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国见闻.doc_第1页
我的英国见闻.doc_第2页
我的英国见闻.doc_第3页
我的英国见闻.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英国见闻今年暑假,我有幸被学校选派参加由包头市教育局主办的“包头市中小学英语教师赴英培训”。 在英国学习时间虽短,但见闻不少,异国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风俗人情,文化教育 ,家庭生活等等,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7月23日,我的英国之旅正式开始。我们一行25人搭乘火车于24日到达北京,次日清晨在北京国际机场搭乘EK309航班。经过近八个小时的飞行,到达迪拜国际机场,在迪拜机场逗留三个小时后,转乘EK009航班飞赴伦敦Gatwick机场。到达机场时,当地时间是傍晚7:20。十五个小时的飞行实在令人疲惫,可是一踏出机场大门,那种到达异地的兴奋立刻冲淡了一身的疲惫。当地的一家旅行公司派了一辆大巴接我们先入住伦敦的一家青年旅社。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头一次知道,在英国,大巴不是被叫做“bus”,而是被叫做“coach”或“tube”。踏入伦敦市区,心情非常兴奋。想象中的雾都工厂林立,到处高楼大厦,现代化的特征明显。可是, 眼前的现实与想象中的英国不同,一时的落差令我不明白,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一个模式,古老而残旧,道路狭窄,没有任何现代的气息。后来才知道,这是英国的特色,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英国,土地、房屋全部由政府控制 ,保留着几百年前欧陆风格。在英国人的生活中,历史的痕迹很重,城市中以传统的古老建筑唱主角。在英国,几乎看不到4层以上的楼房,而且楼房都很古朴。很多的建筑有着好几百年的历史,但是你却不会感觉到它腐朽。每座建筑物都是一件艺术品,上面有精美的雕塑,配上绿草地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和充满魅力。英国的建筑除了样式不同之外,外观上比较明显的是各家的门窗上一律都没有安装防盗网。两个半小时的车程,让我们先粗略地领略了一下英国的夜景,没有霓虹灯闪烁,整个城市非常宁静。原以为伦敦的夜色很美很耀眼,可是周围的一切让我又一次感到深深地惊讶和遗憾。后来得知,英国人的生活很简单,一直保留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英国的商店每天早晨九点开始营业,到下午六点就关门了,有些甚至下午五点就关门。只有大超市才会营业到晚上八点。第二天早晨,一出旅店大门,迎面走过来一个大约60岁左右的老年人,正在犹豫时,他轻轻地一声“Good morning”顿时让我这个身处异国他乡的人感受到了温暖。接下来,我也开始向每一个迎面走来的人问好,微笑,这样的情形甚至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旅店周围的房子是欧式的建筑,我很喜欢,但是我说不出它和别的欧式建筑的区别。让我感到心动的是他们的花园,大大小小的花园总是被修葺的整整齐齐,不管是花还是树,都那么蓬勃有朝气。即便没有花园,主人也会在门上吊上几盆鲜花,可见英国人是多么热衷于打理自己的生活环境。我不得不佩服,因为看上去简单的花园工作,做起来可是既花时间又累人,除非你从心里热爱这项“运动”,才会乐此不疲。周围不大的面积就有2个公园,而且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绿化工作十分到位。而且提供了一个个场所供所有人休憩和享受生活。公园里到处可以见到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和晨练的青年人。和昨晚的宁静比起来,清晨的伦敦亲切了许多。中午,我们在一家中式餐馆用餐。惊喜的发现,在这里,中国餐居然如此的受欢迎。导游告诉我们,在英国,中国菜和泰国菜是最受欢迎的。饭后,我们便搭乘大巴去往我们的学习地点牛津大学。看着窗外的风景,我不禁感叹到,郊区原来真的这么漂亮!与中国的乡村景色不一样的是,这里的一切都是绿油油的,金灿灿的,甚至有点刺眼。转眼去看天空,见到了传说中的蔚蓝的天空。不禁感叹:为什么工业如此发达的国家还可以有如此蓝的天空?为什么英国的环保工作可以做的如此好?大家都说,我来的7、8月是英国天气最好的时候。因为这里纬度比较高,所以白云看上去都比较低矮,天边仿佛是可以到达的,只要再努力一下下,天际就在那里!看着像油画一样的风景,我真有几分陶醉了。英国著名的大学之一牛津大学坐落在英国的中部,伦敦的西北方。牛津城内,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都被完好地保存下来,整个城市呈现的是一幅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相互交融的景象;城外除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农作物外,白墙、红瓦、尖顶、黑色的木梁柱的农舍,错落点缀着。村庄旁牛马放牧,绵羊成群。草地整片整片的,间杂点缀着高大的古树。从建校到现在,牛津大学培养了5个国王、26位英国首相、多位外国政府首脑(如克林顿)、近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大批著名科学家。牛津大学实行学院制,39所学院分布在牛津城的各个角落。牛津最繁华的一条街叫High Street,它的两侧集中许多优美的中世纪建筑,包括著名的万灵学院、女王学院和大学学院。各学院的布局大同小异,有点像中国北方的四合院。四周是学生们的宿舍,也是他们吃饭和学习的地方,中间是方形的庭院,绿草如茵,花木环绕。英国的气候极适合草坪生长,不需特殊的养护,所以,没有请勿践踏的标牌,任人行走坐卧。下午四点,我们被各自的寄宿家庭接走,正式开始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三周的学习和生活,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异域的教学方法和风土人情。 英国的教学方法在英国学习三个星期,深感英国教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励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参与教学活动。一制造悬念,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和较真实的交际空间英国教师上课很少直截了当讲解知识,往往制造悬念,让你尽情想象、尽情去交际。例如,有一天我们的老师Helen,她的一只裤脚扎在袜子里,进了教室,学生们看到她这副滑稽的样子,问她为什么,她不答,来了个悬念,让我们猜。这一下子可热闹了,全班同学热情高涨,做了十几种猜测,最后他幽默地告诉我们是因为她的裤兜里有个洞,怕钱丢了。我们笑过之后,回想一下,这十几分钟的悬念让我们非常渴望去获得信息,尽情地开口说话,也达到了复习不同的一般疑问句的目的。难道这个悬念不是一个聪明的激励办法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制造悬念”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设置信息沟,通过设置“悬念”、“吊胃口”,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和交际活动。二真诚的鼓励,使学生扬起信心的风帆英国教师从不吝啬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语言或表情。他们鼓励性的语言很多,如:“Excellent.”(真好)“Marveleus.”(真棒)“Wonderful.”(棒极了)“Absolutely right.”(完全正确) “Well done.”(做得好)等等。我喜欢Helen的课,就是从她对我们真诚的鼓励开始的。她常用“Thank you”(谢谢)“Thats it.”(就是这个答案)来肯定你的回答。这两个句子看起来都很平常,但每当Helen用她那热情的目光、真诚的语调说出来时,不能不让你信心百倍。这就使我想到:孩子们尚处在成长时期,有时就像干旱时的幼苗,多么希望教师爱的滋润、爱的鼓励。作为教师,如果能将你的爱奉献给学生,那么他们就像雨后的春笋,茁壮成长。三将讨论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讨论中分析、在讨论中学习英国教师非常注重让学生自行讨论、分析,更多的让我们学生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让我们学生被动的接受。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每堂课都有讨论的内容,我们进行讨论时,老师会环顾班级,聆听我们的讨论,并不时地加入我们的讨论或者引导我们讨论。我们在愉快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讨论,发表阐释各自的观点,不知不觉学会了知识。英国教师不管上什么课,怎么上课,都会努力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积极、主动、乐意、愉快地去参与学习。这一点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英国的天气说到英国的天气,很多人都会首先想起“雾都”,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伦敦其实早就没有雾了。“雾都”已经随着人们停止用煤而成为历史。可是雨还是一年四季地下,风雨大的时候,一把伞在手,还不如一件防雨的外套有用。喜欢晴朗天气的人来到英国可能会因为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气而心情阴郁。当我们把出太阳后,突然下起瓢泼大雨的天气叫做烂天气的时候,英国人会因为出了半天的太阳而赞叹那天的好天气。英国的雨下得是拖泥带水,有时就下几滴,飘在脸上刚刚有点感觉,马上就停了。雨下得很缓慢,乌云也久久不散,整整几天都是阴阴沉沉的。不过,英国大多数地方夏天的平均气温是15到25度,干燥而凉爽,冬天的温度较低,室内都开暖气。英国的教育英国的教育更注重的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去了牛津的一个博物馆,那里的展品大部分都标有“Please touch me”(请触摸我)。所有的孩子都会用手去感受它的质地,增加感性的认识。而且每个周末都会限制游客的数量。为什么呢?每个周末,博物馆都会举办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鼓励一家人以孩子为中心对博物馆里的东西进行探索,再创造,模仿制作等等。孩子们乐此不疲,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开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英国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在医院或咖啡馆当招待,或在小镇的慈善商店中帮忙,所有工作都是无偿的志愿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自己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英国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很强。英国的每个中学生都能够去图书馆查阅文献,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来完成一个比较正规的Project。Project的汉语意思是“计划 ”、“设计”、“规化”。实际上类似我国的“科研论文”。英国中学生的Project完全从学生的兴趣和社会实际出发,题材极为广泛。从理化生实验、数学建模到英国的历史、地理;从环境保护到关爱生命;从反恐到世界和平;从政治到经济,应有尽有。 英国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很强。不分担家务劳动的学生很少见,他们从小就帮助父母擦汽车、剪草坪。小学生打工的也很多,送报纸是最常见的了,钱虽然挣得不是很多,却拥有了面对社会、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到了假期,加油站、快餐店、超市,到处都有中学生在忙着干活。一个假期下来,不但能挣几百英镑,更重要的是他们变得自信、老练。 英国的文化在英国,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我们不同。一般家庭,子女在16-18岁就离开父母,独立的生活。 读大学时,多数学生自己到银行贷款读书,每年暑假寒假就去打工,往往利用打工的钱到异国游学。 和我同住一个家庭的一个土耳其女孩儿, 18岁,暑假过后读大学一年级,她利用暑假来英国游学。据了解她去过加拿大,美国, 计划明年到亚洲。 她的社会经验不少,看上去很成熟。西方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既有抚养,又有独立。这样有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人人都得靠自己,使孩子从小就没有依赖性。读大学,工作都要靠自己的本事,自己在竞争中求生存,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英国人认为,人生短短几十年,先,为自己而活着,为自己生存,这样的人生就轻松多了。身为父母抚养孩子到18岁,尽了责任和义务,代代如此,孩子养成自立的习惯。这种生活观点与我们是不同的。英国人对待生活的态度积极,乐观,尽情地享受。每周收一次工资,收到工资后,年青人常到酒吧饮酒,聊天,到舞厅跳舞;周末、假期经常露营,旅游。普遍家庭有汽车。他们的观念是享受 生活,活着首先为自己,有钱就花,花光了钱,又拼命工作,人本身就是财富。就个人来说,英国人并不都有钱,因为他们有钱就消费,在银行的私人存款并不多。大部分人认为把钱存在银行里并不明智,宁愿把钱花在旅游或投资等方面。英国人注重文明言行。当你到商店、宾馆、车站等场所,你随处可以听到暖人的“你好”、“对不起”、“打扰”、“谢谢你”等生活语言。中国人往往不以为然的地方,人家却都非常普遍地使用文明语言,那么自然,那么贴切,那么温暖人心。如:你意识到挡了人家的去路,让路的时候你会听到“THANK YOU”;商店结帐之后,你也总能听到一声“THANK YOU”。 英国人在公众场合严守社会公德,不会高声喧哗。乘坐电梯时,人们都自觉靠右,左边自然地空出,以方便后面需要赶急事的人。就餐的时候也很讲究礼仪,吃饭一般不大声说话。英国人不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对公共设施非常爱惜。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两个人以上,人们就会自觉排队,而且绝对不会有插队的现象发生。此外,在拥挤的地铁里绝不会看到有人因为磕磕碰碰而争吵或抱怨,也不会看到人们乱穿马路、乱吐痰、乱丢果皮和纸屑。整个英国都很干净、整洁。除了干净的沥青公路和人行道以外就是绿草地,即便是在冬季,随眼望去也是绿草。一般的家庭住房都带有花园,栽种着各种各色的花。英国环境的优美,源于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国民素质,源于他们保护大自然的细心与耐心。在英国的很多家庭都放有两个垃圾袋或桶,他们习惯将生活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分开投放。英国人和动物和谐相处,非常融洽,人与动物没有距离。公园里到处可见人与鸽子、松鼠和谐相处的场景,动物见到人也不躲,人与动物自由、平等地分享着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中国文化中不吉利的象征乌鸦在英国人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