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河北省枣强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上学期历史科第一次综合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个1.5分,总计共6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2“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这一主张来自(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3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4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5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6明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 他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a以“异端”自居,提倡工商皆本 b“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c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7梁任公曰:“我国有力之政治思想,乃欲在君主统治下,行民本之精神。”秦汉以后,“行民本之精神”主要得益于( )a“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 b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c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 d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8据了解,近来三年我国都可看到月偏食和月全食,其中2013年4月26日,我国可见月偏食;2014年10月8日和2015年4月4日,我国连续两年可见月全食。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最有可能的感慨是( )a“皇天见异,天灾将至,各级官吏谨防以待”b“皇天见异,非祥瑞之兆,必有反民”c“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d“此乃天理循环,日月运动所致,不足为虑” 9“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体现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是( )a佛家 b儒家c道家 d法家10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11 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先后出现在(明)都穆听南纪谈、(清)黄宗羲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反映了( ) a. 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b. 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 c. 儒家思想革新的进取性不强 d. 社会转型时期更需务实学风的支持12 明朝王守仁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指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言论( )a认为人心存在善良的本性 b强调学习贵在能够致良知c认为学习贵在能格物致知 d主张学习贵在能经世致用 1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14“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15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6明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来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主旨是(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b主张理性独立思考c发展经世致用之学 d极力推崇程朱理学17二程全书遗书二上云:“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尤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18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a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 b“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 d“格物致知”与“发明人之本心”的矛盾 19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有感于此,顾炎武( )a发奋研读孔孟之书 b号召人们多学程朱理学c抨击封建专制种种弊端 d深入实践求真知20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 孔子的“礼”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宗法制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 bc d21“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内的这幅楹联叙事写意,辞简意赅。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 ( )a朱熹 b程颐 c李贽 d陆九渊22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23“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24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25有学者认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新的经济形态微弱”是由于商品经济水平落后 b“时代性的缺陷”是指没有提出象征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想学说c“先天不足”是指思想家的思想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d. “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说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具备启蒙作用26某思想家主张:“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故去蔽与害而明复,匪自外得也。”下列言论与之相符的是( )a“克己复礼,天下归仁”b.“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c.“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27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28下列史实与得出的推论正确的是( )a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成新书写材料蔡侯纸是中国最早的纸b韩非子中提到过最初的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出现指南仪器c东晋的抱朴子仙药提到“火药”东晋时中国进入热兵器时代d元代王祯用转轮排字盘印成100部旌德县志中国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29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30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下关于四大发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促进了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 有助于世界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a. b. c. d.3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32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对图6书法字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飞洒活泼b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东晋时c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d最能体现古代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33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下图所示画作相符的是( )a讲究布局,画面气势雄浑 b“意在笔先”,“趣在法外”c注重描摹,力图再现实景 d“钩勒工细”,“尽其精微”34文化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下列时代风貌与文化艺术特色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组是( )a魏晋时期社会动荡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b隋唐时期盛世气象杜甫诗歌体现忧国思家情c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反映市民生活的话本流行d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小说逐渐发展为文学主流35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戏曲 b小说 c说书 d绘画36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中的国粹。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三幅图片,依据下图情景,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c古代市民物质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37“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引自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这说明戏曲具有( ) a休闲娱乐功能 b政治统治功能 c社会教化功能 d史学研究功能 38下边表格为西汉时期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下列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a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通 b君臣父子夫妇,皆取诸阴阳之道c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d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39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c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40下列各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理解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a宋代著名清官包拯任御史时,认为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不合适,反复进谏,宋仁宗最终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市民经济生活状况北宋崛起一种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c朱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朱熹之“理”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d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甲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宋朝时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是传播文化 第ii卷(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41题22分,第42题18分,总计40分)41(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4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什么影响?(4分)(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概括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6分)4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