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全面的书法学习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非常全面的书法学习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非常全面的书法学习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非常全面的书法学习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非常全面的书法学习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常全面的书法学习基础知识编辑:此文刊发于71年前的书学杂志第1期,没什么特别高深的内容,但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书法学习中需要了解的一些基础知识,在此全文刊发,建议书友们通读一遍,也许能够弥补书法学习中的一些知识盲点。文章较长,也可以先转发到朋友圈,或收藏起来,抽时间仔细阅读。文 / 沈子善沈子善(1899-1969),又名沈六峰,江苏六合人。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主席。1943年主持出版书学杂志。著有(怎样写毛笔字、怎样教学写字、(中国的书法和印章等。正文一、引言 书法为中国特有之艺术,亦生活上必需之技能。吾人日常生活.除需要语言文宇外,更须能写正确之字.枯齐优美之字。而人事往还,学术表现,及职业获得,尝因书法之优劣,而判别其效果之高下.故历代学子,无不贡视书法也。自学校制度兴,科目繁多,学生对于书法练习,时间既少,且又练习乏术,因此笔画凌乱,字体教侧。欲挽颓风.首在唤起学生垂视书法之精神,而适当指导,尤属切要。古今论书专籍.浩如烟海,然大都立言太高,初学读之,莫不有“难明”、“难学”、“难成”之感。子善未闲握管,何敢论书,特于前贤论书之编,窃尝留意。爱摘其简明切要陈义较低便于初学者,复参以学书所得,及教授经验,用“简明”、“浅显”之文字,将“执笔”、“运腕”、“选纸”、“选墨”、“选帖”等部门,分别纲举,略加诠释,名之曰“学书捷要”。管窥蠡测,何敢滥厕编简,而质高明。傥宥其荒谬,聊备初学之一助,则幸甚焉。原稿写成,曾试在师范学校及小学教师研究会先后讲演五次,藉作印证,幸尚无大疵。乃不揣遵陋,冒昧发表。挂漏谬误,知所不免,修正补充,请候异日。二、执笔 甲、图示乙、要点1.笔杆必须捏得正直,不可自由敬侧。2.五指必须齐用,(如图所示)其五指部位应为:(子)笔杆竖立在大指(第一指)与食指(第二指)之间,并用大食两指捏紧。(丑)中指(第三指)在食指之下,辅助食指捏紧笔杆,使正直不敬。(寅)无名指(第四指)在中指之下,抵住笔杆向外。(卯)小指(第五指)贴紧在无名指之下,而不着笔杆。(辰)以上除大指外,其余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个指头须一指一指的密接,不可散开,如此即可做到“指实掌虚”的姿势。3.执笔之高低应视所写之字体而定,大致应为:(子)写小楷要执笔低。(丑)写大楷要执笔略高。(寅)写大字行草书要执笔更高。(卯)执笔在笔杆杆头之法,不可采用。三、运腕 执笔必紧,(已详前段)运腕必灵。欲求所写之字超越生动,除注意执笔之指法外,更须注意运腕之方法。运腕之法有三:一为枕腕;二为提腕;三为悬腕。兹分述其要点如下:甲、枕腕要点1.宜于写寸以内之楷书。2.将左手垫在右手腕底下,执笔写字。乙、提腕要点1.宜于写寸以外之中字。2.以肘着案,腕不着案,而运腕写字。丙、悬腕要点1.宜于写大字及行书草书。2.将整个手臂凌空而执紧笔杆写字。3.凡腕力不足者,在写大字及行书草书时,宁用提腕,不可轻试悬腕。无论为枕腕,提腕,悬腕,必须注意两个要诀:(1)“腕必求其平”; (2)腕必求其灵”。四、毛笔之使用 甲、毛笔类别说明毛笔种类甚多,其性质各别,分述如下:1.以笔之大小论有:(子)联笔。(丑)屏笔。(寅)大楷笔。(卯)中楷笔。(辰)小楷笔。2.以笔毛论有:(子)鬃毛。(丑)紫毫。(寅)狼毫。(卯)兼毫。(辰)羊毫。(巳)鸡毫。(午)鼠毫。(己)其他。3.以笔毛之性质论有:(子)刚性之笔毛如:(1)鬃毛笔。(2)紫毫笔。(3)狼毫笔。(4)鼠毫笔。(丑)柔性之笔毛如:(1)羊毫笔。(2)鸡毫笔。(寅)中性(即刚柔并济之意)之笔毛如:(1)兼毫(如五紫五羊毫、七紫三羊毫及三紫七羊毫等)。4.以笔毛之长短论有:(子)长锋。(丑)短锋。乙、使用毛笔要点1.写大字用大楷羊毫。2.写小字用紫毫,很毫及兼毫(用小楷羊毫训练写小字亦佳)。3.写行书草书用长锋羊毫(长锋狼毫及紫毫兼毫亦可用)。4.写大字须用大笔.写小字须用小笔.两者万不可错乱。5.新笔不可开发到底,必须在笔毫尽头留一二分,保其胶性。6.用过之笔(尤以写中字大字之笔为然)须随时以清水洗涤干净,不可梢留宿墨。7.初学写字宜设法多用刚性之笔,侯年龄较大,腕力较足,再改用柔性之笔。五、墨之使用 甲、墨之类别说明墨为写字重要工具之一,以质地细洁,色泽光润,胶水不重,上砚无声者为佳。墨之质地,大别言之有下列三种:1.油烟墨墨色纯黑,宜于作画。2.松烟里墨色深重,虽可写字,但落纸不能姿媚。3.油松墨最宜于写字。乙、墨之使用要点1.磨墨必有耐心,握4须用力,但要轻要缓,所谓“磨甩如病夫”是也。2.磨墨须浓淡适中,过浓则笔滞,过淡则缺少神采。3.磨墨时当先洗清砚中宿墨。4.墨须矫日新磨。 六、纸之使用 甲、纸之类别说明纸之种类甚多,兹分初学写字练习用纸,及写字己经成功书写屏联用纸两类:1.练习写字用纸如:(子)毛边纸。(丑)竹帘纸。(寅)白关纸。(卯)七都纸。以上(子)(丑)(寅)三种,宜于训习小字,(卯)则宜于练习大字。2.书写屏联用纸如:(子)宣纸。(t)六吉宣。(2)煮睡宜。(3)玉版宜。(4)清水宣。(5)淳化宣。(6)虎皮宜。(丑)冷金笺。(寅)蜡笺。七、砚之使用 甲、砚之类别说明砚之种类甚多,有秦砖,汉瓦,玉现.陶砚.端砚等区别,此青骨董家视作古玩,而有种种名称,与实用无关。至于初学写字,选砚但求“石理细腻”而已。乙、砚之使用要点1.砚之形式,不沦为方为圆.但须有盖,而砚心凹进可以多贮墨汁者为宜。2.用时着水,不川时须洗涤令干。八、写字之姿势 举其要点如次:甲、须坐得端正,并须两肩齐平。乙、须胸张背直,头稍前俯,使胸与桌约距二寸许。丙、左手按纸,右手执笔,使右手笔杆与左手虎又口成一个“(-“形。九、写字之大小 初学写字,究应先写大字,抑先写小字,颇多争论。若根据国内各实验学校实验研究之结果,则应注意以下各要点:甲、初学写字,不宜写小字,亦不宜写极大之字,字比较适宜。乙、中字既有基础以后,宜逐渐多写小字,以便应用。丙、小学校一二年级,(幼稚园学生同)宜写中字,三四年级宜分别写大字(较一二年级为大)小字,起初二者并重,以后逐渐偏重小字,以求应用。丁、五六年级可专重小字.中字次之,大字更次之。戊、四年级起,可开始练习简易之行书。己、初中以上学生,除注意小字练习外.其写字能力可以深造者,宜就其笔姿相近,任择一体从事于大字及行书之练习。十、写字之方法 写字通行之方法,有下列各种:甲、描写即俗称描红,照着已经印好的红字,用甩笔填满。乙、映写一称幕写,俗称“写影本”,即笼纸法书之上,映照其笔画以写之。丙、临写即置纸法书之旁,揣摩法书之间架用笔仿写之。根据学习心理的研究,及国内实验学校实验研究之结果,关于写字方法,应注意下列各点:1.描写(即描红)易使儿童注意“描”,而不注意“写”,故不可采用。2.初学写字(幼稚园及一二年级)宜多用攀写(映写,但时间不可太久。3.三年级以上宜用临写。4.由“墓写”渡到“临写”,应受有经验者之指导。5.临写法书,应注意下列各点:(子)选临法书不可见异思迁,宜就笔姿及性情相近之优良碑姑.选定一种,作长时期之临写,始见功效。(丑)临写以前,宜晨夕观摩,悟其笔意点画,所谓“读帖”。学者宜切记“多读胜十多写”之秘诀。(寅)临写时不仅注意法书之用笔,尤须注意法书之神韵。十一、选帖 古来碑帖之多,浩如烟海,选择临摹.不可草率,因一堕歧途,则终身难返,兹择其要者言之:甲、大楷1.颜真卿书(子)颜家庙碑。(丑)大麻姑仙坛记。(寅)东方画赞。(卯)元次山碑。2.柳公权书(子)玄秘塔。3.赵松雪书(子)道教碑。乙、中楷1.欧阳询书(子)九成宫随泉铭。(丑)虞恭公碑。2.褚遂良书(子)雁塔圣教序。丙、小楷1.王羲之书(子)乐毅论。(丑)曹娥碑。2.赵松雪书(子)灵飞经。3.文墩明书。(子)千字文。丁、行书1.唐僧怀仁集王羲之书(子)圣教序。2.褚遂良书。(子)枯树斌。3.赵松雪书(子)兰亭十三跋(丑)千字文(寅)赵松雪行书心经4.虞世南书(子)汝南公主墓志。5.米南宫书(子)各种行书法帖。至于草书.篆书,隶书.虽非一般学生所宜临写,但如学者感觉兴趣.亦不妨加意练习,兹各选数帖以备参考:戊、草书1.索靖书(子)月仪帖。2.孙过庭书(子)书谱叙。3.怀家书(子)千宇文。(丑)自叙帖。4.颜真卿书(子)祭侄稿己、篆书1.吴大微书(子)说文部首。2.李斯书(子)峄山碑。(丑)泰山碑。庚、隶朽1.张迁碑。2.礼器碑。3.史晨碑(前碑后碑)。4.夏承碑。十二、学书宜忌要点 子、写字时须心气和平,聚精会神。五、写字须先求笔画平正.结构稳当,不可敬侧草率。寅、写字必求笔顺合法。毫无颠倒。卯、写字不可或作或缀.更不可用力纷杂。辰、写字不可求速,致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