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渭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doc_第1页
分析渭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doc_第2页
分析渭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渭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范围主要在陕西省中部。渭河也是我们陕西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它无私的养育了我们三秦儿女。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开发渭河。给渭河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至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的起源地。黄帝与炎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渭河流域地貌复杂,山地包括横贯陕甘的秦岭山脉北坡及六盘山、陇山,断陷盆地包括关中冲积平原及黄土台原,黄土高原包括陇东、宁南、陕北的高原沟壑及丘陵沟壑区。河源至宝鸡峡出口为上游,长430公里,河道狭窄,川峡相间,水流急湍,平均比降1/260。宝鸡峡至咸阳铁桥为中游,长177公里,河床宽浅,沙洲较多,水流分散,为游荡性河床,比降由1/500逐渐变缓为1/1500。咸阳至潼关河口为下游,长211公里,华县船北以下,河道蜿蜒曲折,单股无汊,由于泥沙淤积和受黄河三门峡水库回水影响,河道纵坡由1/5 000渐变为1/6 000。渭河下游在三门峡水库修建前为输沙近于平衡的相对稳定河道,渭河入黄口高程323米。三门峡水库建成后,由于回水淤积影响,潼关渭河入黄高程最高曾到329米,因而影响渭河下游河道也淤积抬高,常有洪泛发生,因而在渭淤36断面以下的208公里,两岸修建堤防控制,并建有一些护滩控导工程。大堤维修及河道整治工程任务较大。后三门峡枢纽经过两次改建并 改变水库运用方式,潼关渭河入黄高程有所降低,大致稳定在326327米。渭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年均温613,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其中69月份占60,多为短时暴雨,冬春降水较少,春旱、伏旱频繁。咸阳站年径流量54亿立方米,年输沙量1.7亿吨。水量主要来自右岸支流,沙量则主要来自左岸支流。渭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614,年平均降水量450700毫米,年蒸发量1 0002 000毫米,无霜期120220天。多年平均径流量102亿立方米,年内变化与降水相似。610月为汛期,多暴雨,降水强度大,其中7、8、9月大汛期间的径流占全年的60%70%。年平均流量323立方米每秒,而实测最大洪峰流量7660立方米每秒,调查最大洪峰流量10 800立方米每秒。渭河流域范围内大部分为深厚的黄土覆盖,质地疏松,且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富含碳酸钙,易被水蚀;加之历史上长期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以及广种薄收、单一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因而水土流失严重,使渭河成为一条多泥沙河流。渭河属不对称水系。北岸支流源远流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洪枯流量相差悬殊,泥沙含量大,以悬移质为主,是渭河的主要来沙支流。南岸支流较短,主要流经土石山区,比降较大,水流湍急,泥沙以推移质为主,水力资源较为丰富。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北岸汇入的有秦祁河、咸河、散渡河、葫芦河、牛头河、通关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北洛河;南岸汇入的有榜沙河、大南河、耒加昔河、石头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其中泾河、北洛河虽然是黄河的二级支流,但因其流域面积大(泾河45421平方公里、北洛河2690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分别为21.4亿立方米及9.97亿立方米,年输沙量分别为3.09亿吨及1亿吨,其径流和泥沙都是黄河支流中较多的河流。加之泾河、北洛河分别在渭河入黄口以上174公里和16公里处汇入渭河。历史上北洛河还曾直接入黄河,与黄河关系密切。因此,习惯上都将这两条河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视为一级支流,常与渭河本流并称为泾、洛、渭河,并在历次规划中将泾河、北洛河从渭河流域中分离出来单独规划,而渭河治理规划则不包括泾河及北洛河。渭河的开发过程跟所有河流的开发过程一样都存在环境问题,我国也根据渭河流域的特点,在开发的过程中对渭河进行治理。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为何所存在的环境问题:一水灾泥沙;二干旱缺水;三水环境;四水土保持,等。主要问题:河流水沙循环通道不畅,河床失稳;枯水期水量严重不足,河道水流连续性受到威胁;水环境质量达不到水域功能要求;河流生态结构受损;洪水风险和洪涝灾害问题突出。下游三门峡威胁渭河洪涝灾害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渭河作为黄河流域第一大的支流,当然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为此,国家发布了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规划包括了防洪、节水、水土保持、污染治理、水资源配置、基础技术研究等多项内容,是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渭河存在严重问题的规划。因此,全面实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对促进渭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近期要持续推进渭河流域防洪减淤体系的建成,同时,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加大节水和治污的力度,把解决渭河流域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放到突出位置。加快水价改革步伐,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健全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切实加强以多沙粗沙区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南山支流治理和水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进一步深入分析渭河流域当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从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和探索渭河流域的治理措施。渭河流域主要是资源性缺水,其水资源已经难以支撑关中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已成为制约陕西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缓解渭河流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资源短缺问题,首要和可行的是实施省内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汉济渭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中明确提出解决渭河流域缺水问题的重点调水工程,是促进关中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战略措施,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近期应加快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建设,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基础上,形成陕西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格局。 水的资源特性、流域特性、功能特性、服务特性决定了水资源必须进行统一管理,这也是新时期治水方针的要求。目前,渭河水量统一调度初步建立了计划用水制度和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河流下游生态环境的用水,促进了流域内水资源合理配置,标志着渭河流域水资源向统一管理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鉴于渭河流域复杂的情况、特殊的河情,加之基础工作薄弱,技术管理手段落后,许多基本情况、基础规律还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调度过程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不能有效解决,调度工作在很多方面难以满足水量统一调度的要求。近期要加强水文监测及取、退水计量设施建设、水量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和基础研究工作,推进水量精细化调度和干、支流水量统一调度的实施。同时,要以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为基础,理顺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关系,在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量统一调度中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明确事权划分。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要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渭河治理中,要以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目标,加快渭河水生态环境建设,将渭河建设成为生态型河流,促进关中地区经济率先发展。近期,以渭河河道水环境为依托,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紧密结合渭河沿岸各大中城市的城市规划,立足于大关中建设,尽快推动陕西省绿色生态渭河建设,构筑关中绿色生态走廊,支撑“关中天水经济带”建设。我通过分析渭河流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根据地理学中因地制宜的思想,为渭河流域提供了几条符合渭河流域发展特色的治理措施: 构建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