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与道德阅读答案.doc_第1页
文艺与道德阅读答案.doc_第2页
文艺与道德阅读答案.doc_第3页
文艺与道德阅读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艺与道德阅读答案 朱光潜 中国民族向来偏重实用,他们不欢喜把文艺和实用分开,也犹如他们不欢喜离开人事实用而去讲求玄理。一个人的第一要务是效用于家国;没有机会效用于家国,或是于效用家国之外还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才去弄文学,所以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国语离骚孙子兵法史记以及许多诗文名著,据说都是不得志的“贤者”的“发愤之作”。 这并非说中国人不尚文,世界上没有比中国人更尚文的民族,不过中国人尚文,不是看重它本身的美,而是看重它的效用。最浅显的效用是动听。“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话要说得漂亮,人家才相信你的道理。孔子劝人学诗,因为“不学诗,无以言”,虽学诗而“使于四方,不能专对”,仍是无用。 孔子袒护诗文,全从道德政治着想,以为诗文是道德政治中所必须有的一个节目。两汉时期,文人和诗人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阶级。多数作者对于道德政治本没有什么兴趣或创见,因为要维持他们的职业的尊严,便硬说他们的胸中原来有一番大道理,他们的作品是有益于世道人心的。这种习惯的养成与汉开始以后帝王“尊经”有关。文学的最高的理论既是六经,而六经的主旨既在启发微言大义,则继起的文学自不能“言之无物”。持此说最早的人是扬雄。他说:“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必学经,所以他把自己的法言比论语,太玄比易经。魏晋时风气稍转变,文学逐渐离开经学的束缚,几乎要走上独立自主的路。一时代表文艺思想的著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曹植的与杨德祖书和与吴质书,以及陆机的文赋之类,都很少汉人的道学气和经学气。陆机的文赋尤其值得注意,因为它纯粹地从文学观点去讨论文学,丝毫不拿道德来装饰门面。桓范的世要论序作篇里有这一段话:“夫著作书论者,乃欲阐宏大道,述明圣教,推演事理,尽极情类,记是贬非,以为法式。”这还是扬雄的老话。齐梁时有两部重要的批评著作,恰好代表当时文学上两种相反的倾向。一部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代表传统的“文必明道”的思想。另外一部是锺嵘的诗品,代表重纯文学的倾向。就大体说,在六朝时,纯文学的势力比较浩大,诗文都比较少经学气和道学气,但是六朝文学后来为世所诟病,也恰在这一点。唐人菲薄六朝文学,不是说它“采丽竞繁,兴寄都绝”,就是说它“绮丽不足珍”,意思只是说它除漂亮说话以外,没有什么道德的教训。韩愈的最大的功劳,据一般人看,就在挽救六朝的绮靡,恢复文道的一贯。其实他继扬雄之后,开了一般中国文人的恶习气,就是本来只是一个玩弄辞章的文人,好为大言以欺世,说他自己是周公、孔圣人的继承者。从韩愈以后,“文以载道”、“言之有物”就成为一般文人的门面语了。清朝桐城派文人把学问分成考据、义理、辞章三项,以为无论是学者或是文人,这三种功夫都不可缺一。所谓“义理”仍是从前人所说的“道”。 “文以载道”说经过许多文人的滥用,现出一种浅薄俗滥的气味,不免使人“皆掩鼻而过之”。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种俗滥学说实在反映一种意义很深的事实。就大体说,全部中国文学后面都有中国人看重实用和道德的这个偏向做骨子。这是中国文学的短处所在,也是它的长处所在。中国伟大的诗人如屈原、陶潜、阮籍、杜甫、李白等都是要极真诚地把他们的忧生忧世忧民的热情表白出来,绝对没有想象虚构的俳优气。在中国文学中,道德的严肃和艺术的严肃并不截分为二事。这一个优点不是“文以载道”说所能包括,也不是对于“文以载道”说的厌恶所能抹煞的。 【注】六朝文学:指魏晋南北朝文学。 (选自文艺心理学,有删改) 14简要概括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处理文艺与道德关系的各自特点,并联系唐以后文艺与道德关系的走向,总结中国古代文艺的价值倾向。(4分) 15结合文本内容,指出第段中“短处”、“长处”的各自内涵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4.(4分) 特点:两汉时期,文人注重“言之有物”,作品含道德教训。(1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创作出现两种相反倾向,一时纯文学与“文必明道”思想并存。(1分)中国古代文艺的价值倾向:“文以载道”是中国文艺的主流倾向,虽然纯文学一度兴起,但无法替代中国民族重实用和道德的国民性倾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