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1页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2页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3页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4页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效学习指导案】【分层学习目标】a级 能用图表整合书本知识形成框架体系并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理解古代高度繁荣的商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感悟商业发展中呈现出来的向善、诚信、开拓创新等精神。b级 能理解明清时期商帮产生的条件及影响,能归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c级 能掌握古代“市”、商业都会的发展历程,会分析“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特征。【重点学习内容】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难点问题预设】(1)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如何得到发展。(2)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及执政集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高效预习探究案】【预习思考选题】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况。问题导学填一填,记一记时期商业发展表现 叙述从商朝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商朝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两宋元朝明清2.“市”的变迁。填一填,记一记 时期发展概况宋朝以前宋朝3.古代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时期发展状况原 因西汉唐朝两宋元朝清朝【重难点合作探究】 1中国古代商业有哪些特点? 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商业的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控制之下。大商人必须同封建势力相结合,大商人、大官僚、大地主三位一体,自由、独立的大商人是站不住脚的。在古代中国市场上最有势力的商业资本都是享有特权的官商。 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夜市、晓市,乡村中的草市等形成和发展。2明清的徽商和晋商的共同点。 都从经营盐业起家。 积累起商业资本后不断扩大经营范围,然后涉足金融领域,积累起巨额财富。 逐步实现了经营管理的制度化。高度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预习探究自我评价】 1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2.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3.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 a生活习俗改变 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4.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 b c d 5.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 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自我小结: 质疑问难: 【高效练习拓展案】【拓展训练】2.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5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达标自查】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与居住区隔开 有专门官员管理 又叫草市 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 b. c. d. 2 东汉人王符说:“(洛阳)资末业者什(十倍)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天下百郡千 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洛阳成为工商业者聚居的城市 当时商业城市已超过一万 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的管辖 王符的记载有夸张的成分 a b c d3. 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 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诸侯国之间有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 b c d4.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 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5 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带“贝”的文字,如買(买)、 貸(贷)、寶(宝)等。这说明( )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6.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 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 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文学兴盛 印刷工艺提高 专制政治强化 a. b. c. d. 7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 上表反映了(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8.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 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说明( ) 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长途贸易比较发达 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a b c d9.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a b. c. d.10.丝织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ni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盛浙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c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发展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二、非选择题:(共45分)11. (18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8分)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上的新变化。(4分)12.(2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 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15分)(2) 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3) 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市”与“草市”的区别。(8分)自查小结:(5分)挑战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春阳是宁波人,万历(15731620年,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明神宗的年号)中弃儒经商,在苏州吴趋坊北口开一小铺,后来规模日大,闻名四方,一直到清中叶,仍很兴旺发达。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它的管理办法,很像州县衙门,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给钱取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它的商业信誉极好,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 据清朝小说豆棚闲话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