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竹山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多收了三五斗读讲练 苏教版知识储备一、字词积累埠头(b tu)停船的码头。停泊(tng b)(船只)停靠;停留。占卜(zhn b)原指算卦一类的迷信活动,这里是探问的意思。作梗(zu gng)找麻烦、捣乱的意思。粜(tio)卖出粮食。无可奈何(w k ni h)没有办法可想。鄙夷不屑(b y b xi)看不起人。褡裢(d lin)一种长口袋,可以装东西,又可以像带孩子一样缠在腰间。迸裂(bng li)破裂;裂开而向外飞溅。小囝(xio nn)江浙方言。小孩儿。写意(xi y)江浙方言。舒服,开心。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拗不过:无法改变(别人的坚决的意见)。幽幽:在文中有意味深长的意思。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二、作家作品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钧,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匋、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1907处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1911年毕业后任10年小学教师。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文小说,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0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有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刊小说月刊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他还出版了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主席等职。三、背景链接20世纪30年代初,洋米洋面充斥中国市场,米价大幅度下跌,使大米产区失去了销售市场,农村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下,已经濒于破产。当时,上海人一般吃的是安南米、暹逻米以及美国面粉和澳洲面粉。正如当时有的评论文章所指出的,连年灾荒,农村中“十室九室”“哀鸿遍野”;同时,“洋米输入其富人仍然可以谷食饶足,廪囷不空,口腹不饥”。1932年邀天之幸,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太贱,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甚至,“有许多田地因为粮价太贱简直没有人去收获,恐怕收了反而赔累”。多收了三五斗反映了正是当时的社会情况。文本解读一、谋篇立意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多方面写出了“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只能更加不幸与无奈的原因,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二、文章肪络依照时间顺序,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70段),以旧毡帽朋友的活动为线索,按照人物活动场所的变化,通过人物对话,重点写了三幅场景,即贱价粜米、街头购物和船上议论,据此,这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第134段),写贱价粜米。第二层(第3544段),写街头购物。第三层(第4570段),写船上议论。第二部分(第71段),写相同的故事第二天在这个镇上和其他地方重演,从广度和深度上增强了上面三个场面的典型性。三、写作方法小说运用了鲜明的对照手法来处理安排材料,并根据小说主题的要求,用了极为节省的笔墨来描写环境,刻画出了江南小镇的风情画貌,乡土气息浓厚。四、问题探究本文的特点是什么?答:结构特点:小说的结构是以三幅画面场景连贯成的。第一幅场景突出面对面的争论,第二幅着墨于气氛的渲染,第三幅侧重于七嘴八舌的议论,写法又各不相同,然而都紧紧围绕着主题,使主题伸展和深化。语言特点:小说的语言特点是善于描写人物对话。小说通过粜米双方平淡的一问一答展示了一幅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的社会画面,逼真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特点。如江南水乡村镇在每逢新谷上市时节的景色,农民们在那时的希望和忧虑,谷贱伤农,农村破产,米商操纵米价等。描写特点: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巧妙地通过背景描写来渲染30年代初叶江南水乡的景象和气氛,使旧毡帽朋友的感慨与时代的气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练习解答一、小说里写道:“希望的肥皂泡虽然迸裂了,载在敞口船里的米可总得粜出;而且命里注定,只有卖给这一家万盛米行。米行里有的是洋钱,而破布袄的空口袋里正需要洋钱。”结尾说“这种故事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旧毡帽们”为什么一定要将米卖给万盛米行呢?真的是因为“命里注定”或者“米行里有的是洋钱”吗?为什么说这种故事“平常而又平常”?并非是因为“命里注定”或者“米行里有的是洋钱”,而是因为他们实在别无出路。一是由于洋米、洋面大量倾销;二是由于所有米行“同行公议”,价格一样;三是如果到其他地方去卖,在路上还要捐很多钱;四是生活所迫,要交租,要吃饭,要种地;五是“路路断绝”,逃荒、打工都没有办法。结尾说“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意在表明谷贱并非一时一地的个别现象,是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普遍现象。二、这篇小说没有像常见的短篇小说那样集中塑造一个人物,而是写了“旧毡帽们”一类人。先概括这一类人的主要性格特征,再想一想下面这个对话片段又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侧面,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要是让我们自己定价钱,那就好了。凭良心说,八块钱一担,我也不想多要。”“你这囚犯,在那里做什么梦!你不听见么?他们米行是拿本钱来开的,不肯替我们白当差。”“那末,我们的田也是将本钱来种的,为什么要替他们白当差!为什么要替田主白当差!”“我刚才在廒间里这么想:现在让你们占便宜,米放在这里;往后没得吃,就来吃你们的!”故意把声音压得很低,网着红丝的眼睛向岸上斜溜。“真个没得吃的时候,什么地方有米,拿点儿来吃是不犯王法的。”理直气壮的声口。“今年春天,丰桥地方不是闹过抢米么?”主要性格特征是忠厚老实;这个对话片段则反映了他们身上也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意识。两者之间不矛盾,黑暗的社会现实使得这些忠厚老实的农民也产生了抗争意识。三、选择一个对话片段,或者由课文的某一个情节展开联想(如某一“旧毡帽”粜米回家后和家里人的对话),写一个小课本剧,然后和同学一起表演。略类文品析(03恩施)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杨汉光 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可是两午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 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现在种田不容易。”母亲说:“我知道种田堆。这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出的大米。”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进好米来。 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种越难种了。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斤八斤也行。吃一点乡下的米,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真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大吝啬了。”母亲说:“不要多讲,随他。种田苦。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 谁知,老六叔还不知足,这年冬天,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啊!你要贴百把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田了。”一向宽容的母亲也撩不住性子了,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天下哪有倒贴钱粗田的道理?这田你不种就算了,我另租给人种。”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 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一亩三分田。我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了洋楼。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好,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 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里,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讲完,刘二叔就摇头拒绝了。母亲说:“老二,你听我说完。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刘二叔说:“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我却不敢种,一年苦到头,连小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我两年前就改跑生意不种田了。你看河对面,野草长得最高的那一块就是我的田。”我向门外望去,小河两边茫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地长着高高的野草。 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我们也不得不像刘二叔一样,让那一亩三分田生长野草,另外再拿钱交公粮、水费和这种费那种费。 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我不放心,追到老家。那时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一亩三分田上割野草,我站在田边问:“妈,你干什么?”母亲说:“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比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我不忍心劝阻母亲,但又不愿让她受苦。于是只好走下田去,递给母亲一瓶矿泉水,接过她手里的镰刀。 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虽然田里的收获远不够我支付工钱,但我依然坚持下去,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 1这篇小说围绕一亩三分责任田展开故事情节。请简述情节结构。答: 2母亲对土地的一片深情是在怎样的矛盾冲突中层现的?答: 3张六叔“心眼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答: 4母亲进了城,还想方设法去耕种乡下的责任田;刘二叔住在乡下,居然让自己的责任田长满高高的野草”,你认为刘二叔这样做对吗?为什么?答: 5母亲既随儿子进了城,对一亩三分责任田还念念不忘,真是为了“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吗?答: 6我”倒贴钱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责任田,真的“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吗?答: 7结合你的生活感受,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看法。答: 同步演练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停泊(b) 埠头(f) 白腻(n)b船舷(xin) 糙米(co) 粜米(tio)c迸裂(bng) 踌躇(chuch) 殷红(yn)d作梗(gng) 占卜(b) 执拗(ni)2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先生,能不能抬高一点儿?”差不多是( )的语气。另外一位先生听得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 )街心。在斛子浅和满的( )之下,结果船埠头的敞口船真个敞口朝天了。“吓!”声音很严厉,左手的食指( )地指着,“这是中央银行的”a请求 扔到 辩论 强硬b哀求 扔到 争持 强硬c请求 丢到 辩论 生硬d哀求 丢到 争持 生硬3下边加点的词语能不能用括号里的词语代替?为什么?旧毡帽(农民)朋友今天上镇来,原来有很多的计划的。三四顶旧毡帽从石阶下升(走)上来。4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作者为何不写荒年,而写丰年?课文中写旧毡帽朋友和米行先生面对面争论,旧毡帽朋友的感情和态度因米价问题而急剧变化。写出其变化过程。5环境是小说的要素之一,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的,好的环境描写往往能帮助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请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下面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船身浮起了好些,填没了这船那船之前的空隙的菜叶和垃圾就看不见了。6结尾写同样的故事第二天又在这个镇上和其他镇上重演,想一想作者意在强调什么?二、同步解读“乡下曲辫子!”夹着一支水笔的手按在算盘珠上,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上边射出来,“一块钱钞票就作一块钱用,谁好少作你们一个铜板。我们这里没有现洋钱,只有钞票。”“那么,换中国银行的吧。”从花纹上辨认,知道手里的钞票不是中国银行的。“吓!”一声很严厉,左手的食指强硬地指着,“这是中央银行的,你们不要,可是想要吃官司?”不要这钞票就得吃官司,这个道理弄不明白。但是谁也不想弄明白;大家看了看钞票上的人像,又彼此交换了将信将疑的一眼,便把钞票塞进了破布袄的空口袋,或者缠着裤腰的空褡裢。一批人咕噜着离开了万盛米行,另一批人又从船埠头跨上来。同样地在柜台前迸裂了希望的肥皂泡,赶走了入秋以来望着沉重的稻穗所感到的快乐。同样地,把万分舍不得的白白的米送进万盛的廒间,换到了并非白白的现洋钱的钞票。1选文开头的对话,实际暗示了两类人的矛盾冲突,一类是 另一类是 。2按要求摘录文中句子:描写人物的神态: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人物的动作:3卖米的得不到现洋钱,连“中国银行的”都换不到,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4联系全文看,“希望的肥皂泡”具体指什么?5结尾写“另一批人”又跨上来,得到同样一结果。作者意在说明一个怎样的问题?6自选内容,设计一段互不相认的人物对话。三、美文赏读水!水!伊丽努尔沙比提史密斯不得不开车穿过撒哈拉沙漠。这次旅行需在荒凉的沙漠中行驶一百英里。当他行驶了几个小时后,发生了沙暴,他的车抛锚了。史密斯开始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在酷热的沙漠中向东步行,他希望能尽快到达公路。很快,他的舌头干得发麻,他需要水,但周围除了沙子什么都没有。史密斯继续走着,大约一小时以后,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骑着骆驼的人,史密斯向他挥了挥手。那个人来到他眼前停了下来。史密斯说:“我渴着不行了,请让我喝点水吧!”那个人摇了摇头。“你得不到水,”他说,“但我可以卖给你一条领带。”“我不需要领带!”史密斯愤怒地向他喊道,“我需要水!”但那个人头也不回就走了。史密斯继续走他的路。两小时后,他碰上了另一位骑骆驼的人,这次他问能否买点水喝,但那个人拒绝了,并说:“但我可以卖给你一条领带。”一气之下,史密斯回头就走了。三个小时过去了,他差不多快死的时候,看到了远处有座直立在沙漠中、四周有棕榈树包围着的高级豪华宾馆。史密斯终于来到了宾馆门口。他正准备进入宾馆时被一名看门人拦住了。“不行!”看门人说,“这是第一流的宾馆,你没有领带是不得入内的!”1从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词语,并说明其作用。2文中对史密斯主要运用 、 、 描写方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3史密斯急需水,遇到第一个骑骆驼的人他是,遇到第二个骑骆驼的人他要,为什么态度不一样?4两个骑骆驼的人并不是同时出现,为什么他们会说出一样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标题为什么要加感叹号?6如果你是宾馆的看门人,你最终会让奄奄一息的史密斯进去吗?试谈理由。参考答案类文品析1母亲租田给张六叔 刘二叔拒绝租种 母亲自己下乡去收拾荒田 “我”倒贴钱请人耕种。意对即可。 2 张六叔得寸进尺,要求减租 母亲一再退让,求他租种。 3开始按租约送来上好的大米;种田困难后,买糙米送来,母亲不满意,拖回糙米;换送好米;种田越来越困难,仍按要求送点好米来;实在种不下去了,实话实说,不种了 4答案略。 言之成理即可。 5吃口自己田里的米只是表象,表达的是母亲对土地的热爱和深情,不愿失落自己的根。大意正确即可。 6尊重母亲对土地的深情,成全母亲的心愿。大意正确即可。 7答案略。 言之成理即可。同步演练一、1a 2b 3不能。因为在旧中国的江南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加筋格栅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整体墙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威肯泵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沈阳酱肉香料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操纵座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镜片配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CD组合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坐椅金属托盘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小糖机零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07课 开关量的与运算(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人教版
- 充电桩备案申请书
- 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素养竞赛题库及答案
- 单位涉密人员保密审查表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5-05-05-01 农机驾驶操作员 2024年版
- MOOC 食品营养学-福建农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S药业有限公司期间费用管理探究15000字(论文)】
- 写作-写景如在眼前 课件 2024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 中国人寿收展基本法课件
- 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第3分册组合电器运维细则
- (完整word版)英语四级单词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