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松滋四中2014-201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302=60分)1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千克,白银246000千克。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荷兰和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地广阔 b工场手工业发达c工业革命开始较早 d资产阶级代议制完善2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直接因素是a土地改革的进行 b三大改造的完成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人民公社的建立3下表是中国近代某学堂制订的学员课程计划。据此判断这类学堂最早创立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4下面是16521888年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该图最能说明a传统农业的解体 b近代工业的兴起c国际贸易的发展 d经济结构的优化5“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6下面是旧唐书有关两税法的记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税法没有a改变征税标准 b扩大纳税面c增加政府收入 d取消丁税7图8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c.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819121919年、19271937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国家统一的实现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c.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9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a.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 b.西方服饰在中国服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c.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d.社会习俗变化缓慢,带有鲜明政治色彩 10云南腾冲在清朝是中缅贸易的“丝棉之路”。史料载“海禁未开,凡闽粤各商贩运珠宝、玉石、犀角、一切缅货,皆由陆路而行,必须过腾越,以故市镇乡场栉比鳞次,询西南一巨区也”。这体现出a.腾冲主要作为军事防御城市b.腾冲区域性市场体系逐步建立c.清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d.西南经济发展领先于东部沿海 11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5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上述现象表明( )a.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b.欧共体的合作貌合神离c.两极格局即将被瓦解 d.政府干预思想影响深远12有学者将某一时期称为“发现世界和发现人”的时代。下列各项最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公元前5世纪:罗马帝国的扩张;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b.14-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c.18-19世纪:世界市场的形成;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d.20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摇滚乐的流行13有学者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原有的“知识无用论、排外思想、意识形态的狂热与平均主义同时被新政策和新规划的大潮一扫而空。”其中“新政策和新规划”应包括( )恢复高考制度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设立经济特区 分配制度改革a. b. c. d. 14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勘探部门分别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找到了大庆、大港和胜利等油田,震惊了世界。以下各项与这些成就相关的是( )a. 相关科技理论的指导 b.“科教兴国”战略实施c. 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d.苏联和美国专家的帮助15陈乐民认为,作为一种理想存在于欧洲人的意识中已好几百年了,到20世纪下半叶才成了现实。这里的“理想”和“现实”是指( )a欧洲主义 b自由主义 c社会主义 d民族主义16有英国学者认为:“珍妮纺纱机自问世之后并没有在法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水平较低,高价购入珍妮纺纱机生产棉纱很难获利,甚至得不偿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b珍妮纺纱机是衡量工资水平的重要参考c较高的工资水平促使英国采用机器生产d法国和印度在工业革命中获利少于英国171559-1609年的欧洲商业网络在西班牙半岛遇到了一个货币高压脊,正如冯廷南的模式中分析:按白银计算的商品价格,随着商品距离西班牙愈远而递降。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西班牙地势高于欧洲其他地区b西班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心c西班牙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西班牙对殖民地的疯狂掠夺18十二生肖,是先民借用自己熟识的动物称谓来命名、计时,标记出生年月的综合性民俗事项,是跟随每一个中国人一生不变的生命符号之一。俗语说:子鼠人丁旺、丑牛粮满仓;寅虎林中吼、卯兔草中慌;辰龙天上飞、巳蛇洞中藏材料中透出的信息不包括( )a折射出农业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b反映了早期人们的动物崇拜意识,体现出和谐共处的自然观c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古代唯一的计时方法d表达着美好的祝愿并传达着人们的精神寄托19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推动这一“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 b世界市场的形成c金融中心的转移 d中国市场的扩大20下面是16881863年英国的财富结构表(单位:百万英镑)。该表反映了英国年份可再生资本土地储备、金银具、铸币等总计1688年112180283201800年66582525017401832年1112143829328431863年374918645006113注:“可再生资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会设施建筑、工商业设备投资与建筑、运输系统线路与工具等。a海上霸主地位的逐渐确立 b垄断组织的逐步形成c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d重化工业的日益兴起211932年,叶圣陶写道,“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已经七十多岁了。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由该材料我们不能得到的结论是中国近代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异常顽强 外国列强对中国展开了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该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附近地区a. b. c. d.22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不包括奴隶贸易的兴起 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内燃机的应用 垄断组织的形成a. b. c. d. 23阿瑟扬写到:“当英国工业的特殊才能用在铁、棉、玻璃或瓷器上面时,就如此卓越地表现出冒险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这正是你在毛纺工业中所不能看到的。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这句话着重强调a. 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天条件很不足b.毛纺业是英国最古老重要的工业 c. 产业革命要在毛纺工业以外着手d.日益扩大的市场促进了工业发展24爱情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莎士比亚于1594年所创作,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中国剧作家汤显祖于1598年创作的爱情剧牡丹亭,表达了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关于以上两部作品及其时代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有两剧创作时两国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商业都已出现并得到了一定发展 两剧都适应了市民阶层发展、扩大的需要 两剧创作时两国都出现了挑战传统观念的思想 作品中都体现了对人的幸福感的关注,都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两剧的反封建色彩实质都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文学中的反映a.0个 b.1个 c.2个 d.3个25某观点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自然秩序,这种秩序要比人类人为创造出的秩序优越得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其各个因素之间潜藏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即我们通常所讲的规律。遵循该观点而采取的经济政策应是a. 政府干预,加强计划b.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c. 鼓励出口,限制进口d. 自由经营,自由竞争26“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 , 典制六材。”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a. 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b.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 c. 官营手工技术水平高超d.官营手工业代表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27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职业自耕农佃农工场工人商人、工场主占人口比例24%36%30%10%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丝织业发展a. b. c. d. 28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种种不利因素”包括传统政治体制的束缚 科技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藩篱(或没有形成近代科技) 理学的束缚 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a. b. c. d. 29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b.徽商在清末民初衰落 c. 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 d. 清政府的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30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下列史料与史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 料结 论a德国瓦德西“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放弃了在华特权b1900年6月东南诸省巡抚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条约“一、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清末中央集权面临威胁c恩格斯“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的。”历史进步只有依靠历史灾难d南京临时政府法令“颁布保护工商业的规章,废除苛捐杂税,鼓励华侨来华投资。”临时政府是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政府二、综合题(40分)3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太祖(后周郭威)崩,养子(柴)荣继位。是时,胡人南侵,民徙亡,田亩荒。(955年2月)荣下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租税: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一半;二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北地诸州自藩界来归者,五年内三分交还两分;十年内交还一半。”同时诏令拆毁佛寺,勒令僧尼还俗。(958年)诏令:诏左散骑常侍艾颖等三四十人分行诸州,均定田租。诸州并乡村,率以百户为团,团置耆长三人。浚汴口,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使通。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世宗改革的目的。(5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周世宗改革的历史作用。(10分)32(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吃饭是个大问题,搞得人们吃不饱饭是不行的。当然会有灾情,就是有灾,也要想法使他们吃饱,抗旱救灾是个好办法。把生产队搞好,自留地分配好。其余如大队企业如何办好,这些问题都要有个规定。只要按这些办法办,今年就会是个好年成。是否可以改变形势?我想,今年如果搞好,形势就能改变。积极性要提高。要有信心。机关也动手,开一点荒,搞一点水利,见缝插针。不吃食堂了,农民家里可以节省点,有啥吃啥,使农民有点家底,能够养老养小。这几年把家底搞掉了,要恢复起来,这不是开倒车,因为我们的基础还是建筑在生产队上面。把生产队搞好,又把农民的家底搞起来,事情就好办了。1962年朱德纠正“左”的偏向,恢复和发展生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文章发表的背景,并回答朱德关于解决农村问题的具体措施。(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朱德关于经济建设的观点。(4分)33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请回答:(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2分)(2)简要评价材料二、材料三中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6分)(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2分)13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荷兰和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是西、葡掠夺的贵重金属为英、荷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并把这些资本用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这正适合两国发达工场手工业所需,所以b正确;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则把掠夺来的资金用在购买外国的奢侈品上,很快就衰弱下去了。a、c、d说的是英国。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影响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可知是三大改造的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所以b正确。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的完成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图表材料的理解能力。从课程计划中可知学习的内容包括西方近代数学,物理、地理、机械制造的自然科学知识,中国最早设立该课程应是洋务运动时期,所以b正确。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清晚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图示的理解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田赋呈现递减趋势,农业税减少;厘金也稍微有所增加,但变化不大;关税呈增长趋势;说明国际贸易发展了,所以 c 正确;厘金也稍微有所增加,但变化不大,a表述错误;b近代工业兴起时间是19世纪60、70年代;d经济结构的优化必须是农工业协调发展,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清朝国际贸易的发展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工商食官是周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时间不符,排除a;“分地”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由于劳动积极性提高,使出了力气,所以进展迅速,是战国末期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b;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说的是市坊界限打破了,c正确;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 。时间不符,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朝市坊界限被打破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两税法,是指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两税法改变了“租庸调”据丁征税的作法,实行以财产多少为征税标准,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改变的只是征税的标准方式,没有多增加别的税种,所以b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唐朝两税法7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故在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市场”一次频率出现较高,故b项符合题意。a当时仍是计划经济体制;c是2003年;d是2001年,故都与题意不符。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影响8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选项,a表述错误,这两个时期军阀混战、内战不断,国家处于实际上的分裂状态;b是前一个时期发展的主要原因,但与后一时期不符,这一时期日本侵华不断加深,故排除;c符合题意,前一时期民国正颁布法令鼓励民族企业的发展,后一时期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说法错误,三大改造完成,自然经济完全解体。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原因9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说明民国成立后“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故a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服饰的变迁10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选项,a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腾冲在经济方面的主要作用;b符合题意,材料“以故市镇乡场栉比鳞次,询西南一巨区也”揭示了这一点;cd与史实不符。所以应选b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清代商业的发展1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相关内容。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的表述,题干材料核心意思均无从涉及,属于无关项,排除。进一步可知,d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政府干预1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发现世界”、“ 发现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只有b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表述具有片面性,不正确;cd两项无从体现题干要求“发现世界和发现人”,属于无关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始现;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1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政策和新规划”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恢复高考制度,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均在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之前发生,排除。进一步可知,两项均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生,而且能够体现“新政策和新规划”,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关系列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与分配制度改革1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相关实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探索与实践。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才提出来的,排除;cd两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期的中国史实,排除。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五”计划15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存在于欧洲人的意识中已好几百年了”、“到20世纪下半叶才成了现实”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下欧洲的联合相关内容。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d三项均属于无关项,排除;a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欧洲一体化进程欧共体1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工业革命相关内容影响技术革命创新的条件。根据关键信息“没有在法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水平较低”等,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只有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其余abd三项的表述与题干材料内容核心意思无关,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世界科学技术工业革命影响技术革命创新的条件1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相关内容欧洲殖民扩张及其影响。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是对题干材料的简单理解,明显错误;bc两项属于无关项,排除。进一步可知,d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洲殖民扩张西班牙殖民扩张及其影响1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十二生肖。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d三项的表述,均比较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绝对,有夸大嫌疑,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十二生肖文化十二生肖文化及其影响(课标外)19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可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为分界线,标志是马关条约,所以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2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表格的理解能力。由图表可知可再生资本增长是最明显的,说明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很快,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所以c正确。而土地、储备、金银具、铸币等增长不是特别明显。abd在表格中反映不出来。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21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和“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错,对; 结合“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卖”,体现了商品输出,但没有体现资本输出。结合所学,通商口岸多分布在东南沿海,故正确。所以选b。 考点:近代以来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代民族工业的产生的背景 22a【解析】试题分析:图标时间 1841 年到 1870 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年出口船舶吨位,两个数据都是不断地升高。奴隶贸易的兴起在16世纪早于这个时期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符合这个时期,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题干要求选择不符合这个时期的,故选项不符合这个时期,bcd三项全排除。 故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23 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是在棉纺织业取得突破的,这是教材明确给出的基本结论。毛纺织业在工业革命前是传统手工业,和封建主义有紧密联系,受行会制约,因而很难在技术革新上取得突破。c项不仅符合所学,也是材料表达的意思所在。 b、 d 两项材料中未体现,不选。英国率先之所以爆发工业革命,先天条件具备,故a错。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条件2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爱情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莎士比亚于1594年所创作”,相关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文艺复兴在英国开展。爱情剧牡丹亭创作于1598年,当时我国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理学受到怀疑和挑战。均符合所学,所以选a。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色明清文学的时代特色 25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内在的自然秩序”“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 “规律”,可见材料是推崇经济关系的内部调节。结合所学,相关的经济理论是自由主义,政策体现是自由生产、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竞争等。故选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自由主义 26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述六工即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是为天子服务的,所以应为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控制,专门为王室和政府制造相应的手工业品,所以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官营手工业27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表格材料中自耕农和佃农所占的比例说明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工场工人和商人、工场主的比例说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项;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时间是鸦片战争之后,故错误;丝织业发展材料中无从体现,故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资本主义萌芽28a 【解析】试题分析:传统政治体制的束缚是指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导致的过度专制影响了北宋的发展”;北宋的科技仍然属于传统科技,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也影响到了经济发展;理学过分压制人民的基本物质欲求而强调封建伦理道德和统治秩序,导致对国家发展不利;小农经济的存在和占统治地位对于经济发展也极为不利,故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 29d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可以看出a、b正确;c项正确,从材料道光以后衰落就可以看出,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爆发,外国列强的侵略使得大量的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d 项错误,在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因而清政府的压制不是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衰落的主要原因。故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徽商 30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论从史出。a错误,为了避免义和团运动后民族排外这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列强实施以华治华,扶植代理人,而不是放弃在华特权。c中的结论更是过于绝对化,很明显不符合事实。d中的结论也不正确,虽然临时政府颁布了很多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这不足以说明它以资产阶级为主体。事实上,临时政府中混入了部分旧官僚等旧阶层,资产阶级的实力很为弱小,不然革命果实不可能被窃取了。而d中的结论从材料中可以直接得出。所以b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b.考点:基本的史学素养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论从史出31(1)巩固统治地位;阻止少数民族侵扰;增加财政收入。(5分) (2)作用:巩固了统治地位;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限制豪强兼并土地;减轻农民赋税负担;缓和社会矛盾。(6选5,10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信息,本问主要考查历史上重大改革相关内容古代中国周世宗的改革目的。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太祖(后周郭威)崩,养子(柴)荣继位”、“胡人南侵,民徙亡”、“等三四十人分行诸州,均定田租”等,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周世宗柴荣改革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巩固其统治地位;阻止少数民族的侵扰;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信息,本问主要考查历史上重大改革相关内容古代中国周世宗改革的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907年地方节度使(藩镇)朱温篡唐(唐朝结束)建立后梁(五代之首),直到960年北宋的建立,期间的50多年,中国处于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大动荡时期。而后周周世宗此时期的改革无疑就来了重要意义,总体上有利于中国的统一。其取得的历史作用,具体可以这样来认识:巩固了统治地位;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限制豪强兼并土地,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总体上有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药学填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无人机资格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机械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外籍工作人员的劳动合同范本
- 高楼户外施工合同协议书(3篇)
- 高空施工劳务合同协议书(3篇)
- 2025海安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互联网医院入驻协议及入伙前信息化建设合同
- 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设计合同范本
- 触发式驱鸟装置研发-洞察及研究
- 火箭制导与控制技术考核试卷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标准
- 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5《gkh》课件
- DL-T1083-2019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 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东台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4年北京市医疗服务收费目录》
- 2024年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理论备考试题库(附答案)
- 经济数学(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新疆地方史课件
- 防止厂家与客户直接联系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