽然想到去年有篇旧稿,自己不太满意,一直没有寄出去,干脆我找出旧稿,署上简进的名字和他的地址,给一家熟悉的报社寄去。大概半个月后,简进来了,看样子他激动得面孔都有些变形了,手颤抖了许久才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我一看,正是我署上他名字的那篇稿子。“邹老师,您帮我修改的文章,终于,终于发表了”他的声音激动得哆嗦。“很好嘛,这是第一步,希望你埋头苦干,不要荒废了时间。”我煞有介事地教导他。“是,是,是。”从此,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到他,也许他上门找过我,但我不在,总之我渐渐把他忘了。大概是4年之后,有一天我到那个亲戚家闲坐。他忽然问我,你还记得简进吗?我摇头。他说,就是那个我介绍他去找你的文学青年啊。我一下就明白了。他叹道,一个好好的人迷恋什么写作,现在疯了,我们活活把它害了!原来,简进在发表“处女作”的巨大精神动力之下,没日没夜地写可是再也没有发表一个字,他就疯了我听得胆战心惊,忽然觉得自己是个罪魁祸首。二房门上响起持久、顽固的声音,看来我要是不开门,它就是三天三夜地不肯停下来。我只好搁下手中的笔,走过去把门打开,心情一下子变得很坏。又是他!一个叫作简进的狂热级文学青年。都怪一个亲戚多事,把他介绍给我,这些天来他天天上门,要我指点他那狗屁不通的文章。昨天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对他一篇所谓呕心沥血的新作提了几点意见。“邹老师,我遵照您的意见修改”简进谦恭地说。“行了,我不用再看了,”不知怎的,我忽然克制不住自己,粗暴地打断他说,“你根本不是搞文学的料,修改一百遍也没有用!”简进一脸窘迫。“我劝你别白费劲了,把时间和精力拿去搞点别的东西,现在改革开放,干什么不行,偏偏要在文学树上吊死”我正口若悬河,忽然发现简进不见了。不知他什么时候偷偷跑了,他一定受不了我的尖刻管他呢,我继续写我的。大概是4年之后,我有一天上街取汇款。忽然一辆轿车嘎地在我身边停住,我吓了一跳。车窗里探出一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邹老师,你忘记我啦?”原来是简进!他下了车,热烈地握住我的双手,“邹老师,你真是我的再生父母啊,我真不知如何报答你!”我懵头懵脑的,“我当初痴迷着文学,是你一番话让我迷途知返啊,我真不知如何感激你!”原来,简进被我批了一通之后,丢掉文学转头扑通跳“海”,现在有了公司有了车,连别墅也有了。不久,简进诚心诚意拿了数万元,帮我出了一套文集。我以恩人自居,但心里不免酸溜溜的。三房门上响起持久、顽固的声音,看来我要是不开门,它就是三天三夜也不肯停下来。会不会是他?好吧,我就是不开门,看你的耐性有多好!大概15分钟之后,敲门声渐渐弱下去,像一朵云飘散了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第一部分对简进谦恭得几乎点头哈腰的描写,表现了他对文学的太过执著,为故事的发展尤其是发病的结局起了铺垫的作用。b邹老师十分关心文学青年的成长,用自己的旧稿署上简进之名投稿,想以此来帮助简进走上文坛,激励他的创作热情。c小说通过痴迷文学的简进第二次敲门而改变命运的情节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哲理:否极泰来,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d邹老师从简进的发疯这件事上意识到违心帮忙的坏处后,转而采用诚心拒绝的方式,没想到却成了简进的“再生父母”。e这篇小说运用了戏剧性的情节以及语言和神态等描写手法来展开故事、描绘人物,故事生动、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14、文章第一、二两部分的开头四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答: 15、有人认为小说第三部分是“蛇足”,可删除;也有人说该部分就像中国画的“留白艺术”,看似简单多余,实却言简意丰,不该删。你的意见呢?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探究。(6分)答: (2) 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杨绛的魅力锺书先生离世后,到2010年春天,杨绛又在人世顽强地生活了12年。时间是最严酷的史官,这12年,杨绛纤弱的身体承担了人们无法想象的沉重和痛苦,她做了多少超负荷的工作。2010年元旦之后,她写的俭为共德(见3月10日“笔会”),证明了她还在为社会风气的奢糜而担忧。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这位百岁学者的人格风范,是否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高尚作事,低调作人,毕生自强,终竟自律。咱们还是说钱先生辞世后的近事吧。杨绛说:“他们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她的责任太多、太重、太复杂了。四麻袋手稿和读书笔记,收藏的文物,全家的东西,都得要她亲手处置。可是这时的杨绛早已身心交瘁,连走路都要扶着墙壁。这时她开始了“打扫现场”,她把钱锺书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所写的中外文笔记进行了分类处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钱锺书手稿集,同时,也能欣赏到那些劲秀有致的行书小楷,这是杨绛整理的,也是她奉献给我们对特殊遗产的艺术享受。钱、杨二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酝酿将他们的全部稿费收入捐献给母校。奖学金给谁呢?给考上清华的贫寒子弟!叫什么名儿呢?绝不会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就叫“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7日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与清华签订了信托协议书。当时捐献的现金是72万元;到了2010年春,已是800万元出头了。获得“好读书奖学金”的贫困青年,不断给杨先生写信致谢。这些获奖的青年看到杨先生家居陈设简朴没有装修,无不为之动容。这个小区的某邻居也说:“这老太太犯傻,好几百万能买多大的一座别墅啊!”钱、杨二老一生朴素,也证明了俭为共德的言行一致,从我做起。杨先生借此归结到她对清华校训独到的理解,她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理解自强不息是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求知识,学本领,永远上进。厚德载物是一个道德标志。我们努力求知识、学本领,为的是什么?如果我们没有高尚的思想境界敢于担当时代重任,那我们的努力还有什么价值?笔者敢问:在两个世纪的经历中,有谁见过钱、杨二老懈怠奢糜,自我膨胀吗?他们毕生自强,终竟自律,愚以为,这才是他们人格魅力的奥秘所在。杨绛晚年所写的我们仨、怀念陈衡哲走到人生边上,以及吴学昭写的听杨绛谈往事(三联版),还有我们的钱瑗,它们不仅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而且还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这里,我还想讲一点钱瑗人性美的往事,从而折射出她母亲的人格魅力。杨绛在我们的钱瑗序中说:“文革期间钱瑗的学生张君仁强,忽从香港来,慨然向母校(北京师范大学)捐赠百万元,设立钱瑗教育基金,奖励并培养优秀教师。”据笔者所知,现在这一教育基金更名为“尊师基金”,我想,或许是出于杨绛先生一贯的低调吧。钱瑗走时,北师大外语系师生们恳求杨先生留下部分钱瑗的骨灰。她们把她埋在陈垣校长铜像侧的一棵雪松下。外语系师生每年清明节可以去拜祭这棵雪松,表示他们对钱瑗的怀念。张仁强说:“回港之前,我们到钱瑗雪松拜祭。天亦有情,细雨蒙蒙,雨水吹拂到我们脸上,泪水交加,我们决定在这棵雪松前立一块碑:尊师重教。让钱瑗这棵雪松,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后来,杨绛曾经不无自豪地说:“我一生的杰作就是钱瑗!”在此,我想向钦仰杨绛人格的青年朋友提一点忠告:如果您真正爱护杨老,最好的景慕就是不干扰。至于出自各种动机向杨绛发难,挑起莫名其妙争斗的人,她早就借翻译兰德的诗,写下了她的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选自文汇报2010年6月6日,有删改)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作者以“杨绛的魅力”为题,主要是从高尚做事、低调做人、毕生自强、终竟自律四个方面体现她的人格魅力。b作者写钱先生辞世后杨绛亲手整理了他的中外文笔记,主要为了表现杨绛也具有很高的文学品位,体现杨绛的魅力。c20世纪90年代初,钱、杨二老捐巨款成立了“好读书奖学金”,自己住在没有装修的家里,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俭为共德。d“钱瑗教育基金”主要用于奖励清华贫寒学子,作者认为“钱瑗教育基金”更名为“尊师基金”,是出于杨绛的低调。e文中引述了杨绛对清华校训独到的理解的一段话,是分别从行动维度和道德维度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14文章以“杨绛的魅力”为题,为什么花了相当笔墨写关于钱瑗的事情? (4分)答:_ 15文章收尾引述杨绛翻译兰德的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答:_ 四 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王府井是北京最富盛名的繁华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牌扁高悬,人头can)动、川流不息。进入商店,种类繁多的商品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这条全长约3华里的大街,以其宽阔的胸怀,每天迎接着近百万人次的八方宾客。在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应改为;(1分)在文中处是病句,请改正。(1分)17.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3分)微博注,能够基于用户的关系进行信息的分离、传播、获取。截至2010年1月,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微博的内容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对于普通人来说,微博关注的友人大多来自事实的生活圈子,用户的一言一行不但起到发泄感情,还起到了记录思想的作用。注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是个人在互联网上开通的小型网络空间,能够发表文章、发布信息。“微博”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依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40个字以内)答: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7分)最近,成都人民南路沿线公交站台新增了一些不锈钢的候车椅,十分漂亮,但这些站台座椅呈弧形,“脚踩地就坐得稳,脚一离地就要往下滑”。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椅子的形状是专门设计的,这样的设计是要防止候车椅被流浪人员占用。这些“防流浪汉椅”出现就引起了广大市民和网友的关注和议论。请简要阐述你对有关部门设置“防流浪汉椅”这一做法的看法。(150字左右)答:五 写作(7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与抄袭。“是啊,一个胸藏荷花的人,如何能不是佛呢?胸藏荷花,胸存美好,只要你心里有一朵荷花,你早晚都能飘逸出生命的清香。”高二20112012学年第八学段语文答案卷一、(一)默写(6分)1、 (二)文言文阅读(15分)2、()(3分)3、()(3分) 4、()(3分)5、 (3分) (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 (6分)二、(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5分)8、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选第()题答:(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 .(3分)座位号 (3分)三、(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 )(3分)11、 (3分)12、 (3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选( )题答。 13、()()(5分)14、 (4分)15、 (6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1分) (1分) 17、(3分)18、(7分)高二语文第八学段考试【参考答案】1、发尽上指冠同心而离居鼓瑟吹笙一觞一咏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人之所罕至焉2、a(恶:诽谤,诋毁)3、b4、c(“箕子、接舆正是汲取了这些人的血的教训”是胡乱联系)5、我听说忠诚的人无不得到回报,信实的人不被怀疑,过去我总认为是对的,今天看来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他们离开齐国和秦国,为燕、魏二君去死,是行为和志向相合而对正义无限仰慕的原因啊。参考译文邹阳,是齐国人。在梁国客游,和原吴国人庄忌、淮阴人枚乘等人往来。上书自达在羊胜、公孙诡之间同为梁孝王门客。羊胜等人妒嫉邹阳,在梁孝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孝王很生气,把邹阳交给下属官吏办罪,想要杀死他。邹阳在梁国客游,因为遭到诽谤被抓起来,担心死后承担莫须有的罪名,就从牢狱里写信给梁孝王,信中写道:我听说忠诚的人无不得到回报,信实的人不被怀疑,过去我总认为是对的,今天看来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从前荆轲仰慕燕丹的高义前去行刺秦王,尽管天空出现白虹贯日的征兆,可是燕太子丹仍然担心荆轲害怕不能成行;卫先生替秦王谋划长平之事,也出现了金星遮掩昴星的预兆,而秦昭王仍然疑虑重重。他们的精诚所至感天动地显示出征兆,却不被燕丹、昭王两主所理解,这难道不是可悲的吗?如今我竭尽忠诚,尽其计议,希望大王采纳。您周围的人不了解情况,终于把我交给官吏审讯,被世人误解,即使让荆轲、卫先生复活,而燕丹、秦昭王也不会醒悟。希望大王仔细地审察这种情况。从前卞和进献宝玉,楚王确掉他的脚;李斯竭尽忠诚,胡亥却把他处以极刑。因此箕子装疯,接舆避世,他们都怕遭到这种灾祸啊。希望大王仔细地审察卞和、李斯的诚意,不用楚王、胡亥偏听偏信的错误,不要让我被箕子、接舆耻笑。我听说比干被剖心,伍子胥的尸体被装进皮袋子沉入江里,当初我并不相信,现在我才了解了真情。希望大王仔细地审察,略微给我一点怜悯吧!俗话说:“有的人相处到老,如同新识;有的人偶然相遇,却一见如故。”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知遇与不知遇的问题。所以,从前樊於期从秦国逃往燕国,把首级借给荆轲用来奉行燕丹的使命;王奢离开齐国前往魏国,在城上自刎用来退去齐军保全魏国。王奢、樊於期不是因为齐、秦是新交,燕、魏是老相识,他们离开齐国和秦国,为燕、魏二君去死,是行为和志向相合而对正义无限仰慕的原因啊。所以苏秦不被天下人信任却对燕国像尾生一样地诚实;白圭战败丢掉六国城池,却为魏国夺取了中山。这是为什么呢?实在是遇到知遇的原因啊。苏秦出任燕国的宰相,燕国有人在国君面前诽谤他,燕王手按宝剑发怒,还是杀了一匹骏马给他吃;白圭在中山声名显扬,中山有人到魏文侯面前毁谤他,文侯却拿出夜光璧赠给他。这是为什么呢?两主二臣之间,剖心披胆,深信不疑,怎么能听到流言蜚语就变心呢!所以女子不论美丑,进入宫廷就被妒嫉;士子不论贤还是不肖,入朝作官就被嫉妒。从前司马喜在宋国遭到割去膝盖骨的刑罚终于出任了中山国的宰相,范睢在魏国被折断肋骨,打掉牙齿,终于被秦国封为应侯。这两个人,都信守一定之规,摒去结党营私的勾当,处于孤独的地位,所以不能身免嫉妒小人的迫害。申徒狄所以投河自尽,徐衍抱着石头投海,是因为他们不被当世所容,信守正义不苟且迎合,不在朝廷里结党营私,来动摇国君的心志。所以百里奚在路上行乞,秦穆公把国政托付给他;宁戚在车下喂牛,齐桓公把国事交给他治理。这两个人,难道是在朝中借助官宦的保举、左右亲信的吹捧,才博得穆公、桓公重用他们吗?感召在心,相合在行,亲密如同胶漆,像亲兄弟一样不能分开,难道还能被众多的谗言迷惑吗?所以,只听一面之词就要产生邪恶,只任用个别人就要酿成祸乱。6、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7、cd(c“甘夫人”改为“糜夫人”“自刎而死”改为“投井而死”d“并未告知”改为“告知”;“继续保管”改为“交还”)8、“年轻人”是葛朗台的侄儿查理;“死人”是查理的父亲。查理的父亲因破产自杀的消息见报后,葛朗台把这事告诉查理,查理痛哭,葛朗台认为这还不是最坏的消息,最坏的消息是查理的父亲把财产败光,查理一个钱也没有了,而查理认为这没有关系。故葛朗台如是说。此人是关羽。袁绍听说关羽是马弓手,不让出战。关羽发誓杀不了华雄,愿意受死。曹操很欣赏,倒了热酒,要关羽喝了杀敌。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杀敌回来再喝。他提刀出帐,上马与华雄厮杀。不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怀中的酒还温着。9、就之尊德乐道不召之臣孟子认为“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欲有谋焉,则就之”体现了孟子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思想。10、10(3分)a(b、“二者存在着素质上的差距”的说法曲解文意。c、说法错误,与原文“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天平的倾斜度”不符。d、因果关系颠倒。应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丧失,导致农村孩子上升空间日益狭窄。”)11、反应农村学生在目前的高等学校招生中的具体情况,暴露了教育失衡问题,为全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12、教育资源城乡有别近年来推出的教育改革举措中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比例失衡(一点两份,两点三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甲)13、bd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内涵和概括作品主题等能力。b项“十分关心文学青年的成长”,“想以此来帮助简进走上文坛,激励他的创作热情”的说法有误,文中没有这些意思。“用自己的旧稿署上简进之名投稿”纯粹是应付一下。d项“采用诚心拒绝的方式”说法有误,这里所关涉的第二部分情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