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版历史必修2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专题测试(七)一、选择题1电影列宁在十月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个农民将家中的余粮挑到集镇上去卖,途中被红军战士遇到,结果粮食被没收。这反映出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消灭富农的政策解析通过材料来看,当时苏俄实行了余粮收集制,而且带有强制性,这正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现。答案A2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彼得格勒曾更名为列宁格勒,后来又更名回彼得格勒,这更名的实质说明了()A社会性质、社会制度的变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变化C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D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化解析以前叫彼得格勒是因为该市是沙皇彼得一世建立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更名为列宁格勒,以纪念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又由社会主义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列宁格勒又更名回去了。答案A3列宁说:“农民曾经不得不去挽救国家,无报酬地缴纳余粮,但是它现在已经受不住这样的负担。”上述材料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再适合苏俄的国情B苏联已经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C列宁认为俄国农民觉悟不高D列宁认为余粮收集制是错误的解析要正确理解材料的意思,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必须采取新的政策,故选A。答案A41921年,美国人哈默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为俄国购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小麦。后来列宁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这表明()A美国政府开始对苏俄政权进行经济援助B新经济政策关于工业国有化有关的规定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C苏俄政府开始以出卖国家主权的方式换取资本主义国家的援助D苏俄政府开始与资本主义国家同流合污解析新经济政策规定,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不论大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故B符合题意;其余A、C、D都有明显的错误。答案B5“(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C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D实行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解析A不符合史实,B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政策,都与五年计划无关,故排除A、B、D;只有C符合题意要求:国民生产总值到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而人民生活并没有获得多大改善。答案C6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解析把“农民的粮食都搞走了”,是典型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A。答案A7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C都符合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解析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故B不是相同点,是不同点。故选B。答案B8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解析从题干中的关键句“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可以看出美国学者对五年计划“贬中有褒”,指出了计划经济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他三个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A、C、D。答案B9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现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列宁的话只是创设了问题的情景,解题的关键是从时间“20世纪30年代”和重要信息“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思考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答案C10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A美、德两国放弃了敌视苏联的态度B美、德两国互相开展了出口竞争C由于经济危机的关系,美德尽量扩大出口D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对外开放解析经济危机是相对的生产过剩造成的,工业越发达,积压的产品就越多,损失就越大。经济危机前,美、德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两个国家,他们积压的产品最多,所以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为此宁愿放弃意识形态之争,故选C;A、B、D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显示出来。答案C1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改革家”的是()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D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揭露斯大林的错误,被中国称为阴谋家;强行推广种植玉米运动被称为蛮干家;D是列宁时期的政策,与赫鲁晓夫无关;扩大农庄和农场的自主权,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内容,故选B。答案B12.下图是苏联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表,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B一五计划的实施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解析从图表来看,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呈增长趋势,从时间来看19281932年,这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答案B13与斯大林相比,勃列日涅夫在管理经济方面的进步之处是()A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B彻底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C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D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调整,由勃列日涅夫在管理经济方面的措施可知,A项“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是本题的答案。答案A14观察下图,两者本质的相同点是()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 B改变分配方式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 D改变所有制性质解析本题以中外对比的形式切入。解题时注意区别中国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C两项只符合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项没有反映出本质特征。答案D15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多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年代”是指()A十月革命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D卫国战争时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分析来看,这五个时期应该对应的是十月革命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模式时期、二战时期、二战后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因为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故被看作是退却年代。答案B16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分析能力。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B正确。A错误,C、D从材料中不能体现出来。答案B17“八一九”事件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虽然恢复了总统职务,但被架空,国家大权迅速落入叶利钦等人手中,这件事说明()A苏联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B苏联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只是领导人发生了变更C苏联已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D苏联“加速发展战略”取得了成效解析叶利钦是“激进民主派”即资产阶级改革派,他们掌握了苏联的国家政权即由苏联共产党掌权变为资产阶级掌权。故选A。答案A18“邦联”制是世界上一种非常少见的国家制度,18世纪下半期,新独立的美国曾进行过实验,结果以失败告终。20世纪下半期,某国也进行了“邦联”制的实验,结果直接导致了()A喀琅施塔得发生了水兵叛乱B.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C民主党人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D“八一九”事件爆发解析1991年8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按“更新联盟”的构想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以“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代替了原先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由联盟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直接导致了“八一九”事件的爆发。故选D。答案D19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赫鲁晓夫改革前,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生产管理高度集中,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同时农业发展迟缓,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故A、B、D均符合史实。而赫鲁晓夫改革前农产品价格比较低,故答案为C。答案C20唐玄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奇特的皇帝,前期英明睿智,出现了开元盛世,后期无所作为,引发了安史之乱。在苏联的领导人中,与唐玄宗经历相似的是()A赫鲁晓夫 B斯大林C戈尔巴乔夫 D勃列日涅夫解析勃列日涅夫前期锐意改革,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也获得改善;后期过分求稳,改革停滞下来,使社会矛盾丛生,苏联陷入困境。答案D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还是小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就越尖锐。世界历史杂志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请回答:(1)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2)斯大林在“把它抛开后”又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3)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4)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突出特点?这种观点与上述两则材料有何联系?解析本题是材料式问答题,材料的作用主要在于创造一种问题情境,以便提出新问题。第(1)(2)问从列宁、斯大林两个领导人切入考查他们的经济政策,需要注意的是“结果如何”的“结果”应是探索的结果,不是指其客观效果;第(3)问应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进行说明;第(4)问应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等方面进行概括。答案(1)列宁首先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不是正确途径,后来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斯大林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3)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充满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实行一党专政。(4)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联系: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苏联军事工业的迅速增长项目年份美国苏联洲际导弹19681054858197810541400潜射导弹196865612119786561015战略轰炸机19685451551978432135核弹头1968430013001978110004500表2美苏军力对比材料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反映了什么问题?而表1又反映了什么现象?(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是谁的改革推动苏联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改革结局如何?(3)材料三中的前苏联杂志主编为何要以这种形式讽刺戈尔巴乔夫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加工检验管理办法
- 无纸化考勤管理办法
- 原产国标识管理办法
- 智慧出租车管理办法
- 南水北调渠管理办法
- 蛋白质分离技术-层析课件
- 机具租赁站管理办法
- 备件积压件管理办法
- 政府物业化管理办法
- 月度考核会管理办法
- 深入浅出:2025年HTRI培训教程解读
- 财务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5年
- 《四川省信息化项目费用测算标准》
- DB510100T 203-2016 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
- 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课件
- (高清版)DB41∕T 2315-2022 农村房屋不动产测量规范
- 指甲-髌骨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 外研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复习:阅读理解 刷题练习题30篇(含答案解析)
- 2023-2024 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
- 田径场地及器材
- 职业道德题库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