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与胆结石.doc_第1页
胆囊炎与胆结石.doc_第2页
胆囊炎与胆结石.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胆囊炎与胆结石 梅花 发表于2009年06月13日 16:36 阅读(9)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胆囊炎与胆石症 宜春堂养生 发表于2007年12月18日 10:53 阅读(7) 评论(1) 分类: url=javascript:;个人日记 /urlurl=javascript:;举报/url 一、什么是胆囊炎和胆石症? 胆囊炎是由于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胆囊的炎症性改变,按发病的缓急程度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内存在有结石,是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的统称。 胆囊炎与胆结石是互为因果、彼此促进的关系。胆囊炎有利于胆结石的形成,胆结石又会促成胆囊管阻塞,引起胆囊炎的发生。 二、胆囊炎和胆石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胆汁进入胆囊或由胆囊排出,都要经过胆囊管。胆囊管的直径很小,约23mm,其粘膜形成几个螺旋形的皱襞,使管腔更加狭小,很容易被结石或蛔虫阻塞。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胆囊增厚,胆管壁的弹性降低,胆汁瘀阻、浓缩,刺激胆囊粘膜而使其发生炎症,使游离的胆红素和胆固醇沉积形成结石。结石又可阻塞胆管,胆汁排出受阻。胆囊胀大,血管受压,可引起胆囊缺血以致坏死。若胃酸偏低,则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而引起胆囊炎。 三、急性胆囊炎及其症状 其病机是由于化学刺激和细菌性感染。表现为胆囊壁充血、水肿,胆囊扩张,严重时甚至化脓、坏死。 分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一般以胆石症居大多数,占70%左右。 其病因很多,如胆囊管阻塞,细菌感染,严重创伤、烧伤或腹部手术后,胆液反流入胆囊及激素的影响等。 临床上表现为急性上腹部疼痛,局限性肌紧张、恶心、呕吐。腹痛一般为上腹绞痛,绞痛后呈持续性右上腹疼痛,改变体位或呼吸时疼痛加重,常常反射到右肩及背部。多发生于夜间或饱食及脂肪摄入后。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尤其是胆囊管和胆总管梗阻时呕吐更频繁。轻者畏寒、低热等等。 B超检查的准确率很高,达90%以上。 四、慢性胆囊炎及其病因是什么?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由于胆囊运动功能障碍及感染,胆固醇的代谢失常及胆囊壁的血管病变,导致胆囊粘膜的损害,造成粘膜扁平、萎缩,胆囊壁增厚并纤维化。多数是因为胆囊内有结石存在。多无症状。 其病因为: 1.约70%由胆囊结石引起。 2.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引起。 3.化学因素引起,如胆汁中过度浓缩的胆盐对胆囊粘膜有强烈的化学刺激;胰液反流入胆囊后,其活性胰酶可侵蚀胆囊。 等等。 五、慢性胆囊炎的症状 患者一般无典型症状和体征,部分表现为右上腹腹胀不适、胃灼热、嗳气、反酸等。进食油腻食物、脂肪后加重。少数患者出现低热,偶尔出现黄疸。 六、慢性胆囊炎的治疗 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 有症状者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症状较轻或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及不愿手术治疗者可选用内科治疗。患者宜进食低脂饮食,用各种中药(藏药)以消炎利胆。有结石者进行溶石治疗。 七、中医、藏医等自然疗法对慢性胆囊炎的辩证施治 中医、藏医多将其归于“胁痛、胃脘痛、黄疸”等范畴。 临床上常辩证分为4种类型 1.胆气郁滞型:症见右胁胀痛,脘腹胀满,嗳气则舒,常出长气,食欲不振,舌苔薄等。治疗应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2.肝胆湿热型:症见右胁疼痛,口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身热胸闷,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腻。应进行清热利胆,疏利肝胆的治疗。 3.胆管瘀阻型:症见右胁刺痛,固定不移,夜晚尤甚,舌暗、有瘀斑。应进行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治疗。 4.胆郁脾虚型:症见右胁疼痛程度不严重,面色萎黄,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舌淡,苔白等。应进行健脾、疏肝利胆的治疗。 八、胆结石的诱因 胆管感染,长期精神紧张、抑郁,肥胖,胃手术史,体力活动减少,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肾炎等疾病,遗传因素,胆管寄生虫病,长期服用雌激素或避孕药,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等。 九、胆结石的治疗 1.无症状结石,或B超检查证实胆囊功能好,无胆囊壁增厚、毛糙等慢性胆囊炎的征象,一般不必治疗,但是应该定期复查。 2.症状轻微,发作次数少或不伴有急、慢性胆囊炎的单纯性胆囊结石,可采用药物治疗,利胆溶石。 3.症状重,发作次数频繁,或伴有急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宜手术治疗。 等等。 十、中医、藏医对胆石症的辩证施治 胆石症是由于脾胃虚弱酿生痰湿,壅阻气机。瘀血内停,郁而化热,煎熬胆汁以致痰浊、瘀血相互交织而成结石。 总的治疗原则是疏肝利胆,和降通腑。 1.肝郁气滞型:右上腹或剑突下轻度疼痛,或钝痛,有时可牵扯至肩部疼痛或不适,腹胀。伴口苦、纳差、恶心、呕吐胆汁,舌淡,苔薄或微黄等。应进行疏肝理气,利胆排石的治疗。 2.肝胆湿热型:右上腹绞痛,向右肩放射,常有黄疸、高热或伴寒战、便秘、小便黄。可有口苦、口渴、饮食不思或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血细胞升高,肝功能异常。应进行清热利湿化石的治疗。 3.毒热内蕴型:右上腹剧痛,局部压痛和腹肌紧张,皮肤、巩膜黄染,寒热往来,精神淡漠,神昏谵语,呼吸急促,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绛红,苔燥枯或有芒刺。应进行清热解毒,通里泻火的治疗。 4.肝血不足型:两胁隐痛,头晕目眩,目干口干,耳聋耳鸣,急躁易怒,少寐多梦,舌质红或有裂纹或见光剥等。应进行养阴柔肝,疏肝利胆的治疗。 5.瘀血阻滞型:右胁部刺痛,剧烈绞痛后出现黑便,舌质暗等。应进行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清热凉血止血的治疗。 十一、外治 1.耳穴压豆法:在耳穴压痛点上敷贴“王不留行”籽,每日一次,左右耳交替进行,每顿饭后用手轻轻按压20分钟,并服用排石药物。 2.药物敷贴法:白芷10克、花椒15克研成细末,再将韭菜兜、葱白各20克,苦楝子50克捣烂如泥,用50ml白醋把上述药物和匀,调成糊膏状即可。用时贴敷于中脘穴,外用透明薄膜覆盖,然后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一次,可连续贴24次。 十二、慢性胆囊炎患者的饮食调养及注意事项 慢性胆囊炎患者宜多饮水,以促进胆汁分泌。少食多餐。膳食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忌食动物内脏、蛋黄及油炸食品;忌食肥肉。食物应有优质易消化的蛋白,如鸡蛋清、豆腐、豆浆等。适量进食含糖类的食物,以增加肝糖原的储存,保护肝细胞。忌食刺激辛辣食物和辛辣调味品及浓茶、咖啡等。 严禁饮酒。 不要对油荤完全忌口,适量的植物油可以帮助胆囊排泄胆汁和调节胆囊功能。 可食用的食物有精米、面粉及其制品、植物油、瘦肉、浅绿色蔬菜、水果、红糖、蜂蜜、果酱、脱脂奶。 十三、胆石症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接受手术治疗? 1.急性胆囊炎对中西医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者; 2.胆囊萎缩; 3.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已经影响到生活和工作时; 4.胆囊积液、积脓; 5.慢性胆囊炎症状明显,胆囊胆囊丧失者; 6.胆囊结石掉入胆总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