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选择题(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划线词语读音错误的一组( )a堤(d)沙 罗绮(q) 骤雨(zhu) 淘(to)尽b故垒 (li) 公瑾(jn) 酹(li)酒 狼狈(bi)c凝噎(y) 一蓑(su) 萧瑟(s) 料峭(qio)d玉簪(zn) 舞榭(xi) 巷(hng)道 遥岑(cn)【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c项,凝噎(y)( y ,嗓子被气憋住,哭不出声,说不出话。就是指两人见面过于激动而不能用语言表达只是哭泣,伤心的泪水令人哽咽)。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组( )a揠苗助长 尸骸 两全其美 城隅 b脉膊 烦躁 贤惠 惊愕c窟窿 半晌 弥补 斡旋 松弛 d愤然 啼哭 撕碎 混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字形主要与其构字的方式及意思有关。b项,脉膊(膊,指胳膊,上臂靠近肩的部分)脉搏(为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4月8日上午蒙蒙细雨中,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 , , , 。 , ,表达了中华儿女“祈福北京奥运盛会”的心愿。来自海内外的2万多名炎黄子孙共拜华夏始祖,共建中华精神家园,祈福北京奥运盛会。邓亚萍许海峰熊倪等29名历届奥运会冠军走到祈福树下高大的汉白玉雕塑的黄帝坐像,神情庄严将刻有祝福奥运文字的红色祈福牌悬挂在祈福树上距黄帝坐像50米的正前方金黄色的枝叶闪烁着耀眼的光彩一棵高7米象征着中华根脉的祈福树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这类题,注意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注意所填横线间的句号,是介绍黄帝故里,是奥运冠军的活动。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江西东乡县、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云南昆明市官渡区发现了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采取了捕杀和紧急强制免疫,疫情已得到控制。 b古城淮安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洪泽湖、铁山寺、明祖陵、周恩来故居等名胜古迹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c当今社会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d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免疫”后应加上“措施”;b不合逻辑,“为中外游人所倾倒”应改为“倾倒中外游人”;d后一句缺主语。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的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贾母设宴招待,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原来凤姐和贾母的丫头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叫她这样说,以博取众人一笑。(红楼梦)b爱斯梅拉达是个美丽而纯洁善良的法国女郎,当她看到卡西莫多在受刑台上干渴难耐的情形时,毫不计较卡西莫多相貌的丑陋以及曾经劫持过自己,走上刑台,大声质问围观的人为什么不给他水喝,并拿起水壶给他喂水。(巴黎圣母院)c小说中许多人如佩葛帝、海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史蒂尔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卫科波菲尔) d高家的丫头鸣凤,为了反抗被嫁孔教会冯乐山的命运而投湖自尽。事后觉慧悲痛地来到湖边。觉民劝他忘记此事,但觉慧却疯狂地拍打自己的胸膛,他认为自己是杀鸣凤的凶手,认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也都是凶手。(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凤姐和贾母的丫头并没有要捉弄刘姥姥的意思。考点: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论述文阅读(9分)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6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做法。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7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8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答案】6d7d8b9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以下问题(25分)圣诞夜的歌声匈牙利约卡伊莫尔城里住着一个叫亚诺什的穷靴匠。他每天拼命赚钱,却一直没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为家中隔年就有新生命呱呱坠地。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妻子不幸离开人世,撇下他孤零零地给孩子喂饭、穿衣。分面包时,一次得切成三片!给孩子们做鞋时,一下就要做三双!养家糊口难啊,靴匠常常叹息。圣诞节那天,披着飘飘洒洒的雪花,靴匠去给客户送靴子。奔忙了一天的他,很晚才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店铺里的玩具和花花绿绿的糖果,他禁不住想:过节了,得给孩子们买些礼物。买三份,花销太大;只买一份,又不公平。想来想去,他决定送给孩子们一件特别的圣诞礼物!“孩子们,都到这儿来!”亚诺什到家后招呼道。孩子们一个搂住他的脖子,一个扑到他怀里,他又把最小的一个抱在膝上。“知道吗?今天是圣诞节!今晚不干活了,我们好好乐一乐!我来教你们一支歌,非常好听的歌,这是父亲为你们准备的圣诞礼物。”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得几乎要把家里闹翻天了!“静一静!现在跟着我唱。”亚诺什清了清嗓子,缓缓唱起那首优美而古老的圣歌。歌声轻盈,调子欢快,孩子们瞬间就被吸引住了。在这个温馨的夜晚,小天使们美妙的歌声,从婉转到高亢,一遍又一遍然而,这歌声却惹恼了楼上住着的人,一位富有的老爷。他一个人住着九个房间,第一个房间用来闲坐,第二个睡觉,第三个用餐其余的又派什么用场呢?此刻他正在第八个房间里抽烟,琢磨着自己怎么在圣诞夜也提不起兴致呢。楼下传来的声音越来越响,当亚诺什们唱到不知第几遍时,他再也无法忍受,循声找到靴匠家。“你就是亚诺什,那个靴匠吗?”“是的,老爷,您有什么吩咐?”富人本来是要发火的,可他瞬间改了主意,说:“哦,你有这么多的孩子!”“是的,老爷,唱歌,嘴多声音大。”“吃起饭来,恐怕嘴更多吧。听着,亚诺什,我给你带来了好运把你的孩子送给我一个,我来养,将来他会成为有钱的老爷。”亚诺什惊讶地睁大了双眼,谁还能不动心呢?他孩子将成为老爷!这些乖巧可爱的孩子,该过上好日子啊!给!为什么拒绝呢?可选谁呢?他喃喃自语:“老大,听话懂事,长大会有出息的;老二是个女孩,送给老爷不好;老小,是妻子豁命生下的,怎能送人?”可怜的亚诺什嘴唇直哆嗦,几乎哭着说:“谁想离开这儿,坐漂亮的马车?吃好吃的东西?谁想去,就站出来吧”面对这样的诱惑,孩子们却都怯生生地缩到父亲背后,扯住父亲的手、裤腿和皮围裙,谁也不吱声,好像要远远地躲开这位富有的老爷。“不行,老爷。不行啊!我不能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您,我们得在一起”富人无奈,只好要他们别再唱歌了。作为补偿,他给靴匠1000本戈。随后回到楼上去继续他的无聊时光。亚诺什小心翼翼地将钱锁进箱子,藏好钥匙,内心五味杂陈。孩子们噘着嘴,不说话。屋里笼罩着冰冷而令人窒息的气氛。亚诺什坐下,又习惯性地做起靴子来。拿着皮料,他裁着,削着,不知不觉又哼起那首歌。似乎有微弱的声音在应和?抬头一看,孩子们闪着亮晶晶的眼睛,正围着他小声哼唱。他一脚踢开椅子,打开木箱,翻出那1000本戈,三步两步跑到楼上。“老爷,请收回您的钱,让我们唱吧!我们高兴,这比1000本戈重要啊”没等富人反应过来,亚诺什就将钞票放到桌上,转身跑回了家。他挨个亲吻孩子,屋里重新响起了优美而纯净的歌声唱着唱着,望着简陋的厨房,想起锅里的白水煮土豆,亚诺什又为把钱送还感到一丝歉疚。圣诞节,除了歌声,孩子们是不是也得有点儿奶酪和香肠呢?孩子们的歌声很快淹没了他的不安。富有的老爷在第九个房间里来回踱步,思忖着,诧异着,在这个世界上,别人究竟寻到了什么快乐?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圣诞夜里的故事,语言质朴,表现手法多样,情节张弛有度,主题耐人寻味。b“温馨的夜晚”之所以温馨,是因为整日为生计操劳的父亲“今晚不干活了”,更是因为孩子们收到了礼物。c文中对孩子们面对诱惑时“怯生生”的神态描写,体现出他们对富人的提议既憧憬又恐惧的心理。d作者写亚诺什还钱时,连续使用了“踢”“打”“翻”“跑”等动词来表现他动作的迅速与决心的坚定。e作者为我们描述了穷人和富人的日常生活状态:穷人疲于奔命,但很快乐;富人衣食充裕,但并不快乐。(2)、结合文中内容,分析富人与亚诺什一家交涉的心理变化。(6分)(3)、文中画线部分都提到“歌声”,概括说明其不同的含义及重复出现的作用(6分)(4)、小说结尾写到亚诺什心存歉疚。他是否应该还钱?请结合作品加以解说,并谈谈给你的启示。(8分)【答案】(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2)因为被打扰而愤怒的富人见到孩子后动了恻隐之心,产生了打破孤独的冲动;在表达善意的时候,他表现得居高临下;遭到拒绝后,他感到无奈、失望、困惑。(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3)含义:第一处“歌声”体现出亚诺什一家单纯的节日快乐;(2分)(单纯的节日快乐)第二处“歌声”体现出他们的亲情经受考验后的快乐。(2分:受考验后的快乐)作用:可使情节跌宕,前后呼应,人物鲜活,更能彰显主题。(2分:情节、结构和主题答全了给2分,少一点扣1分。)(4)观点一:亚诺什不该把钱送回去。他本来可以用这笔钱给孩子们买些可吃可玩的圣诞礼物,仅有歌声的圣诞节是不完满的。观点二:亚诺什应该把钱送回去。快乐是钱买不来的,穷人也有尊严,靴匠不应该以牺牲一家人的快乐为代价而接受施舍。观点三:亚诺什可以采取变通的方法。例如他可以邀请富人跟他们一家一起唱歌过节。物质与精神双重的快乐是较为圆满的。(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2分;结合作品、论述合理:4分;谈出启示:2分。)【解析】(1)试题分析:c项孩子们对富人的提议没有憧憬;e项穷人也有迫于生计无奈愁苦的时候。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人物心理变化的题目,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寻找,因为动作、语言是心理支撑的产物,主要的句子是“他再也无法忍受,循声找到靴匠家”“富人本来是要发火的,可他瞬间改了主意”“把你的孩子送给我一个,我来养,将来他会成为有钱的老爷”“富人无奈,只好要他们别再唱歌了。作为补偿,他给靴匠1000本戈。随后回到楼上去继续他的无聊时光”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含义要注意上下文、人物形象、文章主旨,作用要结合主旨、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第一处“歌声”体现出亚诺什一家单纯的节日快乐;第二处“歌声”体现出他们的亲情经受考验后的快乐。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小说的结尾该不该送钱,关键要结合文中的人物性格、主旨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观点明确,理由充足,能够自圆其说,如:亚诺什应该把钱送回去(观点)。快乐是钱买不来的,穷人也有尊严,靴匠不应该以牺牲一家人的快乐为代价而接受施舍(理由)。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五丁开山蜀国弱,然道难,秦强收不能得之。秦王诈,责匠凿五牛,日坠金于其后,曰:牛便金。许于蜀。蜀王贪,欲五牛。时蜀有五力士,千斤力,无人敌。王遣五丁开山迎牛。 五牛归蜀,蜀王怒。秦闻道通虽悦,然惧五丁勇,不进。 时三十二,秦悉其好色,故以胭粉惑之:“牛,虽吾过;今有女,数五,绝色国香,愿许之,以谢罪。”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还到梓潼。有穴见大蛇,为患。五人欲诛之,遂竭五人之力,以手揽之,抴蛇出洞。霎,山崩,即压杀五人及秦女,而山分为五岭。 闻五丁亡,蜀道通,秦无惮,军至,蜀王卒。 10对下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秦王诈 诈:欺骗 b蜀王卒 卒:完成c有穴见大蛇 见:通“现”,出现 d许于蜀 许:答应11下列各组相同的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然道难 然惧五丁勇 b以谢罪 以手揽之c愿许之 五人欲诛之 d许于蜀 朝坠金于其后 12下列各句都是省略句,括号中补出的词语是省略的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蜀王)三十二 b(五丁)还到梓潼c(五丁)以手揽之 d(蜀王)闻五丁亡 13翻译上文中的句子。 (1)责匠凿五牛,日坠金于其后(3分)(2)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3分)【答案】10b11a12d13(1)秦王责令工匠凿五头牛,每天在牛屁股后摆上一堆金子。(2)蜀王忘记了旧仇,知道这个好消息,再次派遣五个壮士去秦国。【解析】1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卒:被杀害。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a 然:然而 b 以:(1)表目的,可译为“来”;(2)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可译为“用” c 之:(1)代蜀王,(2)代蛇 d 于:(1)介词,向;(2)介词,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注意理解文意,联系上下文。c 应该是“秦王”。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3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补出主语1分,“责、日”译对得1分,意思正确1分。共3分。“后”解释为“牛后面”也可以。(2)句中关键词:“旧”“重”译对得1分,“之”译对或补充出“去秦国”得1分,意思正确1分。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蜀国弱小,然而道路艰险,秦国想要强行攻占一直没有办法。于是秦王就欺骗蜀王,他责令工匠用石头凿了五头牛,每天在石牛屁股后面摆上一堆金子,谎称石牛会下金子的,并答应把它们送给蜀国。蜀王很贪婪,想要得到这五头牛。当时蜀国有五个大力士,力大无比,无人能敌。蜀王就派他们打开山路迎接五头金牛。五头牛到达蜀国,其实只是石牛,蜀王很生气。秦国知道道路已通虽然很高兴,然而还是害怕五个壮士的神勇,不敢进兵。当时蜀王只有32岁,秦王知道他很好色,因此想用女色迷惑他。他派人告诉蜀王:“金牛事件是我的不是,但我现在有五个绝色美女,愿意送给你来谢罪。”蜀王忘记了旧仇,得知这个好消息后,再次派五个壮士去秦国接美女。回到梓潼时,看到一个山洞中有一条大蛇,担心它危害百姓。五个壮士想要杀死它,于是五人竭尽全力,用手拉着蛇,要把蛇拖出洞。霎时间,山倒塌了,就把五人和秦国的美女压死了,那座大山也分为五座山岭。听说五个壮士死了,蜀国的道路也通了,秦国感到没有什么害怕的了,于是进军蜀国,蜀王也被杀了。四、默写(6分)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2)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3) ,凝绝不通声渐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答案】(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3)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生”、“逆”、“幽”、“繁”、“浊”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五、诗歌鉴赏(7分)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7分)采桑子 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上阙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答案】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与绵长的堤影掩映着;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 廖廖数笔,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每答对一问得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第一句总领全词,接下来三句分别写美好的春光,有逶迤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处处的隐隐笙歌。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构成了一幅美好的春光图。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拂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诗人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表现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六、语言表达(14分)16王蒙在蚂蚁的哲学中这样评价蚂蚁:第一,永不放弃。对障碍物要么翻过,要么绕道而行。第二,未雨绸缪。整个夏天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请你按照这种格式,写出另一种动物的“哲学”吗?(6分)【答案】示例:狗:第一,忠贞不渝。不管主人穷富,永远不会变心。第二,爱憎分明。对熟悉的人俯首帖耳,对陌生人狂吠撕咬。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根据所学课文补出合适的下联。(4分)上联:黄州赤壁矶惊涛拍岸【答案】王安石游褒禅,见仆碑残文,得治学精神。【解析】试题分析:对联的特点: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3结构相应4平仄相对。这道题是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下联,第一句是作者游览的地点,第二句是写作者看到的景色,第三句是写领悟到的内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2分,对仗工整2分。)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概述性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不超过25个字。(4分)国家是有尊严的,但 ,要通过维护个体尊严的能力和付诸程度来证明,它不能“预支”,更不能“透支”。在价值观上,国家权力与公民权益不是孰大孰小的问题,不应存在优劣上下之分,个体永远不能沦为集体羽翼下的雏鸟或孵卵,否则,就会给权力滥用国家名义谋集团之私或迫害异己提供依据。孟德斯鸠早就说过:“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王开岭是“国家”错了)【答案】(1)国家尊严绝不能凌驾于个体尊严和个人权益之上;(2)国家尊严要建立在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础之上;(3)国家尊严要建立在维护个体尊严和保障个体权益的承诺上。意思接近即可。【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抓准关键点。上文有“国家尊严”一词,因而“国家尊严”十个关键词;下文有“个体尊严”“公民权益”等词,因而“个体尊严”“公民尊严”“权益”等关键词语必须写入答案之中。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七、作文(6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的体育明星。”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5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说明: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40分以下给分;50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850字。【答案】贫困是一笔财富古代就有“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的说法,孟子也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居里夫人的美名家喻户晓。她是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犹如一颗光芒四射、璀璨耀眼的巨星照亮科学的星空,留下永久的光耀。可是,在她还不到十七岁时,就因为父亲的工资微薄不得不去做家教谋生。在那段时光里,她不论风天雨天,都得在城市走很远的路。她的学生们要么不听话,要么懒于学习,学生的家长也不怎么尊重她。但为了获得那可怜的报酬,她只能做下去。而后来,为了供姐姐上学,十七岁的她甚至单独一人来到乡下的一户人家里当家庭教师,生活清苦。但就是这样一个贫苦的小姑娘,长大后发现了钋,发现了镭,谱写了史无前例的科学篇章,对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或许,正是年少时那一段不堪回首的贫困生活给予了她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毅力,使得她拥有了坚定不移、锲而不舍的品质,让她能在提炼镭的三年多时间里以无比坚韧的意志不屈努力,获得成功。不仅仅是居里夫人,古今中外无数成功人士大部分都有过贫困的经历: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改嫁,幼年读书时连稠一点儿的粥也难以吃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